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基塘農業系統項目獲授「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牌匾

2021-01-21 湘湘帶你看社會

珠江時報訊(記者/陳肖玲 通訊員/張嘉宜張燕婷)西樵再獲「國字號」牌匾!11月13日,記者從西樵鎮政府獲知,廣東省農科院、佛山市農業農村局、佛山市農科所、南海區農業農村局、西樵鎮人民政府等相關人員日前在西樵召開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座談會,並現場為西樵鎮的廣東佛山基塘農業系統項目授予「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牌匾。

「授予『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牌匾對於西樵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西樵鎮將以此作為起點,舉全鎮之力繼續全力推進和發展基塘農業文化工作,助力創建廣東省城鄉融合改革發展創新實驗區。」西樵鎮黨委書記關海權表示。

廣東佛山基塘農業系統項目於2019年12月31日成功入選了第五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其中,遺產所在地位於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保護區,範圍包括儒溪、七星、朝山、嶺西村周邊的基塘農業區域,總面積10659畝,其中核心區面積1000畝,次核心區約1萬畝,輻射周邊基塘農業總面積20萬畝。

西樵鎮近年來對該片區不斷改造提升,首期以西樵山南麓約1000畝魚塘片區為中心,依託珠三角的蠶桑文化,以嶺南水鄉的自然風光為景觀,建成集遊玩、娛樂、休閒為一體的體驗式文化旅遊園。此外,積極推進西樵山南萬畝桑基魚塘片區建設,落實了建設傳承和發展基地、打造生態養殖示範區、打造水上生態觀光旅遊線路、計劃引入第三方養殖機構、計劃引入「香雲紗文化產業基地」等重點工作。其中,已建成核心區生態養殖示範區,片區看護房改造提升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接下來,將啟動環西樵山綜合整治提升,重點對景觀綠化、水體、低矮廠房進行整治;大力推廣生態養殖示範,將現有的資源利用起來,打造高標準魚塘連片示範區;打造並活化桑蠶、香雲紗等博物館。

廣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廖森泰肯定了西樵對基塘農業系統項目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並鼓勵西樵要乘勢而上、做強做大。「考慮通過增加一個生態農業科研與生產基地,提升『科研』的水平,努力將這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向世界性發展。」

