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證據!古怪精靈任意子存在爆實錘!這次看到幹涉條紋

2020-12-06 返樸

此前法國的研究團隊在微型二維粒子對撞機中發現了任意子存在的跡象,這一神奇的準粒子的發現相當於發現一種新的物質態,即拓撲物態,對凝聚態物理和量子材料有著深遠意義。最近,來自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測量拓撲材料邊界的幹涉現象,被認為可用任意子交換統計來解釋,為任意子的存在再添了有力證據。

撰文 | 董唯元

原標題:《任意子存在再添證據,這次看到幹涉條紋!》

如果說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家心中的天外飛仙,那麼任意子(Anyon)就是凝聚態物理學家心中的古怪精靈。儘管在凝聚態物理的準粒子花園中,磁單極子、馬約拉納粒子(反粒子即為自身的粒子)等奇特的物種早已琳琅滿目,但任意子仍是其中最惹人關注的一個。

任意子的身份歸類就十分特殊。物理學家們本來已經將變化萬千的粒子整齊的劃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兩類,前者自旋為半整數,受著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限制;後者自旋為整數,多個粒子可以不受限制的擠在同一量子態中。粗糙地說,在宇宙演化的大戲中,費米子扮演著「物質」的角色,玻色子扮演著「相互作用力」的角色。然而任意子卻既非玻色子也非費米子,完全跳出了物理學家先前描畫的框架。如果論及角色分工,種種跡象顯示,任意子似乎與「糾纏關係」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

這很像生物學史上朊病毒的發現,生物學家們忽然意識到,除了DNA病毒和RNA病毒,世界上居然存在不帶核酸只由蛋白質構建的大分子,也能具備複製和傳播能力。這絕不僅僅是發現一個新病毒物種那麼簡單,而是暗藏著一系列關乎生命本質的基礎性認知。同樣,任意子的出現,也刷新了物理學家的認知。

由於任意子這種非常特殊的身份類別,使其自40年前被預言之後,就一直與分數化電荷、分數化自旋等諸多反常的物理現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些現象就像神秘黑匣中隱約射出的一縷縷五彩光暈,強烈地吸引著研究者們靠近。現在物理學家們已經認識到,那個神秘的黑匣中隱藏著一種名為「拓撲序」的物理對象。如果某天可以將其徹底擒獲,必然可以逼問出許多關乎宇宙萬物乃至時空本質的秘密。

既然理論研究者對任意子如此關切,實驗物理學家們自然也加緊了搜尋的步伐。今年4月份,一個法國團隊就成功的實現了任意子對撞實驗,從統計規律上證實了這種介於玻色子與費米子之間的準粒子。(詳見《在微型粒子對撞機中尋找任意子+文小剛答疑 | 眾妙之門》)

另外一個來自普渡大學的實驗團隊也不甘落後,他們在剛剛過去的6月底成功完成了任意子幹涉實驗,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示了任意子的存在證據[1]

普渡大學的研究者使用了與先前法國實驗團隊完全相同的GaAs/AlGaAs材料,並將溫度降低到10mK,此時電子仍可以在這種材料的表面運動,但卻無法潛入材料內部,也就說電子被束縛在一個二維世界中。

在三維世界中,由於粒子的全同性,互換一種玻色子的兩個個體,並不會改變整體量子態,而互換一種費米子的兩個個體只是使整體量子態掉頭180°,也就是在整體波函數之前添加一個負號。然而在二維世界中,兩個粒子互相更換座位之後,卻會使整體量子態產生頗為任性的相位變化,這正是任意子得名的緣由。通俗地講,就是二維世界中粒子間相互轉圈的舞蹈,會使系統整體上憑空增加新的物理內容,物理學家將這些新內容等效為一種準粒子激發,這就是最初認識到任意子的起因之一。

在普渡大學的這次實驗中,研究者讓電子通過這個1μm見方的微型工作檯,同時通過周邊變化的磁場牽引著幾乎凍僵的電子相互轉圈,這樣就在系統內產生或消除了任意子,也就是使量子態波函數相位發生了變化。

