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也有南北失衡?

2021-01-09 芥末堆

*來源:軟科(ID:zuihaodaxue)

北方,一國之脈;南方,一國之血。血脈相融,合為一體,才成就了中華大地。

然而如今,一場深刻的城市變局卻悄然發生了。

前不久,各地區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GDP總量。天津滑出了全國十強,前十中北方城市只剩下北京。在知乎上搜索「北方GDP」,可以看到南北經濟的相關話題引起了大量熱議,一時間各大媒體及群眾的「南北方差距拉大」、「中國進入了大南方時代」等輿論甚囂塵上。

「南高北低」 一時間趕超「東強西弱」,成為當今中國最值得關注的區域差距。

知乎截圖

「南北差異」眾說紛紜,短期內也不可能因一個季度數據有定論。而軟科(ID:zuihaodaxue)則從高等教育的視角,通過對比南北方的高教實力,來一窺兩地的差異。

南北高教,各有所長

根據2010年蘭州大學陳全功教授等人的科研成果《基於GIS的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中國大陸地區的南北分界如下圖所示,南方主要典型省市包括四川、湖北、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北方則以河南、陝西、山西、北京、東北三省為代表。

圖源:《基於GIS的中國南北分界帶分布圖》本科高校數量

本科高校數量直接反映了一個地區的高教規模。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中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統計,其中南方的「高教強省」江蘇的本科高校全國最多,多達78所;山東的本科高校有70所,數量北方第一,全國第二。

雙一流高校數量

而從地區的高教綜合實力來看,北方的「雙一流」數量反壓南方一頭。南方的江蘇和上海的「雙一流」高校分別為15和14所;北京的「雙一流」高校數量在全國範圍內一騎絕塵,多達34所。

南方的優質高教資源,以「華東五校」為代表,此外西部的四川、中部的湖北和南部的廣東亦是名校雲集。而北方則無疑以在清華北大的所在地首都北京為核心,雖然陝西和東北也有不少名校,但總體來看北方的名校更加集中。南北方都存在不同地區間高教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南方的江西、廣西、海南,北方的山西、甘肅、寧夏等地的「雙一流」高校僅有一所,河北當地甚至一所也沒有。

頂尖高校數量

光看本科高校和「雙一流」數量並不全面,頂尖高校的數量和水平是一個地區高校實力的最大牌面。

中國頂尖大學的高校聯盟「C9聯盟」成員,其中「華五高校」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其他4個高校則分布在北方「重鎮」北京、西安及哈爾濱。

而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前十高校的地理位置來看,南北方卻呈現出了較懸殊的差距。國內高校「兩巨頭」清華北大雖然都位於北京,可除此之外的其餘八所高校均位於南方。

總體而言,南北兩地的本科高校和「雙一流」數量的體量相差不大。在頂尖高校方面,北方的清華北大實力超群、一枝獨秀。清北作為全國高校之首,匯聚了國內最頂尖的資源和人才,其地位就如同北京,在中國高教界無可動搖。在2020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清華大學居於全球第29名,堪稱中國高校的翹楚。南方坐擁了更多「第二梯隊」的名校,且「遍地開花」,呈「百家爭鳴」之勢。

至少,從高教實力這一塊來看,南北實力不僅無顯著差異,並且北方因為有著清華北大的存在,在最頂尖高校的對決上還略勝一籌。  

南北差異,究竟在哪裡?

高教競爭,本質上就是「人」的競爭,高教發展的核心和主要實施者恰恰就是「人」。

而北方,雖然眼下在高教資源和實力上並不輸南方,但如果細分到關於「人」的競爭,卻是的確落了下風。

爭生源,只有北京「能打」

2020軟科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名中,居於前40的高校中南北方差不多各佔一半,數量上看的確分不出誰更有優勢,可問題在於南方新生質量較好的高校均勻分布在各個省市;北方新生質量較好的高校卻幾乎全部集中在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極少有其他北方省份的高校的蹤影。除了北京、天津高校之外生源質量最好的西安交通大學,也僅位列第21名。

