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KIC8462852這恆星被科學嚴謹的確定有戴森球,人類會怎樣?

2021-01-09 小金天天談娛樂

要是KIC8462852這恆星被科學嚴謹的確定有戴森球,人類會怎樣?KIC 8462852,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1480光年,因為這顆恆星每過一段時間,亮度就會變暗,而引起了天文學家以及天文愛好者們的好奇。

現在關於這顆恆星的亮度為什麼會變化,較多人認可的說法是,在我們觀測的方向上,存在星際物質的遮擋,所以才造成了亮度的變化。

其實,對於這顆恆星的觀測,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如果單看觀測數據,那麼這顆恆星的亮度在這一百多年間裡下降了至少20%,但是由於在數據上有些出入,因為,畢竟觀測的歷史較長,亮度的下降可能並沒有那麼的大。

而近些年來,克卜勒望遠鏡對它進行觀測,在觀測的最初三年間,亮度下降了1%,然後呢,在隨後對它觀測時,發現亮度不降反增,半年內亮度增加了2%。

那麼,按照戴森球的設想,我們來猜測一下,由於該恆星周圍不存在行星,所以外星文明必然是從另一個恆星系千裡迢迢的趕了過來,很顯然,這個外星文明達到了二級文明中等水平。

他們正在對這顆恆星進行施工,施工周期在200年左右,現在已經處在施工的末尾階段了,如果施工完畢,那麼這顆恆星將顯著變暗,並成為了那個二級文明穩定的能源來源。

如果真如猜測一樣,會對當今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首先,此恆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1480光年的路程,即便對於二級文明,也是一段不短的旅途,他們可能還沒有發現地球的存在,所以並不知道人類文明的信息。

但是,我認為,他們很可能已經知道了,因為,既然人類可以觀測到他們,他們也一定早已觀測到了我們,科技不在一個層次上。

那麼,人類必須團結起來,以航天作為第一要務,爭取最快速的發展武器科技,為未來可能遇到的最壞的情況做準備,因為,有那麼一種可能性是,他們為什麼要在那裡施工,獲取恆星能源呢?就是因為地球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或者說目標之一,他們可能來自於更遠的地方,探測到地球的周圍包括地球共有他們的目標星球數十個,他們想要佔有。

但是,由於遠離自己的母星,他們必須要在距離這數十個目標都不遠的地方,設置一個能源基地,作為他們的大本營,恰好,距離地球1480光年的KIC 8462852恆星位置最佳。

