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這是梁耀樞流傳海外唯一牌匾
具極高文物價值和見證順德深厚文脈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子寧 通訊員郭明達
圖/廣州日報記者何波「流落」海外百餘年,廣東最後一位狀元的「狀元牌匾」前日終於「歸家」。在順德前日舉辦的世界順德聯誼總會懇親大會上,馬來西亞檳城順德會館署理事長李永光將「鎮館之寶」——順德狀元梁耀樞之「狀元牌匾」捐獻給即將啟動的順德華僑博物館。
威水:牌匾見證順德文脈深厚
在前日的項目啟動儀式上,珍貴「狀元牌匾」露出真容。據介紹,此次「回家」牌匾是梁耀樞流傳海外的唯一牌匾,它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及歷史文化內涵,也見證了順德的深厚文脈。
「牌匾是一百多年前,爺爺從順德帶回來的,儘管已經不知道是從哪裡帶回的,但爺爺囑咐後代要看好它。」李永光告訴記者。
從檳城到鳳城,路程超2000公裡。為了保障牌匾能安全完好的「回家」,李永光專門用合乎尺寸的木匣子裝好,借參加懇親會的契機,從馬來西亞送回順德。
這塊從海外「遠道而來」的牌匾是否為真品?廣東華僑博物館館長王明惠告訴記者,儘管很難考究是否為梁耀樞的首塊「狀元牌匾」,但即使其為同時期復刻的真跡,也是非常難得的歷史文物。
「牌匾一直以來都掛在會館裡,外人入訪時,走進會館不用抬頭都能看到它。」李永光向記者回憶父輩的言語,稱將牌匾掛在會館中,是讓當地的馬來人了解到順德人能力卓越、文脈深厚。除了它的「威水」,牌匾更有承載著教育後生的作用。
今年的懇親會,順德區政府主導、聚合海內外華僑鄉親的力量,組建順德華僑教育集團,以潤澤家鄉的教育工作。對此,李永光表示將支持家鄉此舉。
珍貴:當年復刻極少 鮮少現跡
據介紹,梁耀樞品格純正,字體端莊秀美,因此他的不少書法作品被復刻成題匾或牌匾。廣東華僑博物館館長王明惠告訴記者,在東南亞的不少華僑社團會館中,有鄉親依梁耀樞的書作復刻成牌匾,以懸館中做裝飾之用。
12年前,本報曾報導過在從化江埔禾倉村三多裡社一破舊的梁氏公祠裡發現了梁耀樞狀元牌匾,當時也是廣州發現的唯一一塊狀元牌匾。據當時報導,該牌匾被發現時,是用於谷缸上的蓋子。
無獨有偶,也有媒體曾報導過在高要蓮塘荔枝村委第十經濟合作社「梁氏大夫祠」正大門梁簷之上,以及中山南區曹邊村,都發現了梁耀樞的「狀元牌匾」。
那麼,到底有多少梁耀樞的「狀元牌匾」流在海內外?記者了解到,儘管梁耀樞故裡杏壇有著梁氏大宗祠,但是祠中並未有古本的「狀元牌匾」。王明惠表示,之所以梁耀樞的「狀元牌匾」非常矜貴,是因為當時復刻的極少。
根據有關專家表示,像從化江埔溪梁氏、順德杏壇梁氏和中山曹邊梁氏,都是中原早期移民嶺南的梁姓支派之一,而梁耀樞的「狀元牌匾」有可能在廣東梁氏祠堂中出現,或因當年梁耀樞中狀元後「光宗耀祖」,為紀念他,梁氏後人復刻「狀元牌坊」懸於祠堂中供後人瞻仰。
鉤沉
梁耀樞:為官清正 金玉君子
狀元牌匾「回家」,讓狀元梁耀樞再次受到了關注。順德杏壇被譽為「狀元之鄉」,梁耀樞也自小生長於此。年少時的梁耀樞,雙親過世、家道中落,後因得到經商的堂兄資助,獲得應舉的機會。據史料記載,梁耀樞苦學深研,對學業精益求精,學業方才漸入佳境。
「一手端雅字,千行平整文。」這用來形容梁耀樞的字,恰如其分。順德區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順德區清暉園博物館副館長李健明整理過順德狀元文化多方史料,他告訴記者,在當年的殿試裡,也就是科舉考試中最高測試中,梁耀樞並非為榜首。當時慈禧太后委託軍機大臣和閱卷官一起定奪,在反覆審閱中發現,另外九份卷裡都能找到用詞不當、筆誤等瑕疵,但梁耀樞的沒有。因此最終定「魁」於他。就這樣,梁耀樞成為了古代粵地最後一位「狀元」。
隨後,梁耀樞踏上了從政之道。「為官後,梁耀樞清正廉明,深得當時慈禧太后欣賞,並稱他為金玉君子。」李健明告訴記者,梁耀樞在當時也被稱為「金玉狀元」。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