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大男嬰發熱4個月,病因竟與喝水有關?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兒科蠟筆小新 醫學界兒科頻道 收錄於話題#兒科蠟筆小新專欄19#小兒科大病例15

怎麼回事,喝水就能降體溫?

編者按

「小兒科 大病例」是醫學界兒科頻道推出的全新病例學習模式,以嚴密的醫學邏輯思維,對病例進行層層剖析、刨根究底,帶你逐漸接近疾病背後的「真兇」。每一層分析到了轉折點,通過提出一個問題讓讀者解答,然後再進入下一層次的推理和思辨。通過這種「問題導向模式」的病例學習,讓讀者零距離接近臨床實例,讓讀者養成「學院派」臨床思維,相信將對臨床大有裨益。

溫馨提示:全文3774字,閱讀需要5~10分鐘。

福寶(化名)是個5個月大的男嬰,身高59cm(-3SD=60cm),體重4.4kg(-3SD=5.6kg),出生後不久(25天大)就出現發熱,到現在已經發熱4個多月了,四處求醫問藥,卻依然發熱。以低熱為主,多在38℃以下,物理降溫後可自行降至正常,沒有咳嗽和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狀,也沒有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感染症狀。

福媽(福寶的媽媽)有時候會在餵奶後給福寶餵一點水,無意中發現福寶每次喝水都比喝奶快,咕嚕咕嚕很快就喝完,而且喝水後通常體溫就會下降到正常。

1.那麼,從上述資料,你認為福寶低熱的原因是( )

A.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熱的原因通常為感染性,特別是細菌性;

B.如果沒有明顯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狀,要考慮泌尿道感染;

C.小嬰兒感染性發熱,通常來說以高熱多見,較少表現為低熱;

D.長期不明原因發熱,感染性病因最為常見,其次為免疫性和腫瘤性,且發熱時間越長,後兩者的可能性越大;

E.起病早,缺乏伴隨症狀,免疫性發熱可能性不大,應重點排除腫瘤性發熱。

福媽說,小福寶是自己第一個孩子,雖然足月,但是出生卻「小小隻」的,身高和體重明顯偏低,出生體重只有1.75kg(正常足月兒出生體重2.5~4kg),身長44cm(正常足月兒50cm左右),在娘胎裡就落後於正常胎兒。

這種情況醫學上叫「宮內發育遲緩」,出生後身高體重不足稱之為「足月小樣兒」。

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是指胎兒的體重低於同齡胎兒平均體重的兩個標準差,或低於其胎齡應有體重的第10個百分位數。

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原因包括母體因素和胎兒因素,母體因素如營養不良、吸菸、酗酒、吸毒和妊高症等妊娠合併症。

2.宮內發育遲緩的胎兒因素包括( )

A.染色體異常,胎兒體重40%來自遺傳因素;

B.胎兒宮內感染,如TORCH感染等;

C.雙胎,對胎兒體重也有一定影響;

D.其他遺傳性疾病。

3.根據上述信息,福寶所患疾病,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出生後不久就出現發熱,應考慮先天性或遺傳性病因;

B.如果是出生後即發熱,也要考慮感染性病因,福寶出生25天才開始發熱,可能性小;

C.宮內感染導致神經系統後遺症,嚴重腦積水,影響下丘腦功能,也可能出現發熱,因此宮內感染不能完全排除;

D.如果排除宮內感染,則要重點考慮遺傳性疾病,但是遺傳性疾病很少以發熱起病。

福媽帶著小福寶到當地人民醫院治療,醫生認為小於3個月的小嬰兒出現發熱,通常是嚴重感染的危險信號,即便是低熱,也要住院治療。

入院後查外周血白細胞、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都未見異常,尿液常規白細胞也不高,宮內感染的指標TORCH也是正常的,似乎不太像宮內感染或出生後感染。宮內感染通常可以導致嚴重腦損傷,但福寶的頭顱MRI也只是提示側顳極蛛網膜下腔略增寬,餘無異常。住院期間給予頭孢他啶抗感染,奧司他韋抗病毒,仍有低熱。

住院期間,做了諸多檢查,大多數沒有明顯異常,唯一異常的是血氣電解質分析,鈉153~160mmol/L,鉀3.94~4.7mmol/L。醫生考慮是福寶生病了,胃口欠佳,長期發熱,導致脫水,所以血鈉升高。