現在,他們仍然處在施工中,且即將完工,完工之後,他們要採取什麼動作呢,很顯然,佔領他們原定的數十個目標星球。以上,只是基於題目的一種猜測而已。

相關焦點

  • 如果恆星KIC8462852被科學嚴謹證明有戴森球,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KIc 8462852是一顆處於主序星階段的恆星,正在穩定的燃燒,它的大小是太陽的1.5倍。我們這裡把太陽的數據列一下,太陽的直徑是140萬公裡。》塔比星KIc8462852有周期性的奇怪光變現象。塔比星的光變和戴森球,是2011年開始在天文學家中傳說的。
  • 如果KIC8462852這個恆星真確定有戴森球,人類該怎麼避免?
    如果KIC 8462852這個恆星真確定有戴森球,人類該怎麼避免?這顆主序星在2009年被發現,它位於天鵝座被編號為KIC8462852,距離我們大約1480光年。因為這顆恆星的不規則光變現象引人關注。為什麼不規則的光變現象要引人關注?
  • KIC 8462852恆星的變暗是戴森球、彗星經過還是超級建築所致?
    這就是使用克卜勒使數以百計的外行星被發現,這在自身是非凡的。然而,有一條光曲線看上去十分奇怪。猶如前所未有的奇怪。在塔比星的光曲線中,多日的巨大變暗事件是清楚的,當非常大的物體或者成群的物體被看見從這顆星前面經過,遮擋了22%的光線。恆星KIC 8462852的亮度一度下降了22%相比於我們的太陽系,同樣距離的巨大的木星只遮擋了1%的太陽光。
  • 細思極恐的塔比星 KIC 8462852
    相比之下,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只會造成這顆恆星亮度下降1%,這並不表示一顆行星就可以遮擋恆星的光,而是某個寬度有恆星一半的物體,換做KIC 8462852的話,至少有33顆木星(塔比星比太陽大1.5倍)整齊劃一地串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型的行星屏風,然後規律圍繞其母星旋轉,這可能嗎?這簡直不可思議。
  • 天鵝座KIC8462852塔比星有外星人文明建的戴森球結構嗎
    ­  2015年9月,美國耶魯大學天文學系研究團隊公布的一篇論文指出,自2011年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開始工作以來,這顆編號KIC 8462852的恆星就被記錄到亮度呈周期性不規則變化,變暗幅度高達15%至22%。在排除掉所有的觀測誤差和設備故障的可能之後,現有理論無法完美解釋這一現象。
  • 天鵝座KIC 8462852星是具有戴森球建造水平的地外文明嗎?
    那顆恆星編號為KIC 8462852,俗稱塔比之星,官方名為博亞吉安之星。在天文觀測日新月異的現代,所謂疑似戴森球結構已經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從2009年開始,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這顆恆星的光變周期很特異,那時起,克卜勒望遠鏡就一直跟蹤監測研究,至今有10個年頭了。
  • 如果KIC 8462852存在智慧文明,那麼至少領先我們1萬年
    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個現象,目前有一個新的理論認為大型軌道碎片可能是造成其亮度變化的原因。這顆恆星就是KIC 8462852,處於1480光年之外,對於亮度有規律地變化的現象,有些觀點則認為這是外星人利用該星球能量的證據。
  • 天鵝座的奇怪恆星可能是戴森球文明,人類會遭遇黑暗森林法則嗎?
    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kepler)空間望遠鏡項目是一項專業搜尋地外行星的設備,在2009年發射升空以後,一直不間斷地對天鵝座方向區域進行精確監測,在這些年裡觀測了該區域的近20萬顆恆星,直到發現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有難以解釋的行為,人們認為這顆恆星可能有科技極為發達的外星文明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這顆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質量約太陽的1.43倍,直徑約太陽的3.16倍,視星等為11.7,絕對星等為3.08。由於距離遙遠,本身還沒有太陽亮,所以人類肉眼看不見。在觀察恆星過程中,有很多恆星都有光變現象,這是因為有行星或其他因素的遮蓋幹擾所致。但一般恆星光變現象沒有這麼大。一般認為一顆恆星如有一顆木星這麼大的行星遮擋了其光線,只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1%,但這顆恆星亮度下降有時高達22%,大驟降光變周期為750天一次,小光變周期曾經有一段時間為20天,後來又消失了。
  • 距地球1480光年,一顆疑似2級文明的戴森球恆星,這真的存在嗎?
    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來看,人們得知戴森球是巔峰2級文明的產物,現階段的人類距離2級文明,還遙遙無期,因此人類無法製造出如同戴森球這樣的宏偉建築,那麼,在這個無垠的宇宙中,是否存在戴森球?一個有能力製造戴森球的文明擁有怎樣的科技水平?
  • 關鍵的難點就在於製造,你相信戴森球最終會實現嗎?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實現第二宇宙文明就意味著能夠完全利用太陽能源,而第二宇宙文明實現的標誌就是戴森球。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弗裡曼·J·戴森(Freeman J.Dyson)在1960年首次將這一想法作為思想實驗進行探索。戴森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長達兩頁的論文,題為「尋找人造恆星紅外輻射源」,因為他把一個太陽系大小的太陽能收集系統想像成一種技術,而我們銀河系中其他先進文明不可避免地會使用這種技術。戴森提出,尋找這種結構存在的證據可能會導致在銀河系其他地方發現先進的文明。
