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思維爾(Elsevier)推出新的期刊評價體系,你怎麼看?

2020-12-06 生物谷

2016年12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毫無疑問,目前影響因子空前地流行,但是最近這個富有爭議的期刊指標居然有了一個新的敵人。十二月八號,愛思維爾(Elsevier)推出了他們新的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它與目前的IF指標基本相似,但是它基於Scopus資料庫,這個資料庫比IF的資料庫Web of Sciecne更綜合,因此包含的期刊數是IF的兩倍之多。

它採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來影響目前有名雜誌的排名。兩個體系都用引用次數除以出版的文章數量來計算影響力,但是CiteScore體系還包含了IF體系不包含的評述、致編輯的信、更正及其他種類的文章,《柳葉刀》出版了許多這樣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很少被引用。因此《柳葉刀》在IF體系中排第4名,但是在CiteScore體系中排第200名。

「由於頂級期刊間競爭激烈,使用CiteScore體系會促使編輯很少出版非研究類論文,或將這類文章放到網站的不重要位置。」紐約伊薩卡的出版顧問Phil Davis在接受《自然》採訪時說道。

同時,CiteScore也不得不面對和IF一樣的詬病,這些批評者認為期刊評價體系導致了期刊崇拜文化,使研究人員的研究往往根據出版雜誌來評價,而非根據研究的意義來評價。

