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臺灣科研人員研發出全球首例乳癌疫苗

2021-01-09 央視網
[視頻]臺灣科研人員研發出全球首例乳癌疫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8日 13:11 來源:CCTV.com
進入[中國新聞]>>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由臺灣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全球第一個具治療效果的乳癌疫苗,已完成第一期人體臨訂試驗。實驗證明,對末期患者治療有效性高達80%。當時參與試驗的有十位乳癌患者,施打該疫苗後,經過五年追蹤觀察,乳癌復發人數只有兩位。證明這個疫苗可有效殺死癌細胞,治療有效性達80%。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臺灣衛生部門已同意,近期同步進行第二第三階段人體試驗,最快三年後上市。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合成多醣體」當作病原的癌症疫苗,也是第一個治療乳癌的疫苗。未來如能順利製成疫苗上市,除可造福患者,獲利也將超過200億美元。

責編:石光輝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研發,中國為何全球領先
    近日,我國首個新冠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從全球第一個新冠疫苗獲批開展一、二期臨床試驗,到全球第一個啟動三期臨床試驗,再到第一個疫苗附條件上市,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工作始終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 2020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能力提升研討會舉辦 60萬人在線參加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2020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能力提升研討會舉辦    西安網訊(記者 孔浩強)今天(11月21日),由西安市科協指導,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
  • 臺灣歌手阿桑因患乳癌病逝 年僅34歲
    視頻:《葉子》原唱阿桑因患乳癌病逝 年僅34歲 阿桑代表歌曲試聽臺灣東森新聞截圖網易娛樂4月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最新報導,曾經演唱過《寂寞在唱歌》、《葉子》的歌手「阿桑」,因為去年十月罹患乳癌末期,在4月6日早上八點半,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年僅34歲。
  • 中國跑贏全球,Nature公布全球新冠疫苗科研最新進展
    9月4日,《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綜述》發表了一篇全球新冠疫情的進展研究。目前跑到三期的6個疫苗裡RNA疫苗2款,腺病毒載體疫苗2款,而傳統的滅活疫苗同樣也有2款。在這6個疫苗中中國就佔了2款,這說明在這次疫苗研發的競賽中,中國已經跑贏了全球。這其中有科研人員的一代代追趕的心血,也有國家意志的體現,更說明在基礎科研投入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 科技部:我國疫苗研發整體處於全球領先位置
    央視新聞客戶端在21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科技部牽頭的科研攻關組,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可控」的防控需求,聚焦病毒病原學、檢測技術和產品、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五大主攻方向,組織全國的優勢科研力量統籌推進科研攻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 全球疫苗研發都咋樣了?
    如今,輝瑞疫苗已獲授權,全球其他疫苗研發進程如何?各國又制定了怎樣的疫苗接種計劃?「外事兒」帶你一探究竟。今年8月初,俄羅斯政府批准了由俄羅斯「Gamaleya」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衛星V」新冠疫苗,並稱這是全球第一個正式註冊的新冠疫苗。據美聯社報導,「衛星V」疫苗開發人員表示,基於18794名研究參與者的試驗數據,中期分析顯示,該疫苗的有效性為91.4%。儘管專家警告在所有必要測試完成之前,不要廣泛應用疫苗。
  • ...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
    武漢晚報訊 「關於疫苗,未來一至兩周將有大消息公布。」12月4日,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第八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做《新冠肺炎疫苗和藥物研發進展》發言時表示,「年內將有6億支滅活疫苗獲批上市」。
  • 為什麼說新冠疫苗有望成為全球首例「基因疫苗」?
