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南方為何落後北方?疾病成重要因素,溼熱氣候更容易傳染

2020-12-05 排頭文化館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江南地卑溼,人早夭。」他還提出這一地區「地廣人稀」。司馬遷曾經親自遊歷過這一地區,所以我們確信秦漢時期的長江流域相當荒涼,而此時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5000萬,在北方形成了繁華的都市和強大而穩定的權力結構。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國控制了整個黃河流域以及大片相鄰地區。到漢武帝時,在儒家學說的幫助下,建立了穩定的由官僚、地主和農民組成的帝國結構。農民接受了自己的供奉者的地位,並全心全意地忠於帝王或主人,於是人口在黃河流域迅速擴張。事實上,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穩定的帝國統治和道德基礎已經形成,與農業工程技術結合在一起,達到了高度組織化的地步,似乎再沒有什麼因素能夠阻擋華中和華南的快速發展了。

然而直到漢代終結,帝國都沒有實現向南方的大拓展。南方溫熱的氣候意味著農作物更長的生長期,豐沛的降水消除了經常威脅北方旱災,但是江南居然落後於黃土高原的發展步伐,這種現象令人費解。

疾病可能是非常強大的因素。後來出現的歷史文獻顯示,古時的南方氣候被認為有害健康,北方曾一度流行專門應對南方疾病的藥方冊子。據史載,被派往南方做官的人任期短且死亡率高得出奇。疾病阻礙著文明的農村和城市生活迅速拓展,北方人在向南移入更肥沃的農業地區時,遇到了傳染病的有力挑戰。

長江流域受南海溫熱氣流的影響,降雨豐沛,溼熱的環境中比北方滋生出了更多的寄生物。在黃河流域,嚴冬殺死了那些無法藉助冬眠抵禦漫長嚴寒的寄生物;攜帶有疾病的南來寄生物更難以倖免,它們根本不能適應北方寒冷而乾燥的氣候條件。秦嶺以南的長江流域則不然,那裡是寄生物的樂土。

因此,習慣於北方疾病環境的人們在適應南方迥異的疾病方式時面臨著可怕的問題。簡而言之,來自乾冷北方的移民的大量死亡使得南方在人口上無法迅速地發展起來。

中國地圖上標識的疾病分布證明,在溼熱的南方會罹患更多傳染病。許多現代病的地域界線正好處於黃河與長江之間,氣候模式的差異表明這樣的疾病梯度自古已然。

比如瘧疾,儘管這種傳染病偶爾也出現在北方,但只是在南方才成為大的健康問題,它可能是早期南擴的主要障礙。只不過中國醫學經典通常掩蓋了地域的差異性,而以節氣來解釋發病因素。

另一種蚊子攜帶的疫病——登革熱也影響著南方地區。像瘧疾一樣,登革熱也很早就存在,靜等著北方來的沒有免疫力的移民自投羅網。熱病,包括定期復發的瘧疾類熱病,中古代的醫學著作中佔有突出的地位,19世紀的本草學中提出了好幾種有效的退燒劑。

血吸蟲病也曾經是華南和華中的另一重大衛生問題。它的分布也與氣候界線相符。考古發現了一具確定年代為公元前2世紀的屍體,保存完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慢性血吸蟲病的症狀。