談及量子態的相位變化,學習過量子力學的讀者自然會聯想到著名的Aharonov-Bohm效應。那種外界磁場對量子態相位隔山打牛一般的影響,使人對量子理論中的非定域關聯印象深刻。普渡大學的這次任意子幹涉實驗,便是以此效應為基底。具體而言,就是Aharonov-Bohm效應會使幹涉條紋隨著外界磁場的變化而連續變化,而當一個任意子產生或消失時,幹涉條紋就會在此處出現跳變。

經過實驗,結果清楚地顯示出幹涉條紋跳變,而且跳變位置所對應的任意子相位角為

,完全吻合此前理論研究者關於GaAs/AlGaAs中任意子相位

的理論推算。這一結果也是自任意子被預言近40年來,最清晰直接的一次實錘。

雖然說「這理論(模型)有什麼用」是被歸類為「一句話惹惱理論物理學家」的禁語,但研究任意子及其相關理論的工作者並不怕回答這類問題。事實上,這一研究領域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科學界的關注。任意子這種新粒子的背後,不僅有「拓撲序」和「拓撲物態」這一系列新的物理對象和規律,而且也為量子計算提供了更有力的技術基礎。

基於拓撲態所構建的量子位(Qubit),其狀態可以被對稱性或拓撲序所保護,天生對惱人的退相干和環境幹擾具備超強的免疫能力,所以相較第一代量子計算技術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微軟、谷歌等IT巨頭都已經紛紛投入資源開始進行「拓撲量子計算」的研究,國內的相關研究也進展得如火如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由任意子承載的計算技術,也會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文小剛:給專業研究者的後記

本文介紹了一個探測任意子的新的研究成果。任意子是材料中拓撲序的反映,所以這一工作也是發現探索拓撲物態中嶄新的量子現象的工作。這一工作的研究人員利用樣品體中的任意子的交換統計,來解釋實驗觀測到的幹涉現象。其實實驗測量的是拓撲序邊界態的兩點隧穿電導,因此其測量的是邊界態的幹涉現象。嚴格來說,用體中的任意子的交換統計來解釋實驗結果,不是非常合適。

其實拓撲序中的任意子及其邊界態,是拓撲序這一多體量子效應的,兩個不同的反映,就像是同一錢幣的兩個面。拓撲序體中出現任意子,會對其邊界態的構型產生影響。體中不同的任意子,導致不同的邊界態構型。而不同的邊界態構型會導致不同的邊界態的兩點隧穿電導。本文介紹的實驗發現,正是利用這些聯繫,通過測量邊界態的兩點隧穿電導,來間接的發現樣品體中的任意子。所以為了理解這一實驗測量我們不僅需要拓撲序體中的任意子理論,我們還需要拓撲序的邊界態理論。幸運的是拓撲序理論發現30多年來,它的任意子理論和邊界態理論都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

