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世界矚目的南昌紅谷隧道建成通車,這是國內首座江河中遊沉管隧道,開創12項世界之最和中國第一!今天,超級建築給大家說說紅谷隧道建成通車的盛況和建設過程。
7月7日,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團融資代建、中國中鐵隧道集團施工的國內江河中遊首座、異地乾塢、規模最大、最長的城市雙向六車道過江沉管隧道工程——南昌紅谷隧道正式通車。該工程於2014年1月開工,歷時42個月順利建成。南昌紅谷隧道是國內內河最大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首次在江河中遊修建沉管隧道。
紅谷隧道穿越贛江,連接南昌紅谷灘新區與贛江東岸老城區,隧道主線長約2650米。工程按城市主幹路、雙向6車道標準設計,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50公裡,抗震烈度達7級,限重55噸。
建設者克服了大體積管段預製混凝土防滲抗裂、管段長距離浮運穿越既有小淨跨橋梁、管段沉放對接軸線精度保證、臨江深大基坑維護施工等12項重大施工風險,建成了世界級的超級工程。
紅谷隧道東岸建成約5萬平方米的國內最大水下立交系統,由3進4出共7條匝道組成。建成國內首創的隧道水下疏散大廳,整體面積403m2,配備全長194m逃生通道。研發並創造了國內首次在江河中遊修建最長沉管隧道等12項世界之最與國內首創技術。
以下為沉管隧道最關鍵部件的製造施工過程精彩實拍。
▲在贛江邊建設乾塢。紅谷隧道管段預製乾塢是世界最大的異地雙子乾塢,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
▲在乾塢中建造沉管。紅谷隧道主線過贛江段1329米採用沉管法施工,12節管段連接而成,單節管段最長115米、寬30米、高8.3米,重約2.8萬噸。
▲放水,沉管飄起來了,準備出塢。沉管自重大,吃水深,水下部分有8米左右,浮運技術要求高。
▲拖輪牽引沉管出塢。像不像航母戰隊的樣子?
▲拖輪牽引沉管在江中浮運。
▲準備過橋。沉管要鑽過生米大橋、朝陽大橋、南昌大橋,沉管兩側距離橋墩各5米。千萬可不能碰到。
▲終於安全鑽過一座橋。以下為沉管浮運過橋航拍。
▲繼續在江中浮運。前面還有一座橋。
▲沉管抵達隧址,準備下沉。
▲沉管沉放。現場兩艘浮駁一前一後橫跨沉管上方,施工人員通過測量塔上的作業系統,往沉管內的壓載水箱注水,沉管以緩慢速度下沉。當沉管下沉到管底標高后,將通過拉合千斤頂對管節進行拉合,隨後進行水壓接,最終完成管節對接安裝。從沉管開始沉放到安裝完畢,用時約7小時。
中國隧道建設技術真是無與倫比!
歡迎關注我:超級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