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KIC 8462852存在智慧文明,那麼至少領先我們1萬年

2021-01-17 川陀太空


出品:川陀太空

作者:中科院陳博士、南大天文謝頓

責編:科羅拉多大學地球科學 Dr. zhang

川陀太空關注微信號:santi9527  

川陀太空訊  從2015年開始,科學家們對一顆處於變亮與變暗之間交替狀態的奇怪恆星充滿了想像,對於這顆恆星神秘的亮度變化已經給出了許多解析,但是目前為止都沒有達成共識。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個現象,目前有一個新的理論認為大型軌道碎片可能是造成其亮度變化的原因。


這顆恆星就是KIC 8462852,處於1480光年之外,對於亮度有規律地變化的現象,有些觀點則認為這是外星人利用該星球能量的證據。(川陀太空 微信ID:santi9527)

許多科學家仍然保持懷疑的態度,認為亮度變化是因為塵埃繞過恆星表面或者彗星群在行星和該恆星之間掠過。但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Brian Metzger領導的研究小組並不這麼認為,Brian Metzger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似乎可以解釋KIC 8462852的忽明忽暗問題。


KIC 8462852可能吞噬了一個巨大的天體,天體碎片至今仍然留存在它周圍的軌道上,就像飽餐一頓之後狀態。科學家認為,這種長期的亮度變化行為是多層結構在KIC 8462852周圍旋轉的結果,並且部分結果仍然影響著恆星表面。(川陀太空 微信ID:santi9527)

KIC 8462852恆星從吞噬狀態恢復到靜止狀態,天體碎片轉移到外層時重力勢能就會被釋放出來,這會造成暫時增亮。瞬時的亮度變化時間可能是由於早期遭到破壞的天體碎片共同旋轉造成的遮擋,或者是分離出來的氣體團遮擋結果。根據遮擋面積達到22%的數據,這種事件可以發生在200到1萬年以前。

當某個巨大的天體隕落到KIC8462852恆星上,它被撕成碎片,就剩下成群的碎片雲在軌道上運行。每次碎片克卜勒望遠鏡的視野中穿過時,它將會擋住一些光,使得恆星看起來像在眨眼。


如果非要計算出這個倒黴的天體質量,科學家認為差不多相當於10顆木星,甚至更多。但是目前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抱著懷疑的態度,認為這是地外文明控制的戴森球,甚至還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來論證,比如德國Furtwangen大學的科學家Eduard Heindl,他一度用模型解釋了超級文明用完他們所在行星資源的時間,推出KIC8462852恆星是個戴森球。(川陀太空 微信ID:santi9527)


把太陽包圍起來榨乾能量,1萬年後能否實現?

當一個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行星上的資源肯定會不夠用,就像如今石油是有限的,核裂變有放射性問題,於是人類開始向聚變技術發展。有了核聚變技術,人類可以走得更遠,總有一天,聚變堆也落後了,這時候就要開始直接使用恆星能量了。這就是戴森球的提出前提,當行星上各種形式能量無法滿足某個文明時,就要大規模利用恆星能量。

為了獲得這些資源,它們不得不將他們恆星上的材料轉移到軌道上,這樣就可以冷卻利用它們。德國Furtwangen大學科學家Heindl教授認為,被開發的恆星將成為外星文明的資源庫,雖然我們目前仍然不知道具體怎麼來實現,但是有一個直觀的猜測:一旦地外文明開採恆星能量,恆星某個點加熱超過正常溫度,光變曲線非常光滑,但KIC 8462852曲線邊緣使得很難通過彗星或者行星物體來解釋。


Heindl教授試圖用數學描述其光變曲線,往挖掘恆星物質可能產生的物理變化上靠,同時文章中還描述了一種機制,指出物質離開恆星的方式類似於太陽噴射,這種典型的噴射流很有可能被地外文明所利用。

一種利用整顆恆星能量的模型就是戴森球,該理論在1960年由FreemanDyson提出來,這是一群人造天體圍繞這一顆恆星,將整個恆星包圍起來。它們可能是封閉的球殼或者是為了獲取能量而展開的太空飛行器,也被成為戴森雲。假如這種結構確實存在,它們將會輻射大量可探測的紅外線。(川陀太空 微信ID:santi9527)


但是到現在為止,這種結構依然沒有被探測到。川陀太空研究人員謝頓指出,我們需要利用更精確的模型來探索這個概念,在今年早些時候,由霍金參與的宇宙聆聽工程表示它將要研究KIC 8462852恆星。

