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學發現!中國遠古文化隱藏著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2020-08-09 古伏羲文化

宇宙萬物就像是一部精密的機器,科學家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而且為此感到十分的驚訝。20世紀初期量子力學的崛起之後,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的結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認識,量子力學得以解釋許多現象和預言新的、無法直接想像出來的現象,這些現象後來也被非常精確的實驗證明。

在量子力學的世界中,量子糾纏和量子疊加狀態以及其不確定性無疑是最神秘的,也是讓人們感覺最匪夷所思的。因為這些理論違背了人類對於物理學的常識,讓人懷疑意識真能影響到物質的存在狀態,人類世界是否真是一種虛擬存在。由此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疊加態、雙縫幹涉實驗、波粒二象性、薛丁格的貓成為了科幻提材中津津樂道的話題,由此引申出來的科幻主題很多,各類科幻影視輪番上映,不僅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讓人們對宇宙的認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是否想過,如果我們真的是生活在高等意識文明創造的程序裡,我們都是虛擬人物,三維世界以及我們看到的宇宙也是虛擬投射的遊戲場景的話,那麼人類生命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高等意識創造的意圖和規律何在?我們的人生是否也被高級生命體關照?

當西方還在藉助科學儀器才能不斷探索時,其實早在8000年前伏羲時代的大道文化已經更為詳細的了解這些宇宙現象,這些知識流傳至今成為華夏文明的祖根文化。華夏遠古時代即有以「天人合一」理念為核心的全息思維,是能夠連接貫穿不同維度的認知。流傳到現世比較為人所知的部分,主要集中體現在四套哲學符號系統中——八卦、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律歷。這四套哲學符號的形成是建立在古人對天體運動和萬物順應天體運動而變化的總體認識上。《易傳·繫辭下》中說得明白:「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素問·五運行大論》:「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

過往我們所看到的很多伏羲畫像,包括現在伏羲廟當中的伏羲像,一般都是手捧著一個八卦的形象,很多人就把它解讀為伏羲畫八卦。伏羲捧著八卦的形象只是一種寓意,這個八卦用的是先天八卦,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是以天幹和地支組成的。其實只是表達這是一個文化的傳承,這個文化的傳承是以28星宿為基礎,因為伏羲當年傳承下來的知識就是以28宿為基礎往下講的,28宿是宇宙下衍能量的根。業力分化到28宿,由28宿下衍,通過每一個個體的三魂,然後引動所有的活動。而為了讓所有的人不至於進入一種混亂的狀態。就將這些活動分化出了很多個類型,那這些類型當中我們知道農耕文化就是其中一類。

農耕文化是28宿下衍的,同時又是以八卦演化的六十四卦的形式呈現來推算。在推算當中以十二地支分為十二個月。在一年十二個月裡面又分出了24節氣。在這些節氣對應的我們星球的空間當中,所有的植物都有生發收藏的規律。對應不同的節令的氣,不同的種子在不同的季節要發芽,下種要如何去做,這些都整理成了一個系列的內容,包括植株的密度,耕種的方法,收割的時間,釀造和儲存。這些都是農耕文化當中的一些內容,這一塊知識傳達給所有的人,不同的季節種植不同的穀物,然後不同的瓜果,有一塊地人就能生存。

同樣,流傳至今的命理學,也是古人基於對天、地、人的全息認知,經後世不斷總結的規律,這是一個由28宿、四方天道、黃道十二宮等多層高維宇宙管理系統決定的體系,有管理系統就有創建者和管理者, 神明於上,即是高維的觀察者。就如同是一款高維世界打造的虛擬實境遊戲,而我們每個個體都是遊戲當中的玩家,進入遊戲的是我們的靈魂意識體。而所謂的前世、今生、來世,指的便是我們在這個虛擬宇宙系統當中的每一局人生遊戲。每一局遊戲都會重啟新的人物角色,雖然曾經遊戲人物的記憶不會保留,但每一位玩家在前世遊戲當中積累的善業和惡業,卻決定了此生命運的劇情框架。這個命運遊戲的目的,就是在遊戲當中,將28宿下衍對應個體靈魂意識體的業力能量,轉化為高維度的靈性能量,經歷無限次的輪迴,直至業力轉化完成即可通關,最後離開輪迴遊戲,重返高維世界。

