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劉少奇同志是我們黨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撰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著作,對共產黨員應該如何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作了比較系統的論述,影響了幾代共產黨人。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學習型政黨,為此我們訪問了劉源上將,請他說說父親劉少奇在學習方面的思想和故事,並就當前應如何加強學習的問題談點看法。
以人為本,發揚民主
記者:當前我們正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您能否談談如何創新黨的工作,建設好黨的組織?
劉源:我認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主要任務有二:一是學深悟透,二是學以致用。核心是抓學習、促建設。這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基礎,時刻不能放
松。創新黨的工作、建好黨的組織,首要內容就是以人為本,發揚民主。
記者: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具體工作中,這個核心如何落到實處?
劉源:發展的目的是謀公、根本是為民!這是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的。
發展依靠人民,前提是必須尊重人。作為黨委,必須尊重黨員這個主體。「依靠」,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愛護、肯定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保護大家的積極性,發揮、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要激發而非壓制大家!勁可鼓,不可洩!「依靠」,就要真正做到保障黨員、官兵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這是判斷真依靠、假依靠的標誌。
我們都知道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威望和信任更是來源於群眾,沒有人民群眾,權有何用?哪來的威信?我們待人、處事,是否平等互敬,是否尊重大家,尊重官兵,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群眾的眼睛最亮,看得最清楚。我們做官做事,時刻都不要忘了謀公、為民,不說「先憂後樂」、「先人後己」,如果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夠層次了。
記者:發展水無止境,創新也就永無止境。對此您在實際工作中有怎樣的體會?
劉源:我工作中感到最難的正是創新。我當了七年副政委、十一年政委,前八年是少將、後十年是中將,一直幹政工,做黨的工作。而現在,卻愈感吃力:面對新的形勢局面,承擔新的使命任務,按過時的套路幹不行了,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我想,創新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根」,就是「以人為本」;「源」,就是群眾。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要謀發展、謀創新,還是得依靠大家,發揚民主,集中群智。
記者:您剛才談到創新與民主的關係,能否詳細談談您對民主的理解。
劉源:民主和科學是一對孿生兄弟。決策不是要科學嗎?不民主就無法實現。作為根本制度,我們黨一直實行民主集中制。我理解,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先得民主,才有集中;無民主,集中什麼?只配叫專斷專制!而從詞意邏輯上,無集中,卻仍有民主。
我是鄉縣市省、黨政軍企、工農兵學都幹過,這麼多年,有一條體會:專制最簡單,民主真不易。封建帝王,瘋痴癲傻、病入膏肓、文盲稚童都能當。專斷誰不會?不管對不對、懂不懂,拍桌子就定,一隻手「自由落體」,比「舉手之勞」還容易。但實行真正的民主,遠不那樣簡單。當前,我們各級黨組織中,也是集中不難民主難。擺架子,裝神秘,故弄玄虛,傻子都會!而營造好民主環境,實施好民主制度,疏通好民主渠道,讓群眾的真實意見充分而正確的表達,既複雜、又費事,還真難!
我原想,民主還不好辦?多尊重大家,多商量,開會儘可能多地讓大家發表意見,讓大家慎重一點、聽聽反面意見唄。現在看來,可不那麼簡單。對比起來,獨斷專行易,發揚民主難;暗箱操作易,透明決策難;上批評下易,下批評上難;墨守成規易,開拓創新難。我深切地體會到,要解難避易,單打獨鬥不行,必須走群眾路線,靠大家。
我們不能搞西方式、陳水扁式的民主,也不能犯「文革」「大民主」的錯誤;既不能當群眾的尾巴、搞短期行為,又不能脫離群眾和現實、好高鶩遠。只認真地以科學發展觀來指導發揚民主,才能有實現民主基礎上的集中。
黨內民主,堅定推進
記者:胡主席在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對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黨內民主建設的進程和質量,不僅直接影響和決定整個黨的建設的進程和質量,而且事關黨和人民事業的興衰成敗。」請您談談對黨內民主建設的看法。
劉源:民主、不民主,真民主、假民主,確為大是大非。胡主席強調「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這是極為重要的。歷史上,我們黨最成功、最輝煌的時期,肯定是民主集中制執行最好的時期;而我們也曾在不短時間裡,在不少單位中,沒有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說屢有過失,有過極其慘痛的教訓。
凡是搞一言堂、家長制,一人說了算的,再有權力者、再有威信者,最終也難免要犯錯誤。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誰比得了毛澤東?功大權重,叱吒風雲,誰比得了史達林?他們何止有威信,人民群眾對他們,甚至可以說到了迷信的程度。然而,就是這樣的偉人,在權力到達頂峰時,他們也曾一度高高在上、脫離民眾,聽不進批評,甚至背離民主,結果導致國家一段時間到了崩潰的邊緣,對偉人個人來說,又何嘗不感到痛惜呢!
