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中國「最牛」村寨,一寨跨兩國,村民天天出國溜達

2020-12-03 轉轉講旅遊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生活質量明顯改善,除了解決日常飲食問題外,還有一部分錢可以用於旅遊經費,這是小夥伴們來得,真是個好消息,很多遊客除了國內觀光外,還會選擇國外的觀光地,她們想體驗不同文化的交流,還有一點,為了出國旅行,要事先準備好護照和籤證,很多人覺得做這個很麻煩,小夥伴們知道嗎。

我國有一個「精緻」的村莊,那裡的人買菜、逛街都要「出國」,和她們相比,我們不知道方便了多少,這個「精緻」的村落是毗鄰緬甸的銀井寨村,寨村橫跨兩個國家,村民每天出國閒逛,不可思議的是,兩個國家的分界線竟然是一條道路,我們常見的分界線要麼是山,要麼是河,真沒聽說過以道路為分界線,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這條道路把兩個村子一分為二,住在銀井寨的人們的生活還是很有趣的,要說為什麼的話,首先,當地人要買什麼東西的話,可能會變成「進口料理」,不過,網友「已經,要求這麼的『精緻』了嗎。

緬甸的孩子們在恩津邊防小學上學,可以回家吃午飯,中國的瓜藤爬上緬甸的竹籬笆結瓜,緬甸的母雞去中國居民家下蛋是常有的事,邊民們一個月數十次越過神聖的國境,寨子裡的百姓語言共通,習俗相同,他們走同一條路,共飲井水,同聚一場,和睦相處,世代相傳,成了佳話。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也有住宅,雖然臥室在緬甸,但一注意廚房就會變成中國,這很有意思,這樣的話,一天到晚要去好幾次外國,在銀井寨,中國人和緬甸人和睦相處,目前,銀行井寨子的居民在旅遊資源的開發,她們利用寨子的獨特位置,吸引著大批的遊客,而且一定程度上當地的領先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餐飲業等行業有很大的發展。

你們喜歡旅行嗎?最近想去哪一個城市呢?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奇妙的村莊,蕩個鞦韆就能出國,老母雞也喜歡出國下蛋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住在國家邊境是不是出國就非常方便了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還是要辦理相關手續。不過,今天蝸牛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村莊卻比較特殊,可以說是一個「特例」,它恰恰位於中緬的邊界線上,在這裡蕩個鞦韆就能「出國」,是不是很奇妙呢?
  • 仫佬族同胞的「翻身仗」——凱裡市推進人口較少民族特色村寨發展...
    車輛穿過仫佬族寨門,只見水泥公路兩旁的太陽能燈杆向後延伸,別致原始的仫佬木房,仫佬族文化廣場和風雨長廊,掩映在山林之中,盡顯傳統的底蘊和秀美,也融入現代園林的設計風格。  「牛屎粑壁屋不見了,我們下寨轉身成了『小鎮』嘞。」村民羅志俊感慨不已。  羅志俊的家在山下,以前煮飯用的煤,全靠人力肩挑背馱,一個單程就需要半小時。
  • 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卻是高鼻梁藍眼睛?