正是因為傳染病造成的障礙,長江流域自公元前211年就處於中華帝國政治覆蓋之下,但直到漢朝消亡以後,這片區域還沒有完全入中國社會的有機整體,從而長期落後於北方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數學為何如此的落後?
    陳景潤可為何中國的古代數學一直那麼落後,而沒有得到發展呢?數學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原因其實有很多,分析了一下1.中國古代數學成熟於南北朝時期幾何原本3.最重要的事中國古代沒有圓錐曲線知識,不知道橢圓,拋物線,雙曲線,阿基米德螺旋線等為何物,這是致命傷,
  • 為什麼南方地區腦血栓(中風)患者很少,而北方人很多?
    無論是腦血栓還是動脈硬化,再或是其他心腦血管疾病,都存在一個讓人很難理解的特點,就是「南方的患病人數比北方要少」。其實,這件事很好理解,只是大家沒明白其中的相關奧秘;在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過程中,明確並幹預危險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比如說「吃鹽過多」就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肥胖」就是腦血栓的危險因素,從根本上拒絕這些危險因素,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措施」。為何南方患腦血栓的人比北方少?
  • 我國「最爭議」的省份,南方人非說是北方的,北方人卻認為在南方
    我國「最爭議」的省份,南方人非說是北方的,北方人卻認為在南方我們國家除了會用省份來區分各個地區之外,還會用「南方」與「北方」來劃分每個區域。要是問大家,南北方之間的差異有哪些的話,相信在座的各位朋友,絕對能夠聊上三天三夜。
  • 魏晉南北朝以後,小麥為何逐漸取代小米,成為北方最重要的主食?
    其實就古時候而言,小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得到古代農戶們的重視,相反同為北方農作物的小米卻一直佔據著五穀中的重要地位,甚至還有著「南稻北粟」的說法,那麼小麥又是怎樣一步步完成逆襲,成為北方最重要的主食的呢?
  • 南方為何感覺比北方更冷 聽聽專家解讀
    對於北方的乾冷和南方的溼冷,不少網友調侃道,北方的乾冷是「物理攻擊」,進屋就能防禦;南方的溼冷是「魔法攻擊」,能穿透身體、穿透牆壁。這躲不開的溼冷「魔法」,究竟是何方神聖?今天的《談天說地》,就來聊聊溼冷這種天氣。「溼冷」魔法何方神聖「在氣象上,溼冷天氣其實沒有明確的定義。」省氣象局氣象專家莊瑤介紹,溼冷天氣,泛指低溫、陰雨、日照少的天氣。
  • 中國「最尷尬」的省份,北方人說它是南方的,南方人說它是北方的
    中國的土地寬廣,人口非常多,中國的各省分別代表或者有特色,比如新疆的沙漠,西藏的高原,美麗的七彩雲南,四川的熊貓火鍋,山城重慶,蘇杭的小橋流水,北京的四合院等,今天小川都為大家介紹位於中國中部的一個有趣的省份。
  • 中國有一個省份,北方人認為它是南方的,南方人卻認為它是北方的
    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是秦嶺淮河,而且由於氣候不同,南方和北方的風俗習慣是有較大差異的,但是我們中國有一個省份,一直以來大家對它的爭議都比較大,北方人認為它是南方的,南方人卻認為它是北方的,它就是安徽。因為安徽處於中國地圖上的中間地帶,整個版圖被淮河分成兩半,南鄰江西,北靠山東,總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導致安徽這個省份,南北兩邊人們的風土人情和飲食習慣都有較大的差異。我們都知道,北方主要種植小麥,所以北方人都很喜歡吃麵食。安徽越往北的地方跟隨北方的飲食,也很喜歡吃麵條、包子之類的東西。
  • 這個夏天,南方為何降雨不斷?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題:新聞分析:這個夏天,南方為何降雨不斷?南方地區持續陰雨連綿。6月以來,江南西部和中南部、華南北部及貴州等地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江西中部和貴州中南部偏多3倍左右。一些地方已經發生山洪、內澇等災害。記者21日採訪了有關專家,對此進行了分析。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介紹,其實,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國南方地區降水一直偏多,入汛時間也早。
  • 為什麼南方總是刮颱風,經濟反而比北方發達?原因真是扎心了!
    為什麼南方總刮颱風,經濟卻比北方發達?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跨過遙遠而殘酷的奴隸社會,我們以領先n個身位的優勢,率先進入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生意買賣穿插其中,整個封建社會,我們就以這樣的姿態引領著整個世界的經濟。
