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多項世界之最的沉管隧道建成通車,建設過程無與倫比!

2020-12-05 超級建築

2017年7月7日,世界矚目的南昌紅谷隧道建成通車,這是國內首座江河中遊沉管隧道,開創12項世界之最和中國第一!今天,超級建築給大家說說紅谷隧道建成通車的盛況和建設過程。

7月7日,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團融資代建、中國中鐵隧道集團施工的國內江河中遊首座、異地乾塢、規模最大、最長的城市雙向六車道過江沉管隧道工程——南昌紅谷隧道正式通車。該工程於2014年1月開工,歷時42個月順利建成。南昌紅谷隧道是國內內河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首次在江河中遊修建沉管隧道。

紅谷隧道穿越贛江,連接南昌紅谷灘新區與贛江東岸老城區,隧道主線長約2650米。工程按城市主幹路、雙向6車道標準設計,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50公裡,抗震烈度達7級,限重55噸。

建設者克服了大體積管段預製混凝土防滲抗裂、管段長距離浮運穿越既有小淨跨橋梁、管段沉放對接軸線精度保證、臨江深大基坑維護施工等12項重大施工風險,建成了世界級的超級工程。

紅谷隧道東岸建成約5萬平方米的國內最大水下立交系統,由3進4出共7條匝道組成。建成國內首創的隧道水下疏散大廳,整體面積403m2,配備全長194m逃生通道。研發並創造了國內首次在江河中遊修建最長沉管隧道等12項世界之最與國內首創技術。

以下為沉管隧道最關鍵部件的製造施工過程精彩實拍。

▲在贛江邊建設乾塢。紅谷隧道管段預製乾塢是世界最大的異地雙子乾塢,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

▲在乾塢中建造沉管。紅谷隧道主線過贛江段1329米採用沉管法施工,12節管段連接而成,單節管段最長115米、寬30米、高8.3米,重約2.8萬噸。

▲放水,沉管飄起來了,準備出塢。沉管自重大,吃水深,水下部分有8米左右,浮運技術要求高。

▲拖輪牽引沉管出塢。像不像航母戰隊的樣子?

▲拖輪牽引沉管在江中浮運。

▲準備過橋。沉管要鑽過生米大橋、朝陽大橋、南昌大橋,沉管兩側距離橋墩各5米。千萬可不能碰到。

▲終於安全鑽過一座橋。以下為沉管浮運過橋航拍。

▲繼續在江中浮運。前面還有一座橋。

▲沉管抵達隧址,準備下沉。

▲沉管沉放。現場兩艘浮駁一前一後橫跨沉管上方,施工人員通過測量塔上的作業系統,往沉管內的壓載水箱注水,沉管以緩慢速度下沉。當沉管下沉到管底標高后,將通過拉合千斤頂對管節進行拉合,隨後進行水壓接,最終完成管節對接安裝。從沉管開始沉放到安裝完畢,用時約7小時。

中國隧道建設技術真是無與倫比!

