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直播「海洋之聲」:來自近4000英尺的海底深處

2020-11-22 cnBeta

據外媒報導,眼下,來自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MBARI)的研究人員正在直播來自海底深處(近4000英尺)的實時聲音。據悉,聲音由在2015年安裝的超敏麥克風「水聽器(hydrophone)」提供。水聽器位於加州海岸附近,大概有30公裡長。

由於由其收集的音頻進行了擴音處理所以大家能夠用普通音箱也能聽到聲音,但像鬚鯨等生物發出的低頻音則需要高質量的耳機或低音炮來聆聽。由於每條音頻都需要經過處理才會上傳到網上也就是說大家聽到的海洋之聲有一定的滯後性。

MBARI首席科學家John Ryan在新聞稿說道:「它有時會很安靜,然後在幾分鐘後又從安靜變成不和諧的聲音。所以如果有人在某個時間點沒有聽到太多聲音的話,那麼他們應該晚點再來檢查。」

「海洋之聲」傳送門請戳這裡。

相關焦點

  • 譚軒轅英倫風單曲《鯨之旅》上線 傳達來自海底深處的告白
    6月24日,「音樂才子」譚軒轅全新單曲《鯨之旅》正式上線,與以往重金屬搖滾的風格不同,這首歌曲多了一絲溫暖和浪漫,譚軒轅乘著歌聲化作鯨魚在海底漫遊,以第一視角傳達來自海底深處的告白。《鯨之旅》是一首偏向英倫風的音樂作品,歌曲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世界上最大的動物——鯨魚,以鯨魚的視角來喻指感情,用孤獨卻又治癒的心態去愛、去追尋、去感受。編曲上以木吉他和電箱琴為基礎,營造出溫暖純淨的試聽感,大量貝斯的加入使得整首歌充滿了律動感。譚軒轅表示「這首歌的題材溫暖又清新,鯨魚像是一個內心純粹的孩子,遊走在海洋中,這種感覺特別打動我。」
  • 外媒:研究發現海洋4000米深處四分之三動物會發光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導 英媒稱,自從探險家威廉·畢比在20世紀30年代乘坐一個金屬球狀潛水器下潛到深海以來,海洋生物學家一直對發光海洋動物的數量與種類感到震驚。不過,幾乎沒有什麼研究真正記錄了海洋不同深處的發光動物數量。
  • 海洋的最深處有一種會吃油的細菌
    海底世界仍有許多神秘之處需要我們進行探索,尤其是馬裡亞納海溝,那是海洋中最深的一處天然海溝,從海平面往下延伸了10994米(36070英尺)。現在,在這個水下深淵裡,誕生了一個奇妙的發現。「我們研究了帶回來的樣本,確定了一組新的烴降解菌群,」研究人員之一、來自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EA)的Jonathan Todd說道,「碳氫化合物是僅由氫和碳原子構成的有機化合物,它們分布廣泛,其中就包括原油和天然氣。」烴降解菌群基本上都會吃掉與石油相似的化合物,將其用作維持自身生命的燃料。
  • 西澳海底發現150英尺長巨型管水母
    一個國際遠洋探測項目在西澳寧格魯(Ningaloo)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一條150英尺長的管水母(Siphonophorae),是目前發現的最長的一條。
  • 海洋中的奧秘:大海深處的「海底人」
    但是上個世紀圍繞海洋生物勘察所獲得的一系列發現卻推翻了這一說法,或許除了人類之外,地球上還有其他智慧生物與人類共存,那就是所謂的「海底人」。在人類目前對於海洋的探索中,只有不足5%的區域被探索到,而95%的區域中究竟有什麼?沒人說得清。「巨齒鯊」、「史前恐龍」、「巨型水怪」、「亞特蘭蒂斯」、「姆大陸」、或許就存在於佔據地球面積70%的海洋之中,當然,這其中或許也包括「海底人」。
  • 亞特蘭蒂斯的傳說:海洋深處的智慧生命「海底人」
    但是上個世紀圍繞海洋生物勘察所獲得的一系列發現卻推翻了這一說法,或許除了人類之外,地球上還有其他智慧生物與人類共存,那就是所謂的「海底人」。在人類目前對於海洋的探索中,只有不足5%的區域被探索到,而95%的區域中究竟有什麼?沒人誰的清。
  • 奮鬥者號坐底海洋深處
    1932年,美國工程師巴頓和博物學家比伯乘坐他們自己設計的一個球狀潛水器下潛到了923米的深度,一時間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好奇的目光。美國軍界迅速意識到深潛器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失事潛艇救援、海底地形勘探、海洋資源開發……不管哪一項都有著巨大的經濟和軍事潛力。1970年,世界第一艘深潛救生艇神秘客號應運而生。
  • 來自海洋深處的震撼力 湯加海底世界絕美大片
    今天請跟著小編來欣賞一組來自海洋深處的照片,超級震撼的絕美大片!!!
  • 夏威夷海底四千米深處發現神秘「幽靈章魚」(圖)
    研究人員在夏威夷島嶼海底4千米深處發現一種神秘章魚,它被稱為「幽靈章魚」,不同於多數章魚,它的身體沒有色素,看上去像幽靈一般。騰訊科學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期,潛水員在夏威夷群島深海勘測中,遠程深海勘測裝置「深海探測器」發現了一種幽靈章魚,它們生活在海底4000米深處。
  • 研究人員在太平洋海平原發現破紀錄數量的魚類
    據外媒報導,來自三個著名海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日前發現,在海洋表面以下9800到19600英尺(3000到6000米)的深海區域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魚類聚集地。如果從深度來觀察海洋,在某種程度上,它很像我們生活的表面世界的顛倒版。
