潛艇更加適合深海,淺海的這個物件,會讓潛艇寸步難行

2020-12-05 中國小康網

潛艇是生活在無光深海裡的幽靈,對方想找到他們方式就是捕捉「噪音」,但現在很多國家的潛艇在「靜音」領域做得是越來越好,這讓潛艇變得更加的神秘起來。

潛艇深海裡幾乎是黑暗的,不可能用肉眼去觀察周圍的情況,所以必須依靠專門的探測器。根據實踐證明,電磁波在水下的傳播效果是比較差的,所以現如今潛艇多數使用聲吶來判斷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安全。之前的潛艇多數是使用海圖導航,這些海圖標註了幾乎所有的海洋信息,例如深度和礁石情況等,但隨著各國領海主權意識的加強和完善,各國的水文測量船不可能輕易進入他國海域進行測量,而各國之前也不會共享海域信息,聲吶探測技術的應用讓潛艇的導航安全更加先進了一步。但是聲吶系統很容易被對方監測到,所以戰時基本上都會關閉聲吶系統。於是需要更先進的水下導航系統被研製出,目前最常用的就是連接衛星導航系統,這就需要潛艇每隔一段時間上浮或者放出浮標,依靠定位晶片和衛星取得信息共享。

你以為有著這些技術的存在潛艇就大吉大利了嗎?其實並非如此,畢竟海洋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沒有人能保證做到絕對的安全,所以很多國家的潛艇的發生過意外。

其實呢,潛艇在深海區活動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到了淺海潛艇面臨的危險將會更多。不僅會有危險的礁石區,海帶也會給潛艇帶來一些麻煩,尤其是那些漁網或者繩子,一旦被潛艇的螺旋槳吸了進去,很容易將螺旋纏住無法動彈,這是非常危險的。

2019年日本的親潮級潛艇在訓練時尾部螺旋槳被不明物體纏住並且無法動彈,經過查看發現竟然是被廢舊的漁網纏住,最終叫來技術人員才可以擺脫。

對於潛艇在潛航時尾部的螺旋槳是裸露在外的,為了隱藏自己的蹤跡,潛艇多數使用大直徑的槳葉低速運轉。這螺旋槳的尺寸是很大的,很容易被漂浮的水草和舊漁網纏繞。一旦被纏上,螺旋槳就會造成運轉卡滯,嚴重地還有可能失去推進動力,甚至直接損壞螺旋槳。其實如果被海帶等水草纏住並不怕,畢竟強大的螺旋槳也會將這些水草統統絞爛。但是如果真的是被尼龍繩等漁網纏住,將是一個大麻煩。需要趕緊上浮一直到水面,並想辦法都和聯繫基地派人員來營救。