而決定今世遊戲劇情框架的代碼,就是我們個體投射到地球這個三維世界的出生時間和地點。命理學即可根據這個代碼,解讀每個玩家的性格、健康、智慧、名望、權勢、財富、健康等。出生時間和地點決定了本命的框架,即個體內在小宇宙的能量場,因為天人對應,人體本身即是一個與大宇宙對應的小宇宙能量場。不同的地理時節、天象轉換,使這個大宇宙天體能量變化與個體小宇宙內能量場產生關聯影響,決定了個體的當下能量氣運,從而引發概率極大的事件,由此產生了人生運勢的高低起伏,這就是命和運。所以命理學,不管是東方的紫薇鬥數、子平八字、姓名學,還是西方的佔星術,都是基於這個系統的不同推演解碼方式,命理學之所以成立,正是因為這個宇宙的確有一套程序系統,自古中國人就稱之為「道」。

上古伏羲之道,儘管不在廟堂正史之中,但從未真正消失,遍存於華夏歷史文化的很多細節當中,如今已經被考古的輝煌成果全面證實。只是更為機密的知識僅存於隱秘傳世的傳承當中,更待發掘和認知,如能夠系統貫通性地闡釋解碼,必將引領開創中華文明之復興,以及全人類之文化之道、文明之道。