在知乎「大學選擇去一個偏遠地區的211,還是去一個一線城市的普通『雙非』學校」問題下,知名教育博主也直截了當地表示,優先考慮城市。

知乎截圖

除了北京、天津之外的許多北方「雙一流」高校雖然實力強勁,可其新生質量不容樂觀,生源質量排名名次和主榜名次不相匹配,一屆屆考生在如此輿論環境下被洗腦後「用腳投票」的結果,更是在不斷地影響著後來人。

另一方面是來自一些優質「雙非」高校的競爭壓力。

居於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前100名的15所「雙非」高校中,除了河北的燕山大學,其餘14所均位於南方。南方的「雙非」相對更均勻地分布在了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等地。南方的高教優勢,更多在於「全面開花」。因此高校梯隊更合理,更有「板凳深度」。而這,就是給北方高校的致命一擊。

並不是考生不願意向北方去,只是不願意向除了北京之外的北方去。因為在富饒的南方,那裡有更多高校的選擇,更廣闊的就業機會、更高的薪酬、更好的生活質量,自然吸引了更多更好的生源。

搶畢業生,連首都都留不住人了

根據軟科(ID:zuihaodaxue)此前統計2019年多所「雙一流」大學畢業生的本省就業率數據,本省就業率低於平均值的高校,大多數都位於北方。出人意料的是,許多北京高校的本地就業率其實並不高,北京大學的本科生本地就業率僅為16.07%,清華大學為18.20%,更多的本科畢業生流向了廣東和上海。

圖源: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高校的本地就業率也不樂觀,天津工業大學43.01%,天津大學34.45%,南開大學32.77%。東北的人才流失情況尤為嚴重,東北大學的本省就業率為17.20%,大連理工大學16%,「C9聯盟」成員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也僅12.80%,東北林業大學不足5%。

根據C9高校畢業生的工作情況來看,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同樣深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北方高校畢業生的青睞。這些數據似乎更加印證了北方人才流失情況嚴重的現狀。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人才爭奪戰中,武漢、長沙、南京等南方城市,紛紛拋出誘人的「政策紅包」:寬鬆落戶、就業創業激勵、優惠住房政策等等,北方城市也隨之出臺相關政策,例如河北保定對首次落戶主城區的高校畢業生,每人發放1000元落戶獎勵。可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場」中,這樣的人才引進政策不痛不癢,力度明顯不足,更不具有競爭優勢。

圖源:河北頻道

北方城市最大的痛,莫過於考生不願意來,即使來了度過四年之後,對這片土地似乎也並不過多留戀,畢業後各自「東南飛」。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之一,人才也是城市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畢業生的就業選擇直接體現了一座城市的引才、留才能力。有高端的人才,高校就有強勢的競爭力,城市就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北方,如何「涅槃」

地理位置是無法改變的客觀條件,經濟轉型也並非一朝一夕,北方高校在不樂觀的經濟大環境下又該如何「涅槃」?

軟科注意到,在前不久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就有眾多北方「雙一流」高校南下布局異地研究院或新校區。

2020年10月10日至12日,蘭州大學和莆田市將在核醫學項目上全面合作,謀劃設立蘭州大學莆田研究院。據官方最新公示,蘭州大學莆田國際校區也進入審批階段。

圖源:閩中網

2020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泉州市科技局、豐澤區政府計劃將合作共建「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泉州中心」和「陝西高校技術轉移聯盟泉州產學研辦公室」。11月9日,同在陝西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牽手杭州蕭山區,雙方將共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研究院落地蕭山科技城,建設總投資將達到50億元。

2020年11月,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國際設計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與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合作設立的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在深圳落戶。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國際設計學院建設效果圖(圖源:哈爾濱工業大學)

