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恆星亮度驟降,疑似發現戴森球,科學家:不是自然原因

2020-12-05 閒雲趣談科學

宇宙中常見的天體就是小行星和隕石,比它高一級的是星球。星球又可以分成多種,地球就是行星,太陽則是恆星。恆星的出現,往往能帶動小型星系的出現,太陽系就是在太陽的帶領下成型的。在銀河系中,和太陽系情況一樣的星係數不勝數。從太空望遠鏡發回來的圖像看,在銀河系的中心,還有百萬顆恆星,共同組成了中心區域。

太陽光照射到地球,我們就可以使用太陽能了,這也是最常見的能源利用方式。而能被我們利用的太陽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太陽光在傳輸到地球的過程中,大部分能量都浪費在了宇宙空間中。要是人類可以大規模採集利用太陽能,就不用再為能源枯竭發愁了。

地球的能源枯竭不是什麼秘密,進入現代社會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激增。陸地上的能源探查完了,又跑到海洋上的探查。等海洋上的能源用完了,不知道該去何方尋找能源了。這一情況在上世紀就有科學家預料到了,在他看來,人類未來採用的能源應該是太陽能,恆星的能源足夠支撐人類使用上億年。這位科學家名叫戴森,戴森球就是他提出的一種利用恆星能源的裝置。

其實戴森球不止和能源有關,戴森在提出它的時候,還做出了一個假設,戴森球或許是高等文明的採集能源的裝置。按照我們的思維,文明的發展和能源緊密相連,高等文明的發達程度要求它們的能源更加高級,放眼宇宙,沒有什麼能比恆星更適合當能源了。

根據戴森的理論,當戴森球在採集恆星能源時,恆星的光度和能量強度會出現短時間的下降。那我們可不可以從這個特性下手,找到戴森球?

NASA的科學家們早就開始做了,他們也找到了一顆疑似存在戴森球的恆星。在距離地球1300光年外的天鵝座,有顆名叫塔比星的恆星,它便是科學家的懷疑對象。克卜勒望遠鏡在探測系外恆星時,發現塔比星的亮度經常變暗,而且呈現出周期性的規律。

一般來說,恆星的亮度都是穩定的,像塔比星這樣經常變暗的恆星,還真不多見。克卜勒望遠鏡觀察到塔比星發生過一次亮度下降2成的異變,其他恆星都沒有發生過。科學家們試圖用塵埃阻擋的理論來解釋,或許在塔比星的軌道上,存在著一些巨大的物體,它們正好遮蔽了塔比星的亮度。塔比星距離我們1300光年,望遠鏡看見的畫面也不清晰,所以這種解釋存在漏洞,不像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戴森球理論反而契合塔比星的情況,一個巨大的球形物體封鎖了整個塔比星,定期抽取它的能量。能量被外界抽取,恆星的亮度下降也就可以解釋了

其實不止塔比星一個,在距離地球450光年外的地方,還有一顆疑似存在戴森球的恆星。太空望遠鏡曾經觀察到了它的異變,在短短的24小時內,它的亮度下降了8成,情況比塔比星還奇怪。單純的亮度下降,科學家還能做好心理準備,可當科學家計算它的公轉周期時,又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這顆恆星的公轉周期大約是100天,如果它的亮度下降不是因為戴森球,而是自然原因,那它的公轉周期就應該是20天左右。公轉周期的異常,似乎印證了它被戴森球包圍。戴森球帶給我們的衝擊還不止於此,科學家沒有對它的能源轉化利用方式做出詳細說明,可能戴森球會講恆星能源轉化成一種全新的能源。

