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中國LAMOST望遠鏡,天文學家已獲得近3萬顆M型紅矮星的基本參數

2021-01-17 前瞻網
依靠中國LAMOST望遠鏡,天文學家已獲得近3萬顆M型紅矮星的基本參數
 Connor Feng • 2019-12-27 15:20:50 來源:前瞻網 E167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中國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郭守敬望遠鏡)。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基於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第一批發布的數據(DR1),天文學家已經獲得了近3萬顆M型紅矮星的基本參數。12月13日,發表在arXiv預印本庫上的研究論文展示了這些發現。

M型紅矮星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也是搜尋系外行星的最佳目標。使用徑向速度測量

方法和凌日光度測定方法對這些恆星進行觀測,科學家們有可能會發現新的地球和超級地球大小般的系外行星。因此,確定M型紅矮星的基本參數,如半徑和質量,對於更好地描述圍繞它們運行的潛在外星世界來說至關重要。

來自LAMOST光學光譜調查的DR1發布於2015年,數據集提供了大約121000個M型紅矮星的光譜。然而,除了由顏色光譜測定確定的一個簡單光譜亞型之外,其中大多數天體還沒有得到表徵。

因此,由田納西州納什維爾菲斯克大學的布裡安娜·加爾加諾(Brianna Galgano)領導的一組天文學家採用了一種數據驅動的方法,從恆星的光譜中確定它們的物理參數和化學豐度,這種方法被稱為「大炮」(The Cannon)。科學家們使用這項技術可以從LAMOST DR1的數據集中獲得近3萬顆M型紅矮星的基本參數。

天文學家們在研究中寫道:「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討論了『大炮』怎樣成功地對低解析度、低到中度信噪比M型紅矮星光譜進行建模。以及我們用『大炮』模型在LAMOST DR1數據集中發現了29678顆此前尚未表徵的M型紅矮星光學光譜的基本參數。」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成功地推導出了29678個M型紅矮星的有效溫度、半徑、質量和光度,這些M型紅矮星光譜類型範圍涵蓋M0到M6。這些恆星的半徑在0.14到0.66個太陽半徑之間,而它們的質量在0.1到0.71個太陽質量之間。M型紅矮星的有效溫度從2901 開氏度到4113 開氏度不等,光度在0.002到0.115太陽光度之間。

研究人員指出,這四個導出參數的典型偏差是0.065太陽半徑、0.054太陽質量、110 開氏度和0.012太陽光度。雖然數據的偏差比較令人滿意,但天文學家承認,為了得到更準確的結果,模型還可能會進行進一步改進。

研究論文作者解釋說:「提高精度的一個特殊領域是將參數測量的偏差作為模型的額外參數。『大炮』方法對異常值也可以很敏感,特別是當訓練數據集很小的時候。因此,我們建議仔細檢查並去除異常值,」。

