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LAMOST光譜發布進入千萬量級時代 創多項世界之最

2021-01-08 央視網
中國LAMOST光譜發布進入千萬量級時代 創多項世界之最

原標題:

  LAMOST先導巡天和正式巡天前6年的天區覆蓋圖。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發布消息說,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第6年光譜觀測任務已圓滿結束,經過9個月的數據處理及質量分析,包含先導巡天及前6年正式巡天的LAMOST-DR6數據集27日正式對中國國內天文學家和國際合作者發布。

  DR6數據集共包括4902個觀測天區,發布1125萬條光譜。至此,巡天7年的LAMOST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取光譜數突破千萬量級的光譜巡天項目,標誌著LAMOST光譜發布正式進入千萬量級時代。同時,DR6發布數據中還包括一個636萬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也成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恆星參數星表。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指出,LAMOST-DR6光譜集成為目前世界上天區覆蓋最完備、巡天體積和採樣密度最大、統計一致性最好、樣本數量最多的天文數據集,這是中國天文基礎資料庫第一筆大規模的寶貴儲備,將為研究銀河系及一般星系的形成與演化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性數據。

  據介紹,2017年6月,LAMOST一期巡天結束。2017年9月-2018年6月,LAMOST步入中解析度測試觀測時期,即低解析度光譜巡天和中解析度測試觀測交替進行的觀測模式。最新發布的DR6數據集覆蓋4902個觀測天區共1125萬條光譜,包括常規低解析度光譜數據和中解析度測試光譜數據,其中,低解析度光譜總數991萬條、中解析度非時域光譜數據50萬條、中解析度時域數據84萬條。這當中,DR6高質量光譜數達到937萬條,約是國際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之和的兩倍。

