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太平洋海平原發現破紀錄數量的魚類

2020-11-25 cnBeta

據外媒報導,來自三個著名海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日前發現,在海洋表面以下9800到19600英尺(3000到6000米)的深海區域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魚類聚集地。如果從深度來觀察海洋,在某種程度上,它很像我們生活的表面世界的顛倒版。

對我們來說,就海拔而言,最豐富的生活區域是在或在海平面附近,那裡的光線、溫度和總體環境都是最溫和的。然而如果移步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如高山地區那麼事情就會變得非常不愉快。那裡空氣變得稀薄、生命變得越來越稀少、氣溫變得更冷,最終你將會來到一個只有最頑強植物和動物才能生存的地方,並且那裡的動植物數量還非常少。

在海洋中,生命最適合在表面附近,那裡光線充足、環境適宜、食物豐富。如果移步到海底,那就像是我們在陸地爬上高山一樣,光線開始變得越來越暗、氣溫越來越低,等到達抵達深海深處時,那裡的生物相對較少。它們大多數都過著獨居的生活,它們會等待獵物的到來,然後在自己的範圍內漂流或遊泳。

然而也有例外,比如火山噴煙口,那裡提供了熱島和有機化學物質,從而為小的生物群落提供了支持。根據來自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和國家海洋學中心(NOC)的海洋學團隊的研究,從海底升起的海底山區域可以被列為例外。

「我們的觀察確實讓我們吃驚,」研究負責人Astrid Leitner說道,「我們從未見過在數量稀少、食物有限的深海中魚類數量能如此之多的報導。」

Clarion Clipperton Zone區(以下簡稱CCZ)是一個從夏威夷延伸至墨西哥的深海區域,這裡之所以讓研究人員這麼有興趣是因為這裡可能會成為未來人類從海底礦物質收集礦物塊的海洋水雷部署地。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小組想要建立一個基線以了解該地區的生態。

拍攝的視頻顯示,115條合鰓鰻圍在魚餌包周圍,這幾乎是以前深海中同一時間記錄的魚數量的兩倍。這些鰻魚中的一些被捕獲並帶到了水面進行分析,最終研究人員確認它們屬於Ilyophis arx--一種以前在世界各地僅從10個魚類標本中發現的魚。

意想不到的是,當觀察深海平原上的觀測站時也發現了同樣的模式,海底山的頂峰就像島嶼一樣可以養活更多的動物,而平原上卻沒有發現鰻魚。這也表明,這些兇狠的鰻魚更喜歡在海底生活。

