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塔比星之謎:不是外星人的戴森球

2021-01-15 川陀太空

出品:川陀太空

譯者:王善欽(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系)

川陀太空關注微信號:santi9527  

題圖:Keck望遠鏡H波段拍攝下的塔比星(KIC 8462852,右)以及它的伴星(左)的圖像。來源:Boyajian et al. MNRAS, 457 (4): 3988–4004. https://arxiv.org/abs/1509.03622

幾年前,參與「行星獵手」觀測項目的一些天文學家分析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的數據後,發現一顆距離地球1280光年、位於天鵝座方向的恆星的亮度在發生奇怪的變化。

這顆星被命名為KIC 8462852,也被命名為「塔比星」(Tabby's Star)或者「波雅吉安星」(Boyajian's Star),後者是因為耶魯大學天文系的Boyajian等人在2015年9月公布了一篇描述這個恆星的論文而得名,這篇論文於2016年發表於英國的《皇家天文學會會刊》。

塔比星是一顆稍大於太陽的、處於正常燃燒階段的恆星(即「主序星」)。這顆恆星的異常之處在於:它的亮度會產生異常的波動,最暗時比正常時暗百分之22,如下圖。

圖:2013年2月28日前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塔比星的亮度變化曲線。2月28日那天的變化幅度最大,達到百分之22。Credit: John Passos

塔比星的亮度變化存在一定周期性,類似於太陽的周期性活動,例如,2017年5月開始到現在,塔比星的亮度又發生了多次周期性變化,但變化幅度只有百分之2到百分之3,如下圖。由於不同時期亮度減小的最大值不同、且變化周期不固定,這種周期性變化並不算嚴格的周期性變化,只能說是「準周期性變化」。

圖:2017年5月2日到10月4日,塔比星在r波段的亮度變化。Credit:Bruce L. Gary (&Tabby Team)

塔比星的奇特亮度變化引起很多學者的興趣,多種理論應運而生。這些理論可以粗略分為兩類:第一類理論認為,一些物質包圍了這顆恆星,導致恆星光度減弱。至於這些物質從何而來,又有多種說法。第二類理論認為圍繞這顆恆星的一顆行星上的外星人製造了一個物質殼,將恆星包圍住。

先說第二類理論。這個理論相當離奇,因為要製造出能夠有效阻擋恆星光的物質,需要的技術遠超過當前地球人的能力。幾十年前,著名的數學物理學家戴森(Freeman Dyson)就提出,有些掌握高端技術的外星人可以製造出一個球殼狀的物質雲,將恆星包圍住,以攔截住向外運動的恆星光,將其利用起來。這個假想中的球殼狀物質被人們稱為「戴森球」。因此,有些人認為塔比星的奇特的亮度變化行為就是戴森球導致的。

圖:戴森球的藝術想像圖。

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基本上將外星人戴森球的可能性排除了。這項研究由亞利桑那大學天文系的博士後Huan Y. A. Meng主導,多個機構的合作者參與,相關論文發表於10月3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ApJ)。

這項研究使用了太空中運行的「雨燕」(Swift)衛星上的紫外-光學望遠鏡(UVOT)觀測紫外線亮度,使用太空中的斯必澤(Spitzer)紅外望遠鏡觀測紅外線亮度,使用比利時的68釐米反射望遠鏡觀測可見光亮度。

通過長時間觀測,研究人員發現塔比星發出的光的亮度在不同波段上的變化率不一樣。換句話說,紫外線亮度、紅外線亮度、可見光亮度在同一時期內變化的程度不一樣,紅外線亮度的下降比紫外線亮度下降得慢。

這個特徵意味著:遮擋恆星的物質由那些大小為幾微米的塵埃粒子構成,不能比這麼大的塵埃大,也不能比這麼大的塵埃小。因為比這麼大的塵埃更大的物質顆粒會導致光在所有波段上的下降速度相等,這與觀測不符合。而比這麼大的塵埃粒子小的粒子,會被恆星發出的光輻射吹散,無法長時間阻擋恆星光。因此太大的顆粒與太小的粒子,都不可能。

