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現代精神外科手術可以治療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複雜難治的,部分患者可以通過足程足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改善症狀,從而回歸正常生活。但也有不少病程在3年及以上,通過藥物等傳統內科治療效果差甚至無效的難治性精神疾病患者,一直深受著疾病的折磨,通常我們會建議其接受手術治療。 提及手術治療精神疾病,部分人會驚訝,甚至會不相信。
-
精神外科手術的「前世今生」
精神外科是現代神經外科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一個充滿挑戰並極具爭議的學科。在這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輝煌的發展時期,也有灰暗的停滯階段。但是,精神外科在世界範圍內從沒有停止,雖然爭論不斷,但在理論和技術上仍然不斷在進步。至此,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以圖文形式帶你回顧精神外科的歷史,展望精神外科的未來。
-
傲慢與偏見:消毒是如何引入外科手術的
倫敦的外科名流們反對最為激烈,認為消毒技術減少了手術死亡率,存在暗喻倫敦醫生手術死亡率高,是對倫敦醫生的挑戰。倫敦醫生的集體反對,在政界、皇家和全國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869年李斯特前往愛丁堡接替去世的導師、嶽父賽姆的外科教授職位。當時的愛丁堡大學在全英國,無論教學還是臨床都是最好的。
-
那些曾經盛極一時的外科手術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外科領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那些流行一時的手術,或被遺棄或被一些更新更有效的方式所替換。本文則盤點了歷史上曾經極富盛名、現在卻被廢用的外科手術。
-
裘法祖:用一把小小手術刀,劃開中國外科手術的一個時代
最美奮鬥者 人民創造歷史,歷史造就英雄。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最美奮鬥者」,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為偉大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鬥的傑出代表。
-
改變外科手術的野蠻,每個能無痛做手術的人都要感謝他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吃貓的小黑魚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歷史上,對人類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死後成果才被人認可的人不少,其中之一就有霍勒斯·威爾斯(Horace Wells)。在麻醉品發明之前相當長的時間裡,人類對疼痛束手無策,外科手術如同酷刑。外科醫生的技術是以他們的刀速來衡量的,外科醫生也被描述為「一個帶著刀的野蠻人」。威爾斯,則是第一個意識到麻醉在外科手術中的重要意義,第一個用笑氣作為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被稱為現代麻醉學的先驅者。
-
烏拉諾斯、亞當與太監:閹割手術的歷史
古希臘創世傳說記載了人類歷史上最常進行的一種外科手術。傳說中分別代表天空和大地的烏拉諾斯和蓋亞夫婦,生下了眾巨神,而烏拉諾斯害怕被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於是把他們全部投入地獄深處。但烏拉諾斯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泰坦神克洛諾斯在他母親的幫助下順利脫逃,閹割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神位。
-
趙繼宗院士在藏完成高難度外科手術
原標題:趙繼宗院士在藏完成高難度外科手術 為進一步推進和落實「趙繼宗院士西藏神經外科技術指導中心」的工作,助力醫院神經外科發展,9月17日,北京天壇醫院的趙繼宗院士在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完成了一臺高難度神經外科手術——腦血管動脈瘤手術,使我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家頂級專家的診治。
-
北京和睦家醫院醫生參與中國泌尿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專家...