相關焦點

  • 鯨魚全身都是肉,能輕鬆潛入深海,為什麼人類的潛艇卻做不到?
    數千年前,人類已經能夠製造出大船揚帆起航,但是流傳在世界各地的海怪傳說,說明了當時的人們對深海的恐懼。直到一百多年前,人類才發明了能夠在水下航行的潛艇。抹香鯨一口氣就能潛入2000多米深的海域捕食烏賊,能夠在深海輕鬆活動幾個小時。對於血肉之軀的鯨魚來說,它為什麼比鋼鐵鑄造的潛艇更能潛水呢?答案其實並不複雜。
  • 法國全球最小核動力潛艇下水,比中國同類型潛艇還小900噸
    如中國裝備的元級潛艇水下排水量就超過了3600噸。很難想像法國的技術人員是如何大膽到把反應堆塞進這麼小的艇體中。近日,法國國防部宣布新一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首艦絮弗倫號已經於4月28日下潛成功。說起絮弗倫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說起梭魚級潛艇就很熟悉了。法國的梭魚級核潛艇計劃從21世紀初就開始了,只是因為資金不足,威脅降低,而不斷延期。
  • 潛艇未來將如何發展?小核反應堆或成中國藍水潛艇首選方案
    未來,小堆AIP(AIP即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小堆是AIP的一種解決方案)動力系統能否會是人民海軍藍水潛艇的首選方案,這在兩年前似乎有了較為明確的答案。就在中國海軍快速壯大力量時,我國著名軍事專家曾就在央視一檔欄目中透露消息稱,中國的低溫反應堆核潛艇項目進展很順利,且攻破了小堆AIP技術,這會讓我軍新一代常規潛艇成為準核潛艇,也讓大大提升續航力的潛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藍水潛艇。對於人民海軍來說,一群續航能力超強的準核潛艇既可以在第一島鏈延伸到我國南海活動,也可以在太平洋等遠洋活動,這對我國國防的意義非同一般。
  • 日本反潛機發現中國潛艇?軍迷:中國巡邏自己的領土無需隱蔽
    近日,日本媒體報導稱,日本反潛機P-3C發現了中國海軍的潛艇。消息一出引來外界熱議:究竟是中國潛艇太弱?還是日本反潛機太強?實際上,從日媒報導中可以看出,中國潛艇當時很明顯是從西太平洋方向朝著中國大陸的方向航行,只是在返程的過程中,向日本打個招呼罷了。
  • 百年潛艇1——烏龜入海,鰻魚初遊,早期潛艇的300年爬行史
    兩次世界大戰中,潛艇都取得了巨大戰果,成為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之一。如今潛艇仍然是頂級戰略裝備——常規潛艇在淺海設伏;攻擊核潛艇在深海搏殺;戰略核潛艇背著十幾枚潛射洲際飛彈在各大洋日夜不停的巡邏。大家都以為這個聰明的傢伙已經完蛋了時,潛艇又從水裡突然冒出來,引起一片驚嘆聲。
  • 潛艇是最佳反潛武器嗎?潛艇與潛艇間是如何作戰的?
    相對來說,水面艦艇裝備的反潛武器和設備更多更強,尤其反潛直升機更是潛艇最大的剋星。但潛艇本身有一個巨大優點,就是能在垂直方向上自由升沉,對深海環境的感知能力更好,從而使潛艇成為反潛不可或缺的武器。依緯度和位置不同,海水溫度從表面到深海不斷變化中。
  • 為何在深海中放電纜,會刮到潛艇和輪船嗎?答案讓人驚喜!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能對於很多出門在外的朋友們經常坐輪船,那麼對於這些朋友們來說,坐在上面望向海面的時候,那麼可能很多朋友就告訴小編非常好奇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海底運作的一些設備,會不會對輪船傳播產生一定的衝突,我們平時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發現一些電纜都是放在深海中的,那麼先子安在海下有很多的軍士所埋伏在最深處
  • 鯨魚可以下潛數千米,為何鋼鐵打造的潛艇反而容易被海水壓扁?
    然而,就目前的科學技術而言,一般的潛艇平均下潛深度只有幾百米,而一些軍事領域的核潛艇下潛深度要大一些,不過也只達到1200米左右,再深的話,潛艇就會受不了,巨大的壓力會使潛艇外殼發生塌陷,不但對潛艇結構產生危害,也對潛艇內部的工作人員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
  • 潛艇在大海中如何判斷周邊情況?遇到海帶群會被纏住嗎?
    潛艇在一望無際伸手不見五指的大海中航行,對周邊環境要有極好的感知力才能確保安全。但縱觀歷史,深海潛艇碰撞事故仍時有發生。因為海洋環境實在太多變、太惡劣,數不清的海底山峰、暗礁、躍變層、洋流和各種障礙物讓人防不勝防。
  • 深海巨網,潛艇剋星——美國SOSUS遠洋反潛網的前生今世!
    引言:深海有什麼?大海是個魔術師,為我們製造了無窮幻象。我們仰望天空,太空望遠鏡能看到幾百億光年之外;我們俯瞰大海,卻對幾千米深的水下知之甚少。深海有數不清的魚,有史前怪獸,有連綿不絕的山峰和峽谷。當然,也有人類製造的恐怖核潛艇,還有一張追捕它的深海巨網!這張巨網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間斷工作,力圖監視大洋中的每一艘潛艇——它就是美國冷戰時期建造的SOSUS水聲監測系統。
  • 鯨魚能潛到3000米深海,為何潛艇超1000米就扁了?專家:構造不同
    潛艇自問世以來,至今最深下潛記錄為1300米,該記錄是由前蘇聯時期685型攻擊核潛艇"共青團員號"所創造的。當下,即便是目前中美俄三國最先進的軍用潛艇,其下潛深度也普遍控制在1000米之內。因為即便在耐壓殼體技術方面不斷升級,但潛艇依然無法抵禦1000米以上深海帶來的強大水壓。