    自從今年1月10日全球陷入新冠疫情危機以來,這似乎是第一個真正值得振奮的消息。西奈山醫學院病毒學家兼疫苗學家Florian Krammer也在推文中表示,「親愛的世界,我們終於有疫苗了!」而在新冠病毒爆發後不到一年時間之內就製作出如此有效的SARS-CoV-2疫情,也打破了疫苗研發速度方面的世界紀錄。
  • 從新冠疫苗研發看應急科研管理:如何做到「召之即戰」
    從新冠疫苗研發看應急科研管理:如何做到「召之即戰」追問新冠疫苗本報記者 張佳星截至10月20日,全球44個在研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我國自主研發或合作研發的疫苗數量達到15個(含四川三葉草在澳大利亞開展臨床試驗的重組蛋白疫苗),是全球獲批開展臨床試驗最多的國家,接近總數的四成。
  • 科技部:我國新冠疫苗研發整體處於全球領先位置
    在21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科技部牽頭的科研攻關組,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可控」的防控需求,聚焦病毒病原學、檢測技術和產品、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五大主攻方向,組織全國的優勢科研力量統籌推進科研攻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 臺灣蝙蝠驗出「新型麗沙病毒」 全球首例
    華夏經緯網7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防檢局」今晚公布,6月13日接獲臺北市蝙蝠學會送檢民眾在新北市新店區碧潭吊橋附近拾獲的絨山蝠1隻,檢驗出新型麗沙病毒,目前無人感染,但有人畜共通風險。    據報導,「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施泰華指出,麗沙病毒並非法定動物傳染病,但有人畜共通的風險,目前沒有人類感染案例。
  • 強強聯合開創全球疫苗研發新格局 復星(02196)新冠疫苗展現「中國研發」與「全球協作」新成果
    這些攻毒試驗結果也對BioNTech快速篩選和確定了BNT162b2進入全球III期試驗起到積極的作用。中國的BNT162b1一期試驗和BNT162b2中國橋接臨床研究是BioNtech新冠疫苗全球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該疫苗在中國上市的關鍵性數據,也對該疫苗在全球其他種族,尤其是其他亞洲國家的上市,起到積極作用。
  • 全球首例核電池誕生,使用壽命長達百年,網友:以後都不用充電了
    全球首例核電池誕生現在,這個幻想可能真的會實現,因為俄羅斯的科研人員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核電池,也是全球首例核電池,據說這塊電池的使用壽命長達一百年,這也就意味著手機一百年都不用充電,網友們表示:「這以後買手機都不用充電的,充電器都多餘」。
  • 追問新冠疫苗:新冠病毒確有變異 中國疫苗研發這樣「應變」
    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基於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的病毒變異追蹤研究,給出科學答案。那麼,病毒的變異會不會對中國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產生影響?疫苗研發又如何應變呢?病毒還沒變異到疫苗「勢力範圍」之外面對變化著的病毒,疫苗是否能夠奏效?這主要看病毒的變化能不能逃出疫苗的「勢力範圍」。
  •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重啟英國試驗 全球疫苗研發競賽白熱化
    雖然籤訂了承諾,但隨即阿斯利康新冠疫苗III期臨床暫停事件反映出透明度不夠的問題。阿斯利康沒有及時報導不良反應導致全球臨床試驗在9月6日暫停,直到9月8日被美國STAT網站曝光,才於9月9日在公司官網發布暫停試驗的聲明,而且一直沒有正式透露具體的不良反應。輝瑞(Pfizer)的宣傳也存在著不實之嫌。
  • 中國研發出非洲豬瘟實驗性疫苗
    中國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實驗性疫苗,可以讓豬終身不感染一種致命病毒——該病毒在過去18個月裡,讓生豬數量全球第一的中國損失了大量生豬。不過,病毒學家表示,團隊依然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以及大規模的疫苗生產。
  • 【精華】盤點臺灣新藥開發「亮點計劃」
    1999年前後,臺灣製藥業始自小分子藥物開枝散葉,延伸至生物製劑、細胞治療、疫苗研發等領域,雖有萌發的態勢,但早期臺當局投入的科技預算主要仍在法人機構的科技研發,而在臨床前研發到進入臨床開發的產業化發展,即所謂第一和第二棒的連結仍然不夠,臨床前所需的委託生技服務、藥物動力學、毒理試驗及相關經驗和人才產業發展的基礎建設也很不足。
  • 中國新冠疫苗試驗結果吊打全球,卻慘遭質疑
    我們距離疫苗讓所有人都能用上還有很長的路。」02 中國疫苗備受質疑,可又有幾個是站得住腳的!全球開發新冠病毒疫苗面對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可以說,中國的這次科研成果卻是新冠疫情得以控制的一個裡程碑。但是,中國科研團隊才剛公布這一好消息,接著就出現了一大批抨擊疫苗的相關言論。有人炒作這個疫苗的研發有所謂的「中國軍方」背景,然後就得出了「共產黨的疫苗不可信」這種出於純粹意識形態而不是科學的結論。
  • 向病毒發出挑戰,向科學探尋答案——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攻關紀實
    作為生物製品行業的科研工作者,他們責無旁貸、義無反顧;作為全球疫苗多條研發線中的一支中國「國家隊」,他們以身作則、以上率下;作為這支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員,他們凝心聚力、全力出擊!1、 暗夜2019年12月底,湖北省武漢市疾控中心監測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 諾瓦瓦克斯:利用重組基因編輯核心技術研發疫苗,抗擊全球傳染病威脅
    對此,全球各國科研團隊紛紛加入這場抗疫之戰中,全力投入到有效疫苗與治療藥物的研發當中。眾所皆知,疫苗的開發往往需要數月,甚至1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在疫情帶來更大損失前,研發出相關的有效疫苗或抗病毒藥物,儼然成為了科學家與病毒的時間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