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上萬,是個別現象。」1月28日,海澱區大鐘寺集散網點的順豐快遞員對界面新聞稱。
對於順豐快遞員月薪上萬的評論,該快遞員並沒有表現出吃驚,但他表示大部分順豐快遞員的工資為五六千左右,根據區域的不同會上下浮動。
與此相對比,一位接受界面新
聞記者採訪的EMS快件員則很無奈,對於順豐快遞員的工資水平,他表示差得比較遠。儘管他自己所供職的EMS是一家國企,但由於每件快遞的提成沒有民營快遞給的高,他依舊沒有很高的攬件熱情。
對EMS熱情不高的還有佔據最大物流市場的電商們。在北京做代購的一個淘寶賣家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除了其他快遞不到的地方,不會用EMS。幾個接受採訪的淘寶商家都對界面新聞記者給出了類似的回答。
EMS的服務質量也被一些賣家吐槽。在微博上甚至有一個叫做「EMS坑爹快遞民間投訴中心」的頁面,上面發的關於EMS的吐槽都能引起上千條的回應。網友「定格Runner」吐槽說,自己給女朋友寄小禮物,EMS的快遞員竟然和女友吵了一架。網友Hhhhhhhhd說,自己的留學人員回國認證寄了一個多月,最後丟了,耽誤好多事情。
儘管近幾年來國內的快遞行業一路高歌猛進,但是EMS卻在節節敗退。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045.4億元,同比增長41.9%。業務量累計完成139.6億件,同比增長51.9%,快遞業務量躍居世界第一。
雖然整體快遞行業增長迅速,EMS的市場份額正在逐年下降,曾經一家獨大的局面,早已蕩然無存。
根據中國市場信息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2013年在快遞業務量方面,以EMS為代表的國有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了19.9%,而民營市場份額上升到了78.9%,佔據了快遞市場的大半壁江山。
不僅EMS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民營快遞搶佔,EMS原本的優勢領域也正在被其他民營快遞所吞噬。
以郵局網點為依託的EMS,從覆蓋範圍來看,有著其他民營快遞無法比擬的優勢。根據EMS官方網站的介紹,業務範圍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所有市縣鄉(鎮),通達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的全球200餘個國家和地區,營業網點超過4.5萬個。
不過,EMS的這個優勢正在被逐步縮小。近幾年以來,民營快遞公司已經明顯加快了縣域乃至鄉鎮網點的布局。2014年年初中央發布一號文件,其中就涉及到了快遞「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加快發展主產區大宗農產品現代化倉儲物流設施,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界面新聞從韻達總部相關渠道獲悉,韻達已經實現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發達地區的農村全覆蓋,現在正在向其他地區的農村布局。
此外,一向走高端路線的「順豐」也開始下鄉。順豐在中國大陸地區,目前已建有7800多個營業網點,覆蓋了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300多個大中城市及1900多個縣級市或縣區。
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國內市場,EMS已經受到了民營快遞的嚴重衝擊。但是在一直跨境市場上,此前獨霸市場的EMS也開始受到夾擊。
EMS是國內最早開始跨境郵遞業務的,早在1980年就開辦全球郵政國際特快專遞業務,一直以來佔據著跨境快遞獨霸的位置。
不過,跨境市場的迅速增長,吸引著各大民營快遞公司正進入這一領域。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1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總額達到3.1萬億元,同比增長31.3%,而這一數據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別為1.6萬億2萬億,年均增速接近30%。2016年預計將會達到6.5萬億元。
據統計,已經申領了國際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國內企業包括順豐、中通、圓通、宅急送以及在線電商蘇寧等企業。
順豐覆蓋的範圍涉及美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等國家。除了順豐之外,根據申通官網的消息顯示,2014年2月25日申通美國分公司測試開放註冊;在2014年4月和7月,圓通與韓國的CJ大韓通運和俄羅斯DCD外運集團展合作;2014年7月和11月韻達在美國和德國分別開設服務網點。