相關焦點

  • 兩顆恆星亮度驟降,疑似發現戴森球,科學家:不是自然原因
    ,他們也找到了一顆疑似存在戴森球的恆星。在距離地球1300光年外的天鵝座,有顆名叫塔比星的恆星,它便是科學家的懷疑對象。克卜勒望遠鏡在探測系外恆星時,發現塔比星的亮度經常變暗,而且呈現出周期性的規律。科學家們試圖用塵埃阻擋的理論來解釋,或許在塔比星的軌道上,存在著一些巨大的物體,它們正好遮蔽了塔比星的亮度。塔比星距離我們1300光年,望遠鏡看見的畫面也不清晰,所以這種解釋存在漏洞,不像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 距地球1480光年,一顆疑似2級文明的戴森球恆星,這真的存在嗎?
    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來看,人們得知戴森球是巔峰2級文明的產物,現階段的人類距離2級文明,還遙遙無期,因此人類無法製造出如同戴森球這樣的宏偉建築,那麼,在這個無垠的宇宙中,是否存在戴森球?一個有能力製造戴森球的文明擁有怎樣的科技水平?
  • 除了塔比星以外,還有一顆疑似存在戴森球的恆星,距離地球更近
    對此,科學家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簡單地講,戴森球就是一個能將恆星包裹起來的巨型人造結構,高級文明可以利用它來採集恆星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能量。戴森球這個概念的提出,引出了一個迷人的話題:由於戴森球可以明顯地改變恆星的亮度,假如宇宙中存在著比我們更高級的外星文明,那麼當他們建造出這種巨型結構時,我們就可以通過觀測某顆恆星亮度的變化,察覺到他們的存在。
  • 3000光年外,一顆恆星的亮度兩天內驟降70%,這是怎麼回事?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巡天數據發現,塔比星的亮度經常發生大幅度的變化,最大一次竟然下降了22%!沒有任何已知的天文現象可以解釋這一事件。因此,科學家猜測塔比星的周圍可能存在戴森球,正是它的存在遮擋了塔比星的光亮,而在戴森球進行恆星能量的吸收和採集的時候,就有可能發生非常明顯的光暗變化。所以塔比星是目前科學家重要關注的一顆恆星。
  • 為了證明疑似戴森球是真戴森球,科學家在尋找外星人發射的雷射
    現代科學家們能夠找到的、比較靠譜的,用人類的思維能夠理解的外星人存在方式,就是居住在戴森球上。●按照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戴森球可以利用一顆恆星的幾乎全部能量。但是,科學家們發現kIC8462852的光變現象不僅存在於可見光波段,在所有的電磁波段都產生了20%的光變。這說明遮擋住kIC8462852的物體是不透明!所以星際塵埃、巨大星環遮擋說不能成立。●一個用各種自然成因都無法解釋的巨大的結構,剩下的唯一選項就是認定是一個人造結構。
  • 天鵝座KIC 8462852星是具有戴森球建造水平的地外文明嗎?
    在天文觀測日新月異的現代,所謂疑似戴森球結構已經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從2009年開始,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這顆恆星的光變周期很特異,那時起,克卜勒望遠鏡就一直跟蹤監測研究,至今有10個年頭了。這顆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質量約太陽的1.43倍,直徑約太陽的3.16倍,視星等為11.7,絕對星等為3.08。
  • 宇宙二級文明被發現了?科學家在天鵝座找到證據,疑似「戴森球」
    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推測,將宇宙文明等級進行了劃分。在上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宇宙學家卡爾達肖夫基於文明可以掌握和利用的能源等級、總量假設出了宇宙文明的三級模型。之後的數年內,又被其他科學家從三級模型擴展到了七級模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七級宇宙文明是怎樣的吧!一級宇宙文明在其所在的星球上擁有著「無上」的能力。
  • 在1840光年外,疑似有人建造戴森球!
    在1840光年外,疑似有人建造戴森球!其實人類所有財富的獲得都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以消耗地球上的資源為基礎,金錢的獲得是進行了等價交換,而金錢所兌換的東西,都是由能源消耗所形成的,包括整個地球的建立和人類社會的形成,時時刻刻都需要資源的消耗,這時人類也發現地球上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這些資源被人類消耗殆盡之後,我們又該從哪裡獲取新的能源呢?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2、  在近一個世紀的尋找中,我們也並不是一無所獲。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1、通過概率的方法來計算,宇宙裡類似地球的行星不在少數。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
  • 距地1840光年,疑有戴森球結構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通過太陽的核聚變獲得了一些靈感,科學家猜想,既然太陽能夠通過核聚變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那麼我們為何不創造一個類似太陽這樣的天體呢?於是就有科學家大膽提出了「戴森球」理論。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個理論,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是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核聚變反應堆,當然啦,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創造出來,但是對於戴森球,人類不會因此而放棄的。