4.福寶血鈉增高的原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要注意詢問病史,如果有「嬰兒捂熱症候群」,造成脫水,可能會出現發熱和高鈉血症;

B.如果照護時沒有「捂熱」行為,可能為長期低熱,導致的脫水,進而出現高鈉血症和低熱;

C.要注意詢問飲食情況,是否有給福寶喝鹽水或其他含鹽高的物質;

D.查體注意患兒是否有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皮膚黏膜乾燥等脫水症狀。

因果關係是臨床中經常要分析的關係,經常決定著診治方向。

那麼,小福寶是發熱導致餵養不足,再導致高鈉血症?還是因為高鈉血症,導致高滲性脫水,再導致的低熱呢?

如果小福寶是因為長期低熱,導致的胃口差,治療效果不好,進一步導致高鈉血症,那麼這種情況下通常合併吃奶量明顯下降、營養不良、低鉀血症,較少導致高鈉血症。顯然,福寶為後者可能性大,即先有高鈉血症,再有發熱。

那麼,高鈉血症為什麼會導致發熱呢?

原來,皮膚散熱、流汗,是人體重要的散熱形式。當人體出現脫水時,血鈉增高,高滲性脫水,導致皮膚無法通過出汗等方式散熱,就會出現低熱。

當地醫生建議帶孩子到上一級醫院就診。於是,小福寶先後又到了兩個當地更好的醫院就診,仍有反覆低熱,期間複查血鈉高於正常值。

5.高鈉血症的治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嬰兒腎臟濃縮功能差,一般無需額外加鹽,也不要喝純水;

B.兒童高鈉血症的對症治療,主要是給予低張液或大量飲水水化治療;

C.嬰兒腎臟濃縮功能差,應謹慎給予低張液或飲用純水;

D.高鈉血症應該積極尋找病因,對因治療。

此外,微信推文曾熱烈討論小於1歲的嬰兒除了正常喝奶或母乳餵養之外,是否可以喝水或吃含鹽食物。這些討論都是基於正常、沒有生病的嬰兒而言的,對於患病的孩子,則應該根據疾病狀態權衡。比如,嬰兒出現腹瀉、輕度脫水,給予口服補液鹽是符合疾病治療的需要的。

此前,我院某主任還接到家長投訴,家長說「孩子腹瀉,醫生不查大便就開藥,又是糖又是鹽……不是說一歲以下孩子絕對不能吃糖吃鹽啊?!」

殊不知,「低滲口服補液鹽是預防和糾正兒童腹瀉脫水的最關鍵環節!」

主任還講了一個案例,曾有個寶寶因反覆肢體抖動一周就診,外院做了血常規、生化和頭顱CT未見異常。

追問病史,2周前腹瀉,醫生給開了口服補液鹽,家長聽說「一歲以內嬰兒絕對不能吃油鹽」,於是就把醫生開的口服補液鹽扔了,喝了兩周的白粥,抽血檢查提示低鉀、低鈉……

給予補充鈉鉀後,患兒就沒再肢體抖動了。

回到病例,患兒有明顯的高鈉血症,而且福媽發現福寶喝奶不太快,喝水則很快,喜歡飲水甚於吃奶,晚上睡醒喝奶後也會哼哼唧唧,給點水後很快安靜下來。實際上,不明原因高鈉血症的治療方法中,補充低張液或飲水是很重要的治療手段。

福媽帶著福寶來到廣州某兒童專科醫院就診,查血鈉 159.0mmol/L,其餘檢查大致正常。醫生讓福寶多喝水之後,血鈉逐漸下降至正常,體溫也逐漸下降至正常。奶量約為100~120ml/餐,三小時飲奶一次,飲水量約為400ml/d,尿多。

6.尿崩症的多尿標準,正確的是( )

A.尿量大於300~400ml/(kg.d),為尿崩症

B.尿量大於3000ml/(㎡.d),為尿崩症

C.尿量大於400ml/(㎡.h),為尿崩症

D.尿量大於4ml/(kg.h)為多尿

7.下列關於尿崩症的臨床表現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嬰幼兒發病者,由於供水不足及慢性脫水,常有發熱、煩躁不安及嘔吐,給水後緩解;

B.嬰幼兒常合併有生長障礙,身長及骨齡發育遲緩;

