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nics Research封面故事:超低閾值聲子雷射

2020-11-22 騰訊網

Photon. Res.封面故事

南京大學姜校順副教授和肖敏教授領導的研究組通過利用一種新的樣品製備和耦合的方案,演示了同時具有高的光學品質因子和力學品質因子的耦合微腔系統,並基於此系統實現了超低閾值的聲子雷射。

隨著腔光力學的快速發展,近來聲子雷射(作為光學雷射在聲學上的一種類比)已經在一些平臺(包括單個或耦合回音壁模光學微腔)中得以實現。與單腔聲子雷射相比,耦合微腔聲子雷射表現出許多突出的特點,如低閾值、對環境噪聲不敏感等。此外,耦合微腔也不需要顯著地增加器件的尺寸來產生或調節其精細的能級間隔,同時對光力耦合強度幾乎沒有影響。

之前的工作通過將微環芯腔分別製備在兩片矽片的邊沿上來構建可調的耦合微腔系統並實現了聲子雷射。然而這樣的一種樣品製備方案很難得到極細且中心對稱的支撐矽柱,因為它很難保證矽的各向同性刻蝕。而各項異性刻蝕不但會降低微環芯腔的力學品質因子,其所導致的矽柱的缺陷還將嚴重影響到微環芯腔的力學模式,從而在其力學模式的噪聲譜引入一些諧波峰。

為了實現同時具有光學和力學優異性能的耦合微腔系統,最近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的姜校順副教授和肖敏教授所領導的研究組通過利用一種新的樣品製備和耦合的方案,演示了同時具有高的光學品質因子和力學品質因子的耦合微腔系統,並基於此系統實現了超低閾值的聲子雷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otonics Research 2017年第5卷第2期上。

圖1 真空環境中基於耦合微腔系統的超低閾值聲子雷射方案

在此工作中,耦合微腔系統包含一個倒置的微環芯腔和一個由極細矽柱支撐的微環芯腔。 倒置的微環芯腔被製備在矽片的角上,另一個微環芯腔則經過了一次額外的XeF2刻蝕以得到極細的矽柱。將整個耦合微腔系統放置到超高真空系統中,實驗獲得了力學品質因子高達18,000的徑向呼吸模(頻率為59.2 MHz)。通過精細地調節系統的各項參數,如微腔的相對位置、各自的溫度等,可以得到一個模式劈裂等於徑向呼吸模式力學頻率的超模,將抽運雷射通過波長計鎖頻在藍失諧超模上從而激發聲子雷射。實驗測得的聲子雷射閾值低至1.2 W。

這樣一個片上的耦合微腔系統在很多方面有著應用潛力,如多模腔光力學冷卻、多模光力誘導透明、可尋址的量子信息處理等。

論文信息:

G. Wang,et al.,Demonstration of an ultra-low-threshold phonon laser with coupled microtoroid resonators in vacuum,Photonics Research5, 73-76 (2017).

END

中國雷射 微信公眾號整理

如需轉載,請關注本公眾號

發送需求得到同意後轉載,並註明出處

中國雷射 光電匯OESHOW

雷射內參 科學文字社

最前沿的光學成果;

最新鮮的光學活動;