參考文獻

[1] arXiv:2006.14115v1 [cond-mat.mes-hall] 25 Jun 2020

相關焦點

  • 尋找了40年之後,物理學家終於找到任意子存在的確切證據
    40年前,物理學界家就預測了任意子(anyons)的存在。但知道最近,物理學家才宣布找到了任意子存在的第一個確切證據。任意子不是基本粒子,而是準粒子的一種。任意子的發現,意味著任意子作為未來量子計算機基礎的探索,前進了一大步。基本粒子都屬於兩種類型的粒子家庭——費米子和玻色子。但任意子既不屬於費米子,也不屬於玻色子。費米子(比如電子)的定義性質是費米統計,即當兩個相同的費米子切換空間位置時,它們的量子力學波函數旋轉180度。當玻色子交換位置時,它們的波函數不變。
  • 絕地求生:VAC封禁XDD等同實錘?面對證據XDD卻還瘋狂轉移話題
    VAC最早是使用在CSGO之中,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外掛封禁軟體,因為只要被VAC檢測出來的帳號,封禁的永久、不可商議、不可逆轉也不可由Steam客戶服務幹涉取消的而且這種方式非常精準,就算玩家開著按鍵精靈做出人類難以做到的操作,VAC都不會封掉玩家的帳號,因為按鍵精靈並不屬於外掛,也沒有外掛的特徵碼。
  • 蔡英文「論文門」事件再添實錘!韓國瑜微微一笑:舒服了!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就在前一陣,蔡英文的「論文門」在臺灣政界受到了很大的關注,這也使許多的選民重新關注了她的動向,這一事件的爆發引發了許多政界人物的關注,而政界也紛紛組成學者團來調查蔡英文的「論文門」事件,近日蔡英文的「論文門」事件再添實錘
  • 戀情再添實錘?吳謹言洪堯進入同一單元樓,細節證明疑已同居
    不久後洪堯又開車返回單元樓,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兩人明顯已經同居,戀愛再添實錘證據。 到了今年2月份,在疫情正嚴重時就有爆料稱吳謹言和洪堯不顧風險與洪堯一同前往三亞,爆料者還列出多條證據證明兩人同住一家酒店
  • 男子自稱來自2030年,面對質疑拿出實錘證據,時空旅行或存在?
    在我們的世界裡一直都有那麼一群人,他們聲稱自己通過時空穿梭方式從未來世界而來,並且很多還拿出了「實錘」證據,讓很多吃瓜群眾有的時候也很疑惑,時空穿梭真的存在嗎?還是這些所謂的「時空穿梭者」在譁眾取寵,完全的炒作?
  • 窺見物理學家大腦中的「精靈」 什麼是任意子?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自然界中只存在費米和玻色兩種量子統計。但有人對此提出了疑義,認為可能存在介於玻色子和費米子之間的新的全同粒子,這種粒子一般被稱為『任意子』,它所遵循的統計規則叫分數統計」,陳宇翱說,最早指出這種新的量子統計可能存在的,是兩位挪威物理學家。
  • 大選舞弊實錘!被川普起訴的州拿出確鑿證據,共和黨陷入沉默
    此事在美國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大量本就不支持川普的人興高採烈,調侃川普選舉確實存在舞弊,不過舞弊的人不是拜登而是發起指控的人。這件事確實搞得共和黨陣營很尷尬,川普一直指責大選舞弊,但始終沒有拿出什麼像樣的證據,反倒是己方出現了舞弊的實錘證據。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初步探索
    只有兩列光波的頻率相同、相位差恆定、振動方向一致的相干光源才能產生幹涉。由兩個普通獨立光源發出的光,因為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頻率,更不可能存在固定的相差,所以不能產生幹涉現象。如圖所示,一束平行光經過單縫後再穿過雙縫會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從上圖可以看出,兩條單縫衍射圖案的簡單疊加並不能夠形成幹涉條紋:兩條單縫衍射圖案疊加形成的圖案中有兩條比較寬的明條紋,寬度約是其他明條紋的兩倍、亮度也遠遠大於其他亮條紋,其他條紋寬度較小、亮度也遠遠小於最寬的兩條亮條紋。光通過雙縫後形成的幹涉條紋卻不是這樣的,實驗表明雙縫幹涉條紋幾乎是等寬度的、中間幾條亮條紋亮度差異不大。
  • 實驗證實任意子存在,或為費米子玻色子外另一基本粒子
    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捕捉到了一臺任意子對撞機的碰撞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準粒子沿著由電極(黃色)確定的路徑移動。兩個任意子(圖示藍色球體)在中間碰撞,並分別從旁邊退出。- M.但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空間,還有另一種可能:任意子。現在,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並且它們的行為與任何已知的粒子都不一樣。物理學家在4月10日的《Science》雜誌上報導說,研究人員使用一個小型的「對撞機」,讓兩個疑似的任意子相互碰撞,來研究確認其粒子身份。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都可以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
  • 再談雙縫實驗,我們感應到的幹涉條紋並不是光的信息