毛主席自己就說過:「讓人講話,天不會塌下來,自己也不會垮臺。不讓人講話呢?那就難免有一天要垮臺。」 「不負責任,怕負責任,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採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我們紀念先輩,一定要傳承他們正確的、光輝的東西;我們為尊者諱,不能再糊塗到不分是非對錯,不能再荒唐到任意胡編濫造!毛主席晚年的錯誤,中央的決議說得清清楚楚,我們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該深刻理解。
記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黨內民主建設歷史上,有過成功的經驗,也有像「文革"郡樣的慘痛教訓。您對此怎麼看?
劉源:我給你講一個親身經歷的事。1979年三中全會期間,我通過《人民日報》上呈一份「內參」,說母親在監獄關了1 2年,無人問津。葉帥、華主席,小平、陳雲、耀邦等同志都大吃一驚:「喲,都什麼時候了,人家好幾年前都放了,王光美怎麼還沒出來?」
三天後,我母親被釋放,一時間,好多人來探視。你猜第一個來的人是誰?誰也想不到,是毛主席的老秘書葉子龍。老朋友見面分外高興,有說有笑。
那次他重點說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葉子龍在毛主席身邊幾十年,非常有感情,或許也多少有點近而不恭、熟不拘禮吧。上世紀60年代,他被下放,實在想不通時,免不了跟別人發幾句牢騷。彭真同志在政治局會議上順口說笑了一句,我父親問:「什麼?你說誰?」彭真回答:「葉子龍啊!他還抱怨毛主席不公道呢。」我父親給大家的印象好像總是儒雅嚴肅,文質彬彬的,其實他也非常嚴厲,當時就聲色俱厲地呵斥了一句,接著又重複一遍。在場的人全愣了,不敢吭氣。
李先念和黃克誠同志都講,我父親批評人很厲害,大家都怕他;但他又很民主,允許人家反對他的觀點,可以辯論,聽得進不同意見;他從不整人,從沒有無端故意處理同志。因此,大家遇到問題,都願意他來主持,特別是出了事、犯了錯,都願意先去找他。
這次,彭真回去,趕緊讓葉子龍做檢討。葉子龍跟我母親通電話,轉上信。我父親閱後,把檢討書往桌子上一壓,沒說話,也沒批。不幾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父親被打倒。葉子龍是毛主席長期的貼身部下,不會有人為難他;加上被劉狠批過,一般人想,不是正該反戈立功?但他卻說了一句話:「打死我也不信劉少奇反對毛主席!」紅衛兵鬥他,硬逼軟磨:只要認錯改口,就過關。葉子龍死硬,被關了近8年!
歷盡劫波,往事刻骨,他來看我母親,講到:「我特別感謝少奇同志,他救了我。從那次斥責至今,我記了一輩子,記一輩子毛主席對我的好處:對我的恩情,我怎麼可以發牢騷呢?不就是找罵?」我就在旁邊看著聽著,他倆談笑風生,最後起身話別,葉子龍說:「我還想說一句話,如果少奇同志活著聽見,可能還饒不了我:毛主席最錯誤、最不該的,就是最後這樣對待少奇同志!為這句話,槍斃我都認了!當面對你說出這句話,我心裡痛快了。」
12年大獄,我媽很少掉淚。葉子龍走後,她抱著我放聲大哭。在那個時候,人被整到已經習慣周遭敵視的目光、滿耳打倒的聲浪,甚至已不相信有人會說劉少奇好話了。憑著這種極度的麻木,才使我們二家人挺過來。如今,一旦有人講出真情真話,而且是出自葉子龍之口,無異於在我母親胸中扔了顆炸彈,劇烈的震撼,頓時激起長久積壓的所有委屈、冤情、孤憤,一塊進發出來!我撫背讓媽媽哭出來,告訴她,天道輪迴,社會環境已經變了,不是您在監獄裡那樣了。
多少事、宛如昨,真啼血、空悲切!
