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光年外,一顆恆星的亮度兩天內驟降70%,這是怎麼回事?

2020-12-05 探索宇宙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自從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已經不再懷疑外星文明的存在。可是想要真正證明外星文明的存在,還需要我們真正尋找到外星文明的蹤跡才行。為此,科學家通過各種方法開啟了探尋地外文明的計劃。

1977年的時候,科學家先後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它們上面都攜帶著一張金色的碟片,上面記載著地球生命和人類文明的各種信息,同時還有地球的坐標。旅行者號的目標就是走出太陽系搜尋外星文明,科學家的期望是旅行者號走出太陽系之後,被外星文明捕獲,然後外星文明根據碟片上的信息,跟人類取得聯繫。

雖然旅行者號目前已經穿越柯伊伯帶進入星際空間,但是按照科學家對太陽系範圍的新劃分,它們離飛出太陽系可能還需要一萬年以上。由此,我們對旅行者號探尋到外星文明已經基本不抱什麼希望,因為要搜尋到外星文明,只有飛出太陽系才有可能。

除了派出探測飛船尋找外星文明之外,科學家還通過尋找和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來尋找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只不過這種方法我們只能確定一顆行星跟地球非常相似,可能存在生命或文明,但是我們去無法直接觀測到行星上面的詳細情況。因此,這個方法尋找外星文明基本也沒什麼希望。

後來,科學家又將目光放在了通過射電望遠鏡來搜尋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信號上,這個方法還是有一定的可能發現外星文明。如果外星文明已經走出母星向星際發展,甚至已經成為強大的星際文明,那麼無線電通訊是必備的技術。越是強大的文明,其無線電通訊技術也越強。

只要我們能夠搜尋到這樣的信號就有可能發現外星文明的存在,只不過,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困難,那就是有關神秘信號的破解。要知道外星文明跟人類文明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文明,無線通訊技術的模式等有可能也完全不同,我們完全不了解外星文明的語言,文字等,自然破解外星文明信號的可能性也非常少。所以,通過搜尋外星文明信號來尋找外星文明,看似理論上可以,可是真正要實現卻也是困難重重。

除了以上三種搜尋外星文明的方式之外,科學家還想到了另外一種方法,那就是觀測尋找外星文明建造的龐大人造物體,這種人造物體有可能是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飛船,比如行星一樣大的飛船,恆星一樣大的飛船等。如果是一些小型的人造物體,我們可能觀測不到,發現不了,可如果是一種特別龐大顯眼的人造物體,就有可能被我們觀測到。

而在眾多的人造物體中,科學家想到的最有可能被我們觀測到的就是戴森球,這是科學家猜想中的一種高級文明的人造物體,它是環繞恆星建造的一種吸收恆星能量的裝置。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能源,當一個文明向星際發展之後,母星的資源能源可能已經枯竭了,能夠利用的能源只有向太空索取。

在太空中比較普遍強大的一種能源就是恆星能源。所以科學家猜想,當一個文明發展到二級文明的時候,就會利用恆星能源,建造類似戴森球的龐大建築來吸收恆星的能量。如果一顆恆星的周圍有如此龐大的人造建築,那麼恆星的光亮必然會有非常明顯的光暗變化。而恆星又是宇宙中非常耀眼的天體,能夠被天文望遠鏡觀測到。

那麼宇宙中存在光暗變化非常明顯的恆星嗎?答案是肯定的。名氣比較大的就是塔比星,這是一顆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的恆星,位於天琴座和天鵝座之間。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巡天數據發現,塔比星的亮度經常發生大幅度的變化,最大一次竟然下降了22%!沒有任何已知的天文現象可以解釋這一事件。

因此,科學家猜測塔比星的周圍可能存在戴森球,正是它的存在遮擋了塔比星的光亮,而在戴森球進行恆星能量的吸收和採集的時候,就有可能發生非常明顯的光暗變化。所以塔比星是目前科學家重要關注的一顆恆星。除塔比星之外,還有兩顆恆星存在不規律光變現象,它們的代號分別為EPIC 204278916和VVV-WIT-07。

除了以上三顆恆星有不規律光變現象之外,科學家在2014年5月還發現了一顆編號為ASASSN-V J213939.3-702817.4的恆星,它距離地球約3000光年。這顆恆星自發現後的5年時間裡,其亮度都是非常穩定的,可是前段時間,科學家觀測發現,它的亮度在兩天內邊驟降了70%,隨後又恢復正常。這是怎麼回事?

要知道,塔比星的光暗變化最大的一次才降了20%,而這顆距地球3000光年外的恆星卻在兩天內降了70%,這說明在它的周圍有可能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遮擋物,只有特別龐大的遮擋物才能夠引起巨大的光暗變化,可這個巨大的遮擋物會是什麼呢?

