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毒理專委會主委宋海波:大數據用於上市藥品風險評價更具現實意義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0日訊(記者朱國旺)一直以來,如何早期發現、科學評價、及時管控風險,是上市藥品風險管理的重點內容,也是業界亟需研究攻關的關鍵問題。日前,第二屆上市藥品風險評價及風險管理會議(RARM2020)在海口舉行,200餘名業界專家匯聚一堂,圍繞「藥品風險發現與科學評控」開展學術研討,凝聚共識,共謀構建社會共治生態。

此次會議由中國毒理學會臨床毒理專業委員會主辦,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藥物性肝損傷學組等8家單位協辦。會議廣邀相關領域的專家,針對上市藥品風險評價及臨床評控的共性問題,探討協作模式、構建社會共治生態。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主任沈傳勇以「中國藥物警戒的實踐與發展」為題,介紹了我國藥物警戒的立法、進展、面臨的挑戰及未來展望。他表示,近年來,國家藥監局大力推進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將為上市藥品安全監管及藥物警戒制度實施的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9年8月26日,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正式頒布,提出「藥品管理應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風險管理、全程管控、社會共治的原則」,並規定「國家建立藥物警戒制度,對藥品不良反應及其他與用藥有關的有害反應進行監測、識別、評估和控制。」

大會主席、中國毒理學會臨床毒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宋海波表示,近年來,大數據及先進信息技術在國外藥物警戒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為上市藥品的風險評價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評價手段,為藥品風險管理提供了較為全面、可靠的證據。在目前疫情流行的情況下,利用醫療大數據進行研究,更有其重要現實意義。國內這方面起步較晚,缺乏用於上市藥品風險評價的大數據平臺,在數據標準化、質量控制等方面,與國外比較有較大差距。

來自海軍軍醫大學905醫院陳成偉教授、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王海學教授、北京大學公衛學院詹思延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肖小河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陳勇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莉教授分別圍繞藥物性肝腎損傷的流行及評價、上市前藥物警戒及與上市後的銜接、上市藥品安全性評價方法、中藥安全性評價與風險防控、真實世界研究多源數據的整合等內容作大會報告。

會議期間,北京大學公衛學院孫鳳教授主持開展了「醫療大數據讓藥品更安全,目標與行動」的專題研討,20餘名來自高校、醫院、企業及監測機構的專家參加,清華大學自動化係數字醫療健康工程研究中心的雷毅博士介紹該領域最新進展。

此外,會議還組織「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循證評價與臨床證據」「藥品安全與青年創新」專題論壇。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藥物性肝損傷學組組長茅益民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藥物警戒與合理用藥研究中心張冰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臨床藥學系趙志剛主任等國內外60餘名臨床、藥學、科研及監管領域的專家報告交流。

中國毒理學會臨床毒理專業委員會成立於1994年,是中國毒理學會下屬的二級專業學術組織,宗旨是組織開展臨床毒理研究及學術交流,促進學科建設與發展,提高我國藥品臨床安全性評價水平,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相關焦點

