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在帕裡佐的提議下,魁北克議會通過《魁北克主權法案》。該法案宣稱魁北克是一個主權國家,並制定了魁北克獨立進程的關鍵步驟。
"是時候去收穫歷史了……我們魁北克人民宣布,完全擁有一個國家的所有權力是我們的不懈追求:制定我們的法律、繳納我們的賦稅、籤署我們的條約,以及行使最高權力,即我們自己構思、管轄基本法律。"
帕裡佐原計劃於1995年6月舉行公投,或許是受到上次公投失敗的教訓,小心謹慎的帕裡佐先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但調查的結果讓帕裡佐有點失望,支持魁北克主權完全獨立的人甚至不到40%。不僅如此,在多次舉行的魁北克主權問題聽證會上,不少人都對帕裡佐的主張表達了質疑。這使得帕裡佐意識到,目前的時機還不成熟,過早公投無疑會再次遭遇"滑鐵盧",必須對主權方案進行調整,以迎合更多魁北克人的心理,確保公投目標的順利實現。
1995年6月12日,帕裡佐對原先激進的主權獨立方案進行修改,確立了在魁北克實現主權獨立的同時,與加拿大保持經濟、政治聯繫的原則。帕裡佐認為,修改後的方案比較符合實際,一方面能夠滿足魁北克人與加拿大分離,獲得主權獨立的政治需求。
另一方面又能實現魁北克人與加拿大合作,保持社會穩定繁榮的經濟願望,反映的是大多數魁北克人的意願。因此,帕裡佐決定加快進程,將公投時間定於該年秋季。
9月,當公投運動發起後,帕裡佐宣布將於10月30日進行最後公投,公投表決的問題是:你是否同意在《魁北克主權法案》與1995年6月12日籤署的協議框架內,魁北克向加拿大正式提出建立一種新的經濟和政治夥伴關係後成為主權國家?10月初,根據民意調查顯示,反對魁北克獲得獨立地位的人佔絕對優勢。
聯邦政府為此沾沾自喜,認為"他們不論多麼強大,也強大不到足以使魁北克分離運動在這次公投中獲勝",於是放鬆了警惕。但自10月6日起,為扭轉不利局面,獨立派開始加強輿論宣傳攻勢,因壞死性筋膜炎而失去一條腿的布沙爾甚至坐著輪椅到處發表演講,聲稱讚成獨立可以實現"魁北克聯合為一個國家的民族自尊和獨特性"。
結果,獨立派的四處活動使得形勢發生轉變,支持魁北克獲得獨立地位的比例直線上升。12日,獨立派的比例達到49.2%,公投日前幾天甚至還反超統一派1%左右。面對岌岌可危的形勢,聯邦政府終於按捺不住了。總理讓·克雷蒂安在國會發表演講,反對加拿大分裂。25日,讓·克雷蒂安在蒙特婁宣布:"處於危急關頭的是我們的國家,要麼離開,要麼留下,這才是全民公投的問題。"
他還發表電視講話,呼籲魁北克人民與加拿大保持團結,並稱若魁北克獨立,不僅使魁北克人,也會使他們的後代無法再分享加拿大的美麗風光。為了爭取魁北克的中間派,讓·克雷蒂安還承諾保證魁北克的"特殊地位"以及保證魁北克的憲法否決權。或許是讓·克雷蒂安的承諾打動了搖擺不定的魁北克中間派。
10月30日的公投結果顯示,在93.52%的魁北克省登記投票者中,2308360票贊成魁北克獨立,佔比49.42%;2362648票反對獨立,佔比50.58%。也就是說,反對獨立者以微弱優勢獲勝,加拿大再一次避免了分裂。1995年公投的失敗對魁北克分離主義者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經歷兩次公投失敗後,魁北克的獨立道路是否還應繼續走下去?
如果繼續堅持,第三次公投的勝算又有多大?好在面對不確定的新形勢,魁北克人黨逐漸冷靜了下來。公投結束後的第二天,帕裡佐也結束了他的總理生涯,由布沙爾出任魁北克人黨領袖並擔任總理。布沙爾明白,暫時的挫折不代表永遠的失敗,當務之急並非立即尋求第三次公投。
因為從這次公投的結果來看,獨立派雖然失敗了,但敗得並不是那麼慘,雙方間的差距如此之小,以至於帕裡佐在失敗後非但沒有垂頭喪氣,反而自信滿滿地宣稱:"看下一次吧!"布沙爾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中間派的臨陣倒戈。
他認為,中間派的舉棋不定說明他們對魁北克的前景態度不甚樂觀。目前最要緊的是加快經濟發展,要讓中間派看到一個脫離加拿大之後的魁北克依然可以保持繁榮穩定,這樣才能夠爭取他們的支持,為第三次公投目標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儘管布沙爾上臺後將經濟發展置於首要位置,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頗有成效,且布沙爾還在1998年得以連任,但隨後的形勢表明魁北克人黨的公投之路走得並不順利。2001年,魁北克人黨新領袖伯納德·蘭德裡聲稱要在2005年以前進行全民公投,結果魁北克人黨在2003年的省選舉中敗給了主張統一的自由黨。
此後,魁北克人黨領袖安德烈·布瓦克萊爾高舉分離主義大旗,聲稱要將公投作為下次省議會選舉的主題,結果導致魁北克人黨的支持率在2007年跌至20.8%,是1973年以來的最低值,甚至失去了作為反對黨的地位。魁北克分離主義運動因此陷入低潮。2008年12月省選舉中,在新領袖波琳·馬魯瓦的帶領下,魁北克人黨贏得40.8%的支持率,重新恢復為議會反對黨。
4年後,魁北克人黨更進一步,在省選舉中獲得議會54席,重新成為執政黨。雖然充滿政治魅力的馬魯瓦在競選中便聲稱要積極推動第三次公投,但遺憾的是,僅僅19個月後,魁北克人黨便在2014年4月的選舉中敗給自由黨,第三次公投隨之成為泡?影。
1995年以後的魁北克分離主義運動軌跡表明,"公投"是個非常危險的字眼,一旦魁北克人黨提及,其支持率便立刻下跌。可見,獨立運動在當代魁北克人心中並非佔有不可動搖的位置。這是因為,首先,聯邦議會在2006年通過關於魁北克在加拿大特殊地位的議案,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魁北克人的需求,打擊了分離主義者的氣焰;
其次,在財政方面,魁北克對聯邦政府具有相當程度的依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魁北克的經濟發展一直處於疲軟狀態,聯邦政府每年對魁北克的財政撥付佔其收入的20%以上。面對高昂的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開支,債臺高築的魁北克一旦獨立,將在財政上陷入無源之水的地步,其福利大廈也將隨之崩潰。
再者,對聯邦政府而言,自1995年公投以後,為從法律層面徹底解決魁北克獨立問題,加拿大最高法院於1998年8月做出裁決,宣布魁北克省無權單方面宣布獨立。2002年5月,加拿大議會又通過《清晰法》。
對實施1998年的最高法院裁決做出進一步解釋,規定魁北克可能舉行的公投中關於獨立的措辭必須明白無誤,不得用含糊的文字來降低人民對獨立後果的認識,文字是否清晰由聯邦議會決定;不得以超過半數為多數,必須以絕對多數為多數,絕對多數的比例由聯邦議會決定;
魁北克的獨立必須獲得所有省份的三分之二以及印第安人的同意。這種背景下,魁北克的獨立之夢可以說遙遙無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