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LAMOST一期巡天成果豐碩 已發布光譜901萬條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中國LAMOST一期巡天成果豐碩 已發布光譜901萬條

2018-08-07 22:01: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中新社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給銀河系「重新畫像」、精確估算上百萬顆恆星的年齡、發現熱海星和5顆超高速星、發現逾1.2萬顆類星體……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一期光譜巡天已經圓滿完成,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圖為超級耀斑效果圖。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供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8月7日在北京舉行LAMOST一期巡天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稱,LAMOST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共發布光譜901萬條(每條光譜對應一個天體),其中高質量光譜777萬條,並確定534萬組恆星光譜參數。LAMOST發布的光譜數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其數據集已於2017年底對中國天文學家和國際合作者發布。

圖為白矮星效果圖。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供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LAMO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趙剛研究員介紹說,自2012年9月開展一期巡天以來,利用LAMOST數據共發表SCI論文345篇,引用3000餘次,一大批高顯示度的亮點成果備受矚目:

  ——利用LAMOST數據的大樣本優勢,給銀河系「重新畫像」方面,一是銀河系銀盤半徑大小被兩次刷新,從2017年發現增大25%,到2018年增大到一倍;二是改寫銀河系暈的結構特徵,確立為內扁外圓的新結構;三是在運動學和化學空間發現銀河系併合形成的新證據,在運動學空間發現7個源自銀河系併合過程的新星流,在化學空間發現33顆豐度不同於普通恆星的「低α豐度恆星」;四是利用LAMOST數據對太陽附近的暗物質密度進行重新估算,這對尋找暗物質粒子、理解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分布具有重要意義;五是利用LAMOST數據計算出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外盤旋轉曲線並構建了銀河系的質量模型,估算出銀河系的質量和太陽鄰域暗物質密度。

  ——在恆星物理方面,一是精確估算了上百萬顆恆星的年齡,使具有精確年齡的恆星樣本增加了一千倍;二是測量近6000顆類太陽恆星的磁活動指數,發現太陽具有與超級耀斑恆星相當的磁活動水平,證實太陽有爆發超級耀斑的可能;三是首次測量了近700顆系外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和傾角,發現約八成的行星軌道都如同太陽系的近圓形軌道,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人類尋找另一個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四是利用LAMOST數據發現了一類新的太陽系外行星族群——熱海星。

  ——在LAMOST光譜中搜尋奇異天體方面,一是已發現萬餘顆金屬含量低於太陽百分之一乃至萬分之一的貧金屬星,構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適合現有大望遠鏡跟蹤觀測的宇宙化石樣本,並發現一批極其稀有的、鋰元素豐度超過正常值上百倍的小質量貧金屬星;二是「大海撈針」般發現5顆超高速星,目前世界上已證實確認的超高速星僅有20餘顆;三是利用「光譜工廠」優勢,發現大量不同種類的白矮星,LAMOST也因此被譽為「白矮星獵手」。

  ——捕獲來自遙遠宇宙的信息方面,一是在LAMOST光譜中已發現了1.2萬餘顆類星體,還估算出其中心黑洞質量。類星體是銀河系外發光巨大的遙遠天體,其能源來自於其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所吸積周圍物質釋放的巨大引力能,是研究遙遠宇宙的重要探針;二是LAMOST在一期巡天中獲得了近萬個補充星系的光譜測量,新確認了近萬個密近星系對,這些對研究星系的併合過程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圖為高速星效果圖。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LAMOST無疑就是一款巡天利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LAMOST運行和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崔向群指出,LAMOST是中國天文學家自主創新研製的一架主動反射施密特天文望遠鏡,它突破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瓶頸,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也是目前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圖為LAMOST一期巡天天區覆蓋圖。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供

  業內專家表示,在銀河系大規模光譜巡天方面,LAMOST首次實現天區覆蓋、巡天體積、採樣密度及統計完備性等重大突破,既填補了中國大型天文基礎數據的空白,也為開展銀河系特別是銀盤的系統研究提供了極好的、具有傳承價值的樣本。同時,LAMOST的建成和運行還培養出一批掌握世界最新數字巡天觀測技術的優秀青年人才,並為發展中國新一代天文光學紅外觀測設施積累了寶貴經驗。(完)

