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團隊在CMI發文:靶向CD146/Gal-9 通過保護BBB完整性來實現對惡性腦瘧的治療
目前研究表明,血腦屏障的破壞是腦型瘧疾致死的關鍵原因,而血腦屏障的破壞主要由兩個病理過程介導:一是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以及激活的免疫細胞對腦內皮細胞的粘附造成血腦屏障的破壞,二是粘附到腦內皮細胞上的感染紅細胞破裂,導致大量活性氧的產生,對腦內皮細胞產生損傷,進一步破壞血腦屏障,從而促進腦型瘧疾的發展。因此,阻斷粘附這一過程有利於抑制血腦屏障的破壞。
-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為惡性膠質瘤治療防復發提供了新思路眾所周知,中國近代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導致各方面都落後世界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近代神經外科更是落後了世界神經外科數個十年。然而近期,中國科學家卻在膠質瘤研究領域中奪得了先機。2020年,1月初,中國科學院在膠質瘤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篩選並發現用於治療惡性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真的嗎?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是什麼
據國內媒體報導,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表示,這次研究找到了一個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並找到了控制這個開關的關鍵位點,未來可以研發出既能對抗病毒又能抗腫瘤的藥物。趙凌說,狂犬病的致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此外,被犬咬傷後接種疫苗需要打4到5針,有的患者會中途放棄,導致免疫失敗。「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
-
科學家發現工作記憶的關鍵物質!有望研發出治療神經疾病的新藥物
科學家發現工作記憶的關鍵物質!有望研發出治療神經疾病的新藥物 Connor Feng • 2020-03-26 11:00:22 來源:前瞻網 E2839G0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近日,位於蘇州高新區的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傳來消息,該所腫瘤標誌物中心高山實驗室在國際權威期刊《癌症研究》發表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脂肪細胞相關膜蛋白(APMAP)可作為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標誌物,並闡述了其背後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
新靶點,新藥物,新策略!2020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盤點
根據最新版NCCN肺癌指南(2020.1版)的晚期肺癌靶向治療方案如下:非小細胞肺癌新靶點及藥物方案如下:因此,2020年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推薦肺癌患者應檢測的靶點為EGFR、ALK、ROS1、BRAF、KRAS、NTRK、PD-L1及新興靶點MET、RET、HER2、TMB。
-
新靶點!一種基質分子被確定為胰腺癌轉移「關鍵」
近年來,大量研究證明多種分子、基因和蛋白參與調控胰腺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最近,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再次刷新了人們對胰腺癌侵襲和轉移的認知。廣譜抗癌藥的新靶點Vennin博士對於研究結果感到十分興奮,她表示:「我們相信,將perllecan等幫助癌細胞擴散的基質分子作為靶點與化療相結合,不僅能夠有效抑制胰腺癌轉移,而且對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轉移有一定作用。這或許將會成為一種提高轉移性癌症治療水平的全新方法。」
-
朱濤: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
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朱濤教授分享了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朱教授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長期從事腫瘤分子病理及分子靶向治療的研究,發表SCI論文近60篇,篇均影響因子>5,論文他引總數超過2000次,H-index=24,朱教授此會議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以供交流學習。
-
【疫苗】瘧疾新靶點疫苗或可實現一個沒有瘧疾的世界
近期,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者發現,被感染了惡性瘧原蟲的紅細胞所表達的蛋白質RIFIN,可以幫助瘧原蟲抑制宿主的免疫反應,導致嚴重的瘧疾。這些發現預計將有助於開發有效的疫苗和治療瘧疾的藥物。 瘧原蟲在人體內主要感染紅細胞,並在受感染的紅細胞中繁殖。
-
第一屆陝西國際肝病藥物創新前沿峰會暨第二屆肝病治療新靶點新...
