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家們能夠找到的、比較靠譜的,用人類的思維能夠理解的外星人存在方式,就是居住在戴森球上。
●按照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戴森球可以利用一顆恆星的幾乎全部能量。
驅動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萬物生長,製造出煤炭和石油的能量,全部來自太陽。
太陽每秒鐘發出來的能量是3.83×10^26次方焦耳,地球每秒鐘接收的太陽能量是1.72×10^17次方焦耳。
●也就是說,地球只利用了太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
而人類只利用了這22億分之一中的1/10000。
想想看,如果能用掉太陽百分之10的能量,就能支撐100億億人口,這是多麼可觀的數字。
要開發太陽10%的能量,使用戴森球或者是戴森環是必不可少的。
2009年3月6日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像木星這麼大小的行星,會遮擋住太陽1%的光芒。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上搭載的光度計就專門尋找發生周期性光變的恆星。
2011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Tabetha Boyajan(塔比莎.博雅健)在一大堆觀測數據裡面發現了一顆編號為KIc8462852的恆星。
●這顆恆星的光變幅度非常的大,高達20%。
KIC 8462852是一顆太陽兩倍大小的恆星,目前正處於壯年時期的主序星階段。
要讓kIC8462852產生20%幅度的光變,遮擋物的大小必須達到KIC8462852直徑的40%,也就是說相當於太陽直徑的80%。
如果是一顆巖石行星,會潰縮為一個中子星或者是黑洞。
所以它不可能是一顆巖石行星。
如果是一顆巨型的氣態星,那麼它本身就應該發光。
為了解釋這20%的光變,科學家們做了以下設想。
一團巨大的星際塵埃、一顆爆炸的行星形成的碎片,或者是像土星那樣的一顆巨大的氣體行星帶著一個巨大的光環。
如果是一顆行星爆炸形成的碎片,不會以穩定的雲形式存在,會形成一條或者是幾條固定的軌道。只會產生一次較大幅度的遮擋,然後觀測到的光變會逐步的下降。
但是,實際上KIC82462852的光變非常穩定。
這說明遮擋物的會以穩定的形式存在。
不管是星際塵埃或者是圍繞在行星外圍的光環都是半透明的,不會遮擋住所有頻率的電磁波。
●穩定存在的土星環是非常薄的,由細小顆粒組成。
所有行星的星環都必須具有這樣的特徵,不可能遮擋住所有頻率電磁波。
但是,科學家們發現kIC8462852的光變現象不僅存在於可見光波段,在所有的電磁波段都產生了20%的光變。
這說明遮擋住kIC8462852的物體是不透明!
所以星際塵埃、巨大星環遮擋說不能成立。
●一個用各種自然成因都無法解釋的巨大的結構,剩下的唯一選項就是認定是一個人造結構。
只有戴森環或者是戴森球符合。
於是這個疑似擁有戴森球結構的恆星就被命名為塔比星(也可以叫博雅健星)。
●塔比星的發現者,塔比莎.博雅健。
KIC8462852塔比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位於天鵝座。
20世紀70年代初,在墨西哥塔巴斯科省發掘了拉文塔的奧爾梅克遺址,並確定該遺址的凹槽金字塔建於公元前1000年,與天鵝座的中心星大熊座齊。
●天鵝座的幾顆恆星連起來是一個十字型,所以又稱北十字。
只有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把這些連線想像成天鵝的脖子、翅膀和尾巴,才能看出來是一個天鵝。
瑪雅人在神廟的很多石刻壁畫上,用十字標記來代表這個星座。
●在瑪雅人的傳說裡面,神明來自天鵝座。
所以,現在有兩個完全沒有聯繫的證據指向同一事件。
假設那裡確實有一個戴森球,除了能夠觀察到塔比星的光變以外,還能夠觀察到什麼信息呢?
對於這種觀點本作者持有不同意見,但是科學家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
雷射是一種高度方向性的光,是人類發明的,自然界不存在的光。
●要用受激輻射源進行放大以後,才能夠得到雷射束。
如果能從塔比星的光信號中檢測到雷射信號,可以100%的證明,那裡確實住著外星人。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小組,由大衛·利普曼領導,利用利克天文臺的自動行星探測器望遠鏡的數據,尋找連續雷射信號。
雷射從1400光年外的塔比星發射出來,被地球人接收到,能量下限是24兆瓦。
(吐個槽,24兆瓦等於2.4萬千瓦,這哪裡是雷射通信,明明是雷射炮。)
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未檢測到任何來自塔比星的雷射信號。
●如果一個戴森球要維持正常的生態系統,最優的布置方式,仍然是布置在宜居帶範圍。
塔比星的宜居帶在2個天文單位左右,戴森球的直徑是6億公裡。
住在戴森球兩側的人,到底該用什麼方式進行通訊?歡迎讀者留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