在海淘和轉運方面,順豐主導的跨境B2C電商網站「順豐海淘」已正式上線,而韻達在今年正式推出「優遞愛」跨境電子商城。將海淘與配送兩個環節直接結合起來,增加在跨境業務上的競爭力。
去年11月,順豐與荷蘭郵政達成的合作,針對跨境電商賣家的小物件開展了「歐洲小包」業務,這直接與中國郵政的業務短兵相接。此前,中國郵政小包是跨境電商市場最主要的物流渠道,中國郵政佔據50%左右的份額。
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儘管現在EMS仍是跨境快遞市場份額最大的,但是民營企業一定會給EMS造成一定的衝擊。「我估計過了五六年,EMS的(跨境快遞)老大地位會改變。」
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阻礙EMS發展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體制,但這也是多年存在的問題,短期內不會輕易改變。
2005年,根據《郵政體制改革方案》,中國郵政體制實現了政企分離,成立了國家郵政局,並組建了郵政集團公司,國家郵政局以國家郵政監管機構的形式出現,獨立於利益集團之外。而郵政集團公司分為郵政儲蓄銀行和郵政普郵業務(也稱為郵政局,或者簡稱郵政),以及速遞物流業務。
而如今的EMS公司(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其實成立於201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郵政集團聯合各省郵政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國有股份制公司。
作為國企,EMS是直營模式,各省市分公司並沒有定價權,這導致EMS價格與市場脫節。作為國企的壟斷定價體系,根據EMS官網發布的信息,EMS國內快遞起重資費在20元/斤,比起民營快遞6元-12元的起重,EMS價格常遭吐槽。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月1日同樣走高端路線的順豐的「漲價」反而在網民的接受範圍之內。
順豐從2015年2月1日開始正式進行價格調整,標準快件從13元和22元兩種價格變得更加豐富。界面新聞從順豐客服了解到,從北京到四川的標快已經從原來的起重22元變為23元,續重則從10元/公斤到了13元/公斤。不過從網友評論來看,多數表示「順豐服務在那,也覺得值」。
快遞專家趙小敏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順豐的漲價其實只是針對一些商務件、高端商務件以及一些特殊線路,一些偏遠地方和區域的快遞價格其實是在下降。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打造品質,提高服務。差異化的價格和定製化的服務,給了客戶更多的選擇。
其實,EMS的國企改制道路已經走了很久。2012年和2013年,有媒體報導EMS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做出降價策略,以此來應對民營企業的衝擊。不過,目前,界面新聞致電EMS全國客服了解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仍然是首重20元的標準價格。
此外,2013年EMS準備上市的消息傳出,這被外界看做EMS市場化的另一重要舉措。但是在當年12月27日,EMS意外宣布退出IPO。據EMS官網發布的官方說法,退市理由為「主動應對市場競爭的決策」以及「冷靜面對資本市場的選擇」。
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現在EMS國企改制並沒有什麼突破,「如果EMS真的能夠改革成功,走上市場化的道路,做好轉型升級,EMS在未來還是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的。」他說。
除了民營企業,外資快遞的進入也在擠壓EMS的生存空間。2014年9月,中國全面放開了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範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
目前中國共有5家外資快遞企業獲準在中國開展除信件之外的國內快遞業務。它們分別是:雅瑪多(中國)運輸有限公司、歐西愛司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嘉裡大通物流有限公司、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優比速包裹運送(廣東)有限公司(聯合包裹)。
趙小敏對此分析稱,放開外資快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是遵循WTO的規則。未來除了郵政傳統包裹之外,基本上會全方位放開。外資快遞企業在盈利能力、資源、人才、以及對快遞市場遊戲規則的理解上有著很好的優勢,這對消費者更有利,但會對中國本土的快遞發展造成挑戰。
趙小敏認為,EMS最新的發展方向是將其打造成混合所有制,不排除未來EMS在中國國內收購其他一流或二流的民營快遞企業,整體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