C.較大兒童如能充分飲水,一般無其他症狀;

D.限制飲水,可能導致煩躁、睡眠不安、發熱、體重下降、皮膚黏膜乾燥和無汗等高滲性脫水錶現。

根據上述臨床表現,醫生初步考慮尿崩症,依據有:

(1)尿量大於3000ml/㎡;

(2)有煩躁、睡眠不安、低熱、眼窩凹陷、皮膚及黏膜乾燥及少汗等症狀,且「水化」(給充足水分)之後上述症狀可以緩解;

(3)飲水不足時,血鈉明顯升高,「水化」後血鈉可以下降至正常水平。

(4)足月小樣兒,喜歡飲水勝於喝奶,伴有生長發育遲緩,身長體重落後。

圖一:腎臟的逆流倍增機制,數字顯示腎小管液及組織間隙液的滲透性(毫滲量/升)。正常情況下,腎臟如左圖所示,在ADH的作用下,腎臟排高滲尿;在尿崩症時,由於ADH不足或受體缺陷,導致尿液無法正常濃縮,排洩低滲尿,導致尿崩症發生。

尿崩症,是一種臨床症候群,以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釋放不足,或腎臟對ADH反應缺陷,引起多飲、多尿、煩渴及飲水不足時高鈉血症等表現。

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釋放不足所致的尿崩症,稱為中樞性尿崩症;

腎臟對ADH反應缺陷,稱為腎性尿崩症。

圖二:尿崩症的診斷程序

中樞性尿崩症,多為繼發性病因,如腫瘤壓迫、顱腦外傷、肉芽腫、炎症或藥物等,腫瘤引起的尿崩症多為松果體瘤和顱咽管瘤(約佔70%)。

腎性尿崩症,多為遺傳性疾病,常見為伴X隱性遺傳的,是遠端腎小管對ADH的敏感性低下或缺如所致。

醫生給予查腎性尿崩症AVPR2基因,檢測了AVPR2基因4個外顯子編碼區及外顯子-內含子交界處,結果發現c.392T>C半合突變,為已知致病突變。至此,患兒診斷明確。

圖三:患兒腎性尿崩AVPR2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半合突變(伴X隱性遺傳),來自母親,為已知致病突變。

圖四:AVPR2基因突變對水通道重吸收水的影響

腎性尿崩症的治療,以避免高滲性脫水及減少尿量為主要目標。醫生給予氫氯噻嗪及吲哚美辛治療,患兒飲水量及尿量下降,臨床症狀好轉,血鈉也逐漸恢復正常,體溫也逐漸穩定,不再發熱。

腎性尿崩症,過了嬰兒期,如果其發熱及持續高鈉血症的症狀消失,就不再危及生命,預後尚好。如果高鈉血症嚴重,可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後遺症。長期堅持服藥及隨訪,多數患兒可以預後較好。

參考文獻:

1.曾畿生,王德芬主編的《現代兒科內分泌學——基礎與臨床》

2.Nat Rev Nephrol.2015 Oct ;11(10):576-88

3.Biochim Biophys Acta.2014 May ;1840(5):1533-49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兒科蠟筆小新

