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個集體赴死的年輕人,平均年齡23歲!今天的頭條應該屬於他們!
戰爭是殘酷的,這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到現在抗日戰爭已經結束了這麼多年,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懦弱挨打的中國。但是,歷史是需要銘記的,即使過去了這麼久,我們仍然不能忘記那些英勇戰鬥的戰士們。
那1700個英勇赴死的年輕人,平均年齡才23歲,那是最好的年紀,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做了最值得讓人欽佩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他們吧。
高志航,他原來的名字叫高銘久,在東北軍擴建了空軍後,他就改了名字報了名,後來被送到法國系統的學習飛行知識。1927年,年僅19歲的高志航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回國後就被任命為飛鷹隊的駕駛員和教官。1937年日本海軍對杭州的筧橋機場發起了空襲,想要摧毀中國的空軍力量。高志航率領部下正面迎擊,這是在和日軍的對戰中第一次全勝。後來日軍又準備襲擊周家口機場,即使高志航立馬下令作戰,但日軍已經到了機場上空,而高志航就被日軍投下的炮彈擊中殉國,這時的他才30歲。
閆海文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就想要為國奉獻。1936年,閆海文從航空學校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了第五大隊的二十四中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第五大隊就開始執行轟炸日本在上海虹口的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的任務,閆海文就是其中的一個飛行員。在這次艱難的戰鬥中,閆海文的飛機被敵人的炮彈擊中,當時飛機就快要墜毀了,閆海文立即選擇跳傘。但是閆海文降落到了敵軍的陣地上,眼看著要被日軍抓到的閆海文沒有束手就擒,拿起槍就朝著日軍開了槍。為了不被日軍俘虜,閆海文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時年21歲。
沈崇海在1932年的時候考入了中央航空學校,畢業後最開始是在學校當老師,後來又被調到了第二大隊的第九中隊擔任分隊長。1937年,沈崇海奉命轟炸日軍的第三艦隊,在這次戰鬥沈崇海出色的表現讓日軍傷亡慘重。後來沈崇海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遇到了正在指揮艦隊的日軍旗艦「出雲號」,沈崇海和同機的隊員駕駛飛機向「出雲號」撞了過去,與敵人聽歸於盡了,此時的他才26歲。
像這樣為了國家不顧生死英勇上陣殺敵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經歷。但是他們一樣的年輕,一樣的肩負著責任,一樣的義無反顧。還記得中央航空學校的校訓是:「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 同歸於盡!」,他們是真的做到了。
在這裡沒有辦法把他們全都寫出來,但是他們永遠都不會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