  • 海洋科學勘測團隊在直播時發現了一隻罕見的吞鰻
    Papahanaumokuakea海洋國家紀念碑是美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包括夏威夷綿延50多萬平方英裡的海洋和陸地。
  • 海洋地殼深處首次發現生命
    圖片來源:NOAA/WHO  科學家日前首次於地球海洋地殼的深處,即海底的黑色火成巖中發現了生活在那裡的微生物。由於這些地殼有幾千米厚,並且覆蓋了約60%的地球表面,因而它也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生物棲息地。 生活在其中的微生物似乎主要是通過利用氫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而存活的,而這裡的氫一般是當水流經富含鐵的巖石時產生的。
  • 深海探測: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
    目前,海洋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產量的30%,高居世界海洋經濟首位,其中發展最快的是深水油田。近年來全球重大油氣發現,70%來自水深超過1000米的水域。海底有待開發的資源非常豐富,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比如海底的微生物新陳代謝極其緩慢,生殖周期在千年以上,但人類尚不知如何利用其「長壽基因」;太平洋一片深海黏土所含的稀土元素可供人類使用幾十年,但開採利用技術尚待研發。
  • 「海洋之最」比太空宇宙更神秘未知的世界
    到今天,人類有12人到過月球,卻只有3人到過海洋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約還有90%的海洋還從未被人類探索過。海洋是地球陸地所有棲息物種所居住空間的300倍,它的深處是難以想像的寒冷和幾乎完全黑暗的未知世界。但儘管如此,海洋深處卻生活著人山人海數不清的奇幻生物大軍。
  • 海底最深處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
    高冷知識鋪【海底最深處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種櫛水母,俗稱梳狀水母,生活在波多黎各沿海,被發現時在海底最深處,目前還不清楚它是否以某種方式固定在海底。
  • 海底最深處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
    高冷知識鋪【海底最深處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種櫛水母,俗稱梳狀水母,生活在波多黎各沿海,被發現時在海底最深處,目前還不清楚它是否以某種方式固定在海底。
  • 科學家們復活了海底深處1億年前沉積物中發現的微生物
    科學家們復活了海底深處1億年前沉積物中發現的微生物,極大地擴展了我們對地球上生命存在地點和存在時間的看法。由來自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廳的地球微生物學家Yuki Morono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從能量貧乏的海底沉積物中提取了1.015億年前的微生物。在實驗室條件下,這些微生物重新活躍起來,咀嚼食物並繁殖。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最新研究,在經歷了數百萬年的低能環境後,這些微生物(細菌的一種類型)仍然設法「保留了它們的代謝潛力」。
  • 「奮鬥者號」坐底海洋深處10909米!
    1932年,美國工程師巴頓和博物學家比伯乘坐他們自己設計的一個球狀潛水器下潛到了923米的深度,一時間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好奇的目光。美國軍界迅速意識到深潛器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失事潛艇救援、海底地形勘探、海洋資源開發……不管哪一項都有著巨大的經濟和軍事潛力。1970年,世界第一艘深潛救生艇神秘客號應運而生。
  • 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開卷知新)
    目前,海洋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產量的30%,高居世界海洋經濟首位,其中發展最快的是深水油田。近年來全球重大油氣發現,70%來自水深超過1000米的水域。海底有待開發的資源非常豐富,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比如海底的微生物新陳代謝極其緩慢,生殖周期在千年以上,但人類尚不知如何利用其「長壽基因」;太平洋一片深海黏土所含的稀土元素可供人類使用幾十年,但開採利用技術尚待研發。
  • 2020我們共看新專業之「海洋機器人」
    神奇而玄妙的大海,有時水光瀲灩,旖旎多姿,但轉瞬之間也可能濁浪排空,驚濤拍岸,肆虐的大海會嚴重威脅潛水人員的生命安全。此外,惡劣的海洋環境、複雜的海況也對潛水人員設下了重重險阻。所以人類十分盼望海洋機器人問世,期待著海洋機器人去攻佔海底龍宮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