  • 戴森球?宇宙二級文明?塔比星為什麼會如此神秘?
    2015年,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昏暗恆星引起了科學家的目光,因為他們發現,這顆恆星偶爾會被一個神秘的巨型結構遮擋,這種不同尋常的現象意味著這顆恆星周圍很可能存在戴森球!戴森球我們知道,核聚變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恆星內部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核聚變,但遺憾的是這巨大的能量人類無法使用。
  • 為了證明疑似戴森球是真戴森球,科學家在尋找外星人發射的雷射
    現代科學家們能夠找到的、比較靠譜的,用人類的思維能夠理解的外星人存在方式,就是居住在戴森球上。●按照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戴森球可以利用一顆恆星的幾乎全部能量。2011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Tabetha Boyajan(塔比莎.博雅健)在一大堆觀測數據裡面發現了一顆編號為KIc8462852的恆星。●這顆恆星的光變幅度非常的大,高達20%。
  • 又一位科學家離世,曾提出「戴森球」理論,是尋找高級文明的關鍵
    根據戴森的設想,他認為,像如果宇宙中有像人類這樣的智慧文明,那麼待在地球這樣的行星上,勢必是發展有限的,因為以地球本身蘊藏的能源來看,遠遠不及該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而如果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去開發恆星的能源。 因此,弗裡曼·戴森認為宇宙中如果有高級文明存在,那麼他們必定有能力研發出一個能夠將恆星包圍起來的巨型球狀人造天體。
  • 為什麼發現了戴森球,就等於終結了黑暗森林理論?
    戴森球是美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兼科幻作家,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個設想,後來被科學家認為是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重要參考。他認為,當一個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為了最大限度獲取能量,會建造一個巨大的完全包裹恆星的球狀裝置,完全收集一顆恆星的能源。
  • 透出神秘的戴森球
    由於設計製造和管理這樣一個巨型結構遠遠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因此現在只能對它有一個大致的想法,但是一個先進的超智能構想可能會建立起來。最後,雖然我們根本不知道超智能可以做什麼,但我們知道的一件事是:任何這樣一種單一的戴森球技術將至少會使一顆恆星在可見光下消失,因為目前我們已經做了超過一百年的恆星調查,並擁有可用的數據檔案,我們可以回到檔案中尋找那些已經消失的恆星,然後從那裡確定原因。
  • 科學家發現可疑證據,它們可能在竊取恆星能量
    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引起了眾多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注意,這顆恆星周圍沒有行星存在,只有一顆恆星孤獨地漂浮在宇宙中,同時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很誇張,經常會發生周期性的亮度驟然降低,最嚴重的一次直接降低了22%。
  • 塔比星存在戴森球?如果真的存在,會對地球產生威脅嗎?
    雖然戴森球的概念早在1960年就被提出來了,但對於人類而言,這還是一個無法想像的裝置,對於如何製造戴森球,人類還是一無所知,畢竟人類連一級文明還沒有達到。在太陽系之中,太陽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所以似乎根本沒有足夠的物質材料來製作足以環繞太陽的戴森球。
  • 戴森球是什麼?是宇宙中的星球嗎?
    「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融合反應堆。>據國外媒體報導,KIC 8462852恆星系統位於1480光年之外,科學家在該系統中發現了奇怪的現象,一系列奇異的光波動現象無法用現有的理論進行解釋,因此有理論指出,這可能是我們發現的外星人星際工程的證據。
  • 除了塔比星以外,還有一顆疑似存在戴森球的恆星,距離地球更近
    一個文明的等級越高,其需要的能量就越多,因此我們不難想像,當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地球上現有的資源就會滿足不了人類對能量的需求,這時人類必然會尋找更加強大的能量來源。就目前而言,我們人類所使用的能量來源幾乎全部來自於太陽,而實際上太陽輻射到地球的能量只僅佔其總能量(單位時間內)的大約22億分之1。由此可見,太陽就是非常好的能量來源,那麼未來的人類將會怎麼最大化地利用太陽的能量呢?對此,科學家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簡單地講,戴森球就是一個能將恆星包裹起來的巨型人造結構,高級文明可以利用它來採集恆星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