如果遮擋物是外星人建造出來的戴森球,其中的物質顆粒顯然是很大的顆粒,因此也就基本上被觀測排除了。當然,針對塔比星的戴森球理論也算死而不僵,因為人們可以假設那些外星人製造的就是幾微米大小的塵埃,組成雲團,構成物質環,阻擋部分陽光。因此,搜尋外星生命的天文項目,比如SETI(全稱:Th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外星智慧生命搜尋」),依然可能繼續搜尋可能從塔比星那裡發過來的信號。SETI項目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系的行星科學家們發起的,前幾年,俄羅斯富豪尤裡·米爾納向這個項目捐了一億美元。SETI項目在過去幾年裡對塔比星的監測都沒有發現外星人信號(這是顯然的,不然早就轟動世界了)。

雖然依然可以認為塔比星的亮度變化可能由外星人引起,但是根據所謂的「奧卡姆剃刀」原則,我們可以說:既然可以用其他更自然的模型解釋,就不必假設外星人在設計一個戴森球。畢竟這個假設多了一個前提:存在文明高度發達的外星人。

因此,剩下的可能性就只能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粒子團了。Huan Y. A. Meng認為,塔比星的亮度降低是因為物質環的遮擋,而這個物質環是幾微米大小的顆粒組成的凹凸不平的雲團,這個雲團圍繞恆星旋轉的周期大約是700天。

圖:物質環遮擋塔比星的藝術想像圖。Credit:NASA/JPL-Caltech

至於這些塵埃顆粒如何形成,似乎還沒有一個統一說法。有的人認為這是一些破碎的彗星物質形成的;有些人認為這是恆星形成殘留下來的盤物質。未來,天文學家還會繼續深入研究這顆星發生變化的更具體的模型,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外星人戴森球模型已經被排除了。

本文來自川陀太空,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984862841@qq.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責任編輯:科羅拉多大學地球科學Dr. zhang

投稿郵箱:984862841@qq.com

這項新研究論文的網址: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a899c/meta

要想免費下載,請下載Arxiv網站上的預印本:https://arxiv.org/abs/1708.07556

Boyajian等人首次系統描述這個恆星的研究論文的網址:

http://adsabs.harvard.edu/abs/2016MNRAS.457.3988B

要想免費下載,請下載Arxiv網站上的預印本:

https://arxiv.org/abs/1509.03622

川陀太空關注微信號:santi9527  

相關焦點

  • 塔比星絕逼沒有外星人,宇宙II級文明建造戴森球只是一個傳說
    你要知道,假如有外星人在很遠的地方虎視眈眈,偷窺我們的太陽系,太陽系最大的木星從太陽前經過的時候,也最多會造成1%的亮度變化。事情擺明很嚴重了,究竟是什麼東西擋住了塔比星的亮光呢?眾說紛紜,百家爭鳴,行星、彗星什麼的都排除了,太空裡擤鼻涕的星際山羊,高能宇宙射線輻射變異的瑪麗隔壁跳蚤也排除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一位天文學家傑森·賴特突發奇想,這絕逼是宇宙II級文明正在圍繞恆星建設巨大的戴森球結構!
  • 戴森球?宇宙二級文明?塔比星為什麼會如此神秘?
    當然,塔比星也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據說那裡存在宇宙二級文明,而且還建造了戴森球!2015年,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昏暗恆星引起了科學家的目光,因為他們發現,這顆恆星偶爾會被一個神秘的巨型結構遮擋,這種不同尋常的現象意味著這顆恆星周圍很可能存在戴森球!
  • 塔比星疑似外星文明巨大戴森球建築終於揭秘,不是你想像中那樣!
    在排除了眾多可能性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傑森·賴特提出了一個激進的假設:塔比星周圍存在高級外星智慧文明圍繞恆星建造的巨大戴森球結構!此假設一出即震驚世界,真是不說不像,越說越像,既然沒有任何合理的天文現象來解釋塔比星的奇特光變,似乎只有最不靠譜的戴森球才是最好的解釋了。
  • 為了證明疑似戴森球是真戴森球,科學家在尋找外星人發射的雷射
    現代科學家們能夠找到的、比較靠譜的,用人類的思維能夠理解的外星人存在方式,就是居住在戴森球上。●按照卡爾達肖夫文明指數,戴森球可以利用一顆恆星的幾乎全部能量。只有戴森環或者是戴森球符合。於是這個疑似擁有戴森球結構的恆星就被命名為塔比星(也可以叫博雅健星)。
  • 塔比星存在戴森球?如果真的存在,會對地球產生威脅嗎?
    而二級宇宙文明能夠利用所屬恆星系統中恆星的全部能源,而其實現的標誌就是戴森球了。雖然戴森球的概念早在1960年就被提出來了,但對於人類而言,這還是一個無法想像的裝置,對於如何製造戴森球,人類還是一無所知,畢竟人類連一級文明還沒有達到。在太陽系之中,太陽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所以似乎根本沒有足夠的物質材料來製作足以環繞太陽的戴森球。
  • 塔比星存在戴森球?如果真的存在,會對地球產生威脅嗎?
    而二級宇宙文明能夠利用所屬恆星系統中恆星的全部能源,而其實現的標誌就是戴森球了。雖然戴森球的概念早在1960年就被提出來了,但對於人類而言,這還是一個無法想像的裝置,對於如何製造戴森球,人類還是一無所知,畢竟人類連一級文明還沒有達到。
  • 除了塔比星以外,還有一顆疑似存在戴森球的恆星,距離地球更近
    就目前而言,我們人類所使用的能量來源幾乎全部來自於太陽,而實際上太陽輻射到地球的能量只僅佔其總能量(單位時間內)的大約22億分之1。由此可見,太陽就是非常好的能量來源,那麼未來的人類將會怎麼最大化地利用太陽的能量呢?對此,科學家提出了戴森球的概念。簡單地講,戴森球就是一個能將恆星包裹起來的巨型人造結構,高級文明可以利用它來採集恆星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能量。
  • 外星人在恆星外面建球殼?塔比星上又有新證據
    塔比星上疑似外星人建造的巨型結構,再次出現了。
  • 距地1840光年,疑有戴森球結構
    於是就有科學家大膽提出了「戴森球」理論。戴森球是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個理論,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是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核聚變反應堆,當然啦,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創造出來,但是對於戴森球,人類不會因此而放棄的。
  • KIC 8462852恆星的變暗是戴森球、彗星經過還是超級建築所致?
    KIC 8462852這顆恆星也被稱為「博亞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或是「塔比之星」(Tabby’s Star),會發生離奇的亮度下降現象。但科學家表示,這並不是巨大的外星建築所導致,因為若真是如此,那麼每種波長的光變暗的程度應該都要一樣才對。
  • 兩顆恆星亮度驟降,疑似發現戴森球,科學家:不是自然原因