    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卻是高鼻梁藍眼睛?我國的疆域廣闊,在我國這片土地之上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充滿著神秘的色彩,有很多村落保持著很遠古的樣子,與世隔絕,在我國有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子,村民都是中國人,但是他們的體貌特徵卻和歐洲人非常的相似,都是高鼻梁,藍眼睛,這個村子的名字叫做古羅馬村,它位於甘肅省的永昌縣,是非常偏遠的一個小寨子,也可以稱它為者來寨。
  • 湖南有個美如畫的古老的村寨,這裡生活中一群與世隔絕的苗族同胞
    在湖南省湘西矮寨橋下,有一個古老的苗寨——德夯苗寨,其寨名的苗文deut hangd,意為「美麗的峽谷」,由於山的起伏,懸崖高聳,峰林重疊,形成許多懸崖、石牆、峰林、瀑布和原始森林,該地區河流縱橫,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迷人,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湖南有個美如畫的古老的村寨
  • 丹巴甲居藏寨,美麗的秋季景色,開啟一段不一樣的旅行
    穿過丹巴的縣城,我們直奔甲居藏寨,甲居在藏語中式百戶人家的意思,整個山寨依山而建,從大金河谷中蹭蹭的向上攀援著,一棟棟藏族特色的藏式樓房塞灑落在樹林間。這是時候的季節正直秋季,被秋風的起捐的的村落,房子影印在山林間,美不勝收。一直生活在南方,那邊四季都是常綠,對於秋季沒有太大的感觸,然而在這個藏寨裡,讓我感受的了濃濃的秋意,走在寨子中,是不一樣的感受。
  • 村民建牛圈挖出恐龍蛋化石 兩天挖出30多枚
    10月12日,鄖陽區譚山鎮西王村一村民修建牛圈時,挖出3枚恐龍蛋。地質專家聞訊趕到該村,於27日又挖出一窩30枚恐龍蛋化石。據專家初步鑑定,該地恐龍蛋屬扁圓蛋類,賦存地層為距今約1億年的白堊系上統時期。昨日,記者來到西王村,採訪了恐龍蛋化石發現的經過和幕後故事。開山建牛圈 驚現恐龍蛋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叫寨溝。
  • 萬州周邊一巨型天坑驚現神秘洞寨,有上萬件珍奇寶貝!
    明日天氣 多雲 20—25℃ 武陵洞寨,位於湖北省利川市團堡鎮境內,是湖北省最大的天坑,坑內有溶洞、瀑布、溪流、竹林、花海、崖居、吊腳樓,這兒風光秀麗,人文厚重,是一處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 盤點2014中國外交之最:最強推銷員 最牛朋友圈
    2014年中國外交之最——【最牛朋友圈】  如果習主席有朋友圈,其中一個聊天群應該是G20峰會,裡面有普京、歐巴馬、安倍晉三、阿博特等,大家最後聊的很可能就是祝賀中國舉辦2016年的G20峰會。  其實早在去年11月,APEC在北京舉行,峰會達成了一系列成果,亞太自貿區進程不斷推進。APEC藍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阿昌村寨唱響民族團結歌——記隴川縣戶撒鄉戶早村來細村民小組
    近年來,隴川縣戶撒鄉戶早村來細村民小組注重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阿昌村寨唱響了民族團結歌。  來細村民小組是一個阿昌族聚居自然村,全村42戶199人,建檔立卡戶14戶61人,已全部脫貧。2019年末,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菸草、水稻等作物為主,農村經濟總收入22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萬元。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飛地—香港「九龍城寨」,一直存在到1993年
    1898年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以北的新界成為英國向中國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員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九龍城寨1973至1974年,香港政府派出逾3,000名警察強行進入城寨,剷除城寨內的黑社會勢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英國和中國政府皆發現城寨越來越難以忍受,儘管報導的罪案率有所下降。
  • 絕壁古寨飛越貧困 探訪雅安漢源縣古路村脫貧背後的故事
    ——雅安漢源縣古路村「脫貧戰」背後的故事  核心提示  ◎作為雅安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寨,古路村成了漢源縣63個貧困村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按照漢源縣制定的精準脫貧進度,古路村「摘帽」的時間定在了2017年。  ◎今年9月底,一條跨度760米的索道有望開通,村民從此不僅飛越了天塹——漫山遍野即將進入盛果期的核桃,再不愁出路。
  • 國內最大苗族村寨,10多個山頭,1300多戶人家,有千年歷史
    傳統的路障州、苗族歌舞、妙手、蠟染等是一進入村莊就能體驗到的民俗文化。廣場上穿著民族服裝的當地人在跳舞,傳統的苗族歌舞表演。一邊的奶奶在做絕招,精緻的花鳥魚獸,天地神靈都可以成為母獸的素材。雷山廟刺繡具有雙針鎖刺繡、編織刺繡、縐刺繡、絲貼刺繡等精緻技藝,奶奶隨意刺繡已是當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中國「最值得去的」10大旅遊景區,你去過幾個?