聆聽工程將在未來十年裡花費1億美金來探索地外文明的信號,目前位於美國的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將招募一個巨型望遠鏡進行合作,來進一步研究KIC 8462852恆星。天文學家希望獲得各種波段探測的平臺,對KIC 8462852恆星進行觀測,至少到目前為,紅外波段、無線電波段和高能波段都探測過,一系列的SETI正在開展。


如果KIC8462852存在智慧文明,那麼至少領先於我們1萬年,而我們從現在開始到未來1萬年內能否發展到能利用恆星能量的文明依然是未知數,有可能在某個時候,我們把自己給整死了。

本文來自川陀太空,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984862841@qq.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責任編輯:Dr. zhang

投稿郵箱:984862841@qq.com

川陀太空關注微信號:santi9527  

相關焦點

  • 細思極恐的塔比星 KIC 8462852
    相比之下,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只會造成這顆恆星亮度下降1%,這並不表示一顆行星就可以遮擋恆星的光,而是某個寬度有恆星一半的物體,換做KIC 8462852的話,至少有33顆木星(塔比星比太陽大1.5倍)整齊劃一地串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型的行星屏風,然後規律圍繞其母星旋轉,這可能嗎?這簡直不可思議。
  • KIC 8462852存在智慧生命?科學家正在努力搜尋中!
    圖片來源SETINASA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觀測到KIC 8462852恆星偶爾會暗淡下來,並且最近幾年曾經劇烈地暗淡過幾次。研究者們認為這幾次暗淡的發生如此強烈,不可能是由於行星掠過恆星表面(行星凌星)引起的(一般來說,由行星凌星引起的恆星亮度下降不會超過1%,而KIC 8462852的亮度下降達到了15%-22%,這是極其異常的)。
  • 如果恆星KIC8462852被科學嚴謹證明有戴森球,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KIc 8462852是一顆處於主序星階段的恆星,正在穩定的燃燒,它的大小是太陽的1.5倍。我們這裡把太陽的數據列一下,太陽的直徑是140萬公裡。》塔比星KIc8462852有周期性的奇怪光變現象。塔比星的光變和戴森球,是2011年開始在天文學家中傳說的。
  • 如果KIC8462852這個恆星真確定有戴森球,人類該怎麼避免?
    如果KIC 8462852這個恆星真確定有戴森球,人類該怎麼避免?這顆主序星在2009年被發現,它位於天鵝座被編號為KIC8462852,距離我們大約1480光年。因為這顆恆星的不規則光變現象引人關注。為什麼不規則的光變現象要引人關注?
  • 要是KIC8462852這恆星被科學嚴謹的確定有戴森球,人類會怎樣?
    要是KIC8462852這恆星被科學嚴謹的確定有戴森球,人類會怎樣?KIC 8462852,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1480光年,因為這顆恆星每過一段時間,亮度就會變暗,而引起了天文學家以及天文愛好者們的好奇。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這顆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質量約太陽的1.43倍,直徑約太陽的3.16倍,視星等為11.7,絕對星等為3.08。由於距離遙遠,本身還沒有太陽亮,所以人類肉眼看不見。戴森球可以是個球體,也可以是一個環狀帶,也可以表現為不連續的巨型恆星能量接收器,如果是個球體或者環狀帶的話,那麼其直徑至少要在4000萬公裡以上,不同質量的恆星,戴森球的大小也不同,如果在我們太陽系中建造一個戴森球的話,那麼它直徑至少要在3億公裡左右,因為它即便建在地球的軌道上也需要有這樣的規模。想一想一個直徑數億公裡的球體或環狀帶,該是一種多麼壯觀的建築。
  • KIC 8462852恆星的變暗是戴森球、彗星經過還是超級建築所致?
    KIC 8462852這顆恆星也被稱為「博亞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或是「塔比之星」(Tabby’s Star),會發生離奇的亮度下降現象。但科學家表示,這並不是巨大的外星建築所導致,因為若真是如此,那麼每種波長的光變暗的程度應該都要一樣才對。
  • 天鵝座KIC 8462852星是具有戴森球建造水平的地外文明嗎?
    那顆恆星編號為KIC 8462852,俗稱塔比之星,官方名為博亞吉安之星。在天文觀測日新月異的現代,所謂疑似戴森球結構已經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從2009年開始,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這顆恆星的光變周期很特異,那時起,克卜勒望遠鏡就一直跟蹤監測研究,至今有10個年頭了。
  • 天鵝座KIC8462852塔比星有外星人文明建的戴森球結構嗎
    近日,又一則關於天鵝座被暱稱為「塔比星」的恆星亮度變化的新聞,點燃了大眾對於外星文明的熱情和期望。為什麼要說「又」呢?因為這顆距離我們1480光年的恆星已經是第二次進入外星人搜索活動的視野了。
  • 地球誕生46億年,人類文明只有1萬年,是否存在史前文明?
