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2021-01-13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12月9日,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

專家表示,一南一北兩大超級工程同日完成關鍵節點,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設領域的新紀錄,彰顯了我國在跨海通道建設中強大的綜合協調、資源統籌及科技創新實力。

寒冷地區海底沉管隧道建設零突破

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

大連灣海底隧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我國交通建設史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

「隧道全長5.1公裡,共由18節沉管組成。此次安裝的E1沉管長135米,寬33.4米,高9.7米,約4.1萬噸,為非標準管節。」中交一航局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總工尚乾坤說,E1管節施工海域為巖石基礎,地質狀況較差,無法採用全抬升式常規整平船插樁作業,研發團隊在國內首創整平船全漂浮式整平工藝,填補了我國跨海通道領域碎石基床整平工藝空白。

尚乾坤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為確保沉管順利對接,研發團隊歷時六年多時間攻關,科研立項25個,完成專項施工方案140項,克服了對接端水域狹窄、帶纜方式繁瑣、沉管縱坡大、安裝精度要求高等諸多技術難題。

8日10:30,在6艘拖輪組成的拖輪編隊拖帶下,「津安2」和「津安3」拖帶E1沉管準時起航,至9日凌晨3:45,首節沉管與北岸暗埋段完成精準對接。

大連灣海底隧道穿越黃海側大連灣,連接大連東港商務區與鑽石灣,是貫徹落實國家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是我國首個採用PPP模式投資建設的重大民生工程。

工程於2017年3月30日開工,建設工期50個月。

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

與大連灣海底隧道施工同步,9日凌晨,2000餘公裡外的伶仃洋上,深中通道順利完成E6管節對接。「建成隧道長度達948.5米,逼近千米大關,標誌著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再次刷新長度紀錄。」深中通道項目副總經理寧進進說。

當天深中通道對接的E6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為標準管節。

「沉放水深超過30米,是由西人工島斜坡段轉為中間段施工的首個管節。」寧進進介紹說,項目團隊持續創新,自主研發出世界首制沉管運安一體船「一航津安1」,世界最先進碎石鋪設整平船「一航津平2」等核心裝備,推動沉管隧道施工領域進入「智能化」時代。

寧進進介紹,一體船「一航津安1」在8個側推處均裝有DP動力定位系統,開啟後類似汽車無人駕駛,具有航跡追蹤及偏移糾偏功能,在無需其它船舶協助的情況下,發揮抗流穩船功能。同時,中交一航局還在國內首次將北鬥系統引進沉管施工領域,在惡劣天氣下,尤其是冬季電離層活躍幹擾期,能同時接收更多的衛星信號,保證沉管高精度對接。

在沉管安裝中,項目團隊還克服多項重大挑戰。

「施工位置距社會航道最近處僅90米,過往船舶闖入施工區域發生碰撞風險增加,船行波對沉管沉放幹擾增大,現場東北風達到6級,頂風、頂流、頂浪,船機負荷明顯加大。」寧進進說。

針對這些難題,項目團隊安排了多種警戒措施。施工作業期間,安排項目部警戒船在E6東側進行警戒,防止社會船舶意外闖入;安排專人加強錨漂檢查,及時更換信號燈;E6施工完成後在尾端安排警戒船,防止船舶撞擊封門;加強與海事部門溝通,沉放對接期間對礬石水道大型社會船舶進行限速。