「在我看來,期刊評價體系就像香菸盒上的健康警告一樣,」帝國理工學院的結構生物學家Stephen Curry告訴自然雜誌社。「這種評價體系是許多研究評估弊病的根源。」(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在京啟動
    中新網北京新聞1月19日電 (記者 尹力)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日前在京啟動,多位來自醫藥衛生健康領域、醫藥期刊行業的專家學者提出,作為促進醫藥衛生發展的重要學術平臺,醫藥衛生類期刊亟需建立一個健全、公正、開放、包容的評價體系。
  • Nature發文,宣布改造影響因子,重塑期刊評價體系!
    Nature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重新塑造影響因子評價體系,讓評價體系多樣化。Nature稱期刊影響因子這種量化從本質上來說,過於簡化,而且甚至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被濫用的風險。如果僅僅依靠期刊影響因子來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壞,而不注重這篇文章所帶來的潛在價值和引起的輿論影響,長此以往,這很容易導致一種病態行為。不得不說,期刊影響因子就是這麼一種「病態」量化指標。
  • 《柳葉刀》系列期刊影響因子一覽,你選哪朵浪花?
    今天,我們先來帶大家捋一捋柳葉刀(THE LANCET)旗下期刊的影響因子,一篇讓你全知道。60.392《柳葉刀》由託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創辦於1823年。自創刊以來,《柳葉刀》便推動科學為大眾所用,讓醫學服務社會、改造社會,造福人類。
  • 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由此導致我們建立起來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連我們自己都不認同。與此同時,國外一些商業出版機構,為了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和經濟利益,製造出許多專門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發表學術論文的期刊,扭曲了學術期刊的價值,和科學評價體系的價值。為了體現中國特色,建立為中國學術界廣泛認同的評價體系是當前迫切的任務。
  • 【Nature發文】宣布改造影響因子,重塑期刊評價體系!
    Nature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重新塑造影響因子評價體系,讓評價體系多樣化。Metrics are intrinsically reductive and, as such, can be dangerous.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多種上海英文學術期刊拿下多個國際影響力排行榜第一 學術期刊是科學評價、學術交流、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也是國家創新成果積累和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認為,上海學術期刊已經成為上海文化發展的"金名片"之一。 作為中國期刊出版的發源地和重鎮,上海一直走在全國期刊發展的前列。
  • 和柳葉刀、細胞說再見:加州大學宣布取消所有Elsevier期刊訂閱
    在愛思唯爾的版權政策下,研究人員即使想要看自己發表的文章也需要掏錢,而論文的評審卻是「義務勞動」,這一政策讓加州大學決定發起教職員工的全面抵制(參見:評審不給錢,看論文還要漲價?UCLA:我們決定抵制柳葉刀、細胞)。
  •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目前學術期刊的種類和數量眾多,要使自己的論文被更多的人看到並產生影響,在什麼樣的期刊上發表是很重要的,現在許多高校和科研單位對科研人員的評價也要看其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
  • IEEE宣布推出14種新的開放存取期刊
    IEEE將為作者和研究人員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選擇 新澤西州皮斯卡塔韋2019年6月12日  /美通社/ -- 致力於推進技術發展,造福人類的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IEEE今天宣布,它將推出14種全新的黃金完全開放存取期刊,涵蓋廣泛的技術,包括電信、計算機、生物醫學工程、汽車技術、信號處理、工業應用、電力和能源等
  • 棄「SCI至上」,促科研評價體系完善
    正如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所說,「SCI至上」的教育科研評價體系,是時候調整了。  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已表明了國家相關部門對改革評價體系的決心。摒棄「SCI至上」,也直指「五唯」頑疾的要害:帽子、職稱、學歷、獎項這些指標,歸根結底,看的還是論文。  讓SCI回歸文獻索引系統,讓學術成果回歸多元多樣,讓科研回歸初心。
  •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在此大背景下,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尤為迫切。經過研究探索,評價院提出了AMI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將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相結合,突出同行評議在評價中的作用。評價院提出的AMI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推出的評價報告逐漸得到學界和社會的關注和應用。
  • 科學家提出期刊評價新標準
    美國科學家最近提出一套新的標準框架,認為它能比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更加準確地評價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力。與IF依靠平均引用率來評價期刊不同,新體系使用數學模型來刻畫某一期刊論文引用數的特徵值。 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現在的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提出的「影響因子」概念,已經成為學術界權威的期刊評價系統。它的主要依據就是期刊論文引用率的算術平均值——將某一期刊兩年內發表的所有論文引用率相加,再除以總的可引用論文數。
  • 學術出版商愛思唯爾:不該用期刊評價指標來評價科研人員
    4月11日,全球著名出版商、信息服務提供商愛思唯爾(Elsevier)在北京的學術期刊評價圓桌討論會上向媒體分享了上述數據。愛思唯爾全球期刊出版業務總裁菲利普·德哈根(Philippe Terheggen)博士及Scopus內容策略管理負責人維姆·梅斯特(Wim Meester)博士還就全球期刊評價體系、中國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如何用好學術質量評價指標展開討論。
  • 老教授「憂愁」,年輕人「吐槽」:我們的評價體系怎麼了?
    我們的標準是看論文,不看他的實際工作能力。年輕的人才為了論文而工作,發表了高級別的論文就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樣是做不出工作來的。」那麼,我們的評價體系怎麼了?問題在於現在的評價體系中形式主義的東西太多。現在是所謂的大數據時代,什麼都靠數據說話,看似公允,卻不客觀。
  • 老教授憂愁,年輕人吐槽,評價體系怎麼了?
    我們的標準是看論文,不看他的實際工作能力。年輕的人才為了論文而工作,發表了高級別的論文就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樣是做不出工作來的。」中國的年輕科研人才怎麼了?對老先生提出的問題,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的?怎樣才能讓年輕人跟上來?被點名了,年輕人服氣嗎?
  • 想發表論文,期刊怎麼選擇?說說那些期刊參數的意義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4區SCI期刊也很多呀。比如我的研究領域是巖土方向,我知道的大概就有100多份4區SCI,你要在這麼多期刊裡選1個,這概率低到只有1%,那你要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期刊呢?這是第一個問題,把你自己的投稿目標定下來。第二個問題是,搞清楚那些表徵期刊的參數,有哪些和我們投稿有切身關係。它們到底具有什麼意義。下面我就給大家選擇一些很重要的參數,大家投稿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了。
  • 江曉原:上海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為國爭光」,下一步應建立自己的學術評價體系
    距離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還有多遠?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江曉原昨天就此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指出,真正要擁有一大批高質量的本土科技期刊,下一步,我國應儘快建立自己的學術評價體系。為國爭光,著實不易影響因子突破20,意味著什麼?江曉原坦言,這無疑是一個為國爭光的優異成績,它的取得非常不容易。
  • SCI期刊分析:能源領域的優質期刊,JCR一區,影響因子5分
    Fuel是能源領域的一本優質期刊,是著名出版商ELSEVIER旗下的期刊。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fuel2 刊文量Fuel的年發文量在一兩千篇左右。,能源領域的同學也可以了解下這些期刊哦!
  • 《實用預防醫學》躋身2020版《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第6版...
    2020年,《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第6版)發布,《實用預防醫學》躋身於核心學術期刊A類行列,較2017年第5版評價等級A-再次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是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 RCCSE)的四大評價報告之一,於2009年3月開始聯合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開展期刊評價並推出第1版,隨後於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20年分別推出第2版、第3版、第4版、第5版和第6版。
  •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此外,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了要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以及營造良好的環境以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基於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借鑑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立足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視角,構建了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並對我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更加客觀的認識,期望能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