    黃山最出名的就是奇松、怪石、千變萬化的雲海,以及世間少有的溫泉,如今黃山又開放了一個美景,那就是「冬景」,南方的人終於不用遠赴中國雪鄉就能看到雪景。7、一寨兩國都說雲南美,雲南好,若問雲南哪裡最好玩當屬「一寨兩國」,一寨兩國位於中緬邊境71號界碑旁,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寨子一分為二,住著兩個國家的人。
  • 特寫:阿佤人民唱新歌——習近平走進雲南佤寨訪民生賀新春
    脫貧後的村民李發順一家,住進了「大五架」房,一正兩廂一照壁,上下兩層,乾淨結實。「這房子格局不錯,很聚氣。」走進李發順家,習近平總書記先看住房情況,「房子什麼時候蓋的?花了多少錢?」「2014年在老房子基礎上拆除重建的,政府補了12000元。」李發順告訴總書記。
  • 隱匿於世的滇中石頭古寨:雲南石林深山糯黑石頭寨
    而村子裡最有特色的莫過於那一間間用石頭建築的石頭房子,鋪設整齊的石板路,家家戶戶門口擺放的石頭臼子等農家用具。糯黑村處於巖溶喀斯特地貌發育區,附近的群山多為石山,從祖上開始,撒尼人就學會上山採石,依照石頭的紋理層次開採,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條、石板,用來建造房屋、牛棚,鋪設路面。
  • 用心 用情 用力 帶領村民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村民只能在有限的坡地耕種生活。勤勞的他們既種植了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又在高海拔地帶種植太子參、菸葉等經濟品種。由於土地少,土質差,作物產量低,他們又養豬餵牛補貼生活。目前,全村共有耕地1695畝,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果樹、紅薯等為主,其中田只有828畝,人均還不到3分。 高碑雖然位於施秉和鎮遠的中間地帶,但交通狀況仍需改善。
  • 半月談|彝家村寨遭遇現代文明,如何實現千年一躍?
    彝家村寨遭遇現代文明,如何實現千年一躍?半月談記者 謝佼變革文明:高峽彝村,千年一躍編者按一時脫貧易,一直脫貧難。在成片相連的貧困帶上,貧困人群陷入陳規積習而不能自拔。改變陳舊思想,揮就文明新篇,殊為不易。
  • 我國甘肅一村村民棕發藍眼,喜歡牛的血腥味,有歐洲基因,從哪來?
    ——林則徐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國,在我們國家對於種族幾乎是沒有什麼歧視的,我們歡迎各國的朋友來中國參觀、旅遊、生活,是一個包含性很廣的地方。以前我們知道有很多外國的地方都十分喜歡中國的文化,而且還有很著名的迪特福特鎮,他們的祖先十分喜愛中國文化,所以鎮子裡的人都對中國有極大的歸屬感。
  • 雅安漢源縣古路村:絕壁古寨將建索道 飛越「貧困」
    核心提示  ◎作為雅安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寨,古路村成了漢源縣63個貧困村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按照漢源縣制定的精準脫貧進度,古路村「摘帽」的時間定在了2017年。  ◎今年9月底,一條跨度760米的索道有望開通,村民從此不僅飛越了天塹——漫山遍野即將進入盛果期的核桃,再不愁出路。  ◎8月29日—9月1日,本報記者蹲守這一彝族村寨,發現了古路村飛越「貧困」背後鮮為人知的「預謀」。  古路村,沒有路。進村的通道曾是繩索、藤蔓和鋼梯。大渡河流經漢源縣永利彝族鄉,兩岸峭壁陡立,直聳雲霄,133戶人家的村莊就在絕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