    根據戴森的理論,當戴森球在採集恆星能源時,恆星的光度和能量強度會出現短時間的下降。那我們可不可以從這個特性下手,找到戴森球?NASA的科學家們早就開始做了,他們也找到了一顆疑似存在戴森球的恆星。在距離地球1300光年外的天鵝座,有顆名叫塔比星的恆星,它便是科學家的懷疑對象。
  • 兩顆恆星亮度驟降,疑似發現戴森球,科學家:不是自然原因
    在距離地球1300光年外的天鵝座,有顆名叫塔比星的恆星,它便是科學家的懷疑對象。克卜勒望遠鏡在探測系外恆星時,發現塔比星的亮度經常變暗,而且呈現出周期性的規律。克卜勒望遠鏡觀察到塔比星發生過一次亮度下降2成的異變,其他恆星都沒有發生過。科學家們試圖用塵埃阻擋的理論來解釋,或許在塔比星的軌道上,存在著一些巨大的物體,它們正好遮蔽了塔比星的亮度。塔比星距離我們1300光年,望遠鏡看見的畫面也不清晰,所以這種解釋存在漏洞,不像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 天鵝座KIC8462852塔比星有外星人文明建的戴森球結構嗎
    近日,又一則關於天鵝座被暱稱為「塔比星」的恆星亮度變化的新聞,點燃了大眾對於外星文明的熱情和期望。為什麼要說「又」呢?因為這顆距離我們1480光年的恆星已經是第二次進入外星人搜索活動的視野了。
  •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
    塔比星上有外星文明嗎?宇宙Ⅱ級文明建造戴森球,或許是真的!地球上萬物的生長都要依靠太陽,太陽源源不斷的提供光和熱。因為有它的存在,萬物才恢復了生機。可以想像沒有太陽的日子,地球將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估計一些生物將朝著惡劣的趨勢發展。
  • 外星文明正在塔比星附近大搞土木工程?
    彗星群曾是塔比星變暗這一不尋常現象的主要解釋。但天文學家還未有證據證實彗星群的存在。塔比星可以說是我們銀河系中最神秘,最有爭議的恆星了。Wright 表示:「外星人總是你最後才會考慮的一種假設,但是這看起來就像你所能想到的一個外星文明所建造的東西。」在這次訪談之前塔比星是一項科學趣聞。
  • 更多「戴森球」現身?目前已達21個,科學無法解釋
    這顆恆星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被命名為「塔比星」(tabby star),許多人認為它是宇宙中存在高級外星文明最好的證明。 既然不是塵埃遮擋,那還會是什麼東西遮擋呢?由此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塔比星外面籠罩著一個巨大的類戴森球結構。
  • 建造戴森球,掌控恆星能源的外星高等文明,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嗎?
    「戴森球」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假說,即一個足夠發達的外星文明如果想完全控制本星系的所有能源,可以選擇建造一個極其巨大的球面建築,將整個恆星都包在裡面。NASA曾發現多顆疑似戴森球的恆星,距離地球1300光年的塔比星就是其中之一。科學家不止一次觀測到塔比星的亮度發生異乎尋常的衰減。有人猜測或許是外星文明的超級建築擋住了塔比星的光芒。如果銀河系4000多億顆恆星中,有些被外星人建造的戴森球完全遮蔽,連一絲光線都無法逃逸,人類有可能發現嗎?
  • 為什麼1470光年外的塔比星會引起天文學家的關注?
    關於塔比星的亮度異常變化存在多種解釋,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所致。先進的外星文明可以在恆星周圍建造出一種球形結構——戴森球,由此來大量收集恆星的能量用於文明的發展。對於一個能夠建造戴森球的文明,他們已經發展到II型文明的程度。
  • 1840光年外的塔比星疑似有Ⅱ型外星文明正在建造戴森球
    (戴森球。)在1964年,在「戴森球」的基礎上,前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設想了星際文明的的等級。人類天文學家也在根據「戴森球」理論和卡爾達舍夫等級尋找外星文明。這是因為Ⅱ型文明若能製造「戴森球」,不會僅僅對一個恆星進行戴森球化改造,極大的可能會對一個恆星集群進行能量殖民,所造成的的影響將會被人類觀測到。
  • 1840光年外的塔比星疑似有Ⅱ型外星文明正在建造戴森球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就提出了一個戴森球理論。他認為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地球這樣的行星蘊藏的有限的能源,遠遠不足以支撐文明發展到高階階段,而一個恆星-行星系統中,絕大部分能源——恆星輻射——都被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