  對天文觀測而言,「光譜千萬條,研究第一條」。目前,中國、美國、德國、比利時、丹麥等國家和地區的124所科研機構和大學的769位用戶,正在利用LAMOST巡天數據開展研究工作,並已在銀河繫結構與演化、恆星物理研究、特殊天體搜尋等重要前沿領域取得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迄今共發表438篇有顯示度的SCI科研成果,引用4200餘次。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表示,隨著LAMOST光譜巡天的繼續開展及光譜數據的持續公開發布,更多天文學家將利用LAMOST光譜數據在各個天文領域開展不同尺度的研究,產生更多科研成果,進而推動人類進一步認識宇宙。(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其視場為五度(相近口徑的常規天文望遠鏡視場小於一度),口徑大於六米,光學系統由反射改正鏡、球面鏡和焦面三個部分構成,單次觀測最多可同時獲得四千個天體光譜。LAMOST研製成功,成為目前大口徑兼備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和當前世界上獲取天體光譜能力最強大的天文觀測設備,將對宇宙起源、星系形成與演化、銀河繫結構、恆星形成與演化等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 探索| 突破世界技術難題,「光譜之王」LAMOST讓銀河系有了新「畫像」
    交匯點訊  4月以來,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捷報頻傳:中國LAMOST發現目前銀河系中自轉最快恆星,LAMOST巡天光譜總數達1448萬條成為光譜之王,LAMOST去年收穫「發現恆星級黑洞」等11項代表成果……  累累碩果背後,「LAMOST的核心創新和關鍵技術」正是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 一舉拿下這麼多世界之最,LAMOST到底是個啥?
    2019年3月27日,LAMOST的7年巡天的光譜數據正式向全球發布了!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取光譜數突破千萬量級的光譜巡天項目。此次發布的LAMOSRT DR6數據集共包含1125萬條光譜,其中高質量光譜達到了937萬條,約是國際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之和的2倍。同時,此次公布的數據還包括一個636萬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恆星參數星表。
  • 跨越天塹創多項世界之最,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開工
    跨越天塹創多項世界之最,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開工 2021-01-14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郭守敬天文望遠鏡發布首批巡天光譜數據研究成果
    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可以幫助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9日在位於和河北省承德市的興隆觀測站宣布,使用中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中外科學家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興隆觀測站距離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的家鄉河北邢臺約570公裡。
  • 中國最高建築天津117大廈封頂 創多項金氏世界紀錄
    117大廈封頂 創多項金氏世界紀錄  近日,結構高度達596.5米的天津高銀金融117大廈(以下簡稱「天津117大廈」)封頂,成為世界結構第二高樓、中國在建結構第一高樓,僅次於結構高度為601米的阿聯杜拜哈利法塔。
  • 中國LAMOST一期巡天成果豐碩 已發布光譜901萬條
    中國LAMOST一期巡天成果豐碩 已發布光譜901萬條 2018-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供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8月7日在北京舉行LAMOST一期巡天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稱,LAMOST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共發布光譜901萬條(每條光譜對應一個天體),其中高質量光譜777萬條,並確定534萬組恆星光譜參數。LAMOST發布的光譜數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其數據集已於2017年底對中國天文學家和國際合作者發布。
  • 江蘇文化日曆 | 世界口徑最大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
    應用主動光學技術控制反射改正板,使它成為大口徑兼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的世界之最。由於它的大口徑,在曝光1.5小時內可以觀測到暗達20.5等的天體。而它的大視場,在焦面上可以放置四千根光纖,將遙遠天體的光分別傳輸到多臺光譜儀中,同時獲得它們的光譜,成為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 中國LAMOST巡天發現銀河系「外來移民」化學證據
    《中國國家天文》/繪圖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30日在北京宣布,基於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巡天數據最新發現並研究證實,銀河系內一顆重元素含量超高的恆星起源自被銀河系瓦解併合的矮星系。
  • LAMOST一期光譜巡天取得系列亮點成果
    [video:20180808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條_1]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其中高質量光譜(信噪比大於10)777萬,確定534萬組恆星光譜參數。LAMOST發布的光譜數是世界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該數據集(DR5)已於2017年12月31日對國內天文學家和國際合作者發布。  LAMOST是我國科學家自主創新研製的一架主動反射施密特天文望遠鏡。
  • 中國架起世界光譜望遠鏡之王
    昨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的「大天區面積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這座耗資2.35億元人民幣的超級望遠鏡,突破了國際上半個世紀以來天文望遠鏡大口徑和大視場難以兼備的瓶頸,是一架中國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大視場兼備大口徑光學天文望遠鏡,也是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它將使人類觀測天體光譜的數目提高到千萬量級,為中國在宇宙大尺度結構、銀河繫結構、星系物理等重要領域的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觀測設備。
  • 中國LAMOST破解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
    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及研究成果,順利破解了這些謎題。  基於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巡天數據最新發現並研究證實,銀河系內一顆距離地球約2.2萬光年、重金屬元素含量超高的恆星,是形成於矮星系、攜帶「重金」(銪、鈾、金等重元素)投奔銀河系的「外來移民」。
  • 創下多項世界之最!中國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誕生記!
    工程規模和技術指標需挑戰多項國內、國際之最工程規模與進度玉環電廠一、二期工程分別建設兩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且連續建設,工程規模與進度要求為世界之最。參數及技術指標主蒸汽參數、機組效率其技術指標之高為國內之最,居世界領先水平。
  • 走進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兩岸媒體人回望LAMOST十載巡天路
    在每個晴朗的夜晚,9臺「觀天之眼」默默守望星空。7月19日,由華夏經緯網聯合國家天文臺、河北省臺辦、內蒙古自治區臺辦共同舉辦的「2019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塞北風情·探索星空奧秘』」活動首站就來到這裡。
  • 【前沿】中國發布世界最大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
    」(LAMOST)首批巡天光譜數據正式對全世界發布。LAMOST創造性地應用主動光學技術,實現在觀測中鏡面曲面連續變化,突破瞭望遠鏡大口徑與大視場難以兼得的瓶頸,通光口徑最大4.9米(工程規模相當於8米望遠鏡),視場直徑最大5度,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光譜巡天望遠鏡,也是世界上新型的、可以實現10米以上更大口徑的大視場望遠鏡的最好方案。
  • 中國人7年建1橋 創多項世界之最
    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橋、島、隧道於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現在港珠澳大橋開工即將7年,工程進展如何?什麼時候通車?
  • 「LAMOST的科學成就和技術創新」學術報告--江蘇省女天文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活動
    崔向群院士從1981年進入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廠工作,1986年至1994年間參加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的工作,負責其中核心的主動光學和主鏡支撐部分,由於其卓越的工作成就,被國內天文界邀請回國主持我國大科學裝置LAMOST的研製。
  • 中國「光譜之王」成功圍獵「黑洞之王」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其遺作《十問》中寫道,「事實有時候比小說更奇妙,黑洞最能真實地體現這一點,它比科幻作家想像的任何東西都更奇妙。」如今,人們就迎來了這樣一個有關黑洞的最新發現。
  • 創多項世界之最的沉管隧道建成通車,建設過程無與倫比!
    2017年7月7日,世界矚目的南昌紅谷隧道建成通車,這是國內首座江河中遊沉管隧道,開創12項世界之最和中國第一!今天,超級建築給大家說說紅谷隧道建成通車的盛況和建設過程。7月7日,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團融資代建、中國中鐵隧道集團施工的國內江河中遊首座、異地乾塢、規模最大、最長的城市雙向六車道過江沉管隧道工程——南昌紅谷隧道正式通車。該工程於2014年1月開工,歷時42個月順利建成。南昌紅谷隧道是國內內河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首次在江河中遊修建沉管隧道。紅谷隧道穿越贛江,連接南昌紅谷灘新區與贛江東岸老城區,隧道主線長約2650米。
  • LAMOST獲取海量銀河系恆星光譜
    我國科學家利用位於河北興隆的LAMOST望遠鏡觀測、研究宇宙誕生初期的歷史有了新進展:基於巡天獲取的數以百萬計的銀河系恆星光譜,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貧金屬星亮源表,這成為研究銀河系早期演化的寶貴資源。在上個月於日本舉行的關於恆星考古的國際會議上,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李海寧就此作了特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