敬請關注「中國雷射」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Interfaces:GaTe中晶界誘導的超低閾值隨機雷射
    有鑑於此,近日,深圳大學時玉萌教授和伊比利亞國際納米技術實驗室(INL)王中長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報導了一種基於單個多晶GaTe微薄片(MFs)的隨機雷射器(RL),其雷射閾值為4.15 kW cm-2,比所報導的單個GaN微線隨機雷射器低約1-2個數量級。
  • 中國科學家提出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方案
    我科學家提出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方案科技日報長沙12月16日電 (記者俞慧友)在量子晶片中,跟超導比特耦合的聲子諧振器,是連接轉換光電信號和執行量子邏輯操作的關鍵部件。這類相干聲子器件,在量子信息、納米力學與熱電材料、超靈敏傳感及無損檢測與地質勘探等諸多領域具廣泛的應用價值。不過,這一關鍵部件的製造,存在著一個技術「困擾」,即信號質量和計算精度易受環境噪聲的幹擾甚至破壞。湖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景輝,提出了一種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既能實現信號高保真度的定向放大,又可明顯抑制反向噪聲對晶片功能的幹擾或損害。
  • 聲子晶體:表面散射
    聲子表面散射過程可以解釋聲子晶體的超低熱導率。
  • 我科學家提出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方案
    科技日報長沙12月16日電 (記者俞慧友)在量子晶片中,跟超導比特耦合的聲子諧振器,是連接轉換光電信號和執行量子邏輯操作的關鍵部件。這類相干聲子器件,在量子信息、納米力學與熱電材料、超靈敏傳感及無損檢測與地質勘探等諸多領域具廣泛的應用價值。
  • 前沿視點:為什麼我們需要極化聲子雷射器?
    極化聲子雷射器的不尋常物理原理使其能夠實現光通信和產生太赫茲輻射。  "雷射器"這個詞原意是"通過雷射受激輻射來放大光"。在極化聲子雷射器中,輻射自動發出,但它擁有雷射的一切特性:在第一和第二光階和單色一致。
  • 進展|超快電荷序形成的激子-聲子自放大機制
    然而,在二硒化鈦中,激子和聲子存在複雜的耦合,現有的研究手段往往會「鬍子眉毛一把抓」,無法明確區分二者在電荷密度波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近些年有人提出,可以用雷射使激子和聲子「動」起來,然後利用超快技術分別進行研究。由於激子的響應時間短,聲子的響應時間長,在時域上就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不同機理所起的作用。
  • 上海光機所低聲子全氟化物玻璃陶瓷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全氟化物玻璃陶瓷具有超低的聲子能量和獨特的構性優勢,是優異的中波紅外材料,廣泛用於科研、醫療、工業等領域。但氟化物玻璃缺乏傳統網絡形成體,料性短、穩定性差,通過傳統熱處理方法很難得到晶相可控的全氟化物玻璃陶瓷,導致不透明或半透明。全氟玻璃陶瓷的透明化製備是該領域的較大挑戰。
  • 通過複合雷射拋光和化學腐蝕來實現高損傷閾值的熔融矽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雷射損傷熔融的矽,尤其是採用紫外雷射進行損傷的時候,仍然是一個限制高功率雷射發展的問題。近日,來自上光所的研究人員,複合化學腐蝕和CO2雷射拋光技術進行加工熔融矽。此外,複合工藝可以減少引入光活性金屬雜質元素、破壞性缺陷、化學結構缺陷的可能,導致0% 的可能損傷閾值,達到接近33%的高於傳統化學機械腐蝕拋光的樣品,加工條件為7.6 ns 脈衝和波長為355 nm。
  • 鈮酸鋰微諧振器中的拉曼雷射和孤子鎖模
    ar等人共同發表了題為「Raman lasing and soliton mode-locking in lithiumniobate microresonators」的文章,在鈮酸鋰微諧振器中實現了拉曼雷射和孤子鎖模。研究人員通過選擇性激發拉曼活性聲子模式來表徵單片鈮酸鋰(LN)微諧振器中的拉曼輻射光譜。他們實現在連續波泵浦閾值功率為20mW,微分量子效率高達46%時,拉曼振蕩的主導模態為後向。
  • 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半導體所等實現半導體中光學聲子的可分辨邊帶拉曼冷卻
    而單個聲子態的雷射冷卻和調控在量子態的製備和操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實現光子-聲子系統的量子調控,首先要求目標聲子處於量子基態,就要求聲子的有效溫度冷卻得足夠低。目前,單個聲子的雷射超控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原子體系和光力諧振子中,迄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Photonics Research被全球檢索系統SCIE收錄
    Photonics Research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主辦,中國雷射雜誌社與美國光學學會(OSA)承辦的開放獲取的英文期刊,創刊於2013   PR的出版是中國雷射雜誌社在國際合作和期刊國際化方面的重要舉措,藉此中國雷射雜誌社將為光學界提供更加優質的期刊出版服務。
  • 工學院張青課題組鈣鈦礦微腔光子-激子強耦合及雷射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基於光子-激子強耦合效應,實現激子-極化激元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為發展低閾值微腔雷射器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當前,由於無機半導體材料的激子結合能較低,其激子極化激元僅在寬禁帶半導體或者造價昂貴的量子阱中結構中實現。儘管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較大的激子結合能,其弱非線性係數及較差的晶格質量極大地阻礙了極化激元的凝聚。
  • 進展|高壓超快動力學:壓力誘導的聲子瓶頸效應
    超快光譜方法因其特有的極高時間解析度、Fermi面以上電子激發態探測、全波長寬譜能量範圍的相互作用、相干態和集體激發態的產生和探測、表面界面對稱破缺的探測等優勢在凝聚態物理特別是關聯量子材料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人們利用該方法已在高溫超導機理、複雜相變、多自由度耦合、雷射相干調控、誘導新奇量子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迄今超快光譜主要用於研究常壓下的凝聚態物性。
  • 聲子雷射器:自呼吸共振器的相干振動
    (a)半導體微腔中微結構阱的極化子BEC和聲子激射。(b)在低(下部曲線)和高(上部曲線)粒子密度下的BEC發射,顯示由聲子能量ℏω_a隔開的聲子邊帶。圖片來源:PDI和Balseiro研究所和CentroAtómico雷射發射(具有確定的波長(顏色)和相位的準直光束)是自組織過程產生的,在此過程中,發射中心的集合使自己同步以產生相同的光粒子(光子)。
  • Nature:皮米精度位移測量雷射幹涉儀助力聲子四極拓撲絕緣體觀測
    蘇黎世邦理工大學的Sebastian Huber教授課題組巧妙地利用一種機械超材料結構來模擬二維的拓撲絕緣體,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了聲子四極拓撲絕緣體。這一具有重要意義的結果第一時間被刊登在nature上。研究人員通過測試一種機械超材料的體、邊緣和拐角的物理屬性,發現了理論預言的帶隙邊緣和隙內拐角態。這為實驗實現高維度的拓撲超材料奠定了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