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生物炭能保水固碳,有助於改善氣候,但就是太貴

2021-01-18 中國綠髮會

【綠會融媒訊】近日一位中科院院士與綠會融媒的編輯分享了一篇最新研究,以及關於此項研究的報導《生物炭能保持水、固碳,有助於改善氣候,但就是太貴》。現將此文粗略翻譯如下。僅供參考。全文請參見insideclimatenews的原文。

《生物炭能保持水、固碳,有助於改善氣候,但就是太貴》

2020年12月24日—生物炭是一種類似木炭的物質,在低氧或零氧環境中燃燒有機材料,可以改善土壤質量,並將二氧化碳困在地球上數百年,甚至數千年。

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它可能還有另一個好處:它可以降低農民的灌溉成本,這是因為它具有高滲透性和吸水性。

發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 期刊上的一項最新分析發現,將生物炭與砂質土壤混合可以增加土壤儲存的水量,這意味著農民灌溉作物所需的水量將減少,並且可以回收降雨和徑流中的水,領導這項研究的華盛頓科技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員。

氣候變化導致的氣溫升高使得乾旱持續時間更長、頻率更高,特別是在美國乾旱地區。專家們說,生物炭可以幫助緩解氣候變化的影響,它可以節省灌溉廢水,將碳固定在土壤中,如果以工業規模生產,可能會與石油和天然氣等汙染能源競爭。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9年關於氣候變化和土地退化的特別報告中說,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的化學、物理和生物屬性,提高生產力和抵禦氣候變化的能力」

美國National Center for Approval Technology中心的農業和自然資源經濟學家傑夫·沙克欽斯基(Jeff Schahczenski)說,使用生物炭對農民來說仍然很昂貴,「因為還沒有形成規模經濟」。

但他補充說,在蒙大拿州這樣的地方,生產生物炭的原材料可以得到可持續的來源,而且生物炭可以顯著改善土壤的質量和保水性能,這些好處可能使這項技術的投資值得投資。

「這將是特定的地點。「這不是一個你可以在整個美國範圍內說,它將是高效和經濟的,」Schahczenski說。

來自蒙大拿州的牧場主史蒂夫·查特(Steve Charter)說,他使用生物炭來改善土地的土壤和草地質量,以便放牧。他將生物炭添加到一種營養豐富的蟲糞混合物中,這種混合物也被稱為蚯蚓糞,他把它撒在自己的土地上。他說,這樣做可以吸收更多的降雨,豐富土壤,並使蚯蚓覆蓋更大的表面積。

他說,目前使用生物炭的成本相對較高,但他希望一旦市場增長,生物炭帶來的好處能帶來更高質量和更可持續的牛肉,投資將得到回報。

「我認為可以在成本效益好的地方開發。但現在,這有點可疑,」查特說。

進行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發現,根據他們的最高估計,在佛羅裡達州、密西根州北部和內布拉斯加州等地區,生物炭可使蓄水量增加72%至74.5%。

研究人員的模型還估計,生物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等經常面臨嚴重乾旱的地區是有效的。

研究報告的資深作者、休斯頓賴斯大學地球、環境和行星科學教授卡羅琳·馬西耶洛說:「水資源的好處真是一件大事,特別是當我們進入地球系統時,我們將看到更多的雨水,因此可能會有更多的洪水,同時還會出現更多的乾旱。」。

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stateuniversity)退休土壤科學教授大衛萊爾德(davidlaird)表示,這項研究為農民和農業利益相關者使用生物炭提供了額外的動力,這項技術有望在改善土壤質量和減少與土地利用有關的碳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專家質疑這一發現是否足以影響農民開始使用生物炭。佛羅裡達大學生物地球化學教授安德魯·齊默曼也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人們對什麼作物、土壤、灌溉和管理系統最具成本效益知之甚少。

他補充說,農民也不總是能隨時獲得有關生物炭的信息,這使得人們不太可能從更傳統的農業做法中轉型。

全文參見:

Biochar Traps Water and Fixes Carbon in Soil, Helping the Climate. But It’s Expensivehttps://insideclimatenews.org/news/11122020/biochar-carbon-soil-agriculture/