天文學家們對此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有可能是高級文明在兩天內在恆星的周圍建造了一個更密封龐大的戴森球,將恆星包裹了起來。可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光暗變化只持續了兩天,然後又恢復了正常呢?這顆恆星在過去五年內亮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說明它的周圍在過去是沒有特別龐大的物體。

也有天文家提出可能在恆星的周圍可能有濃密的塵埃環或行星,只不過這個猜測被更多的科學家否認了。直到目前,科學家也搞不明白,引起這顆恆星亮度兩天內驟降70%的原因是什麼?更多的科學家還是認為,突然引起如此大的亮度變化,更大的可能還是某種天文現象。只是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太少,而且又無法走到近前觀測,自然只能通過各種猜測來進行解釋了。

當然,如果這顆恆星在未來也同塔比星一樣,經常出現非常明顯的光暗變化,那麼存在戴森球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雖然科學家通過觀測恆星的光暗變化,猜測有戴森球的存在,但是由於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外星人造建築,所以對於這些還只是猜測。

想要真正弄明白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人類成為星際文明,能夠走出太陽系前往疑似存在外星文明的星系進行探索。另一個就是外星文明主動來到太陽系和人類進行接觸,那個時候,相信每一個人都不會懷疑外星文明的存在,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3千光年處突發詭異天象,恆星亮度兩天驟降69%
    我們都知道,它是外星高等文明吸收整個恆星系能量的超級建築。但是這僅僅是科學家們的一種猜想,始終在傳說中。那麼,現實中真的有戴森球嗎?前不久NASA再次傳來驚人消息,在3千光年處,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突然變暗,亮度在短短的2天時間內便下降69%,致使該恆星的亮度星等直接下降1個等級。這一突發事件令科學家十分吃驚。
  • 海山二是一顆超高亮度恆星,如果放在地球100光年外有多亮?
    海山二是一顆亮度非常高的恆星,絕對亮度是太陽的500萬倍,如果把海山二放在地球100光年處,基本就是一個小月亮。
  • 距地球1480光年,一顆疑似2級文明的戴森球恆星,這真的存在嗎?
    ,至今,人類都無法真正解釋,這顆恆星就是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外的塔比星,塔比星的星空編號為KIC 8462852,這是一顆位於天鵝座和天琴座之間的恆星,通常情況下,恆星的亮度十分穩定,更不會頻繁地發生大幅度的亮度浮動。
  • 355光年!科學家發現一顆異常恆星,外星人在亂倒核廢料?
    在距離地球355光年的半人馬座裡,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成分異常的恆星,外星人可能在那裡活動。自從美國的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了塔比星,天文學家便對它保持著關注度,這顆恆星的特徵非常明顯,它發出來的光經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度變化,就好像它的周邊有什麼東西繞著它運行,有時候會把光遮擋住。科學家展開了聯想,這些東西會是什麼?會是行星嗎?但是克卜勒望遠鏡沒有發現行星的蹤跡。
  • 1500光年外,一顆恆星被嚴重扭曲變形!產生奇怪現象
    為了維持平衡,恆星外層通常會以一定規律膨脹與收縮,就像呼吸一般。這種波動會引起恆星光度發生相應變化。恆星脈動是種普遍現象,會發生在年輕恆星中,也會發生在古老恆星中,而且周期有長有短,幅度有強有弱。實際上,我們的太陽也在按照自己的節奏默默脈動。
  • 除去太陽外,哪些恆星距離地球近?大約是多少光年?
    太陽附近的恆星不多,因為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在銀河系獵戶座懸臂的比較靠外的一側,大致相當於北京三環外不到四環的位置,算是近郊吧。在這個位置,太陽周圍的星域中,恆星的密度不大,大約每284立方光年只有一顆恆星,在以太陽為中心,14光年半徑的範圍內,一共存在著32顆恆星,這兩張圖可以對比著看,我們在看看其中距離太陽最近的十顆恆星:第十位:羅斯154星(Ross 154)距離地球9.68光年。
  • 1480光年外恆星亮度神秘變化:人工設施還是自然現象?
    建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包裹整個恆星的戴森球將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學奇蹟,遠比建造一大群圍繞恆星飛行的小單體結構要困難得多神秘的恆星光變去年秋天,美國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塔貝撒·博亞津(Tabetha Boyajian)和同事們宣布,在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外天鵝座的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有些不同尋常——一個專門致力於從美國克卜勒空間望遠鏡資料庫中搜尋系外行星存在線索的民間組織
  • 科學家發現921光年外,出現了一顆不應該存在的行星,怎麼回事?
    「海王星沙漠」同樣也是如此,過去科學家認為這區域範圍內不可能會有天體存在,可是天文望遠鏡卻在距地球921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個特別的行星,它的名字叫NGTS-4b。它和恆星的距離僅有2842359.5km,表面溫度高達1000攝氏度,公轉周期只有1.3個地球日。這顆行星距離恆星非常近,它的位置就是科學家定義的「海王星沙漠」,不是說在這個區域不可能會有天體存在嗎?這個NGTS-4b行星是怎麼回事?難道我們過去認知的恆星形成理論是錯誤的?當科學家發現了這顆NGTS-4b行星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要知道這可是一顆本來不應該存在的行星。
