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ience:用3D技術繪製大鼠心臟神經元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三維重建的雄性大鼠心臟的全心視圖 圖片來源:Achanta et al. - iScience

近日,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虛擬3D心臟,首次使用數位技術展示了心臟獨特的神經元網絡。

以大鼠心臟為模型,研究人員在5月26日的iScience上發表文章稱,他們在細胞尺度上繪製了一幅完整的心內神經系統(ICN)圖譜。該圖譜允許基因表達數據在其中疊加,這有助於確定特定神經元簇起的功能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這張地圖將使神經學家和心臟病學家能夠更精確地研究心臟的神經解剖學,並為開發其他主要器官的虛擬地圖奠定基礎。

雖然人們通常將神經元與大腦聯繫在一起,但它們在其他器官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託馬斯·傑弗遜大學功能基因組學和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主任、通訊作者James Schwaber說,「許多心臟病學家甚至不知道心臟中有神經元,更不用說它們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有了新開發的虛擬框架,科學家可以在前所未有的細節水平上研究心臟神經元的組織和功能。「通過使用3D空間技術,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全面的心臟結構圖,這是解決各種健康問題的基礎。」Schwaber說。

3D模型能將成像、收集、解剖繪圖和基因表達技術交織在一起。首先,研究人員在整個心臟區域製造出精細的切片,在每次切割時使用軟體採集顯微圖像和組織樣本。

與此同時,雷射捕獲顯微解剖技術被用於從採集的樣本中移除單個神經元,同時記錄它們在心臟解剖結構中的精確位置。然後,研究人員使用單細胞轉錄組來確定每個收集的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譜。一旦所有的數據被收集起來,它們就會被放入3D模型中,以創建心臟神經網絡的綜合圖像。

「通過基因表達的空間定位,我們可以開始討論這些神經元所起的確切作用。獨立的神經元群具有不同的功能嗎?還是它們以一種綜合的方式影響心臟健康?現在我們可以用跟以前不可能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該研究合作者、中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的心血管解剖學家和生理學家Zixi Jack Cheng說。

這張圖顯示了心內神經系統系統從心臟頂部到底部的空間模式。儘管3D地圖是用小鼠的心臟繪製的,但研究人員表示,繪製3D地圖的程序可能會對人類醫學產生長期影響。例如,一些嚴重心臟病的病例已經能通過刺激迷走神經得到逆轉或補救,儘管人們尚不清楚為什麼這種療法對一些患者有效而對另一些患者無效。