總而言之,天文學家得出結論,他們對DR1數據集使用的模型也可以用於未來的LAMOST數據集。根據他們的說法,使用完全基於數據的新型建模方法,天空中得到詳細表徵的M型紅矮星樣本將會大大增加。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3萬顆M型矮星的基本參數被推測出!天文學家是如何推導的?
    就好比利用天空大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觀測得到的數據,天文學家首次推導出近3萬顆M型矮星的基本參數。這份研究成果被發表在《arxiv》上,M型矮星算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也是人類尋找系外行星的絕佳目標。至於為什麼要尋找這些系外行星,那當然就是為了對這些恆星進行觀測從而利用徑向速度或是凌日光度技術來識別新行星和超過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 從12萬顆恆星光譜數據中,首次挖掘出:3萬顆M型矮星的基本參數!
    基於天空大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發布的數據(DR1),天文學家首次推導出近3萬顆M型矮星的基本參數,其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M型矮星也是我們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也是尋找系外行星的絕佳目標。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這標誌著中國大型巡天望遠鏡獲得的海量數據將被更多的國際天文學家所使用,也充分顯示了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自主創新能力。 「DR1」包含有220萬光譜,其中信噪比大於10的恆星光譜172萬條,超過目前世界上所有已知恆星巡天項目的光譜總數。此外,還包括108萬顆恆星光譜參數星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需要使用專業數據的用戶可登錄http://dr1.lamost.org/網站進行數據查詢和下載。
  • 中國LAMOST一期巡天成果豐碩 已發布光譜901萬條
    中新社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給銀河系「重新畫像」、精確估算上百萬顆恆星的年齡、發現熱海星和5顆超高速星、發現逾1.2萬顆類星體……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一期光譜巡天已經圓滿完成,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 重大發現:11月15日,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很近的適合人類移居的行星
    這消息引起了天文學家極大的興趣。這是一個七行星系統圍繞著附近的trappist - 1恆星運行的星系。不過就在昨天,科學家發現這個區域附近又一顆宜居行星。和「Proxima b」一樣,這顆名為「羅斯128b」的系外行星離我們的太陽系相對較近(10.8光年遠),而且在宇宙中被認為是溫和的行星。但重要的是,這顆巖石行星是繞著一顆相對穩定的紅矮星旋轉,這增加了它適宜居的可能性。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104顆系外行星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了104顆系外行星,其中環繞一顆M矮星的4顆行星很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迄今為止,這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197顆候選系外行星,科學家現已證實了104顆是系外行星,其中4顆行星環繞M矮星K2-72運行,它們的直徑比地球大20-50%,M矮星K2-72距離地球181光年。美國亞歷桑那大學科學家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負責人,他們指出,當前並不能排除M矮星K2-72的4顆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恆星系統,包括三顆類地行星,兩顆超級地球
    奧維耶多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分析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衛星的K2任務收集到的數據,發現了這些遙遠的系外行星。這些行星並不是由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的,而是通過分析恆星的光譜發現的。當行星定期從恆星前方經過時,就會造成恆星的亮度發生輕微變化,這就是凌日現象,由此可以推斷出這些行星的存在。
  • 鄰近的紅矮星並不平靜,可能不適合生命存在
    天文學家稱,在地球附近的紅矮星Gliese 887似乎有比之前所認為的更危險的耀斑活動現象。這可能會讓它附近的「超級地球」行星家族不那麼容易存在生命——但不是不可能。
  • TRAPPIST-1行星是如何獲得水的?
    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7年,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宣布了一項重大發現。根據多年的觀察,他們發現TRAPPIST-1系統(距離地球40光年的m型紅矮星)包含不少於7顆巖石行星。同樣令人興奮的是,其中三顆行星是在該恆星的宜居帶(HZ)內被發現的,而且該系統本身已經有80億年的時間來發展生命所需的化學物質。
  • 【前沿】中國發布世界最大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
    LAMOST大視場的焦面上可容納4000根光纖,每次觀測可獲得多達4000個天體的光譜,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LAMOST於1997年立項,2008年建成;2011年10月開始先導巡天;2012年9月,LAMOST啟動正式巡天觀測;2013年6月完成了第一年巡天觀測任務。
  • 首次對48.6光年外,環繞紅矮星的行星表面進行成像
    在克卜勒望遠鏡等任務的幫助下,科學家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隨著時間的推移,系外行星家族還將不斷壯大,對它們的了解也將不斷加深。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的研究重點從「搜尋系外行星」轉到「確定它們的特徵」。現在,科學家首次對一顆環繞紅矮星的系外行星地表進行成像。雖然這顆星球的環境如同地獄,但這仍舊是系外行星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
  • 長壽著稱的紅矮星科普
    關於紅矮星,被稱為宇宙最後一顆星星。而且也是最常見的恆星。但我們肉眼卻基本看不見它們的蹤影。因為其發出的光很弱。我們今天就來科普一下紅矮星。
  • NASA 宣布發現兩顆潛在宜居 M 型紅矮星:比地球更大
    IT之家訊 7月19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他們利用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兩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星球。事實上,NASA本次共發現4顆和地球差不多大的行星,但其中有兩個溫度太熱,不適宜生存,而另外兩顆則適合生命存在,並且可能有液態水存在。
  • 銀河系中到底有多少顆「太陽」?
    而從地球上觀察到的夜空,實際上只是銀河系的極小一部分,只有那些距離地球非常近的恆星系,以及規模很大的河外星系,它們發出的光線才會被人眼所捕獲,因此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對銀河系沒有什麼概念,直到17世紀伽利略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到了太陽系以外存在的眾多密集恆星,人們才有了銀河系的初步感觀。
  • LAMOST一期光譜巡天取得系列亮點成果
    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其中高質量光譜(信噪比大於10)777萬,確定534萬組恆星光譜參數。LAMOST發布的光譜數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該數據集(DR5)已於2017年12月31日對國內天文學家和國際合作者發布。  LAMOST是我國科學家自主創新研製的一架主動反射施密特天文望遠鏡。
  • LAMOST望遠鏡即將冠名郭守敬望遠鏡(組圖)
    譬如簡儀中滾動軸承的發明,即比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設計的滾筒軸承早200多年;簡儀上赤道裝置的設計,比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製造的相類觀測儀早300多年。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李約瑟博士曾評價說,「對現代望遠鏡廣泛應用的赤道裝置來說,郭守敬的做法實在是很早的先驅,它將成為人類科學文化發展歷程中永不磨滅的裡程碑。」
  • 紅矮星:外星人的藏身之地
    我們的銀河系(也許所有星系都是如此)中70%的恆星都是紅矮星,或者叫做M型矮星,它們比我們旁邊的這顆光芒四射的太陽的體積小,溫度低,也更加暗淡。它們的光芒實在是太微弱了,如果不藉助天文望遠鏡,我們不可能看到任何一顆紅矮星。
  • 中國天文學家重大發現!迄今為止最強耀斑,三體星生命希望破滅
    比如日本的天文學家就曾經觀測到了來自於一顆紅矮星的超級耀斑,其威力是人類歷史上記錄到最強太陽耀斑的20倍以上,足夠令我們震驚。而那一次超級耀斑和SDSSJ013333相比,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天文學家指出:這樣的超級耀斑意味著SDSSJ013333在短短的時間內增加了10000倍的亮度,將它的視星等從24等提升到了15等。這個亮度雖然比肉眼可見最暗的6等星還差了許多,但對於好的望遠鏡來說已經足夠觀測了。
  • 人類能否生活在紅矮星附近?
    研究人員利用NASA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與哈勃太空望遠鏡,仔細觀測了一顆名為巴納德星(Barnard’s Star)的紅矮星。University of Colorado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巴納德星高能耀斑的爆發佔據總體觀測時間的1/4——可能會破壞距離恆星較近行星的大氣層。
  • 這顆正朝著太陽而來的紅矮星,還要帶來另一個地球?
    近日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了一個讓天文學界振奮的消息:他們再度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11光年!這顆新發現的類地行星被命名為羅斯128 b,它的主星是一顆紅矮星,被命名為羅斯128,距離地球11光年。這顆行星為巖石行星,有著與地球的大小類似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