【來源:珠江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佛山南風古灶和基塘農業系統入選國家級遺產名單
    佛山迎來全省首個國家工業遺產項目。     在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中,禪城南風古灶位列其中,成為廣東省首個獲評國家工業遺產的項目。據悉,其核心是南風古灶和高灶石灣龍窯主體構築。
  • 佛山市珠三角基塘農業系統名列第五批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年來,農業文化遺產開始得到了重視,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消息,認定天津津南小站稻種植系統等27項傳統農業系統為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其中廣東2項名列其內:廣東佛山基塘農業系統,廣東嶺南荔枝種植系統(增城、東莞)
  • 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佛山日報訊 記者譚海琪報導:為了深入挖掘珠三角基塘農業系統的功能價值,昨日,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在市農科所掛牌成立。研究中心還將陸續在南海、三水、高明等區設立工作站,協助開展項目研究和項目成果轉化。基塘農業系統是珠三角人民創造的一種高效的農業物資循環利用模式。
  • 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研究中心還將陸續在南海、三水、高明等區設立工作站,協助開展項目研究和項目成果轉化。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順德工作站已於3月19日啟動建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作為基塘農業系統的典範,佛山基塘農業通過不斷完善基塘農業種植方式,形成了系統的農業生產技術,並衍生出獨特的農耕、生態和人文文化,對佛山乃至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
  • 基塘農業再煥生機
    順德美塘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毅成介紹說,「通過各類傳感技術對養殖數據進行採集,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實時監控、預警異常等,建立省力增效的智慧水產養殖模式。」中心工作站為基塘農業探索新模式3月28日,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在佛山市農科所掛牌成立。早在十天前,在中國鄉村文化活動日上,佛山首個基塘農業研究中心工作站落戶順德杏壇。
  • 水鄉記憶 基塘申遺
    隨著國家農業農村部啟動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認定工作,佛山欲將基塘農業系統申請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記者昨天獲悉,該項目現時已完成前期材料搜集,預計本月底上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業內人士表示,農業文化遺產的認定和保護,有助於將農業生態與文化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促進農村社會及區域可持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黑龍江撫遠赫哲族魚文化系統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列科普微動漫  ——黑龍江撫遠赫哲族魚文化系統  【精彩內容】  今天,我們來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黑龍江撫遠赫哲族魚文化系統。  【背景介紹】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見證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以微動漫的形式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示傳播和科普教育,是弘揚優秀農耕文化的創新舉措。
  • 生物科技+創意設計助基塘生態養殖
    第四屆「順德農商銀行杯」美麗鄉村創意競賽進入評獎環節美麗田園,綠色基塘。昨天,第四屆「順德農商銀行杯」美麗鄉村創意競賽進入評獎環節,評委將從參賽入圍作品中評出優勝獎、創意獎、特別獎和村民參與獎,最高獲金達10000元。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端午節推出紀錄片《扒龍船》
    為講好新時代「三農」故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將於2020年6月25日22:00推出「鄉土中國」系列紀錄片《扒龍船》,全面展現龍船文化、詮釋新時代龍船精神。
  • 佛山旅遊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網旅遊推薦
    佛山武術是佛山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也是佛山走向世界的一張響噹噹的功夫名片。2、佛山粵劇(戲曲名片)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發源於佛山,是廣東地方戲曲主要劇種之一,有「南國紅豆」、嶺南文化瑰寶的美譽。2006年5月20日粵劇名列於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 洪江市龍船塘瑤鄉四個村獲評「中國傳統村落」
    12月22日,從洪江市龍船塘瑤族鄉傳來好消息:該鄉黃家村、白龍村、翁朗溪村、小熟坪村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被授予由住建部監製的」中國傳統村落「牌匾。「這榮譽來之不易啊!」黃家村村支書激動地說道。據悉,在未來3至5年裡,該市將加大保護建設,使中國傳統村落的文化建築保護、基礎設施水平、宜居人文環境方面得到明顯改善。四個「中國傳統村落」在龍船塘瑤族鄉安家落戶,將成為該鄉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有利於老百姓理解中國傳統村落文化底蘊、文化價值,增強中國傳統村落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 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文化,原始農業發達的標誌
    農業生產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各地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幾乎都包含有農業文化的因素,其中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農業文化因素表現得更為突出。所以,農業文化是新石器文化的基本特徵。原始農業的發生和發展的進程,各地的情況並不相同。
  • 這四項水利工程申報成功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再添中國「成員」
    封面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申報的四項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選,這四項水利工程分別是福建省福清天寶陂、陝西省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浙江省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廣東省佛山桑園圍。至此,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已達23項。
  • 智慧可循環農業生態系統即將走進城市引領綠色生活
    11月22日上午,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汪懋華率團來到位於成都市雙流區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四川科道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考察,一個破題世界性城市難題的智慧可循環農業生態系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 蓄能——盤點2019中國的世界遺產
    這顯示了中國人對於文化遺產理解水平和價值闡釋水準,有了全新的進步。文本中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是詳細的「比對」。這證明了中國在文化遺產領域,不僅對這單一項目有了詳盡研究和理解,更基於梳理考古和歷史信息,已經對中國諸多「寶貝」的相互時空地位、中國文化遺產在周邊和世界上的位置,心中都有了數。這種排序的背後,體現了龐大、持續而系統的文化遺產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如果把我們中國20年以前的申遺文本拿出來比較,或者比對同時申遺的一些國家的文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不斷提升的進步和水平。
  • 「鴿王天下」農業旅遊一體化項目
    (4)新建鴿文化休閒區。項目所在地楊林鄉尚書村養鴿歷史悠久,自明朝起就開始養鴿,現為國家肉鴿養殖標準化示範園,是中國農科院禽類研究所試驗基地,中南地縣區最大的肉鴿、蛋鴿生產基地,同時該地曾出過以明朝正德年間吏部尚書方鈍為代表的四代尚書。
  • 河南農業大學2名教師分獲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表彰
    日前,從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傳來好消息,張全國教授獲評中國農業工程傑出貢獻獎,袁志華教授獲評中國力學學會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獎。  中國農業工程傑出貢獻獎旨在表彰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農業工程科研、教學、企業、管理、推廣等政產學研各個領域內做出重要貢獻、產生重大影響、示範引領作用突出的個人。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經國務院審批,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特別激動、興奮!這可是好幾代餘杭人、中國人一直期盼的事情啊。
  •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2019年招生簡章
    中國教育在線訊   學校概況: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建校四十多年來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現有專任教師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並聘請中國工程院束懷瑞院士作為我院名譽教授;有2個教學團隊獲省級榮譽稱號,擁有多項省級教學成果、科研成果。學科專業建設領先,實驗實訓條件優越。建有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培育專業);擁有20餘個專業綜合實驗實訓室(車間)、智能溫室、日光溫室、500餘畝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和20餘處校外實訓基地。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5.6%以上,考研率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