我講這段往事,想說明兩條:一是,毛主席那麼偉大,因背離民主,拒絕批評,失去監督,也會犯大錯;二是,我們批評同志,為了愛護和幫助,要出於公心,與人為善。
1979年三中全會之後,中央召開理論務虛會。社會上、黨內外,清算毛澤東的錯誤,甚至反毛的聲浪驟起,誰說了定乾坤、穩大局的話呀?是小平、陳雲同志,彭真、尚昆同志,薄一波、黃克誠同志,都是當年被毛澤東打倒的那些老同志替他說話。
小平同志有一句話:一定要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功過,肯定並堅持毛澤東思想,「如果不寫或寫不好這個部分,整個決議就不如不做」。意思是要區分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繼承發揚什麼,否定揚棄什麼!我想,小平同志才是真正地維護毛澤東。當然,反過來更證明了毛主席晚年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是錯誤的——正是挨整的戰友們,最後關鍵時期力挽狂瀾維護他。
這就是黨性!
「四人幫」被監禁審判,大快人心。我母親剛出獄,聽說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帶7歲的兒子生活,孤獨又困難,就主動去幫助。正是江青要殺掉的人,20多年盡力照顧、鼓勵江青的子孫。如果前面是講黨性,這裡說的是人性:誰善誰惡,誰忠誰奸,鑿鑿銘志,青史無遺!
實踐檢驗真理,實踐也同樣檢驗謬誤。祖先的傳統,良心陋習、精華糟粕、好賴香臭,像一鍋亂燉;澤被與貽害,都是老輩的遺產;優秀的思想和慘痛的教訓,對後輩同樣可貴。毛主席的反專制我們要繼承,他的教誨我們要牢記,他的過錯我們千萬不能再犯。這才是好後代!今天,我們記住毛澤東謀公、為民的一切,正是人民的擁戴,他才成為大救星、大英雄!他最輝煌的時候,正是黨內最民主、集體領導最好的時候。
我們千萬要維護好民主集中制,發揚民主,科學決策;千萬別再搞一言堂,丟掉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優良作風。這關乎黨的生命!我們曾付出多麼慘痛巨大的代價才換來這個結論,刻骨銘心啊!
自尊不爭,增強團結
劉源: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才能有自尊。我琢磨,「以人為本」最基本的是尊重人。
孔老夫子說:「君子矜而不爭」,意思是君子要莊重自守,與人無所爭執。我認為,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在工作上要爭,敬業盡心、一絲不苟;在個人名利上卻應該不爭。「不爭」,主要是平常淡定的心態,積極敬業的狀態,蓬勃向上的生態,是對大家的尊重,對人格的尊重,更是一種自然的自重。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短,各有優劣。在中學時,他足球踢得比我好,我服氣;我籃球比他棒,賽場見高低,各自競爭嘛,完全可以各得其所,互有春秋。我們為他人進步高興,自己向上爭,工作爭上遊,叫「取之有道」;而名利上不爭,叫「自尊不爭」,是相當高的標準和境界。
當然,人皆有上進心、皆見名利好,關鍵是知榮辱,取之有道。在正當競爭中,基本的規矩、起碼的底線是不能打擊別人,抬高自己。這是做人的準則!誣陷、誹謗、中傷、惡意貶損別人的人,至少在做人上已經自貶自損,缺了自尊。我們處世待人,最普通的常識,現代時髦詞叫最普世的價值觀,至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可能有人會說:你提的標準太低了,咱們高中級軍官、專家群體,應具有超乎常人、高於中線的素質,應有更高的要求。這話對,但是我想,為人也好,為官也好,還是先亮明底線。所謂「共識」,只能是最低綱領,不可能有太高標準。實際生活中,即便最起碼的、最低端的界限,還會有人踩槓、違規呢。先保住底,再向上爭!
記者: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黨內團結?
劉源:當前,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黨內空前團結,黨內民主機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團結,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團結局面。只有自身團結,才能共建和諧。從規律上看,團結真不易、鬥爭極簡單。我鬥你,你不鬥也不行,想躲也躲不過。所以說鬥爭簡單,一方願意就足夠了!而團結則要難得多,要雙方都有意願,能體諒容忍,善求同存異。和諧就更難,要N次方的全面和好,「和而不同」才行。
大家在一起,體質性格、出身經歷不同,能力本事、順逆境遇不同,也不可能同。嘴巴裡的舌頭還和牙齒打架呢,要承認矛盾,鼓勵諸多是與非、對與錯之辨,包容各種不同意見和原則之爭,提倡正確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正確的黨內鬥爭。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指出:「真正負責地、正式地、誠懇地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去揭發黨內各種缺點、錯誤和一切壞的現象,從而加以改正和清除,常常是做得不夠,特別是由下而上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做得不夠,在這一方面我們還必須大大發揚。」但同時,又必須避免對抗,防止矛盾激化,將鬥爭限定在可控制、可容忍的範圍內。
這是「和」的基礎,是「和而不同」的題中之義!