相關焦點

  • LAMOST一期光譜巡天取得系列亮點成果
    [video:20180808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條_1]  8月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由其管理和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可以幫助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日在位於和河北省承德市的興隆觀測站宣布,使用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中外科學家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興隆觀測站距離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的家鄉河北邢臺約570公裡。
  • 中國LAMOST光譜發布進入千萬量級時代 創多項世界之最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發布消息說,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第6年光譜觀測任務已圓滿結束,經過9個月的數據處理及質量分析,包含先導巡天及前6年正式巡天的LAMOST-DR6數據集27日正式對中國國內天文學家和國際合作者發布。
  • 時域中解析度光譜巡天首項成果發布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宗偉凱博士、付建寧教授等人發布了LAMOST-Kepler/K2時域中解析度光譜巡天的首項成果,相關論文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報增刊》。據悉,美國Kepler(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於2009~2013年對天鵝座和天琴座附近的Kepler天區進行了長達四年的連續測光觀測,並於2014~2018年進行了第二階段觀測,簡稱K2任務。
  • 時域中解析度光譜巡天首項成果發布—新聞—科學網
    郭守敬望遠鏡攜手克卜勒望遠鏡
  • 我國天文望遠鏡巡天新發現:銀河系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
  • 科學網—LAMOST巡天引領者
    LAMOST巡天引領者,簡稱LAMO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等,曾任國家重大科學工程LAMOST項目總經理、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世界數據中心天文學科中心主任。帶領LAMOST團隊,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工作。   ■王丹 李偉 聽從祖國召喚,結緣LAMOST 趙永恆與LAMOST結緣,還要從一通電話講起。 1995年,還在德國深造的趙永恆,接到北京天文臺臺長的電話,邀請他回國籌建大型天文項目LAMOST。
  • 【前沿】中國發布世界最大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
    」(LAMOST)首批巡天光譜數據正式對全世界發布。LAMOST大視場的焦面上可容納4000根光纖,每次觀測可獲得多達4000個天體的光譜,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LAMOST於1997年立項,2008年建成;2011年10月開始先導巡天;2012年9月,LAMOST啟動正式巡天觀測;2013年6月完成了第一年巡天觀測任務。
  • 中國LAMOST巡天發現銀河系「外來移民」化學證據
    《中國國家天文》/繪圖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30日在北京宣布,基於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巡天數據最新發現並研究證實,銀河系內一顆重元素含量超高的恆星起源自被銀河系瓦解併合的矮星系。
  • 星海尋「鋰」 郭守敬望遠鏡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
    郭守敬望遠鏡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成果豐碩——星海尋「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  「如同人類的指紋,每個天體所含元素不同,對應光譜也各不相同。LAMOST同時具備大視場和大口徑的優勢,能以每年超過百萬光譜的速度巡天觀測。我們希望,能通過這些海量光譜數據尋找到富鋰巨星。」中國科學院院士、LAMOST運行和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崔向群說。  根據閆宏亮的解釋,科研人員在最初尋找富鋰巨星時,主要是根據光譜。
  •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8月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在北京舉行了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一期巡天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宣布為期5年的一期光譜巡天觀測已圓滿完成。LAMOST望遠鏡(圖源science)等等,這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郭守敬天文望遠鏡是什麼神器?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 探索| 突破世界技術難題,「光譜之王」LAMOST讓銀河系有了新「畫像」
    交匯點訊  4月以來,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捷報頻傳:中國LAMOST發現目前銀河系中自轉最快恆星,LAMOST巡天光譜總數達1448萬條成為光譜之王,LAMOST去年收穫「發現恆星級黑洞」等11項代表成果……  累累碩果背後,「LAMOST的核心創新和關鍵技術」正是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700多年後,以郭守敬命名的光譜巡天望遠鏡(全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探尋宇宙又獲得重要進展。郭守敬望遠鏡巡天4年來,已捕獲700餘萬條高質量恆星光譜,超過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譜巡天項目獲得數據的總和。什麼是光譜?
  • 國產世界最大大視場望遠鏡釋放首批光譜數據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趙竹青)記者今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LAMOST釋放第一批光譜數據給相關科研機構。利用這批數據,天文學家們或可揭開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面紗,並探知銀河系暗物質的分布。
  • 走進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兩岸媒體人回望LAMOST十載巡天路
    據介紹,興隆觀測站目前口徑大於50釐米的望遠鏡共有9臺,分別為:郭守敬望遠鏡(LAMOST)、2.16米天文望遠鏡、1.26米紅外望遠鏡、1米反光望遠鏡、60/90釐米施密特望遠鏡、85釐米反光望遠鏡、80釐米反光望遠鏡、60釐米反光望遠鏡、50釐米反光望遠鏡,具備完備的高、中、低色散光譜和高精度測光觀測設備,探測能力覆蓋光學波段和近紅外波段。
  • 我委支持建設的LAMOST望遠鏡DR6數據集向全世界公開發布
    近日,包含LAMOST望遠鏡先導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六年的光譜數據——DR6數據集(v2版本)對全世界公開發布。  LAMOST DR6光譜數據獲得於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共七年的巡天觀測。DR6 v2版數據共包括4901個觀測天區,共向全世界公開發布1127萬條光譜,其中低解析度光譜991萬,中解析度非時域光譜數據50萬,中解析度時域數據86萬。
  •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
    中國天文望遠鏡重大成果!銀河系比你想像的更大!當你抬起頭,仰望星空時,是否也曾幻想過銀河的另一邊也有一雙清澈的眼眸與你凝望著相同的地方?實際上,銀河系遠比想像的更加遙遠,這一點是我國擁有著重大觀測成果的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總結而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也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它打破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局面,它是大口徑兼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 光譜大數據來自浩渺星河
    ■走近中國大科學工程     黑暗的燕山之巔,瞪著一隻亮閃閃的眼——郭守敬望遠鏡(LAMOST),3月底,其獲得的首批220萬條巡天光譜數據正式向世界發布。     LAMOST是光譜加工廠,每個觀測夜經「流水線」生產出萬餘條天體光譜,被譽為是實現「更大口徑的大視場望遠鏡的最佳方案」。
  • 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700多年後,以郭守敬命名的光譜巡天望遠鏡(全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探尋宇宙又獲得重要進展。郭守敬望遠鏡巡天4年來,已捕獲700餘萬條高質量恆星光譜,超過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譜巡天項目獲得數據的總和。什麼是光譜?
  • 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 發現宇宙中鋰豐度最高恆星
    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 發現宇宙中鋰豐度最高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