這50餘位專家,將重點圍繞B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病治療的基礎研究、治療新靶點和新藥開發策略,進行一次全面、系統、深入的研討。 從疾病勢態來講,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頂著「肝病大國」的帽子,發病率位居全球前十。以人口規模估計,中國肝癌患者人數更是全球之最。可以預見,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生活方式改變,肝病仍舊是當前中國,甚至是世界範圍內都應加以重視的疾病。
-
美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門鑰匙3D結構圖:疫苗藥物開發關鍵靶點
魚羊 乾明 發自 雲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研究迎來新進展。2月19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並重建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寸結構圖。作為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的核心之一,S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
治療多種疾病的新藥研究進展
Nature子刊發現治療瘧疾的新藥DOI: 10.1038/NCOMMS14193來自海德堡大學醫院德國感染研究中心(DZIF)的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化合物可以治療人源化小鼠身上的重症瘧疾。重症瘧疾由惡性瘧原蟲引起,會導致危險的循環系統疾病以及神經系統併發症。如果感染者未得到及時治療,就可能死亡。
-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在介紹這項最新慢性B肝新藥發現前儘管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許多慢性肝病的治療選擇是有限的。近年來,以寡核苷酸為基礎的治療方法成為一種治療肝臟疾病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發現,治療性寡核苷酸由15至30個核苷酸組成,與編碼疾病相關蛋白或調控性非編碼RNA的信使RNA(mRNA)的特定區域互補,並能夠幹擾靶基因的表達。
-
多囊腎新藥物靶點
在美國,每年約有200,000人患有多囊腎—目前尚無獲FDA批准的有效治療藥。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虛擬組織技術(virtual tissue technology)發現了一種新的治療多囊腎的潛在藥物靶點。該研究發表在《細胞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分子影像指導抗腫瘤藥物開發
該方法由一組藥物研究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組成,涵蓋範圍諸如人種識別、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和聯合治療等方面。微劑量定義為給藥劑量小於100mg,或小於1/100藥理活性劑量。對於較大的分子如蛋白質,應用30 nmol的摩爾極限。鑑於有限的藥物暴露,檢驗藥物毒性數據的需要量減少。這些所謂的0期臨床試驗參與者,有望提供有關藥物藥代動力學的初步信息,從而對藥物研發早期能否繼續進行的決策制定進行支持。 值得強調的是,在腫瘤藥物研發領域,目前發展中的新藥數量最多。
-
《柳葉刀》:靶向治療20年,43種小分子藥物大起底
隨著臨床腫瘤學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對分子靶點的理解也日益加深,小分子抑制劑作為腫瘤靶向治療的有力工具也越來越受人重視。如今,新藥開發的重心已經轉向腫瘤靶向分子的開發,主要有兩種:一是抗體,二是小分子藥物。抗體通常具有較高選擇性,但其靶點往往局限在細胞表面,而且由於抗體蛋白的大分子特性,臨床用藥需要靜脈給藥或皮下給藥。相比之下,小分子抑制劑的選擇性各不相同,並且由於其分子小,可以更好地結合更廣泛的胞內和胞外靶點。
-
c-Met單靶點抑制劑在研藥物
由於c-Met信號通路可通過多種機制如c-Met突變、擴增、過表達和HGF過表達被異常激活,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發生、發展以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的耐藥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c-Met已成為繼EGFR、ALK之後NSCLC的又一重要分子治療靶點。本文就c-Met單靶點抑制劑在研藥物進行簡要概述,供研發人員參考。
-
重慶大學DNA編碼分子庫技術獲新進展
如何高效地研製出相關治療藥物,是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3月2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採用的DNA編碼分子庫技術,將有望快速找到針對這些疾病靶點的活性化合物,從而提升相關藥品研製的速度和質量。日前,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化學》雜誌上。 「如果把分子庫中的化合物比喻成無數把鑰匙,那麼醫治某種疾病的靶點就是需要打開的鎖。」
-
尋覓三十年 消滅HIV潛在治療靶點終找到
科技日報華盛頓9月24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在24日的《mBio》期刊網絡版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找到了消滅患者體內隱匿的愛滋病病毒(HIV)的潛在治療靶點,對免疫細胞中的一個長鏈非編碼RNA(lncRNA)進行修飾,就可防止休眠的HIV「復活」。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或有助於研製抗病毒藥物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這項研究的成果由卡塔日娜·斯維德雷克和比森特·莫利內爾共同獲得,並在不久前發表在英國《化學》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