其實早年間,北方高校就已經踏上了「闖東南」的道路,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等等…縱觀北方高校布局異地的選址,幾乎都是位於南方,即便不去南方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也是積極向周邊尋求發展。北方高校可以藉助於南方城市的經濟及區位優勢,突破發展瓶頸;城市則引來科研資源,配置整合,互為補充。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無疑是哈工大突破區域限制和後續發展的最成功的一步棋。哈工大(深圳)第一年招生就在在11個省份的錄取提檔線超過一本線80分,其中8個省份的錄取提檔線超過一本線100分。2018年7月學校的理科投檔線居省內高校之首。利用深圳的雄厚資金,有來自港澳臺的高端人才助力,與微軟、華為、騰訊等多家知名企業產研結合,哈工大(深圳)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電子信息等熱門領域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乘著深圳的東風取得突破,從而帶動本部更迅速地發展。

國不分南北

「不要盲目去對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採訪時就指出,城市之間不僅有GDP一個維度,各個城市要結合自己的資源做好文章。

唯GDP論,一葉障目,是對北方最大的誤解和低估。

北方,穩健的大後方

北方地區有豐富充沛的煤、鐵、石油資源,形成發展工業的最有利條件,是我國最大的能源基地。我國的大慶油田、華北油田等大型油田、大同煤礦、神府煤田、以及幾大鋼鐵基地、遼中南重工業基地、京津唐綜合性工業基地等均位於北方。

東北的地位更是至關重要。根據12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各省市糧食產量數據,東北三省的糧食總產量約達全國的20%,黑龍江更是全國第一產糧大省。民以食為天,東北三省成為全國最大的糧食主產區和糧食輸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擁有相當豐富的物產之外,東北這一重要節點,北接西伯利亞,南鄰海洋和中原,西有蒙古可直通中亞,東有朝鮮半島和日本海,向外是華北的門戶,向內是防禦華北的屏障。

圖源:國家統計局關於2020年糧食產量數據的公告

北方舉足輕重的作用,更體現在北方還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對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起著極強的支撐能力,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北方的戰略地位事關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更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南方,精進的先行者

南方,依託於強大的經濟實力,則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勇當尖兵。大量的民營企業是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例如廣東,連續29年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一位,「建設成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為中國探路」,既是中央對廣東的殷切期待,也是廣東一如既往的使命。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重磅出爐,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目標建設成世界級城市群。對標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等國際一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帶動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

粵港澳大灣區(圖源:新華網)

因此南方承擔了更多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的重任。從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的南方科技大學到上海科技大學,另有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私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再到中外合作辦學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上海紐約大學等等,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目前已確定選址,預計2021年動工。

正是這些南方新興高校的崛起,代表了中國高教的新生力量,也或將成為中國高教未來發展的突破口和閃光點,帶來新的動力和生機。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選址於松山湖科學城(圖源:東莞時間網)

然而享受了多大的風光,就要承受多大的風險。新興高校想要突破以往傳統的所有條條框框,無法複製前輩的教育體系,其勇氣和毅力值得欽佩,更值得關注。

「北方城市未來應該面向技術創新,在抓住數位化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穩固好現有的資源。」在提到「北方城市還需向哪方面發展」時,盤和林教授如是回答。「跟自己比有進步,然後跟同類城市比,還要看到城市發展的方向。」盤和林教授補充道。

《中國南北區域經濟發展的互補性研究》一文中也指出,進行南北兩地歷史和現實比較並非為了爭強弱,而是為了尋找和探討協調南北區域經濟發展的途徑,從資源、產業和經濟制度等方面加強南北區域經濟發展的互補性。

國不分南北,南方北方同舟共濟,唇齒相依。南方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北方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持,北方的振興建設也需要藉助南方的經濟優勢。共同富裕,共同繁榮,才能鑄就中華民族的輝煌。