相關焦點

  • 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7月颱風不生成?氣象專家:太平洋高壓太強
    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表示,今年6-7月太平洋高壓異常的強勢,勢力範圍已經完全壟罩到臺灣、華南甚至南海一帶,西南季風難以吹送到臺灣附近,臺灣的梅雨季早在6月初就已結束,開始天天都是高溫酷熱的日子。此外高壓霸佔低緯度海面,也讓熱帶擾動難以發展,7月到目前為止的颱風生成數量持續掛0,越來越有機會達成7月無颱風的紀錄。氣象專家解釋為何今年高溫破紀錄、颱風不生成、季風來不了的原因。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太平洋高壓平均的勢力範圍大概在中緯度的洋面,低緯度讓出空間讓颱風可以發展,西南季風進入南海,梅雨鋒面則依照時節南北擺動。
  • 海洋食用魚類數量過去40年銳減 或因過度捕撈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7日報導稱,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從1970年至2010年,由於過度捕撈、環境汙染與氣候變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可食用魚類的數量大幅度萎縮,包括金槍魚、鯖魚等。  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減少近一半,對人類食物供應至關重要的魚類的銳減情況更為驚人。
  • 研究人員發現,聲音可以使垂死的珊瑚礁復活
    維持健康的魚類群落可抵禦珊瑚礁的退化,但退化的珊瑚礁的氣味對定居階段魚類的吸引力要低於其健康狀況。正是由於海洋高度汙染,如今海洋世界裡的珊瑚礁正處於關鍵時刻。結果,魚類遷移到新的生態系統,以尋求更好的生活和食物。幸運的是,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證明了聲音可以使狀況不佳的珊瑚礁恢復生命,並吸引幼魚。這一次,擼哥就要為你帶來關於這項可以幫助我們改善世界的研究。
  • 深海魚類數量是預計的十倍 海洋生態系統更穩定
    中國網2月9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2月7日報導,生活在深海中層(400至700米深處之間)的魚類,被認為是生物圈中數量最多的物種。現在,一組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脊椎動物的數量是原先估計數量的10倍。卡洛斯•杜阿爾特是該研究小組的一名成員,也是西班牙工程「馬拉斯皮納」(Malaspina)的推動者。
  •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威利·克裡斯滕森(Villy&nbspChristensen)是地處加拿大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漁業中心的教授,他介紹說,像鱈魚、金槍魚、鯰魚等體型較大的魚類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種群數量已經下降了三分之二,因而與此同時,鳳尾魚、沙丁魚還有香魚科的小海魚數量卻急劇增長。  克裡斯滕森剛剛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度會議上發表了相關研究。
  • 研究人員用雷射雷達定位入侵魚類 保護自有珍稀品種
    在光學協會(OSA)雜誌Applied Optics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系列飛行測試的結果,成功地定位湖鱒魚群的位置並識別以前未知的產卵區。他們展示了這項技術能夠找到潛遊在水面以下15米深處的兩個或以上的湖鱒魚群。
  • 研究發現神秘的化石原來是一種軟骨魚類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最近對70年前在堪薩斯州發現的一塊1.5英尺長(0.45米)的化石進行了重新研究。
  • B站南極直播:沉積巖採樣破紀錄,新獲魚類標本超280尾
    圖說:直播截圖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任天寶)6月21日夏至,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聯合主辦首屆「南極科普日」主題活動,直播連線南極中山並發布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發現。
  • 魚類物種數量越少 捕食者攻擊越頻繁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31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指出,鯊魚、金槍魚、旗魚、馬林魚這類大宗魚類在溫帶地區海洋的捕食行為比在赤道附近更多。研究結果挑戰了之前的假設,新結論認為捕食者攻擊與大洋魚類的物種數量是呈負相關的。
  • 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拓寬後大量新魚類入侵
    據埃菲社巴拿馬城9月2日報導,研究人員之一、STRI海洋生態學家馬克·託爾欽說:「我們觀察到巴拿馬運河(加通湖)短期內出現了淡水魚類向海洋魚類的變化。」巴拿馬運河拓寬4年後,研究人員在加通湖中發現了11個海洋魚類新物種。加通湖是一個人造湖,建成於1913年。自1914年開通運營後,這個湖成為船隻通行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洋動物遷移的關鍵通道。研究顯示,加通湖中的海洋魚類物種從18種增加至29種。在加通湖的部分區域,竹莢魚、鑽嘴魚、海鰱等鹹水魚類已經完全替代了淡水魚類。
  • 太平洋中部海域發現神秘大白鯊巢穴
    據《每日郵報》9月18日報導,來自史丹福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和蒙特利灣水族館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太平洋中部海域的大白鯊巢穴。海洋生物學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對鯊魚進行了標記,但是鯊魚每年都會有一個月從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海岸遊到太平洋中部海域一個看似荒蕪的區域,類似於朝聖之旅,這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片表面上空曠的海域,即所謂的中水層,實際上充滿了生命。
  • 美國:在西部,野火造成破紀錄的空氣汙染,排放超百萬噸汙染物!
    周一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由於溫度升高加劇了更具破壞性的大火,近年來,在美國西部,野火煙霧佔所有危害健康的小顆粒空氣汙染的一半。 史丹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的研究人員說,即使汙染排放從其他來源(包括汽車尾氣和發電廠)減少了,火災的數量也急劇增加。
  • 地球最深處:研究人員在馬裡亞納海溝底部發現微生物
    下面的圖片展示了馬裡亞納海溝的位置,這是位於西太平洋位置的一條海溝。由於底部極深,壓力大到生物很難在這裡存活。不過研究人員卻發現這裡確實存在著生命。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這裡的水壓相較地球表面的壓力大出1000倍,但仍有微生物在這裡棲息。
  • 澳研究發現熱帶珊瑚礁魚類壽命可達80歲以上
    新華社雪梨12月13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確認,一條生活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的81歲斑點笛鯛是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相關論文發表於新一期德國《珊瑚礁》雜誌上。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說,該機構研究人員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4個地點和印度洋中部的查戈斯群島附近抽樣調查了熱帶魚的生長情況,共發現11條年齡超過60歲的魚。在西澳大利亞州西北部一處名為羅利沙洲的珊瑚礁海域,研究人員發現了這條年齡高達81歲的斑點笛鯛和一條79歲的白斑笛鯛。魚的耳骨有生長帶,類似於樹木年輪,科學家通過魚類的耳骨可以鑑定其年齡。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最新研究揭秘——太平洋下的板塊失衡?
    近來,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在厄瓜多西海岸外發現的一塊微型板塊能幫助我們進一步解開地球板塊構造之謎。8月15日,美國德克薩斯州萊斯大學發布了一則消息——該大學地球物理學系的理察·戈登(Richard Gordon)帶領研究人員在分析東太平洋上的其他三個板塊的銜接時,發現了一塊微型板塊,他們稱之為「馬爾佩洛板塊」(Malpelo)。
  • 美國南方火熱北方水深 多地6月氣溫破紀錄
    美國南方火熱北方水深 多地6月氣溫破紀錄 2011-07-06 09:13:27 來源:中國天氣網
  • 英國百歲老人籌集破紀錄數量善款 獲授騎士爵位
    報導稱,穆爾通過圍繞其花園走100圈,籌集了破紀錄數量的善款,並在新冠疫情最糟糕的時候,在無數令人不快的報紙頭條中給人們帶來了安慰。他在4月底年滿100歲,此前不久,在與英國歌手麥可·鮑爾和國民保健署人員合作翻唱經典歌曲《你永遠不會獨行》後,他成為英國歌曲單曲排行榜歷史上最年長的冠軍。
  • 2018年十大"新奇物種"名單:海洋最深的魚類被發現
    此外,這些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還包括一種罕見的類人猿,以及一種有袋動物——袋獅的化石,後者在晚漸新世時期漫遊在澳大利亞叢林上。今年的榜單上還有兩位海洋世界的居民,分別是來自太平洋深海的一種魚類,以及南極冰冷海水中一種色澤明亮的兩棲動物。
  • 2018 年十大 「新奇物種」名單:海洋最深的魚類被發現
    此外,這些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還包括一種罕見的類人猿,以及一種有袋動物——袋獅的化石,後者在晚漸新世時期漫遊在澳大利亞叢林上。今年的榜單上還有兩位海洋世界的居民,分別是來自太平洋深海的一種魚類,以及南極冰冷海水中一種色澤明亮的兩棲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