  • 為什麼發現了戴森球,就等於終結了黑暗森林理論?
    因為那裡沒有行星做周期性的軌道運行,只有一堆不規則、找不到特定模式遮光的形狀,所以很多科學家懷疑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戴森球。戴森球是美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兼科幻作家,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個設想,後來被科學家認為是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重要參考。他認為,當一個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為了最大限度獲取能量,會建造一個巨大的完全包裹恆星的球狀裝置,完全收集一顆恆星的能源。
  • 科學家發現——有恆星疑似被超級文明所控制利用
    科學家發現——有恆星疑似被超級文明所控制利用在一望無際的星空中存在著無數的秘密,而地球之外是否還有生命的存在一直是一個疑團。雖然到了近代各種關於外星飛船出現的信息層出不窮。但是至今還沒有真正被證實的畫面,人們也只能通過一些恆星或者行星的運動軌跡以此來推斷外星人是否存在,在前不久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奇怪的恆星。在這顆恆星的周圍有著27顆比地球還要大的物體,而且這些物體大小均勻還有一個比這些物體大一倍,考慮到這顆恆星的年齡所以吸積盤被排除在外,周圍的28顆星星也不可能。
  • 戴森球出現了?3千光年處突發詭異天象,恆星亮度兩天驟降69%
    戴森球,對於關注天文報導的網友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我們都知道,它是外星高等文明吸收整個恆星系能量的超級建築。但是這僅僅是科學家們的一種猜想,始終在傳說中。那麼,現實中真的有戴森球嗎?前不久NASA再次傳來驚人消息,在3千光年處,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突然變暗,亮度在短短的2天時間內便下降69%,致使該恆星的亮度星等直接下降1個等級。這一突發事件令科學家十分吃驚。科學家一直在觀測這顆恆星,並一直在研究它的行星系統。多年來,這顆恆星一直都十分穩定,因此,突然之間,它發生如此變故,實在令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 KIC 8462852恆星的變暗是戴森球、彗星經過還是超級建築所致?
    在這些光曲線內,當一個行星在它的母行星前移動,只是一點點地擋住燈光,行星的獵手們便能看到燈光驟降。這就是使用克卜勒使數以百計的外行星被發現,這在自身是非凡的。然而,有一條光曲線看上去十分奇怪。猶如前所未有的奇怪。在塔比星的光曲線中,多日的巨大變暗事件是清楚的,當非常大的物體或者成群的物體被看見從這顆星前面經過,遮擋了22%的光線。
  • 12光年外發現兩顆宜居行星,科學家:外星人可能已經發現地球
    近些年,為了解開這個讓人費解的問題,部分科學家開始轉變思路,不再聆聽宇宙中傳來的各種信號,而是開始尋找外星文明的技術籤名,比如戴森球、星際飛行器等等。  而在距離地球相對較近的地方其實也有著一些宜居行星,比如蒂加登星恆星系中的兩顆行星。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一般認為一顆恆星如有一顆木星這麼大的行星遮擋了其光線,只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1%,但這顆恆星亮度下降有時高達22%,大驟降光變周期為750天一次,小光變周期曾經有一段時間為20天,後來又消失了。這種特別突出於其他恆星的變化引起了眾多的猜測,其中有一種就是「戴森球」影響。
  • 破解塔比星之謎:不是外星人的戴森球
    圖:戴森球的藝術想像圖。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基本上將外星人戴森球的可能性排除了。如果遮擋物是外星人建造出來的戴森球,其中的物質顆粒顯然是很大的顆粒,因此也就基本上被觀測排除了。當然,針對塔比星的戴森球理論也算死而不僵,因為人們可以假設那些外星人製造的就是幾微米大小的塵埃,組成雲團,構成物質環,阻擋部分陽光。
  •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
    戴森球是什麼?人類會製造出來嗎?科學家給出時間限制!當人類第1次跨出地球的大門,就想著如何運用宇宙中的資源,在地球上,各國都時時刻刻在強調資源緊張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人類科技的發展和地球上的能源息息相關,如果地球資源瀕臨枯竭,那麼人類科技也寸步難行。因此科學家們自己的想要利用地球之外的資源,這並不能說明人類是一種貪心的生物,而是在為了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 科學家在這2顆行星上發現有疑似文明信號,還有星球大戰?真刺激
    科學家在這2顆行星上發現有疑似文明信號,還有星球大戰?真刺激!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尋找類地行星,目的是能找到適合人類宜居的星球,以防地球發生意外,可以延續人類的生存。另外還有個目的就是尋找地外文明。科學家尋找類地行星的參照是根據這顆星球上是否有水、大氣、適宜的溫度等,這些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在人類宜居帶上尋找類地行星是最準確、方便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宜居帶上的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是適中的,這樣才能夠保證適宜的溫度,才能夠孕育生命,也能讓農作物生長。接著再縮小範圍,去探索哪些星球上有大氣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