「從解剖和分子的角度評估這些心臟神經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功能和開發新療法。」參與了該研究的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博士生Jonathan Gorky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isci.2020.101140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雷射捕獲顯微切割技術獲得獲得首張心臟神經元3D圖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外媒5月26日報導,託馬斯傑斐遜大學利用雷射捕獲顯微切割技術獲得首張老鼠的3D心臟神經元圖片。有了這一技術之後,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心臟中的某一神經元的具體位置,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和解決許多問題,如如何在某一位置建立刺激,或者對某一特定的神經元進行刺激會產生什麼效果?
  • 沒有心臟病,卻感覺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
    醫生說她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並建議她去心理門診治療。她問華子,難道是她的精神出了問題,真的要去看心理醫生才可以嗎?一、心臟受自主神經影響華子告訴朋友,以她的症狀表現,真的有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出問題的不是她的精神,而是神經。
  • Github霸榜:從零開始學3D著色器編程
    以下一系列著色技術,都是具有高可移植的技巧,無論是Godot還是Unity都將適用。通過這些技術,你的遊戲視覺效果將提升到新的高度。 對於著色器之間的粘合劑,作者選擇了神器Panda3D遊戲引擎和OpenGL著色語言(GLSL)。Panda3D是一個強大的渲染引擎。核心渲染模塊基於C++開發。Panda3D提供了Python的腳本化實用接口。
  • 心臟神經官能症?體檢正常,但總胸悶心慌、頭暈、失眠是咋回事
    相信很多朋友在生活當中都會有胸悶,心慌,頭暈或失眠等症,甚至也會感覺渾身乏力或噁心,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但是檢查之後身體都比較正常,也查不出是哪方面的問題,這時就應該考慮是否有心臟神經官能症,很少有人熟悉。
  • 2018年1月12日Science期刊精華
    繪製出惡性瘧原蟲的藥物可靶向基因組圖譜doi:10.1126/science.aan4472; doi:10.1126/science.aar418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全基因組分析和化學遺傳學(chemogenetics)方法,在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一種導致瘧疾的瘧原蟲---的262種瘧原蟲細胞系中鑑定出新的藥物靶標和對
  • 哈佛利用磁共振技術繪製人腦內部3D圖
    哈佛利用磁共振技術繪製人腦內部3D圖,繪製出了人類大腦內部的詳細圖像,並且建立了人類大腦首個3D內部圖像,將為今後針對腦部的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參考作用。
  • 亦明圖記:SolidWorks繪製方形螺旋筆筒,用曲面繪製掃描輪廓曲線
    3d方形螺旋筆筒模型:使用SolidWorks2014繪製繪製過程:1、在上視基準面上繪製草圖 中心矩形:邊長100;倒圓角R10;2、拉伸曲面:給定深度150;3、在前視基準面上繪製草圖 豎直直線;4、再次在前視基準面上繪製草圖水平直線;5、掃描曲面:輪廓選擇水平直線;路徑選擇豎直直線;方向/扭轉控制選擇沿路徑扭轉,定義方式旋轉,20圈;6、繪製3D草圖,選擇交叉曲線命令:選擇實體拉伸的曲面和掃描的曲面
  • 亦明3D:SolidWorks繪製五邊形正十二面體,關鍵是拔模角度的確定
    3d五邊形正十二面體模型:使用SolidWorks2014繪製;繪製過程:1、在上視基準面上繪製草圖 中心線+構造線矩形+五邊形:五邊形邊長100,其中左側邊線豎直,中心點與原點重合;繪製一條中心線連接內切圓的兩象限點;構造線矩形的四條邊相等,右下頂點與原點重合,邊長與連接內切圓的兩象限點的中心線相等;繪製另一條中心線連接矩形的左上頂點和五邊形豎直邊線的中點;標註從動尺寸,五邊形最右頂點與矩形左邊線的距離222.70,中心線與五邊形豎直邊線的角度26.57°;2、拉伸凸臺:給定深度,深度用滑鼠點選從動尺寸222.70;拔模角度用滑鼠點選從動尺寸
  • 亦明3D:SolidWorks繪製方形彈簧圈,藉助螺旋曲面的邊線做路徑
    3d方形彈簧圈模型:使用SolidWorks2018繪製;繪製過程:1、在上視基準面上繪製草圖 中心矩形並倒圓角:中心矩形邊長100;圓角半徑20;2、在前視基準面上繪製草圖 直線:長度10;直線的一端點與矩形邊線穿透;3、選擇掃描曲面命令
  •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大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新生大鼠出生48h內母乳餵養,自由攝食,與母鼠同籠;出生後48h隨機分成模型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新生大鼠出生48h後繼續與母鼠同籠,鼠乳餵養,不進行缺氧冷刺激。模型組新生大鼠出生48h後與母鼠分開,置入保育箱中並採用鼠乳代用品人工餵養,並定期給與缺氧冷刺激,以建立新生鼠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動物模型;NEC模型組:1.新生大鼠與母鼠分離,放置在保育箱內(控制保育箱內溫度28~30℃,溼度45%~65%),採用鼠乳代用品餵養。
  • 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最近有粉絲在後臺諮詢Cell小子刊iScience怎麼樣,值不值得投稿呢?生命科學前沿將開設期刊鑑賞欄目,分析熱點期刊走勢。iScience 是Cell Press於2018年新開的綜合性開源期刊。iScience於2018年3月首刊,2019年12月份入選SCIE。不到2年的時間即入選SCIE證明了該期刊的運作能力。iScience號稱對標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野心不小。得益於Cell巨大的影響力,編委會成員也是超級大牛。
  • 基因敲除大鼠—如何突破技術限制再次發揮在特定領域的研究優勢
    SD大鼠和C57小鼠是生物醫學研究中(尤其是神經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大鼠和小鼠代表,最近的研究通過基於基因晶片分析發現在檢測到的10,833個基因中,有4713個基因在大鼠和小鼠的海馬神經元樹突中存在表達差異。
  • 基因敲除大鼠—如何突破技術限制再次發揮在特定領域的研究優勢
    染色體方面,小鼠20對,大鼠和人類分別是21和23對。SD大鼠和C57小鼠是生物醫學研究中(尤其是神經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大鼠和小鼠代表,最近的研究通過基於基因晶片分析發現在檢測到的10,833個基因中,有4713個基因在大鼠和小鼠的海馬神經元樹突中存在表達差異。
  • 她創建人類細胞圖譜,繪製人體超37萬億細胞的3D圖
    泰克曼是人類細胞圖譜(Human Cell Atlas)項目的先驅者,這個項目旨在繪製出人體內所有細胞的3D圖。作為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Sanger Institute)細胞遺傳學負責人,泰克曼表示,整理這些生命基本單位的目錄將為研究人員提供前所未有的能力,幫助我們了解和治療人類疾病,並「為新時代的精準醫學奠定基礎」。
  • Science | 繪製SARS-CoV-2的S蛋白三聚體糖基化圖譜
    該分析能夠映射到整個病毒S蛋白的糖蛋白狀態並繪製S三聚體糖蛋白圖譜。對病毒毒理學的理解和疫苗開發具有重大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該團隊也曾研究過SARS-CoV和MERS-CoV的糖基化分析,本研究此前曾在預印本bioRxiv網站上傳。
  • 使用SharpGL三維建模技術生成3D井眼軌跡圖
    由於筆者是信息技術專業出身,所以只能依照自己的行業經驗研究井眼軌跡的三維技術實現。其中涉及到鑽井工程細節部分可能不準確或錯誤,本文內容僅供技術實現方面參考。支持3D繪圖方面的技術框架很多,本文介紹使用SharpGL這個開源項目來實現三維井眼軌跡圖。
  • 四元數與3D旋轉實例! Cocos Creator 3D Quternion !
    用幾個實用的例子帶你理解四元數!文末獲取完整項目!前言本文不會講太多四元數公式的推導過程,重點講講幾個接口的使用和個人理解。(矩陣唯一,歐拉角有無數種)實例構造四元數四元數的定義這邊就不詳細說了,大概知道就是用四個數字去表達旋轉。那麼怎麼去構造這個四元數呢?我們從API入手去講解和理解。
  • 細胞子刊《iScience》發表大工綠色動力電池突破性成果
    細胞子刊《iScience》發表大工綠色動力電池突破性成果 2020-12-29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期刊鑑賞-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最近有粉絲在後臺諮詢Cell小子刊iScience怎麼樣,值不值得投稿呢?生命科學前沿將開設期刊鑑賞欄目,分析熱點期刊走勢。 iScience於2018年3月首刊,2019年12月份入選SCIE。不到2年的時間即入選SCIE證明了該期刊的運作能力。 iScience號稱對標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野心不小。得益於Cell巨大的影響力,編委會成員也是超級大牛。
  • 小馬甲,雌性大鼠的「制服誘惑」
    (Tanya Lewis /文,IvyP/譯)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就像女式內衣能夠撩起男性的欲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