靠正當的競爭,逼我們向上、追求真理;
以正確的批評,導我們向善、修正錯誤。
這就是「知和而和,以禮節之」。
記者:從嚴要求,增強團結,在方式方法上有什麼講究呢?
劉源:我想,同樣的意思,以不同的話講出來,反響絕然不同;對同一樁事,不同的處理方式,效果截然相反。雖說「忠言逆耳利於行」,但也應知道「惡語冷於戟,善言暖於帛」。我們講話,都希望人家聽進去,不是自我表演做秀;我們批評人,都要求人家能接受改正,不是為了自己撒氣洩憤!為什麼不慎思謹言,選擇對方最能聽進的語言、最能接受的方式做工作呢?
新中國成立之初,華東一所軍校開學,邀請陳毅同志講話。他問,新學員有什麼問題?校領導說,大家熱情很高,但卻無知,例如一大半不按規定剃光頭,還提出要改校規。陳老總聽了,無言頷首,當晚就剃了頭。典禮時,他衣冠嚴整地說:小同志們,你們今天當兵,就是決心參加革命,而為人民服務是終身的,可不是一時一事的:今天想起就革命一下,哪件事願意就服務一次。我是老革命了,仍在時時事事提醒自己。小戰友們,我們在這件事上一樣:既然下了決心,終身不渝,那就常要從頭開始!——這時老帥一下把帽子摘下來,指著自己的頭大聲複述:「從頭開始!」全場由靜默轉為驚愕,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第二天,滿校園的官兵,全都剃成光頭!
咱們的老帥是怎樣教育、尊重、依靠他的小兵的?為區區一樁小事,言傳身教,沒一句批評話,卻遠勝於嚴令!
與人為善,推己及人,設身處地,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最重要的作風。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工作,理當有最高的藝術性,這也正是我黨我軍最好的傳統。
這裡特別強調:我講的「從嚴」和「批評」,可是雙向的,不僅指常見的上對下,更指群眾監督的「從嚴":和下對上的「批評」。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工作的作風和方式就是「專業」水準,當以高標準來要求。
記者: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劉少奇同志是一位非常維護黨的團結、極為重視黨員修養的黨和國家傑出領導人,他為我們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思想遺產。
劉源:我父親曾莊重地寄望全黨:「把維護黨的團結,純潔黨的思想,鞏固黨的組織,看作自己最高的責任。」幾十年過來了,這仍是全體黨員最高的責任。
早年的白色恐際,我們被敵人殺得血流成河、白骨盈川,「同志』』的含義與生命一樣寶貴、神聖!今天呢?任何外敵都已經打不倒我們,就怕我們脫離群眾、鬧垮自己,內耗分裂、鬥垮自己。江澤民同志反覆引言警示我們:「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而現實中,我們黨內同志間的組織觀念、紀律約束、黨性修養確實淡漠了、被忽略了,「同志」關係確實大變了。這才是最危險的!
因此我們要切切關注:鬥爭容易,團結不易,和諧更難。即使我們十分珍潛,能維護好團結都不易,何況有人不愛護,甚至有意無意地傷害,很容易就鬥起來。
誰都明白,鬥則兩敗,和則雙贏。然而,一有小磕絆就攏不住,都忘了,爾我相仇,形同冰炭。
誰都知道,和諧相處,是種幸福。即使從狹隘功利的角度,對個人、為集體,也是和者多利、「和為貴」呀!於公於私,都該「知和而和」呀!共同的願望和利益,應能集合大家共同作為。
作為軍人,用軍事學家的語言表達:明智並且成功的徵服者,不僅要懂得戰爭,還必須懂得和平,更必然力行和諧!
我們黨打平天下,執政60多年。今日之中國,1 3億人口,56個民族,融合了最大的不同,和睦相處,和諧共生,蓋世鮮見,千古奇功!如此超級大的「和而不同」,多不易呀。
讓我們牢記:
黨內民主就是黨的生命!
黨的團結就是黨的生命!
(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