  • 毒理數據對臨床試驗設計的重要指導意義
    作者:磐盛毒理學研究是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過程中重要環節,目的在於在研新藥用於人體之前以及在臨床研究進行過程中,闡明靶器官的毒性反應、劑量相關性、毒性與藥物暴露的關係以及毒性反應的可逆性。這些信息有助於估算首次用於人體試驗的安全起始劑量和劑量範圍、選擇監測臨床不良反應的指標,為確保臨床受試者的安全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 CDE發布《境外已上市境內未上市藥品臨床技術要求》
    (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首先,應基於原研藥品的臨床研究數據,按照中國相關技術要求,對藥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科學評價。評價步驟為:1. 明確臨床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數據,一是用於註冊的臨床試驗數據,二是上市後臨床數據。同時要關注國外監管機構對原研藥品的動態評估。
  • 國家藥監局規範真實世界數據在醫療器械臨床評價中應用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下稱《指導原則》)。 國家藥監局關於發布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 (2020年第77號) 為規範和指導真實世界數據在醫療器械臨床評價中的應用,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工作安排,國家藥監局組織制定了《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現予發布
  • 真實世界數據如何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國家藥監局出臺細則
    11月26日,為規範和指導真實世界數據在醫療器械臨床評價中的應用,國家藥監局發布《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下稱《原則》)。《原則》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真實世界數據的定義、來源、質量評價,真實世界研究設計的類型和方法,將真實世界證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的常見情形。
  • 【關注】專家:保健食品上市後技術評價更應重視引入RWS的理念和...
    >有其局限性,其研究結論外推於臨床實際應用時面臨挑戰,如嚴苛的標準使得試驗人群不能充分代表目標人群、所採用的標準幹預與臨床實踐不完全一致、有限的樣本量和較短的隨訪時間導致對罕見不良事件探測不足等,而RWS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不足,同時《指導原則》指出RWS用於支持藥物監管決策,涵蓋上市前臨床研發及上市後再評價等多個環節
  • 國家藥監局:用於罕見病的藥品註冊申請,可有條件接受境外臨床試驗...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7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以下簡稱《原則》)。《原則》指出,對於用於危重疾病、罕見病、兒科且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藥品註冊申請,經評估其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屬於「部分接受」情形的,可採用有條件接受臨床試驗數據方式,在藥品上市後收集進一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用於評價。
  • CDE:符合兩種情況 藥品臨床期間即可申請批准
    通常,附條件批准上市藥品的藥學、藥理毒理學要求與常規批准上市藥品相同;對於公共衛生方面急需的藥品或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藥品,可根據具體情況,結合藥品的獲益-風險進行評價。(二)相關定義附條件批准上市是指用於嚴重危及生命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公共衛生方面急需的藥品,現有臨床研究資料尚未滿足常規上市註冊的全部要求,但已有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療效並能預測其臨床價值,在規定申請人必須履行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基於替代終點、中間臨床終點或早期臨床試驗數據而批准上市。
  • 【國家藥監局】關於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的解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的《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2020年第77號),已於2020年11月24日印發,自印發之日起施行(以下簡稱《指導原則》)。二、主要內容     《指導原則》包括五個部分,就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提出總領性、原則性、前瞻性要求,主要內容包括真實世界數據與證據、真實世界研究的優勢和局限性、常見真實世界數據來源、質量評價、真實世界研究設計常見類型及統計分析方法、可考慮將真實世界證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的常見情形。
  • 國家藥監局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
    對於已有境外早期臨床試驗,後續在境內進行臨床研發的,藥品註冊申請人應對早期臨床試驗數據進行評價,具備完整臨床試驗數據的,經與藥審中心溝通交流後,可用於支持後續臨床試驗。對於所有臨床試驗已在境外完成尚未上市的,應提供完整的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包;已上市的,還應提供安全性、有效性更新數據,方可用於在中國的註冊申請。
  • 打開臨床診療與醫學科研「數據通路」——大數據於臨床醫學價值的...
    但從科研價值上看,前瞻性、隨機性的科研課題比起前兩種會更具指導意義。」哈爾濱醫科大學放療科劉暉教授則認為:「醫生要做臨床研究,隨訪是一個非常核心的部分。如總生存期 (OS,Overall Survival)、五年生存周期、不良反應等評判都需要長期的隨訪支撐,離開了隨訪的數據積累,臨床研究價值根本無從談起。
  • 藥監局新規承認境外臨床數據 加速境外新藥在華上市
    來源:金融界網站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今日正式對外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對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適用範圍、基本原則、完整性要求、數據提交的技術要求以及接受程度均給予明確。也意味著境外上市新藥能更快在中國境內上市。
  • 新藥國內上市再加速:藥監局承認境外臨床數據,包括仿製藥
    值得一提的是,在境外開展仿製藥研發,具備完整可評價的生物等效性數據的,也可用於在中國的藥品註冊申報。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可以用於支持需要進行有效性和/或安全性評價的各類註冊申請。例如,在境外開展的早期臨床研究數據,可用於支持在我國開展註冊臨床試驗的申請。同時,境外開展的臨床試驗數據用於支持在我國藥品註冊的,研究質量應當不低於《指導原則》的標準。
  • 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進口藥審批有望提速
    《指導原則》所涉及的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包括但不限於申請人通過創新藥的境內外同步研發在境外獲得的臨床試驗數據。在境外開展仿製藥研發,具備完整可評價的生物等效性數據的,也可用於註冊申請。《指導原則》要求,申請人應確保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真實、完整、準確和可溯源,這是基本原則。
  • 北大人民醫院趙明威教授當選北京眼視光專委會首任主委
    2018年5月27日,「北京醫師協會眼科專科醫師分會眼視光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眼視光專委會」)在京成立,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院院長、北大人民醫院趙明威教授當選為首任主委,北京協和醫院李瑩教授、北京同仁醫院付晶副教授、北大人民醫院王凱副教授擔任副主任委員,北大人民醫院徐瓊博士任秘書。
  • 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第一批提供的原料藥主要用於毒理研究(100—1000g),要求是越快越好,成本不是主要考慮因素。因此,只要藥化路線能夠實現毒理批合成,工藝研發部門就會採用。2、Ⅱ期臨床試驗為了證實藥品的治療作用的,就必須在真正的病人身上進行臨床研究,即Ⅱ期臨床試驗。Ⅱ期的臨床試驗通常需要徵集100-500名相關病人進行試驗。其主要目的是獲得藥物治療有效性資料。將試驗新藥給一定數量的病人志願者,評價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和排洩情況。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加強對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工作的指導和規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7月10日,該指導原則正式對外發布。
  • 附件2:化學藥品註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
    4、資料項目4對研究結果的總結及評價:包括申請人對主要研究結果進行的總結,並從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可控性等方面對所申報品種進行綜合評價。  5、資料項目5藥品說明書、起草說明及相關參考文獻:包括按有關規定起草的藥品說明書、說明書各項內容的起草說明、相關文獻。
  • 石藥鹽酸普拉克索片上市 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
    中國網財經4月10日訊 4月10日,在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來臨之際,石藥集團召開恩悉®——鹽酸普拉克索片全國線上上市發布會。作為國內首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鹽酸普拉克索片,石藥集團將以更低價格,正式切入帕金森病領域。
  • 《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相關問題解讀
    由於細胞治療類產品技術發展迅速,產品具有複雜的生物學特性和臨床適應症,所以本原則主要是基於目前的認知以及藥物非臨床研究評價的通用原則,提出細胞治療產品非臨床研究評價的一般性技術規範,涵蓋了細胞治療產品的非臨床研究中可能涉及的研究項目;需研究者充分考慮產品特徵、擬定臨床適應症以及已獲得安全性有效性數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確定是否進行、何時進行某項試驗,參考藥理毒理評價的一般性科學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