相關焦點

  • 生物炭應用新突破 助力水環境科學邁向新階段
    另一方面,生物炭表面的有機結構可以與土壤中多種礦物形成無機-有機複合體,即土壤團聚體。生物炭封閉在其中,降低土壤微生物對其分解的風險,從而保持穩定。從長期來看,生物炭的存在至少能夠留存40%的有機碳,碳素一旦轉化成生物炭,即便風化、沉降、掩埋等過程,仍能在沉積物和土壤中大量存在,繼續發揮碳匯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十分穩定的土壤碳庫。
  • 生物炭影響土壤重金屬生物有效性的研究進展
    農業部農產品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調查顯示,重金屬超標的農產品面積佔汙染物超標農產品種植總面積的80%以上。因此,明確土壤重金屬的毒害機制,開展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對於緩解土壤壓力、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是衡量重金屬元素的遷移性以及對生態環境影響的重要指標之一。
  • 農業土壤中鉈的汙染及其利用生物炭的潛在修復
    另外,最近的類似研究是基於Pestalotiopsis sp. FW-JCCW的乾燥生物質對鉈(I)的生物吸附,其中考慮了等溫、動力學和熱力學機理。同樣,研究了包括反應pH、鉈(I)的初始濃度、攪拌速度、反應溫度和接觸時間等重要的因素對鉈(I)生物吸附能力的影響。表徵結果表明,菌株表面的官能團(C-O,-OH或-NH,-CN和-COOH)有助於生物吸附。
  • 生物炭——廢棄物的逆襲之路
    廢物變身——生物炭的製備與特性生活、生產活動中絕大部分廢棄物是生物有機材料,即生物質,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養分,具有可再生性。將生物質置於缺氧或絕氧環境中,在相對較低的高溫下(<700℃)熱裂解後生成的固態產物就是生物炭,也被科學家冠以「黑色黃金」的美譽。
  • 「技術交流」生物炭對土壤酶活和細菌群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生物炭因其獨特的理化性質能夠提高土壤碳氮礦化速率及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因此探索生物炭調控土壤微生態環境與土壤酶活及其作用機制對改善土壤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生物炭施用後根際土壤研究重點之一就是土壤微生物與土壤酶活之間的關係。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生物炭能夠影響土壤酶活及土壤微生物多樣性。Oleszczuk 等的研究通過將生物炭添加到蔬菜地土壤中發現,生物炭能夠保護土壤酶且會提高大部分酶的活性。
  • 生物炭應用新突破 水環境科學進入新時代-專訪國際水環境聯盟(WEF)McKee獎獲得者陳家瑋
    另一方面,生物炭表面的有機結構可以與土壤中多種礦物形成無機-有機複合體,即土壤團聚體。生物炭封閉在其中,降低土壤微生物對其分解的風險,從而保持穩定。從長期來看,生物炭的存在至少能夠留存40%的有機碳,碳素一旦轉化成生物炭,即便風化、沉降、掩埋等過程,仍能在沉積物和土壤中大量存在,繼續發揮碳匯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十分穩定的土壤碳庫。
  • 【原創】生物炭的「吸金大法」
    據2014年《全國土壤汙染狀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無機汙染物的超標點位數佔全部超標點位數的82. 8%,主要的無機汙染物元素為鎘、鎳、砷、銅、汞、鉛、鉻和鋅,其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 0%、4. 8%、2. 7%、2. 1%、1. 6%、1. 5%、1. 1% 和0. 9%。土壤重金屬會通過作物吸收和食物鏈傳播等方式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土壤重金屬的修復與治理成為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策略。
  • 科學時報:生態學家呼籲推廣碳四植物改善西北荒漠化環境
    日前,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原黨組書記、原常務副院長、生態學家張經煒研究員針對我國部分地區沙漠化嚴重的問題向有關方面呼籲:推廣種植碳四植物,改善西北荒漠化環境。    張經煒長期從事生態學和資源開發研究工作,曾多次參加新疆沙漠防治和植被資源考察、青藏高原生態和植被資源考察,並獲中科院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生物炭應用新突破 水環境科學進入新時代-專訪國際水環境聯盟(WEF)McKee獎獲得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家瑋
    另一方面,生物炭表面的有機結構可以與土壤中多種礦物形成無機-有機複合體,即土壤團聚體。生物炭封閉在其中,降低土壤微生物對其分解的風險,從而保持穩定。從長期來看,生物炭的存在至少能夠留存40%的有機碳,碳素一旦轉化成生物炭,即便風化、沉降、掩埋等過程,仍能在沉積物和土壤中大量存在,繼續發揮碳匯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十分穩定的土壤碳庫。
  • 加快生物炭行業發展:我們可以從顆粒行業借鑑什麼?
    生物炭看似取得成功。全球需要改良土壤和更好的肥料,為未來提供足夠的食物。它還能夠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以緩解氣候問題加重。生物炭可以在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上產生積極的影響。生物炭是環保模範,它甚至被吹捧為「地球工程」解決方案。
  • 「原創」生物炭的「吸金大法」 - 中國數字科技館