外科門診信息 門診時間:周一到周日 09:00-17:00 預約門診請撥打: 010-5927 7060 「中國泌尿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專家共識」由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
-
華佗為何被稱為中國外科手術鼻祖?麻沸散的發明,比西方早1600年
華佗死了以後,中國醫學界,簡直是喪失了一位宗師級別的大師。我們都知道中醫裡是沒有外科手術的,也就是開刀。或許就是因為華佗被殺,從而被終結了。打假一、刮骨療毒的可不是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當時關羽中了敵方的毒箭,本來是奄奄一息了。
-
「人文清華」講壇 | 吳國盛: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相比較而言,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裡知識本身沒有獨立的地位,傾向於把讀書作為達成更高尚目的的手段,即學以致用、學而優則仕,因此缺乏超功利的精神。這種認同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因為整個近代驅動中國人學習科學的主要動機的確是家國情懷,經世致用的儒家思想在推動中國近代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使得中國經過一百年來的努力,建成了一個科技大國,比如今天中國科技人力資源超過八千萬人,2016年論文產出42.6萬份,博士學位每年發放量超過5萬,這些均是世界第一;另外,中國現在的研發投入已經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
Victor Horsley的早期癲癇手術與古代環鑽術。功能神經外科之父。
作為Horsley在國家醫院的外科同事,J H Jackson、D Ferrier、T Buzzard和C Beevor對他的初次嘗試給予了幫助。與以往的癲癇手術不同,Horsley的重點在於切除病變的腦組織,手術基礎是基於Jackson提出的癲癇是由異常腦皮質引起的疾病的理論,以及Horsley通過對靈長類動物實驗所了解的運動皮質的定位知識。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有些高血壓,微創手術可治癒
但這個人們多自以為耳熟能詳的病名背後,卻隱藏著有些患者可以通過微創手術治癒的真相。一次手術後的「意外」發現,顛覆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東院泌尿微創一科主任蔣紹博對於高血壓的認識。他在國內創新性提出「高血壓外科」的概念,並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了外科治療高血壓的效果。
-
正在播出:《手術兩百年》之《攻入顱腔》丨以人腦研究人腦的手術
當外科醫生能夠遊刃有餘地在腹腔中進行手術後,他們首先將目光投向了人類靈魂的居所——大腦。大腦是人體最為脆弱、最為隱蔽的器官之一,如何才能更安全、更精準地為病人實施腦部手術?擺在神經外科醫生面前,是一條漫漫長路。
-
齊魯醫院李衛國團隊開展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帕金森病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帕金森病外科治療團隊在神經外科副主任李衛國教授的帶領下,克服床位緊張等諸多困難,每年完成DBS手術100餘例,建立並推廣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DBS標準化手術流程(SOP)」,並對DBS手術操作進行了深度改進優化,將DBS手術由原來的4-5個小時,縮短至2-3個小時。今年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手術量基本和往年齊平。
-
張劍寧教授:神經外科圍手術期選擇安全有效的止血藥物十分重要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促會神經損傷學分會主任委員,全軍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神經外科雜誌》等雜誌編委,榮獲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學術獎,全國「白求恩式好醫生」 ● ● ●
-
裘法祖:當之無愧的「中國外科之父」
1946年10月,一艘從德國開往上海的海輪,一位中國醫生在甲板上成功為一名肝臟破損、生命垂危的病人實施了肝臟縫補手術,病人轉危為安。這位醫生就是我國醫學界公認的一把寶刀,「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歸國後,裘法祖率先提出把大外科分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等,奠定了今天醫學裡的專科概念;除了進行技術改革之外,他還非常關注最基礎的操作,甚至包括怎樣穿手術服、怎樣使用手術器械、手術室怎樣消毒;為了培養醫學人才,他主持編寫了以五年制醫學教材為主體的50多種醫學教材,現在醫學教育仍在使用;他還創辦《大眾醫學》雜誌,將自己總結出的一整套操作方法推廣到全國,為醫學科普做出了巨大貢獻……
-
微型手術機器人如何在血管裡「乘風破浪」?
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徐天添演講實錄:早在1959年,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費曼先生就曾經說,他有一個幻想,如果我們能夠吞下一個外科醫生
-
專訪中國科大附一院牛朝詩:探索腦深部核團功能分區 推動DBS手術...
第一是功能神經外科手術的術前評估方面,運動障礙疾病的評估通常很耗費時間,目前我們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智能化穿戴設備和智能化評估系統,希望實現運動障礙性疾病術前評估客觀化和精確化,有利於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法的科學評價 第二是核團的功能分區,我們正在研究智能化地設計靶點和通道路徑,利用手術的電生理和影像等資料
-
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古代瘟疫爆發——來自千年歷史記錄的復原
基於大尺度的研究發現,從長期趨勢看,氣候變冷也會導致更多的疾病流行,主要是通過旱、澇、蝗災加劇、農業歉收,使人們營養匱乏、免疫力下降這個間接路徑,最後導致更多疫病發生。 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來自哪裡? 不少科學家認為是氣候變化,比如醫學期刊《柳葉刀》就刊文表示氣候變化已對全球數百萬人口構成傷害。那麼,氣候變化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