原標題:《5月大男嬰發熱4個月,病因竟與喝水有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只因吃了這樣的母乳,3個月男嬰去世,7個月女嬰出現異樣媽媽這樣做...
    母乳,本是媽媽給寶寶最好的營養品,而這位兩媽媽卻將它變成「毒品」……一邊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哺乳,一邊吸冰毒!這不可思議的情形驚呆了執勤的民警……懷抱嬰兒的 少女竟吸毒8月30日上午,十堰市公安局張灣分局花果派出所經過前期摸排得到一條線索:家住鏡潭路某小區的甘某有吸毒嫌疑。
  • 印度13個月大男嬰遭當地男子強姦,男嬰流血不止
    據印度媒體12月3日報導,印度又發生一起惡性強姦案,這次受害者是一名剛滿一歲,連話都說不清楚的男孩。印度北方邦警方3日表示,北方邦一名男子12月2日晚在坎普爾卡登布爾村的一個村莊田地裡強姦了一名13個月大的男嬰。
  • 8月齡男嬰體內「定時炸彈」被拆
    8個月大的男嬰,心臟上竟然長出一個直徑超過5釐米的腫瘤。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主任張海波團隊順利為一男嬰切除了腫瘤。男嬰曉曉來自吉林,出生時就患有卵圓孔未閉。半年後複查發現,其心臟上竟長了一個直徑超過5釐米的腫瘤,腫瘤佔據了大部分左心室壁,成為心臟上的一顆「定時炸彈」。曉曉通過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心血管聯盟,被轉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進一步治療。接診的心內科醫師劉廷亮就曉曉的病情組織了多學科討論。心內科、心胸外科、超聲診斷、影像診斷專家經過共同會診,決定手術切除腫瘤。
  • 美國10歲女孩踩死6個月男嬰被控故意殺人,戴手銬出庭淚如雨下!
    據《每日郵報》11月6日報導,美國一名10歲的女孩被指控在一家日託中心殺害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根據威斯康星州奇普瓦縣法院的地區檢察官表示,這名女孩處於少年監禁狀態,並被指控犯有一級故意殺人罪。此前,警方接到了一家看護人員的報警稱,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頭部出血並沒有了任何反應。
  • 嫌「哭聲太吵」,同居男女將4月大男嬰放冰箱!
    根據日本埼玉縣警方通報,一對同居的中國籍男女被當地警方拘捕,分別為24歲和27歲,他們涉嫌將出生僅4個月的男嬰屍體放置於冰箱內 據當地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25日,日本埼玉縣警方接到來自川口市兒童醫療診所的報告,稱一直未能與一名今年7月在當地出生的男嬰及其父母取得聯繫,未能獲悉男嬰的安全情況。隨後當地警方展開調查。
  • 深圳寶寶連續發熱3個月,竟是基因突變
    深圳市兒童醫院風溼免疫團隊連續30天的大排查,病因終於找到:CDC42基因突變。經過精準抗炎靶向治療,小欣目前已擺脫生命危險,體重增長到9公斤左右。據介紹,這是國內發現的首例CDC42缺陷導致的自身炎症性疾病。針對該病例的研究成果於今年5月在國際免疫學聯合會(IUIS)出生免疫缺陷官方雜誌JOCI 發表。
  • 同居男女將4月大男嬰放冰箱,稱哭聲太吵!警方發現時畫面太慘
    近日,記者從日本埼玉縣警方通報中獲悉,一對同居的中國籍男女被當地警方拘捕,分別為24歲和27歲,他們涉嫌將出生僅4個月的男嬰屍體放置於冰箱內,暫以涉嫌屍體遺棄罪被拘捕。據當地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25日,日本埼玉縣警方接到來自川口市兒童醫療診所的報告,稱一直未能與一名今年7月在當地出生的男嬰及其父母取得聯繫,未能獲悉男嬰的安全情況。隨後當地警方展開調查。當地時間11月26日晚,當地警方在川口市走訪一間公寓時,在公寓內冰箱發現疑似該名男嬰屍體。
  • 7個月大男嬰救不回來了!只因奶奶餵了……沒命地摳,都沒摳出來!「5...
    今日關注5月22日,揚州一名僅7個月大的男嬰被送醫搶救,起因竟是因為奶奶餵的一個葡萄!據孩子的奶奶介紹,當晚她給孩子舔了葡萄,誰知整個葡萄被吸了進去。「本來就給他吸吸,哪曉得他嘴一張,使勁一吸!我沒命地摳都沒摳出來,把他趴腿上拍,沒命地拍背後頭,也沒拍出來。」
  • 上海醫生為8個月大狹顱症患兒重拼顱骨,小「外星人」變可愛
    上海醫生為8個月大狹顱症患兒重拼顱骨,小「外星人」變可愛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6-05-30 16:00 來源
  • 一女子孕期感染新冠病毒,誕下男嬰竟自帶抗體!廣東已有先例……
    她本月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生下一名重3.5千克的男嬰。醫生檢查確認,這名男嬰沒有感染新冠病毒,攜帶新冠病毒抗體。據悉,該女子是新加坡為數不多的孕期感染新冠,並且已經分娩的人。曾賽琳與她的兒子(來源:新加坡《海峽時報》)孕婦名叫曾賽琳(音譯),31歲。
