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聲音可以使垂死的珊瑚礁復活

2020-09-22 Milly環球創意坊

世界範圍內的珊瑚礁越來越受到人為壓力的破壞,因此需要採用新穎的方法進行管理。維持健康的魚類群落可抵禦珊瑚礁的退化,但退化的珊瑚礁的氣味對定居階段魚類的吸引力要低於其健康狀況。正是由於海洋高度汙染,如今海洋世界裡的珊瑚礁正處於關鍵時刻。結果,魚類遷移到新的生態系統,以尋求更好的生活和食物。幸運的是,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證明了聲音可以使狀況不佳的珊瑚礁恢復生命,並吸引幼魚。這一次,擼哥就要為你帶來關於這項可以幫助我們改善世界的研究。

1、通過自然聲音進行聲音富集

為了找到新的系統來減少和扭轉對珊瑚礁的所有損害,該研究報告的研究人員對聲學富集進行了測試,以吸引幼魚進入這些生態系統。為此,他們使用海底揚聲器在2017年11月至12月的40天內,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一些選定珊瑚礁的碎石中播放大自然的聲音。

在這一試驗期之後,將這些珊瑚礁中的海洋群落的增長與未被選定進行研究的群落的增長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在這些海洋生態系統中使用聲響改善了這些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海洋生物。

2、聲音可以增加海洋生物的數量

更具體地說,這項關於聲音及其海洋效益的新研究發現,海洋生命確實在增長。因為珊瑚礁的增長,也的確會讓周圍生命也保持增長。經過40天的測試,在這些珊瑚礁中觀察到食草動物、雜食性動物、浮遊動物、食草動物和魚類的數量有所增加。總的來說,這些由聲學富集影響的生態系統的物種豐富度增加了50%。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也就是埃克塞特大學教授史蒂夫·辛普森表示,正常情況下,珊瑚礁周圍有諸如蝦和魚之內的很多的生物,它們共同創造了一個較為嘈雜的生育,而魚類也總是依賴於這些聲音來找尋自己的家園。

如果周圍的魚類消失,珊瑚礁就會逐漸死亡並陷入安靜之中,然而,揚聲器所播放的大自然的聲音則會逐漸吸引魚類來到珊瑚礁,從而為這裡帶來生機。

3、隨著魚類的繁殖,垂死的珊瑚礁可以治癒

聲音對退化珊瑚礁社區發展的好處與以下方面有關:

  • 海洋生命的穩定和暫時增長。
  • 魚類供應的增加。
  • 海洋物種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總而言之,聲音富集可以增加原本條件差的珊瑚礁中魚類的種群發育,因為魚類可以聽到聲音,從而找到新的棲息地。而且,由於魚類的繁殖,這些生態系統的生命得以恢復。

你如何看待這項研究的結果?你還知道聲學的其他好處嗎?