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裡,採用設計時速100公裡的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中山直達深圳寶安機場將由2小時縮減為30分鐘,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交通樞紐。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93.66億深圳媽灣跨海通道:中鐵隧道局集團正面PK上海隧道股份!
    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一文中,基建通也給大家介紹了不少的海底隧道,其中有一條當時正處於規劃中的媽灣跨海通道,在去年12月份終於成功發布了中標信息:廣東省媽灣跨海通道(月亮灣大道-沿江高速)工程施工總承包中標公示,其中1標段由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拿下,中標價38.07億元,而2標段則由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斬獲,中標價55.59
  • 瓊州海峽公路鐵路合修跨海通道還遠嗎
    說到橋梁方面建設中國稱第二,可以說目前全球也沒有那個國家敢稱第一,中國有杭州灣跨海大橋,還有最近通車的港珠澳跨海大橋都是讓全球震驚的超級工程。 海南人也急切盼望能有一條通道跨越瓊州海峽,讓廣東和海南兩地互相連通,如果這條通道能夠建成那麼海南的經濟發展絕不會局限於目前的規模,瓊州跨海通道將會連通廣東和海南兩地,共同助推大灣區的發展。
  • 跨海通道要論證建設
    此前已被多次討論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中韓跨國海上火車輪渡項目、中韓海底隧道三條對外跨海通道建設項目,在《山東省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年—2030年)》中被著重提及,該規劃提出要加快這三條跨海通道的前期論證工作並儘快啟動項目建設。同時,在山東省內還將構建「三橫五縱」的城市群3小時交通圈。
  • 繼港珠澳大橋後,我國3個世界級跨海通道就要來了!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超級工程拔地而起,屢屢創造世界奇蹟,中國也因此被國外譽為基建狂魔。2018年,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再一次為國人贏得了驕傲。然而你知道嗎?中國未來還將建設三個跨海通道,其中一座已被列入十三五規劃,其工程規模和施工難度都遠超港珠澳大橋。你知道這三個跨海通道都在哪裡嗎?
  •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方案引發爭議 曾獲副總理認可
    [提要] 煙臺正謀劃全天候的跨海大通道——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項目進入國家決策視野,建立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快捷直達、全天候的立體交通體系。而這樣一個跨海大通道僅建設公路通道一項,靜態投資就至少需960億~1000億元。
  • 中國又一跨海隧道全線貫通,打破多項世界紀錄!
    中國又一跨海隧道全線貫通,打破多項世界紀錄!細心的你是否發現了我國很多大型的跨海工程都修建在廣東境,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他們在修建的時候都打破了很多世界紀錄。當然除了這兩個跨海工程之外,我國廣東又修建了一個大型的跨海工程,這一個新的跨海工程就是汕頭灣隧道,有一部分的人可能知道我國汕頭灣隧道2011年的時候就立項要建設路了。
  • 中國未來的三座跨海通道能震驚全球
    2018年10月24號年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再一次為國人贏得了驕傲,那你知道中國未來還將建設三座跨海通道,其中一個已被列入「十三五規劃」其工程規模施工難度均超過港珠澳大橋
  • 我國三大海峽均有跨海隧道工程,規劃論證近30年仍未動工
    就我國的三大海峽來說,跨海通道的規劃與論證已經進行了近30年時間,但至今都未能開工建設。本期文章就為大家梳理這三大海峽隧道的規劃。渤海海峽海底隧道渤海海峽位於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東連黃海、西接渤海,同時也是渤海的唯一出口,南北相距約109公裡,海峽中、南部有廟島群島縱向分布,把海峽分成十幾條水道。
  • 高鐵有望直通海南島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有望開建
    該通道的建成,在帶動海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為粵西經濟騰飛注入新的活力。這也意味著,我國的公路網、高鐵網將可直接與海南連通,而不必像現在這樣藉助輪渡。 沉寂數年之後,在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大背景下,擱置的瓊州海峽跨海交通工程問題又被重新提及。
  • 臺灣海峽跨海通道,南北線之爭大局已定
    一文,引發全網對於臺灣跨海通道的討論,有網友留言問:「為啥不是建廈門到臺灣的,而是建福州平潭到臺灣的呢?」廈門與金門有個別所謂的「專家」,喜歡在地圖上畫線,美其名曰「規劃」,比如,臺灣海峽南線跨海通道,就是個別「專家」畫出來的。
  • 瓊州海峽、渤海海峽和臺灣海峽,三個跨海工程哪個最應優先建設?
    圖文/當今世界如此精彩中國是全世界基建狂魔,這些年來建設了很多重大的交通設施工程,其中包括三條跨海通道工程,並取得的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接下來,將還會有三個跨海通道工程等待建設。一、已建成跨海通道1、港珠澳大橋:該工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橫跨珠江口伶仃洋,是一條東隧西橋跨海通道。項目全長55公裡,寬33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00公裡/小時,於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車,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項目總體投資額1269億元。
  • 中國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跨海連接大連、煙臺
    隨著世界各國的科技和技術進步,好像都在努力建設海底隧道。當然我國也不例外,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斥資2600億,中國基建再次出手,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跨海連接大連、煙臺。在廣闊的黃海側大連灣海域,目前連接大連境內南北的大連灣海底隧道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而與北方最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緊密相連的,是中國即將建造超百裡的跨海通道,將大連和煙臺兩地跨渤海連接起來,其隧道長度將超過54公裡的日本青函海底隧道,位居全球隧道長度之最。
  • 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八千名工人全面復工
    在中國南端一望無垠的伶仃洋海域上,超過八千名建設工人從全國各地向此集結,距離港珠澳大橋僅40公裡的又一綜合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結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就是中國又一大型跨海基建項目——深中通道,其多項紀錄甚至超過港珠澳大橋。
  • 跨臺灣海峽海底隧道建設或提前啟動!全長125公裡
    近日,正在召開的全國會議傳來重磅消息,吳志明聯合呂培榕、曹暉、蔡金釵、陳建華、江爾雄、馬國湘、楊培君等多名全國委員,擬向會議聯名提交《關於儘快啟動京臺高速鐵路海峽西段建設的提案》,建議國家加快北京至臺灣高速鐵路海峽通道西段的建設,打通平潭到臺灣本島的海底隧道,把海峽兩岸連接起來。
  •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方案初定 專家稱5年可建成
    據澎湃新聞12月12日報導,近日,廣東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中提及,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瀋海高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全長30公裡,預計投資1400億元。 12月10日,南海網援引海南省跨海辦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國家有關部委仍在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進行前期的調研階段,項目還未立項,何時開工更未可知。
  • 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打下「定海神針」!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橋西拓的重要通道, 項目自2020年6月啟動建設以來,一直以「加速度」的態勢推進,項目進展捷報頻傳。 近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黃茅海大橋中塔主墩順利完成首個樁基施工及混凝土灌注,深度達107.3米。
  • 我國北極科考再創新紀錄
    北京時間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我國北極科考的新紀錄。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海南省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曾對媒體聲稱,工程將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工期預計八年。  但據《財經》記者了解,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鐵路工程項目滯緩,目前,隧道與大橋兩種方案仍處於實質性對比階段。  兩個部門,三種方案  最早考慮建設瓊州海峽通道,源於一個簡單的理由。
  • 「海鬥一號」完成萬米海試 刷新我國潛水器下潛深度紀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海鬥一號」完成萬米海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下潛深度紀錄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由該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日前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標誌著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實現零的突破。大連灣海底隧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也是我國首個採用PPP模式投資建設的跨海沉管隧道。隧道全長5.1千米,共由18節沉管組成,此次安裝的E1沉管為非標準管節,長135米,寬33.4米,高9.7米,重約4.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