  • 超新星爆發:銀河系千億顆恆星的總亮度,竟然趕不上它這一顆?
    第二是在超新星爆發期間,會將外層的幾乎所有物質以高達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爆射出去,同時會向外輻射出超巨大的電磁能量。普通的一顆超新星在爆發期間輻射出的總能量相當於太陽一生的輻射總能量!第三是超新星爆發時的亮度相當驚人。超新星在爆發期間所發出的電磁輻射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
  • 光年是怎麼一回事? 光年如何計算?
    光年是怎麼一回事? 光年如何計算?時間:2017-04-25 11:55   來源:怪羅科普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光年是怎麼一回事? 光年如何計算? 雖然宇宙的大部分仍然保持神秘且未探索過,但我們知道這是真的:空間廣袤無垠。
  • 7500萬光年外,一顆恆星神秘消失,科學家卻不知道原因
    【ALENG 自媒體】7月1日早間自媒體專稿,儘管人類對於廣袤宇宙的了解仍然極其有限,但是即使如此,整個宇宙所見的一切現象,仍然遵循著基本的物理學規律,比如,現代科學通常認為,當一顆恆星在死亡後,如果其核心質量大於太陽質量5倍,那麼,這顆恆星將塌縮成為一個黑洞,而如果該恆星的質量小於太陽質量的2.5倍,則將成為一個中子星。
  • 410光年外,一個光點正上演著地球的未來,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恆星是宇宙是非常普遍的一類天體,銀河系內的恆星數量就多達數千億個,如此多的恆星,有的恆星可能還非常年輕,有的恆星可能已經走進末期向紅巨星轉變,有的恆星有可能已經轉化為其它的天體,比如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 距離地球百億光年外的恆星亮度驚人,專家稱其可能剛剛發生爆炸?
    而最近在這款刊物上發表的兩篇有關天文學方面的論文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兩篇文章聲稱,科學家在宇宙當中發現了兩顆「閃爍」的恆星,它距離地球是百億光年,這一次的發現是史無前例的觀測,因為人們之前使用引力透鏡根本沒有看到超遠距離的恆星,其中的一個恆星距離我們大約一百四十億光年。這項觀測也使科學家們發現了隱藏在疏散星團內的暗物質信息。
  • 在1400光年外,發現一顆新生恆星,或許這就是太陽幼年的樣子!
    通過使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探測到一顆非常年輕恆星發出的X射線耀斑,天文學家重新設定了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開始向太空發射高能輻射的時間線,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可能有助於回答一些關於太陽早期的問題,以及一些關於太陽系的問題。
  • 中國發現一顆亮度是太陽4萬億倍天體,科學無法解釋,可能是白洞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3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白洞的那些事兒上世紀6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艾倫·桑德奇使用光學望遠鏡在遙遠的外太空發現了一顆很奇怪的天體,這種天體的質量與恆星相似,同時也能像恆星一樣發光發熱
  • 7500萬光年外,一顆恆星離奇消失!原因尚不清楚
    比如,近日發布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一項新研究就指出,一顆恆星離奇消失了。事情大致是這樣的:這顆恆星並不在銀河系內,而是位於金曼矮星系(Kinman Dwarf galaxy)中。金曼矮星系是寶瓶座方向上距離地球約7500萬光年的一個矮星系。
  • 天鵝座可能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我們會很危險嗎
    這顆恆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質量約太陽的1.43倍,直徑約太陽的3.16倍,視星等為11.7,絕對星等為3.08。由於距離遙遠,本身還沒有太陽亮,所以人類肉眼看不見。在觀察恆星過程中,有很多恆星都有光變現象,這是因為有行星或其他因素的遮蓋幹擾所致。但一般恆星光變現象沒有這麼大。一般認為一顆恆星如有一顆木星這麼大的行星遮擋了其光線,只會造成恆星亮度下降1%,但這顆恆星亮度下降有時高達22%,大驟降光變周期為750天一次,小光變周期曾經有一段時間為20天,後來又消失了。
  • 2萬光年外的一顆恆星,能容納100億個太陽,還有比它更大的嗎?
    在恆星數量比沙子還多的宇宙中,能容納130萬個地球的太陽,只是一顆普普通通的黃矮星,質量和大小都乏善可陳。 但好在宇宙中沒有如果,位於2萬光年外RSGC2開放星團內的史蒂文森2-18,今後將會通過一次Ⅱ型超新星爆炸
  • 7500光年外一顆明亮恆星突然消失,沒留下任何線索
    該論文第一作者、都柏林聖三一大學博士生安德魯·艾倫(Andrew All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該星真的直接塌縮成黑洞,這將是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大質量恆星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騰訊太空註:其實這個說法不太正確,早在2017年,天文學家發表論文稱,他們在2015年就發現過一顆類似方式消失不見的恆星)。
  • 1480光年恆星亮度變化:人工還是自然現象?
    神秘的恆星光變  去年秋天,美國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塔貝撒·博亞津(Tabetha Boyajian)和同事們宣布,在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外天鵝座的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有些不同尋常——一個專門致力於從美國克卜勒空間望遠鏡資料庫中搜尋系外行星存在線索的民間組織「行星搜尋者」(planet h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