相關焦點

  • 3D列印技術讓珊瑚礁「死而復活」 支撐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
    由於氣候變化,海水升溫,珊瑚礁的命運堪憂。有人在陸地上種植珊瑚,再移植到水下;還有一群研究人員試圖用3D列印「復活」這片水下「熱帶雨林」。 如果你碰巧在以色列埃拉特市附近的海灘潛水,你可能會在水下看到一根高高的杆子,串起了一個個甜甜圈形狀的附屬裝置。
  • 研究發現防曬霜對珊瑚礁有害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項發表在《環境汙染和毒理學檔案》的研究表明,人們身上塗的防曬霜對世界珊瑚礁造成了難以置信的破壞。根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數據,每年有4000到6000噸的防曬霜進入珊瑚礁地區。但並不是只有海灘客在傳播這些有害化學物質。
  • 研究發現大氣汙染給珊瑚礁生長布上陰影
    OFweek環保網訊:根據《自然-地球科學》的最新發現,空氣汙染的細微顆粒能夠阻礙珊瑚礁的生長。  根據1880-2000年西加勒比海地區珊瑚量的記錄數據,英國、澳洲和巴拿馬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燃燒煤炭或者木材等人類活動產生的汙染氣體如何作用珊瑚礁的生長,也包括火山爆發的影響作用。  自1950年以來,巴拿馬和貝里斯兩個地區的珊瑚礁似乎受到工業活動產生的空氣汙染的影響。
  • 珊瑚礁會發出「聲音」,吸引魚類來安家,有時還會驅趕海魚
    閉上眼睛仔細聽,會發現我們的周圍充滿了聲音,即便是最安靜的情況下也會有微弱的聲音。對於海洋也是如此,在海洋下面存在無數浩淼的聲音,而海洋表面我們能聽到波濤的聲音。對於海洋內部,裡面的聲音也許無法被人們聽到,但是確確實實尋在著。
  • 或許是因為珊瑚礁的聲音變了
    科學家分別在2012年和2016年前往澳大利亞蜥蜴島,採集珊瑚礁的聲音。他們發現2016年收集到的聲音遠不如以前豐富多彩了。衰退珊瑚礁的聲音:聲音均採集自澳大利亞蜥蜴島,前一段採自2012年,後一段採自2016年,感覺一下有什麼改變?| Tim Gordon從2012年的喧鬧到2016年的無聲:蜥蜴島經歷了什麼?
  • 研究發現:全球20%珊瑚礁中的鯊魚已經功能性滅絕
    根據周三發表在 《自然》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目前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珊瑚礁中的鯊魚幾乎滅絕。 全球FinPrint組織的這項研究檢查了58個國家和地區的371個珊瑚礁,發現其中約20%的珊瑚礁中的鯊魚已經「功能性滅絕」。
  • 澳研究發現熱帶珊瑚礁魚類壽命可達80歲以上
    新華社雪梨12月13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確認,一條生活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的81歲斑點笛鯛是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相關論文發表於新一期德國《珊瑚礁》雜誌上。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說,該機構研究人員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4個地點和印度洋中部的查戈斯群島附近抽樣調查了熱帶魚的生長情況,共發現11條年齡超過60歲的魚。在西澳大利亞州西北部一處名為羅利沙洲的珊瑚礁海域,研究人員發現了這條年齡高達81歲的斑點笛鯛和一條79歲的白斑笛鯛。魚的耳骨有生長帶,類似於樹木年輪,科學家通過魚類的耳骨可以鑑定其年齡。
  • 科學家再次警告本世界末珊瑚礁將從地球上消失危及人類生存
    2100年全世界的珊瑚礁可能全部滅絕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最近的一次海洋科學會議上提出,由於海洋變暖、二氧化碳增加導致的海水酸化以及嚴重的汙染,未來20年內全世界範圍內將有70~90%的珊瑚礁將會消失。
  • 珊瑚礁發育模式研究取得最新進展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李淑)近日,中科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學科組陳天然研究員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趙建新教授等合作,在珊瑚礁發育模式研究上取得最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雜誌》)上。
  • 科學家研究發現,死亡瞬間或仍可感知聲音,臨終告別需謹言慎行
    但不久前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人在死亡後的一段時間仍然可以聽到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感知到外界的聲音,目前這項研究已經被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整個實驗按照標準分成三個對照小組,首先是健康人員,其次是臨終關懷患者清醒時,第三組是臨終關懷患者無反應時。
  • 研究發現:瀕死病人仍能聽到聲音 請盡力提供安慰