參考文獻
[1]誰說北方GDP失守?這些城市發展潛力「槓槓的」!https://mp.weixin.qq.com/s/w2puI-_RNmOrlhZrj8Qj6w[2]中國南北區域經濟發展的互補性研究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軟科」。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軟科;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軟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Mysteel參考丨板材品種南北價差失衡背後的邏輯
    因此結合供需基本面,2020年度北方區域要優於南方區域,從而導致南北價差出現失衡。一、板材品種市場供需格局表現製造業是體現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指標,隨著經濟的發展,製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86165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9.0%。
  • 今年北方或將只剩一座TOP10城市 中國區域經濟南北失衡怎麼破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今年北方或將只剩一座TOP10,中國區域經濟南北失衡怎麼破2020年還剩最後一個月,很多地方都在拼命衝刺,追回因疫情而落下的時間。從圖中可看出,相比東西的拉鋸,南北失衡的趨勢更加明顯。經濟數據比地理軌跡更直觀。北方城市的逐漸式微,氣候是繞不開的因素。氣候對宜居程度影響甚巨,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人口遷徙。這樣的歸因,卻無法解釋從改革開放初期到2008年經濟危機這個漫長的30年間,北方城市並未露出顯著的頹勢。
  • 誰之中國,何謂南北:如何思考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分異
    在此之前,知識分子與思想史研究中心就與東京大學共同舉辦過兩次學術研討會,一次討論的是「中華民族」,一次討論的是「地方與國家」。會議召集人、華東師大歷史系許紀霖教授說,關於中國南北文化的議題其實醞釀許久。中國的南北差異是大眾都有認識的普遍話題,也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問題,但是如此重要的一個話題,學術界專門的研究、討論卻似乎並不多見,此前也鮮見以此為議題的學術討論會。
  • 上海生科院召開973項目「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
    9月24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牽頭主持的「973」項目「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早期幹預研究」課題驗收會在上海召開。  「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早期幹預研究」項目於2012年2月初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所聯合山東省立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瞄準國家對重大代謝性疾病「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需求,針對「營養失衡如何誘發脂肪肝和高血脂症及其相關代謝疾病的發生發展」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圍繞營養成分失衡與脂肪肝和高血脂症發生發展之間的機制關聯等六個方面開展聯合攻關
  • 我國科學家發現試管嬰兒性別失衡的奧秘
    然而,研究表明體外受精試管嬰兒與自然受孕嬰兒存在差異,而且還會出現性別失衡,原因何在呢?近期,中國農業大學的田見暉教授研究組發現了其中的奧秘。該發現是如何取得,相關研究又將怎樣進一步影響相關技術發展?田見暉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首先,恭喜您的研究團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成果取得的經過。 田見暉:這項研究,我們歷時五年。
  • 藻類氮磷「膳食失衡」 天大團隊發現重要成因
    近期,由天津大學童銀棟團隊聯合多家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造成湖泊中藻類氮、磷「膳食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該項研究成果「汙水處理設施快速提升導致人口稠密地區湖泊氮磷計量失衡」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該項研究可以為制定符合水生態需求的城市汙水處理排放標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 藻類氮磷「膳食失衡」天大團隊發現重要成因
    近期,由天津大學童銀棟團隊聯合多家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造成湖泊中藻類氮、磷「膳食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該項研究成果「汙水處理設施快速提升導致人口稠密地區湖泊氮磷計量失衡」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該項研究可以為制定符合水生態需求的城市汙水處理排放標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 男女比例失衡,人工幹預未必有效