  • 滬醫生為8個月大狹顱症患兒重拼顱骨 "外星人"變可愛
    術前(左),術後(右)  頭顱高聳、前額扁平、眉骨眼眶深度內陷、頂骨開裂……出生僅8個月的男嬰小宇  5月3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獲悉,小宇的手術獲得成功,腦袋恢復情況很好,外表呈圓潤飽滿狀,五官也較術前端正可愛。在此次治療過程中,醫學專家由於在術前運用了3D列印技術,等比還原患兒顱骨,使得術中手術更具精確性、減少出血風險等,並且使重塑後的面容更具家族特徵。5月31日,這名患兒將出院迎接自己的首個六一兒童節。
  • 寒冬凌晨 3月大男嬰被生母遺棄火車站:沒錢養了
    11月4日4時50分,遼寧大連青泥窪橋派出所接到市民報警,稱在大連火車站南側旅遊服務中心附近發現了一個棄嬰。報警男子稱,他坐火車到達大連站後,本打算乘坐公交車回家。據民警介紹,男嬰被安頓好以後,民警立即展開調查。調取大量公共視頻發現,事發當日早晨凌晨四時三十分許左右,一名穿黃色風衣的女子,將男嬰丟棄在地下通道內。民警調取大量公共視頻繼續追蹤嫌疑人行蹤,視頻顯示嫌疑人在安陽街和杏林街交叉口出現,民警迅速前往該地點進行排查,最終確認嫌疑人臨時居住在附近一家旅店。
  • 男嬰患急性胃腸炎入院半天死亡 醫院賠家屬20萬
    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鎮一名僅5個月大男嬰,因患急性胃腸炎,於7月29日下午送到海南省農墾總醫院(東湖院區)接受治療,當天晚上在治療過程中死亡。  嬰兒家屬稱,嬰兒在住院服藥後肚子發脹,其間家屬幾次向醫生反映病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院方表示,發現孩子不適症狀後搶救3個多小時無效死亡。
  • 血壓突然升高竟與腫瘤有關,有這9大特徵的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
    今年50歲的唐阿姨,是一名家庭婦女,2個月前突然出現頭痛頭暈、心慌心跳等症狀,血壓莫名其妙地往上躥,最高時竟達到190/110mmHg!更讓人焦慮的是,即使唐阿姨嚴格遵照醫囑服用降壓藥,也無法把血壓降下來,這讓她的病情時刻處於兇險的狀態中。
  • 家族6名男嬰先後夭折 原是基因突變致感染而亡
    一個家族6名男嬰先後夭折原是基因突變導致感染而亡,孕期做專業檢查可避免悲劇家裡的5個弟弟全部早年夭折,四川30歲的劉女士從小就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當8個月的兒子也離開人世時,「男性都要死亡」這個困擾劉女士全家多年的「魔咒」終於被解開。
  • 3D設計「頭骨拼圖」 8個月男嬰狹顱症獲矯治
    3D設計「頭骨拼圖」 8個月男嬰狹顱症獲矯治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施捷
  • 喝水減肥?研究:吃飯前喝水500毫升3月瘦4公斤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導 臺媒稱,只要有心,輕鬆減肥絕對不是夢!英國伯明罕大學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人只要在每餐飯前半小時,堅持喝一杯500毫升的水,並且努力不懈3個月,體重就能減輕2公斤~4公斤,CP值超高。
  • 世界最小男嬰已健康出院 出生時僅重268克相當於5個雞蛋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慶應大學醫院在2月26日宣布,2018年8月曾有一名體重為268克的男嬰出生。男嬰在接受營養管理等後漸漸長大,體重增至3238克且無重大併發症,已於2月20日出院。據悉,他是在健康出院的男嬰中,世界上出生時體重最輕的一位。
  • 正確認識孩子發熱
    3.發熱一般不會損傷大腦,除非是超高熱或者高熱抽搐,或者腦炎導致的發熱。4.腋窩溫度超過37.3℃,小於37.5℃,不一定是真的發熱。5.腋窩溫度超過37.5℃,大部分孩子是真的生病發熱了。6.發熱水分散失比較多,要多喝水。
  • 6個月大的孩子,就有輸尿管結石?醫生:寶寶食物,應該慎重選擇
    但是最近有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也發現了有輸尿管結石的問題,而且醫生經過輸尿管鏡碎石術,從輸尿管裡取出了大量結石。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出現歲數不大的孩子就發現結石,幾個月大的孩子也有可能。 在一些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阻塞泌尿系的情況。 甚至文獻中也提到過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