  • 南方暴雨連連、北方熱浪滾滾!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
    來源:國是直通車「買單」時間逼近△ (資料圖)南方暴雨。中新社記者 張浩鉞 攝6月打開了南方的「水龍頭」,也打開了北方的「燒烤爐」。監測顯示,今年南方的暴雨和北方的高溫天氣都甚於往年,雲南旱災也持續日久。今年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天氣為何越來越不宜人了?
  • 中國古代神話與氣候
    各個民族都有一些神話流傳至今,比較這些神話的特點,可以發現我國古代神話有許多令人深思的特點,也許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我國獨特的傳統文化與科學思想的一些線索。   其中突出的一個特點是中國古代神話裡充滿著戰勝自然的想像與願望,這突出地反映在水與火這兩個問題上。水與火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兩種自然物質與能源,因此也是各民族的重要神話來源。
  • 南方蟑螂VS北方蟑螂,你永遠不知動物為了生存能變異成什麼模樣
    北方小夥子在宿舍看到一個非常大的蟑螂,急急忙忙跑出去,碰見了南方小夥子,跟他說了裡面有一隻很大的蟑螂,在北方,天氣多變,忽冷忽熱,所以就算有蟑螂,也不會長的很大。但在南方就不一樣了,南方氣候潮溼,最適合昆蟲類生長,蟑螂自然不會落後。南方小夥子淡定地看了一眼,有些不理解,這還大?
  • 另一個角度看明朝城牆倒塌:全球變暖,西安氣候或回歸隋唐時代?
    為此,一些媒體和網友對城牆保護工程的施工質量提出了質疑,最大的問題就是——「為何新修磚牆先於古代土城牆損壞」?南方潮溼,北方乾燥,因此在保障夯土結構強度的方法上有不同做法。 西安的明朝秦王府外牆包磚倒塌,恰恰證明了這段夯土城牆是根據六百年前北方乾燥氣候來建造的。在這種前提下,明朝城牆的黃土內層很難適應連日暴雨產生的浸水量。否則,這些城牆的傾斜度、包磚方法和排水措施,本可以參考南方的夯土城牆進行建築施工。
  • 為何北方冰天雪地,南方卻鳥語花香?山脈對氣候有何影響?
    難怪冬天北方是冰雪的時候,南方的廣州還是鳥語花香。從海陸的角度來看,我國東部海岸經常受到海洋潮溼空氣的影響。春秋季節,這裡是冷暖空氣相遇的地方,雨水多,夏秋之交多,這裡颱風多,雨量也增加。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已經有很深的內陸,來自海洋的潮溼空氣已經不深了,到達這裡之前,長途跋涉中會下很多次雨變得乾燥,所以雨少的話,氣候裡會變得乾燥。第二,地形的影響。
  • 打敗北方人的中國南方蟑螂,為什麼那麼大?
    中國地大物博,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著差別。最近聽不少來過南方的朋友驚嘆,中國南方的蟑螂怎麼那麼大!!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吧。南方蟑螂中國南方蟑螂為何那麼大?南方蟑螂和北方蟑螂根本不是一個種類,中國南方主要是黑胸大蠊,北方主要是德國小蠊。德國小蠊體較小,一般10—15毫米,茶褐色。
  • 多數人在養生方面都會容易忽視的一項重要因素——「溫度」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某些藥在體外可以很容易就殺死病毒,但在人體內卻不行了,所以就造成了某些專家平時大言不愧說某些藥物多厲害,但一遇到新冠病毒之類的傳染病毒就不行了。哲學思維講究整體作用,科學思維總是習慣強調局部作用。從哲學角度講,人與世界萬物都有關係,因此人不可能不受萬物的影響,人的健康自然也受萬物的影響,比如太陽和月亮等。
  • ...中國|南方|北方|美洲大蠊|蟑螂|蜚蠊|蚊子|德國小蠊_網易新聞
    南方蟑螂,不能習慣北方的秋涼那為什麼大蟑螂在南方最常見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氣候差異。美洲大蠊對水的需求大於對食物的需求,在有水無食物的情況下,美洲大蠊的生存時間比有食物無水、無食物無水的情況下更長,而南方氣候溼潤,降水量多,河流多,即使沒有食物,美洲大蠊在南方的存活時間也會長於乾燥的北方。
  • 南方為江,北方為河,東北又為江,為何會有這種現象?
    前言了解中國地理的話,會發現一個比較有探究價值的現象,南方的河流多稱之為"江",北方的河流多稱之為"河"。然而,到了東北地區,卻又不是"河",而多以"江"稱之。由此,從南到北形成一種"江"、"河"、"江"的現象。
  • 中國朝代更替及都城選擇竟然跟這個因素密不可分
    1、朝代活動區域夏商周三朝,活動區域一直在河南、陝西一代,當時的中國的南方還是一片溼熱地區,不太適合人類生存,為什麼河南、陝西會成為人類活動的聚集區呢?,所以這裡成為了早期人類活動的區域,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山西、山東等地才得到開發,主要還是因為分封和人口的增長,宋朝以前,中國朝代的主要活動區域一直都是黃河流域,經濟中心也是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