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大連6月23日電 (宋太盛 趙媛)「雙雙和成成這倆淘氣的孩子跑到哪去了呢?」這一個月裡,王勤國經常望著斑海豹馴養池發呆。
23日上午,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鹿志創下載了最新的斑海豹位置的地理坐標。自從6月18日放流了斑海豹後,每隔三天左右他都會從國外的網站下載更新的數據,分析六隻放流斑海豹的位置和狀態。
大連聖亞海洋世界的海豹馴養師王勤國偶爾打電話給鹿志創詢問斑海豹放流的進展。「四隻按照預定路線馬上與野生種群會合了,雙雙和成成還沒有消息……」說完這句話,兩個人都會拿著話筒沉默一會兒。
6月18日,大連旅順口區新港外3.5公裡,幾名馴養師們在和斑海豹們道別,6隻斑海豹被馴養師們「軟磨硬泡」的轟出了籠子,在甲板上,斑海豹們一邊用鰭腳緊緊的抓住籠子的邊緣,一邊用尾巴拍打著甲板。
王勤國看著斑海豹們蹭向大海,眉頭緊鎖,斑海豹們也不時的回頭,樂樂、雙雙、珍珍不停的叫喚著,鰭腳死死的扒著甲板,向下滑落一點,就更用力的向上挪動著身體。
「雙雙、珍珍、樂樂是由大連聖亞海洋世界人工繁育,算是我一手拉扯大的,野外救助的成成、盈盈、歡歡也都由我照料。」說起渤海生物修復增值放流的斑海豹,王勤國興奮中帶著些許不舍,他現在每天依然進行著斑海豹的馴養和野化。「把它們養大養壯,再把它們放回大海,有一種嫁女兒的感覺。」
樂樂的成長是他們仨兒中他最「操心」的一個,樂樂剛斷奶的時候,體重比正常的幼海豹都輕,為了讓樂樂健康的成長,王勤國就給樂樂開「小灶」,每天餵食樂樂額外的餌料,撫摸他、安撫他。樂樂很「爭氣」,沒多久體重不僅恢復正常了,還長超重了,胖嘟嘟的憨態可掬。超重的樂樂開始變懶、退化,再也不願意開口攝食。
放流的斑海豹必須要進行野化訓練,不斷的增加和更換餌料的品種以及適時投放活魚讓斑海豹學會自己攝食。這樣才能提高它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能力,適應「叢林法則」。
10多天的時間,樂樂的體重嚴重下降。這下,可愁壞了王勤國。這到底是因為有了「依賴性」不願意自己開口攝食還是生病了呢?王勤國一邊每天仔細給樂樂豹做B超、稱體重、量身長胸圍,一邊給樂樂填餵治療藥物。半個月後,樂樂終於恢復開朗、活潑的樣子,而且又能自己攝食了。
現在樂樂他們回到大海裡一個多月了,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鹿志創說,樂樂、珍珍、盈盈、歡歡已經發回衛星信號,再過一周就會抵達斑海豹度夏聖地韓國白翎島與那裡的野生斑海豹群會合,但是雙雙和成成卻在放流4天後就沒了消息。
對於兩隻斑海豹的信號在持續傳送四天後即告中斷,鹿志創分析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斑海豹不幸死亡或被人誤捕;粘貼的衛星信號發射器脫落;斑海豹長時間位於水中或處於衛星覆蓋死角。去年有過一隻斑海豹信號中斷三十多天後又恢復傳送的先例。
本次標記放流的科研目的是對比人工繁殖和野生救助斑海豹放歸自然海域後的遷徙路徑,以及探討人工繁殖斑海豹個體補充自然群體的技術可行性。在這次的斑海豹放流後就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人工繁殖的珍珍、樂樂遊去了西朝鮮灣,野外救助的盈盈、歡歡則「結伴」遊到了山東半島外側,這兩組小傢伙據白翎島直線距離都是100多公裡。看來,在這場野外生存競賽中,兩組小傢伙都不甘示弱。
斑海豹是唯一可以在中國海域繁殖的鰭腳類海洋哺乳動物,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幾年數量急劇減少。研究數據顯示,救助暫養斑海豹和人工繁育斑海豹經一定野化訓練後,能夠適應野外生存,這個結論將有利於斑海豹救助救治的開展,加強人工繁育斑海豹的研究。
11月份,斑海豹就會進入渤海的遼東灣,在結冰區繁殖產仔。鹿志創和他的同事們也會去山東、盤錦等斑海豹聚集的地方,在人跡罕至,冰雪覆蓋的地方做野外調查,甚至要帶著手電筒、乾糧、行李卷一待就是好幾天,直到「彈盡糧絕「才肯回來。
鹿志創希望在明年春天做野外調查時,能夠幸運地在野生斑海豹群體裡看見後鰭打著黃色標牌的斑海豹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