    之前發了一篇文章談雙縫幹涉實驗,說到我們感應到的幹涉條紋並不是光的信息。用這個思想對高速攝影機拍攝出來是粒子性,而人的肉眼卻看到的是波動性做了解釋,我現在再來進一步分析一下。量子比特被理解為一種渦旋其實是很多科學家早就提出來的。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最新解釋
    為了解釋光的幹涉衍射現象,人們提出了物質波理論,並且只要看到光形成明暗相間條紋就認為光表現出波的特性。隨著電子雙縫實驗的出現凸顯了波動理論不合理之處,延遲選擇實驗更是直接敲響了波動理論的喪鐘,儘管很多人並不死心,千方百計整出多種解釋為波動說續命,但所有的努力除了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波動理論是死路一條以外並沒有其他作用。不禁讓人產生這樣的感慨: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負優化被實錘?Nvidia顯卡驅動翻車,偷CPU頻率!
    在顯卡界流傳著幾個玄學的說法,比如說N卡網速快A卡音質好,再比如說N卡負優化,A卡戰未來。雖然這些說法一直在DIY圈子裡面流傳,但是我們卻很難拿出什麼實質性的證據來說明上面的說法就是對的。Nvidia和黃仁勳但是在最近Nvidia的一版本顯卡驅動中,似乎負優化的名號被實錘了。N卡驅動翻車在上一周Nvidia發布了430.39版本的顯卡驅動,這版驅動也通過了微軟的WHQL認證。
  • 光的幹涉條紋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如圖所示,一束平行光經過單縫後再穿過雙縫會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那麼雙縫幹涉條紋能不能認為是兩個單縫衍射條紋的疊加呢?從上圖可以看出,兩條單縫衍射圖案的簡單疊加並不能夠形成幹涉條紋,疊加圖案中有兩條比較寬的明條紋,寬度約是其他明條紋的兩倍。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未來量子計算機...
    「傳統的量子比特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幹擾而發生『退相干』(量子狀態間喪失相互幹涉性質),導致計算失敗。而基於馬約拉納任意子的拓撲量子計算機,對於環境的這種局部擾動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自身帶有高容錯的秉性。」中國科院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解釋,馬約拉納任意子可以用來構造拓撲量子比特,應用於自容錯的量子計算機。  宇宙中的物質都是由叫「費米子」的基本粒子組成,每一個粒子都有反粒子。
  • 伊藤潤二點讚《咒術回戰》致敬,實錘抄襲者表示:他不計較我計較
    就好比國漫《天官賜福》那一幕與《進擊的巨人》兵長砍猴「相似場景」重現事件,只是國漫被實錘的輿論與嚴重性要比日漫嚴重,而且《天官賜福》與《魔道祖師》都屬於墨香銅臭的作品,本身在國內擁有大量粉絲,同時也樹立很多仇視作者與該類型作品的人存在。
  • 新證據表明,量子世界比預想中更奇特
    研究人員認為,幹涉圖樣中的躍遷證實了任意子的存在。2020年以來,證實任意子存在的證據不斷湧現。在此之前,物理學家將已知粒子分為了兩類:費米子和玻色子。電子屬於費米子,而構成光和無線電波的光子屬於玻色子。費米子和玻色子的重要區別在於,當粒子相互環繞時,反應方式是不同的。任意子的反應更加奇特,它好像是帶分數電荷的。更有趣的是,當它們相互纏繞時,會產生非凡的相變,這會賦予任意子關於相互作用的「記憶」。
  • 「上實錘」這句網絡流行語,用英語怎麼說?
    但是也有一些新聞,真的是求錘得錘。本期我們就來看看,「上實錘」這句網絡流行語,用英語怎麼說?美國居然也有對應表達哦!01「上實錘呀」英語咋說?在英語中,「上實錘」有一個類似的表達叫做show me the receipts。
  • 揭開幹涉衍射形成明暗相間條紋的根本原因
    答案很明顯,光的幹涉衍射形成的明暗相間的條紋是壓垮微粒說的一座大山,以至於在幾百年的時間裡人們一看到明暗相間的條紋就會把這種現象與波動說緊緊聯繫在一起,從而喪失了一次又一次認識光的本質的機會,實在很可惜。我們用微粒說研究光的幹涉衍射以來,也被眾多那什麼青年噴過很多次,但也有眾多有志之士支持點讚為我們繼續探索增添了動力。堅持光的微粒說首先就要正確解釋光通過單縫或者雙縫後在屏幕上形成的明暗相間的原因。
  • 外星獵人:這是外星人留下的實錘證據
    有外星獵人之稱的斯科特堅信,這張照片上的場景就是外星人建造並故意吸引人類注意,而試圖從側面證明有外星人的存在。除此以外,這張照片也在科學界引起了轟動,有不少科學家也加入到探討之中。那麼,這張照片到底顯示了什麼場景?為何會引發如此科學界的轟動?
  • 科學家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理論上預言在p波超導體的激發態中可以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然而至今仍缺少直接證據證明p波超導體的存在。201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Yazdani研究組,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研究組,2016年丹麥玻爾研究所Marcus研究組,分別宣稱找到了馬約拉納任意子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