  • 鯨魚能潛至3000米深海,為何潛艇剛超過1000米,就會被壓扁?
    眾所周知,在現代海戰中,潛艇的作用越來越大。要知道,相較於其它航行在水面的艦艇來說,潛艇航行在大海深處,能夠對海上的艦艇發出致命一擊,即便是「海上霸主」航母,面對潛艇也必須小心。現如今,隨著技術的提升,無論是潛艇的下潛深度,還是其在海水中靜默的時間,都得到很大提高。
  • 什麼是海水斷崖,為什麼潛艇遇到會九死一生?
    大海是神秘莫測的,同時大海也是兇險異常的,對於在水下執行任務的潛艇來說,不僅要時刻防備人為的襲擊和破壞,還要提防來自海洋的威脅,這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便是海水斷崖。海水斷崖不是海底的山峰斷崖,如果是那樣的話,聲吶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鯨魚能潛至三千米的深海中,為何潛艇超過一千米就會被壓扁
    鯨魚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不僅體型巨大,更是能夠下潛至深海中去。學過物理的我們都知道到,越往海的下面去,所要承受的壓力變越大。所以,下潛到深海中是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的。據了解,在鯨魚中有一種名叫抹香鯨的鯨魚甚至能下潛到海的三千米以下,這簡直令人驚嘆。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一種同樣能下潛的潛水艇,但是為何潛艇卻遠遠不及鯨魚下潛的深度呢?
  • 鯨魚血肉之軀,能在2000米深海生存,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鯨魚可以用血肉之軀下潛至海底2000米,而人類用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瞬間擠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了探索海洋奧秘,人類做出了哪些努力?大自然的神奇體現在各個方面,以我們熟知的海洋生物鯨魚為例,作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哺乳動物,鯨魚有龐大的身軀和驚人的食量,不僅如此,鯨魚之所以能在深海中自由的遨遊,是因為它們擁有一套和人類完全不同的呼吸系統,在下潛時可以按照情況,合理的控制空氣排出量和速度,通過自動縮小肺部來平衡體內外壓強我們都知道水深和水壓有極大的關係
  • 鯨下潛2000米都沒事,為什麼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西河豚,東鮟鱇」,在日本美食界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河豚鮮美卻要拿出拼命的勇氣,而鮟鱇卻不需要,可見鮟鱇魚之美味,但各位可能不了解的是鮟鱇魚生活在水深1000米左右的深海,而且很多深海魚都非常美味!除了特別研製的深海潛水器以外,很少有潛艇可以達到千米深水下,比如前蘇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打造的鈦合金的M級核潛艇,最大潛深達到了1091米(設計潛深為1250米),不過絕大部分戰鬥潛艇都不需要潛那麼深,一般潛深都在300米左右!
  • 樂高深海探索潛艇和羅弗超輕粘土海底大冒險,對比測評來啦!
    為了讓孩子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海洋世界,我們決定為孩子選購一款海洋主題的益智玩具,希望能夠幫助他獲取知識,滿足小小探索家的求知慾望。有兩款玩具都非常值得入手,一款是樂高的深海探索潛艇,屬於積木拼接玩具。一款是羅弗海底大冒險,屬於超輕黏土手工玩具。一起來看看,這兩款玩具分別有什麼特點吧!
  • 日本「大鯨」號潛艇的鋰離子電池能改變未來潛艇戰嗎?
    這個原因,咱們就得追溯到很早之前就說過的事兒,就是「蒼龍」級的固有缺陷。此前有消息提到,「蒼龍」級外形設計上存在一定缺陷,一旦達到某個較高的特定航速(對於潛艇來說就是15-20節航速),就會發出特殊頻率的噪音,從而會被馬上識別和發現。
  • 它是動物界的「活化石」,至今已有5億年,連潛艇都以它來命名
    說到鸚鵡螺號,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它就是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完整功能的潛艇的名字。因為設計師是根據一種名為「鸚鵡螺」的動物的遊泳和身體特點來研發這艘潛艇的,因此為其取名為「鸚鵡螺號」。在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中也出現了鸚鵡螺號。
  • 「深海狼群」哪家強?美俄中位列前三,潛艇數量傲視全球
    潛艇在一戰和二戰時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在二戰時期,那時候潛艇發揮的作用已經深入人心,更別說一部分的核潛艇還搭載了洲際飛彈。潛艇則被譽為「深海狼群」,因此到了現在,各個國家都沒有忘記潛艇在海上作戰時所發揮的作用,有實力的國家都在忙著研發屬於自己的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