    即使是在無意識和瀕臨死亡的情況下,病人仍然可以聽到親朋好友在床邊對他們講的最後一句話。圖據CBC新聞據《每日郵報》7月12日報導,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失去意識的無反應病人在死前數小時仍保有聽覺。這表明,即使是在無意識和瀕臨死亡的情況下,病人仍然可以聽到親朋好友在床邊對他們講的最後一句話。
  • 研究發現全球暖化令太平洋珊瑚礁大規模白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23日報導,科學家22日說,隨著全球暖化危及整個太平洋北部的珊瑚礁,馬紹爾群島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情況。海洋研究人員表示,近幾個月來已經發展出厄爾尼諾天氣型態,海洋溫度上揚,對敏感的珊瑚礁造成壓力。
  • 比帝國大廈高 大堡礁發現巨型珊瑚礁
    海洋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現一個500米高的珊瑚礁,比美國帝國大廈、澳大利亞雪梨塔和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塔都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8日以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為消息源報導,科研人員20日繪製大堡礁北部海床地圖時發現這處珊瑚礁。
  • 埃及故事-關於木乃伊的那些事兒4:3000歲埃及祭司被復活的聲音
    內薩蒙死後,他的聲音理所當然消失了,因為那時候也不存在錄音機嘛!但3000年後,一組研究人員讓它復活了。他們根據內薩蒙的聲道製作了一個3d列印的語音盒,並對其進行掃描以確定其精確的尺寸。通過使用人工喉音的聲道,他們合成了一組母音,這組母音與內薩蒙的聲音相似。內薩蒙的人工聲道,如圖分為兩部分,是用3D列印技術製作的。
  • 詞語的復活
    、垂死的詞語在時間和記憶中漸漸甦醒過來,悻悻然靜待覆活的契機。  什克洛夫斯基發現,詞語一如所有事物,被感受一萬次之後,所有感受便會漸漸變成無意識的「自 化」,漸成fossilisation;那是說,事物也許變了,但感受卻絲毫沒變。詞語或事物的epithet不能令語言藝術改變什麼,它只是詩化的過程 (而不是詩),只是躲匿於靜好的或沉悶的時光之隙,「讓藝術感受瀕死的喻象煥然一新」。
  • 新研究追蹤過去一個世紀太平洋珊瑚礁嚴重白化事件
    對多數珊瑚來說,這是第一次遭遇極端高溫。然而,對於太平洋中部的一些珊瑚礁而言,厄爾尼諾引起的熱浪是它們日常的生活環境。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這些珊瑚礁是如何適應反覆出現的極端高溫環境。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處於厄爾尼諾中心的珊瑚礁白化歷史,以及部分珊瑚在面臨極端環境後是如何恢復的,研究成果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雜誌上。
  • 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現巨型珊瑚礁,高500米
    海洋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現一個500米高的珊瑚礁,比美國帝國大廈、澳大利亞雪梨塔和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塔都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8日以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為消息源報導,科研人員20日繪製大堡礁北部海床地圖時發現這處珊瑚礁。科研人員25日藉助水下機器人「蘇巴斯蒂安」考察這處珊瑚礁。
  • 研究團隊以計算機模型預測珊瑚礁健康狀況
    為了拯救珊瑚礁,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奧卡納幹分校(UBC Okanagan)攜手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與海洋環境保育組織Nova Blue Environment建立計算機模型,來預測珊瑚礁未來的健康狀況。研究團隊使用Agent模型建立一個虛擬場景,科學家可以控制不同變量和類型。
  • 【識藍】珊瑚礁魚對海洋變暖的忍耐力是可以遺傳的
    今天,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新證據,表明珊瑚礁魚類在基因層面上適應了全球變暖。來自來自ARC傑出珊瑚礁研究中心(Coral Reef Studies, CoE)和阿卜杜拉國王科學與技術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珊瑚礁魚可以從父母那裡繼承相關的遺傳基因來適應海洋變暖。
  • 研究人員成功地復活了1億多年前的微小生命
    當科學家觀察太平洋海底的微觀生命時,得到了驚人的答案:1億年前被困在海床沉積物中的微生物,只需要一點點食物和氧氣,就可以復活。海床上的微生物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氧氣以及營養物質的缺乏。在這種環境下,通常只需要一百萬年就會形成化石,但這些強大的微生物想辦法存活了下來。有許多研究告訴我們,大陸附近的海底有生命存在,那裡有大量的有機物。生命從海洋底層一直擴展到下面的巖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