    如果把地球46億年的歷史同比例縮短成24小時,那麼一秒鐘就是5萬多年,而人類真正意義上的文明史不過1萬年,相當於四分之一秒,用科學技術改天換地的歷史也不過400年,只相當於百分之一秒。
  • 銀河系內存在外星文明嗎?英國天文學家稱:可能存在36個智慧文明
    正常分析,如果某刻天體上誕生文明的時間比地球上早幾萬年甚至幾千年,那麼它們的文明等級勢必會高於我們,那麼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外星文明造訪地球哪?有的人用大劉《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來解釋,那就是所有文明都不會主動去尋找其他文明或者是暴露出自己的問題位置。
  • 人類離開1億年,如果有新的文明出現,他們能發現我們存在過嗎?
    自人類誕生於地球後,地球又被認為是文明星球了。毫無疑問,地球在宇宙中是特別的,但這份特別是人類賦予地球的。本質上而言,地球和火星金星等星球都並無特別之處,如果未來生態萬物滅絕了,人類也消失滅絕在了地球上。地球跟金星火星就更接近了。只是那時人類不在地球上了,人類已經不能評價地球了。
  • 恐龍存在1.6億年,沒進化出智慧,人類500萬年就做到了?
    恐龍為什麼沒能進化出智慧? 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從猿到人不過500萬年,在恐龍們存在了至少1.6億年的情況下,為何它們沒能進化出足夠的智慧變成「恐龍文明」呢?
  • 英科學家:銀河系中可能至少存在36個外星智慧文明,但人類技術目前...
    能夠交流的外星文明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但也許不是呢?《福布斯》雜誌網站指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估計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每顆恆星平均有大約一顆系外行星。近日,英國諾丁漢大學科研團隊稱,他們計算出銀河系所有行星中,至少存在36個活躍的、能夠交流的智慧文明。
  • 英國科學家認為銀河系至少存在36個智慧文明
    對人類文明來說,尋找生命誕生的奧秘有助於幫助我們在未來更好的判斷宇宙中是否存在智慧文明,同時也有利於幫助人類找到更多宜居星球。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始終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文明,而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我們暫時沒有找到任何有力的證據。
  • 如果人類的體型只有螞蟻那麼大,但智慧保留,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如果僅僅從智人算起,我們在地球上發展的時間大約是20萬年,但就是這20萬年讓人類這個物種實現了質的飛躍,我們進化出智慧文明。曾經的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是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到處存在著天敵,稍不小心可能就要被其它動物「叼走」。這樣的經歷也讓我們保持著警惕,並且被深深的刻在基因裡,這也是大部分人怕黑夜的原因。
  • 根據『德雷克方程』的推論,銀河系存在智慧文明嗎?
    【黃姤·作品】在宇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成分,我們也只是裡面的小小的一分子,但是我們可以揭示宇宙裡面所發生的物理過程,那麼在宇宙空間裡面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生物跟我們一樣也發現了宇宙的規律呢?如果在附近的星球上面真的有外星文明存在,它們到底在哪?
  • 如果人類是宇宙唯一智慧文明,我們是繼續探索宇宙還是保持現狀?
    原始生命的起源有共性,地球這樣的生態系統能夠誕生早期原始生命,那麼其它的生態星球,大概率也會誕生原始生命。雖然誕生了原始生命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進化演化為智慧生命,但是即使是很小的概率誕生智慧生命,那麼宇宙中的智慧文明數量應該也是非常多的。
  • 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有多大?一個公式告訴我們答案
    4.2光年的距離在宇宙中不算什麼,可是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個無法跨越的鴻溝,以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要到達比鄰星,至少需要數萬年。而人類誕生的歷史雖然已經有數百萬年,可是文明的時間並不長。根據目前發現的人類最早的文明是西亞的蘇美爾文明,它距離我們也不過才5000年左右。
  • 如果宇宙中存在比人類先進1億年的高級文明,會強大到什麼程度?
    如果外星文明是存在的,那麼不同的智慧文明由於所處的母星形成的時間不同,生命誕生的時間不同,那麼智慧文明存在以及發展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有的文明可能跟人類誕生的時間差不多,而有的智慧文明歷史可能則遠遠超越人類,達到了一個我們無法想像的高度。於是有朋友提出了這樣一個超級腦洞的話題,那就是如果宇宙中存在比人類先進1億年的高級文明,他們會強大到何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