歡迎關注我:超級建築

相關焦點

  • 中國人7年建1橋 創多項世界之最
    正在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橋、島、隧道於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現在港珠澳大橋開工即將7年,工程進展如何?什麼時候通車?
  • 引入港珠澳大橋沉管工藝,車陂隧道預計明年底通車
    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幹道,道路規劃寬度60米,隧道段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為60千米/小時。隧道沉管段橫截面設計寬度為30.4米,高度為8.7米,截面面積為264.48平方米。工程建設完成後,將會成為廣州經濟交通樞紐的「大動脈」,為沿線地區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琶洲區域建設效果圖。
  •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工程、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建設...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郭翔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10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工程——深中通道首個鋼殼管節順利完成澆築並縱移進行下一步作業,標誌著這一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深中通海底隧道首次完成30米深海安裝 創月均安裝1節沉管世界紀錄
    原標題:深中通海底隧道首次完成30米深海安裝 創下月均安裝1節沉管世界紀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經過28個小時的浮運安裝,今天(9月26日)凌晨5點左右,正在建設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順利完成E4管節對接,這也是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首次進行30米深海對接
  •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正式通車 創隧道建設奇蹟(圖)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洞口外景。廈門翔安隧道建成通車中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陳庚)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9時38分報導,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今日(26日)正式建成通車。標誌著我國海底隧道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同時也為廈門乃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翔安隧道海底部分長6000餘米,其中超過一半屬於風化土層、透水砂層和風化深槽,如何安全穿越,是隧道建設中的世界級難題,在距離海面70米下施工,稍有不慎,海水灌進隧道,不但整個工程毀於一旦,全部施工人員也將面臨滅頂之災。
  • 甬舟鐵路正式上馬 將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鐵隧道
    圖片來自中國鐵建官方微信公眾號  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又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工程——甬舟鐵路於近日全面啟動勘察設計,標誌著這條世界上控制因素最複雜、越海橋隧工程技術難度最大的鐵路正式上馬。日前,中國鐵建披露了一些具體勘查設計細節。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獲得的專利港珠澳大橋實施了300多項課題研究,發表論文超過500篇(科技論文235篇)、出版專著18部、編制標準和指南30項、軟體著作權11項;創新項目超過1000個、創建工法40多項,形成63份技術標準、創造600多項專利(中國國內專利授權53項);先後攻克了人工島快速成島、深埋沉管結構設計、隧道複合基礎等十餘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帶動20個基地和生產線的建設
  • 世界上最炫酷的27條海底隧道!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
    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和日本就已經開始建設海底隧道,近些年來國內海底隧道的建設和規劃項目越來越多,海底隧道也逐漸為人熟知,但因其投資巨大、技術要求極高,縱觀全世界範圍,已建成的數量也僅僅只有幾十條,那麼在這些已建和在規劃建設的海底隧道之中有哪些世界之最呢?
  • 40年40個瞬間| 基礎設施建設(1997年11月8日)
    2017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高達17.31萬億元,是1979年的346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升級,高鐵、現代化的橋梁都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產物,也是中國人屢創世界奇蹟的驕傲。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前夕,全長50多公裡(主橋約29.6公裡、海底隧道約6.7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傳來全線通車的消息。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初吻」
    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度達,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也標誌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著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了新的技術高峰。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橫空出世。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先後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最終接頭施工、東西人工島建設等有關情況。今天,在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的喜人時刻,超級建築帶大家回顧下這項超級工程是怎樣建成的!下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航拍,只有這個高度才能看到全景!
  • 探訪中國水下隧道建設先鋒隊
    「該隧道攻克了不少技術難題,8次穿越湘江大堤,8次穿越斷層破碎帶,施工難度、技術含量、風險係數在目前國內水下礦山法隧道設計和建設過程中極為罕見。」中鐵隧道設計院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組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始終注重與地方規劃、業主、建設單位等多方聯繫協調,並派有經驗的設計工程師長駐施工現場,針對每一項設計施工環節進行現場配合。
  • 5年建成翔安隧道 創多項全國第一
    核心提示  經過5年的施工,翔安隧道即將在今年4月通車。它的建設過程,充分體現了建設者依靠科學發展觀攻克世界性難題的過程,為我國隧道建設史書寫嶄新篇章。翔安隧道的建設者們,在5年多的時間裡接連攻克的數項世界性難題——充滿海水和爛泥的海底風化深槽,120米的長度開挖20個月;世界上覆蓋層最淺的海底隧道,最薄處5.7米;行車主洞開挖斷面面積達170.7平方米,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設史上尚屬首例……  正是依靠自主創新,翔安海底隧道施工工藝達世界頂級水平,工程質量合格率100%,施工實現「零死亡」,並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全國三大樣板工程之一。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專家表示,一南一北兩大超級工程同日完成關鍵節點,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設領域的新紀錄,彰顯了我國在跨海通道建設中強大的綜合協調、資源統籌及科技創新實力。
  •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是我國北方開建的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成後將...
    去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緊盯國家政策謀劃項目,嚴謹務實推進項目,形成了以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恆力石化、寶來巴賽爾、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沈白高鐵、清原抽水蓄能等為代表的重大項目梯隊。即日起,遼寧日報推出「開局2021·重大項目進行時」系列報導,記者深入全省各地,在火熱的項目建設現場,感受開局之年起步之時的「遼寧熱度」與「遼寧信心」。
  • 一座北方城市有望擁有兩座海底隧道,一個在建設一個正規劃
    4、095公裡,於2011年6月30日通車。採用外海沉管隧道設計,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沈家門港海底隧道沈家門港海底隧道浙江舟山沈家門港海底隧道,2014年1月建成通車全長12、1 公裡,雙向六車道,其中海底隧道長5、1公裡,共需安裝大型沉管18節,重量約6萬噸。其中單孔行車孔跨度達17、55米,是世界上單孔跨度最大的沉管隧道。項目地處北方寒冷地區,對沉管預製的高耐久性海工混凝土要求高。是僅次於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的第二長沉管隧道。2017年3月開工建設,投資百億元,建設工期50個月,預計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
  • 世界最寬海底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對接完成完成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由32個管節「搭積木」般連接而成,其斷面寬度達46至55.46米,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鋼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斷面要寬9至18.5米,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項目全長約24公裡,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 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難題的中國解法
    在河海交匯、水文複雜的港珠澳海域,用十幾艘大型船隻浮運8萬噸重的巨型沉管,好似一個浩浩蕩蕩的「航母編隊」,如何在海底溝槽中高精度地安裝,被稱為交通業的「珠穆朗瑪峰」,誰能攻克這一世界難題?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這個位於青島的品牌國企,憑著厚積薄發的技術優勢,迎難而上,在中交集團帶領下,打破了國際的技術壟斷,讓中國的海底沉管隧道技術一下站到了世界之巔。
  • 中國轉身自己造,建成後被英國評為世界奇蹟
    2018年10月23日,全長55公裡、耗時9年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正式建成通車,這條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順利通車再一次刷新了世界對「基建狂魔」 的認知,這座大橋的建造難度在國內外首屈一指,被稱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標誌著我國從橋梁大國邁向了橋梁強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