    據2014年《全國土壤汙染狀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無機汙染物的超標點位數佔全部超標點位數的82. 8%,主要的無機汙染物元素為鎘、鎳、砷、銅、汞、鉛、鉻和鋅,其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 0%、4. 8%、2. 7%、2. 1%、1. 6%、1. 5%、1. 1% 和0. 9%。土壤重金屬會通過作物吸收和食物鏈傳播等方式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土壤重金屬的修復與治理成為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策略。
  • 【視點】生物炭和希瓦氏菌共運移研究
    ,特邀柳老師團隊為本公眾號撰寫了該研究的亮點部分,一方面,豐富天然有機質的研究領域,尤其是生物炭和細菌細胞共運移行為的研究領域;另一方面,希望該團隊的研究成果能給關注者啟發,從中獲得靈感,促進天然有機質研究工作的開展。
  • 你知道碳基生物肥,到底是什麼肥?
    CO2排掉,用專家的話講就是生產出了一堆失去有機碳營養的「腐殖化空殼」!即只有土壤中的碳營養與礦質元素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後,礦質營養才能夠有效的被作物吸收和利用,多餘的就是無用的。傳統含碳肥料中的碳元素大多難以被作吸收,不能有效起到為作物補充碳元素的作用。二、生物炭能夠有效調控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循環
  • 用生物炭改良土壤、固碳減排,有哪些生態和健康風險?
    在缺氧狀態下對木材、稻草、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進行熱解,可以得到「生物炭」。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者都在探索生物炭在環境領域中的應用:改良土壤。生物炭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較高的孔隙度和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可以作為吸附劑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和有機汙染物;同時,生物炭保留並富集了生物質中大量的N、P、K、Ca等營養物質,可以作為土壤改良劑,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植物生長。固碳減排。生物炭可以在土壤中存留數百年到千年不等,從而將生物質中不穩定的有機碳轉化為穩定生物炭,實現土壤中有效的「碳封存」,達到固碳、減排的目的。
  • 巖石也能緩解氣候變化?科學家說很可行
    作者認為,這項技術每年能從大氣中去除5億到20億噸的CO2——脫除率與其他陸基方法類似,如土壤中累積有機碳,地質構造中的碳捕獲和碳封存以及向土壤中添加生物炭(一種富碳材料)。儘管這一成果可能會激發新一輪的研究熱情,但要強調的是,即使在樂觀的假設下,對於全球每年因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碳排放來說,強化巖石風化只能封存其中一部分碳。因此,減少碳排放仍是避免氣候變化嚴重後果的首要任務。但是,正如Beerling等人指出,清除CO2僅靠一種方法是不夠的,應將新方法作為一種選項,組合使用。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
    2020年,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9家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全球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的指標結構基礎上共同撰寫了首部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者團隊來自氣候、公共衛生、生態、地理、環境工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 水保所在氮沉降對全球土壤碳庫存及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水保所在氮沉降對全球土壤碳庫存及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4-17 水土保持研究所 許多陸地生態系統生長由於受氮限制,導致生產力及穩定性下降,而氮沉降通常促進植物生產力的提高,進而提高土壤碳儲量,但是,也有研究認為氮沉降不能促進碳固定或者對土壤碳固定影響不大。這種不確定性與研究區域的氣候、生態系統類型、研究時空尺度均有關係。所以,科學界關於氮沉降能否增加陸地生態系統土壤碳庫仍沒有明確的定論。
  • 河南惠農.百奧佳高碳基肥料—有機替代無機的橋梁
    主要從事土壤保育及修復技術領域的創新研發和示範,專注於現代化生態農業土壤保育技術,並承擔著省部級土壤碳調節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河南農業大學劉國順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自2002年開始對我國大量土壤碳氮和礦質元素含量等關鍵指標與農作物產質量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結果表明土壤碳氮比值及碳庫指數與農作物產質量密切相關,土壤碳庫弱化是影響我國農作物產質量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從而找到了破解土壤修復和保育技術的鑰匙。
  • ACS Omega:廢棄菱角殼合成多孔碳,用於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為了製備WCS生物炭,首先採用頂部點燃上升氣流法將乾燥的WCS碳化成比表面積約為230m2 g–1的微孔炭。然後,採用無溶劑物理共混的方法,將微孔WCS生物炭直接與適量的ZnO納米粒子和KOH作為活化劑混合。在900℃下進一步活化後,得到的碳具有微孔和中孔,稱為WCS多孔碳。製備的高比表面積WCS多孔炭在1175-1537m2 g-1範圍內的碳產率可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