相關焦點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的幾個題目,包括量子力學與經典物理學的對比、量子概念的產生、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全同性原理和量子路徑積分等,作些說明。我們希望能從更基本的層級複製他的論述,但是尚未獲得成功⋯⋯這或許意味著我們還未完全了解所牽涉到的基本原理。想要找到這基本原因的物理學者至今仍舊無法得到滿意答案!」也許應該將全同性原理和自旋—統計關聯作為獨立的原理提出。區分粒子等同和不等同這兩種情形的必要性,還涉及統計力學中的吉布斯佯謬,即吉布斯混和熵問題。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鄭偉謀
    玻色子的波函數對於粒子交換具有對稱性,因此它不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其統計行為符合玻色—愛因斯坦統計。任意數量的全同玻色子可以處於同一量子態,如雷射產生的光子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粒子全同性影響統計力學中構象數的計算,在統計力學中有重大後果。玻色統計在1924年提出,而費米統計在1926年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是原子物理學與分子物理學的基礎。
  • 重大發現!科學家發現:量子力學並非完全不可預測
    力學就是對客觀存在物質的機械運動的狀態進行科學的研究,並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而今天所要說的量子力學,和力學的研究是一樣的,只是研究對象變成了構成物質的微小單位,比如原子、原子核、中子等這些微觀物質。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確定性的喪失: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丨上帝確實是在擲骰子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對於量子世界的不確定性是極度抵制的,因為這與他內心深處的宇宙決定論思想格格不入。然而,量子力學的發展軌跡,並沒有因為愛因斯坦的反對而改變方向,而是在不確定性的道路上徑直地走了下去……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之一,量子力學對現代科學、生活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 那些年被量子力學收的智商稅,都是沒文化的腦子進的水
    量子力學雖然是前沿科學,但基礎性概念努努力我們還是可以的!所以,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重新認識一下量子力學吧~從微觀世界說起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量子糾纏所體現的非定域性是量子力學最神奇的現象也是最難以解釋的現象之一,愛因斯坦曾將此現象比作「鬼魅版的超距作用」。量子通信2020年6月16日,我國科研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實際應用的重大突破。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在量子力學和天文學中,犯下兩項重大錯誤?
    量子力學幾乎與相對論同時發展,量子力學描述了無限小尺度上的物理現象(普朗克尺度),愛因斯坦1905年對這一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將光電效應解釋為電子和光子之間的碰撞,即攜帶純能量的無限小粒子。但是,儘管做出了這一重大貢獻,他仍然頑固地拒絕認可量子粒子世界不受經典物理嚴格決定論的約束。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馮·諾依曼一般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數學家,並且被稱為「偉大的數學家的最後一位代表」;他是一位自由馳騁於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的天才.他在許多領域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包括數學(數學基礎、泛函分析、遍歷理論、表示理論、算子代數、幾何、拓撲、線性規劃和數值分析),物理學(量子力學、流體動力學和量子統計力學),經濟學(博弈論),計算機(馮諾依曼總體結構、自我複製機器、隨機計算)和統計學.
  • 凌復華:馮·諾依曼在量子力學領域的貢獻
    馮·諾依曼一般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數學家,並且被稱為「偉大的數學家的最後一位代表」;他是一位自由馳騁於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的天才.  他在許多領域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包括數學(數學基礎、泛函分析、遍歷理論、表示理論、算子代數、幾何、拓撲、線性規劃和數值分析),物理學(量子力學、流體動力學和量子統計力學),經濟學(博弈論),計算機(馮諾依曼總體結構、自我複製機器、隨機計算)和統計學.
  • 量子力學造就第三次科學革命,加快量子科技發展
    量子力學造就了第三次科學革命量子力學是關於微觀物質世界運動規律的理論體系,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科學發展,觸發了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是從認識量子世界、發現量子效應到發展量子技術應用。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是第一代量子技術的一些例子。
  • 隱藏著量子力學的墨鏡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為物理學理論,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量子力學不僅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經由物理學家的努力,在20世紀初創立量子力學,解釋了這些現象。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量子場論)。
  • 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的簡單解釋
    量子博弈論,英文Quantum Game Theory,是量子理論與博弈論相結合的一門新型理論,通過對博弈現象的認知決策過程進行建模,運用量子力學理論數學方法,研究與描述博弈現象及其對策的交叉科學。量子博弈論是在經典博弈論基礎上結合量子理論而發展起來的。為解釋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有必要首先得從經典博弈論及其博弈的基本概念說起。
  • 【科學原理】量子力學入門——從最基本的思想了解量子領域
    量子力學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可以推動我們進入一個計算速度更快的未來,理解新的粒子,甚至可能推翻光速理論。儘管許多科普作者經常誇口能在幾天甚至幾分鐘內把量子物理講明白,但重要的是要明白量子物理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這就像說「可以在一天內把所有的牛頓力學都學會。」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牛頓力學涉及範圍之廣是難以想像的,它是所有經典力學的基礎。
  • 重磅發現!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搜索算法,遠遠優於經典方法!
    這些網絡也構成了幾乎所有科學領域各種應用的基礎,要分析和操作這些網絡,需要特定的「搜索」算法。但是,傳統的搜索算法速度慢,在處理大型網絡時需要很長的計算時間。現在,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搜索算法被發現遠遠優於經典方法。一個這樣的例子是「量子行走」算法,它可以用來在給定的N站點圖上找到特定點或「頂點」。
  • 薛丁格的量子力學永遠是不存在的,而且量子力學從來就不是門科學
    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物理原理,其產生的原因既無法直接解釋,也很難嚴格證明。但現在已經可以人工合成薛丁格方程中的一個方程,既二維薛丁格方程。量子力學裡面薛丁格方程就是二維的矩陣。對於你提出的薛丁格方程對應的薛丁格方程解,不可能!我能給你兩個思路。
  • 科普篇:一文看懂量子力學,量子信息,量子科技
    你打開一個電器,導電性是由量子力學解釋的,電源、晶片、存儲器、顯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基於量子力學的。走進一個房間,鋼鐵、水泥、玻璃、塑料、纖維、橡膠的性質是由量子力學決定的。登上飛機、輪船、汽車,燃料的燃燒過程是由量子力學決定的。研製新的化學工藝、新材料、新藥,都離不開量子力學。
  • 那些年被量子力學收的智商稅,都是沒文化的腦子進的水
    相對論是描述研究宏觀世界的基礎理論,而量子力學則是描寫微觀世界的基礎學科,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的。我們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兩三個或很多個原子結合而成的。而只有我們研究分子、原子的內部結構時,我們才能進入微觀世界。那麼,微觀世界是什麼樣的?
  • 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對人類的存在本身來說卻不一定是好事.就拿量子力學來說吧,很多研究量子力學的人都表示這門科學太可怕了,簡直顛覆了人類的世界觀。靈魂量子力學預見「靈魂」的存在?    來自劍橋大學、昔林斯頓大學以及位在德國慕尼黑馬克思昔朗克物理學研究所等著名機構的許多有名物理研究人員,都宣稱量子力學預見了一些生命死後世界的情況,他們斷言人類擁有靈魂、身體二元性,這是次原子粒子」波粒二象性」規律的延伸。    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彼粒二象性」認為二基本微觀粒子(如:光子或電子)同時擁有粒子性與波動性。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在量子力學和天文學中,犯下兩項重大錯誤?
    第二個錯誤:量子隨機性量子力學幾乎與相對論同時發展,量子力學描述了無限小尺度上的物理(普朗克尺度),愛因斯坦在1905年對這一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將光電效應解釋為電子和光子之間的碰撞,即攜帶純能量的無限小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