    治道變革  最近三四年來實行的「單獨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對於已經造成的人口性別比失衡難題,並無對衝作用,而只有緩解作用。  近幾年來,由男女比例失衡而引發的「光棍危機」屢屢見諸報端,每每引發輿論關注。確實,中國目前已經進入男女性別失調的社會。從宏觀上看,未來30年將有3000萬男性缺乏女性配偶。
  • 醫師解讀伍茲性生活怪誕 荷爾蒙失衡導致性癮癖
    荷爾蒙失衡讓伍茲患上性癮癖   北京時間2月22日,看過老虎伍茲道歉會的普通觀眾估計都以為他道德有所虧欠  「荷爾蒙失衡經常被人忽視,被人誤診,男女的情況都是這樣。」比佛利山抗衰老專家伊夫-麥可斯(Eve Michaels)說,「在這裡我們不是給老虎的行為找藉口,做遮擋。我們的確相信他的問題可能有生理上的因素存在。」
  • 新研究顯示汙水處理前後 元素比例失衡影響水環境
    新研究顯示汙水處理前後 元素比例失衡影響水環境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曦 通訊員張華)湖泊富營養化和有害藻華頻繁暴發,成為當前全球範圍面臨的重大水環境問題。其原因是人為活動加劇造成的氮、磷向水體過量輸入,並在氣候變暖等因素誘導下愈發難以控制。
  • 手語也有南北之分?四個顛覆你「常識」的冷知識
    在很多國家裡,甚至不同地區間的手語也有所不同。中國手語也有南北之別,就算同屬南方或同屬北方,各個省也可能有細微差別。PS:本篇文章部分數據資料引用於維基百科,特此聲明。
  • 美國高校亞裔高層稀缺 與亞裔學生比例嚴重失衡
    美國高校亞裔高層稀缺 與亞裔學生比例嚴重失衡   中新網5月18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華裔校董方瑞賢(Kenneth Fong)指出,面對目前加州亞裔校長稀缺,後繼乏人的現狀,作為加州州大目前唯一的亞裔校董,他認為需要注重管道鋪設,方可令學校亞裔領導與校園亞裔學生的比例相適應。
  • 生活汙水排放導致受納水體氮磷指標的失衡?
    該研究由天津大學環境學院童銀棟、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劉學炎等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挪威水環境研究所、西班牙全球生態研究院、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蒙大拿大學、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學者共同完成,環境學院童銀棟為第一作者、天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
  • 平衡失衡心理 尋找一個重心
    核心提示:天地萬物,最重要就是一個平衡的理念,不論是哪個方面的「失衡」,都將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在工作和生活上尤其如此。你是否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熱愛家庭和工作,但是你卻找不到一個平衡點,所以讓你所有的事情都陷入了混亂中去。想要改變這種讓人崩潰的狀態,就要好好衡量自己的生活重心應該放在哪個地方。
  • 南北通透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普通人對於住宅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和要求。在買房的時候,戶型直接決定了房子的居住舒適度,而對於好戶型有許多定義,南北通透便是之一。那麼,南北通透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南北通透是什麼意思南北通透是指在一套房子中,南側的房間和北側的房間都有可以向室外開的窗子,這樣的戶型空氣流通性較好。
  • 創傷性脊髓損傷後脊髓微環境失衡的研究進展
    作者: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外科
  • 資音直播張開新老師分析濤動周期論-經濟從失衡到失控
    撰寫日期:2020年7月6日(星期一)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我是資音直播講師張開新,今天跟大家分享《濤動周期論》的經濟周期觀點:經濟從失衡到失控: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世界經濟失衡的的調節說起。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出現了失控的現象。
  • 腦細胞酸鹼失衡阻礙「貨物運輸」,或致阿爾茨海默氏症
    腦細胞酸鹼失衡阻礙「貨物運輸」,或致阿爾茨海默氏症 趙熙熙/中國科學報 2018-08-07 14:42
  • 威名赫赫的「南北雙藥」,藥學界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太「搶手」
    說到高校的江湖稱號,就不得不提「南北雙藥」這個頗具江湖特色的稱號了,讓小編不禁想起《射鵰英雄傳》中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了,相當的威武霸氣了。「南北雙藥」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是一南一北的兩所高校,南方是中國藥科大學,北方則是瀋陽藥科大學,在藥學科方面實力非常強勁。
  • 美國科學家揭秘:火星南北半球為啥是「陰陽臉」(圖)
    各小組的答案是相同的:小行星或彗星等外力猛烈撞擊是造成火星南北差異的原因。這張模擬畫面顯示的是外力撞擊火星,形成一個長約1.06萬公裡、寬約8500公裡的大坑的情形。   火星南北半球地貌差異巨大,構成獨特的「陰陽臉」。成因一直是未解之謎。     美國3個科研小組經模擬推斷後得出相同答案:小行星或彗星等外力猛烈撞擊是造成火星南北差異的原因。     他們的研究成果刊登在2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巨大差異     火星南北半球可謂「風格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