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詳細的宇宙暗物質地圖,你見過嗎?

2021-01-19 騰訊太空

暗能量巡天(DES)項目的一項新研究通過大質量扭曲光線的原理繪製出了一幅更大更詳細的宇宙暗物質結構圖。該圖不但支持26%的宇宙都是由神秘物質構成這一觀點,還顯示這些神秘物質的分布比預計的更加均勻。如果該觀點得到證實,將暗示著可能有某些物理性質尚待我們發現。


2013年以來,DES背後的國際團隊就一直在對大約1/8的夜空進行深度廣域的掃描,搜集距離地球數十億光年遠的大約3億個星系的數據,探尋暗能量究竟是什麼。除了都神秘莫測之外,暗能量和暗物質並沒有多少共同點。暗能量就像一個黑匣子,能解釋為什麼宇宙似乎在加速膨脹,這一觀測結果在過去至少20年裡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同——不論暗能量是什麼,它都是不容小覷的,因為它佔據了整個宇宙大約68%的能量。暗物質則是將物質聚在一起。它也是一個神秘的黑匣子,能解釋為什麼星系在可見能量似乎不夠的情況下,還能凝聚在一起。


了解宇宙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如何擴張、宇宙物質又是如何凝聚能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何為暗能量和暗物質。這就要求我們了解140億年前的初期宇宙的模樣。要完成這一壯舉,我們需要一個能回望過去的相機。


幸運的是,普朗克望遠鏡能做到這點。它能提供宇宙微波背景形式的照片——一幅能顯示宇宙形成初期的輻射的地圖。這些輻射如回聲般,依舊迴蕩在如今的宇宙之中。


2015年,DES根據黑暗能量相機(Dark Energy Camera)收集到的200萬個星系的信息,發布了第一批宇宙地圖,讓研究者們可以將相對「近期」的宇宙跟「當時」的宇宙進行對比。現在,我們獲得了比以前大十倍的地圖,該地圖以2600萬個星系的外形分析為基礎,這些外形信息通過引力透鏡得來。引力透鏡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現象,於1919年首次被觀測到,讓這名德國出生的天才一舉進入公眾視野。


下面就是這張神奇的新地圖:

圖自:芝加哥大學科維裡宇宙物理研究所,DES團隊成員,Chihway Chang


如今,我們可以利用質量能扭曲空間的原理來測算光線經過暗物質時發生了怎樣的扭曲,以此「看見」暗物質。這讓我們得以測算一部分宇宙區域中兩種物質的數量和分部情況。普朗克望遠鏡的地圖和DES地圖的對比結果,支持我們目前在暗物質和暗能量數量方面取得的共識。


「DES的測量結果和普朗克望遠鏡的地圖進行比較之後,支持最為簡單的暗物質/暗能量理論,」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喬·尊特(Joe Zunt)說,「我們的測量結果和普朗克望遠鏡的結果只差了不到7%,這一點令整個團隊興奮不已。」


7%是個近似數字,但這個不確切的結果也讓人激動不已,因為如果得到證實,這兩個結果之間的差異可能意味著物質聚集的速度比現今物理學所預測的要慢,這暗示著還有事物尚待我們發現。但隨著數據的增加,這一差異將來很可能會縮小。由於該結果還需進行同行評審,因此我們仍需謹慎以待。


不過,天文學界的發現通常都始於這類差異,所以該結果也值得我們進行詳細研究。「DES已經取得了一些非凡的發現和測量結果,而他們所獲得的數據還不過冰山一角,」費米實驗室主任奈傑爾·洛克耶(Nigel Lockyer)說,「當今處於世界前沿的研究結果所指的方向,正是DES將在未來的暗能量研究中所邁進的方向。」


該項目距完成預計還有一年時間,目前只測繪了1/30的天空。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他們能繪製出更大更好的地圖。


來源:https://www.sciencealert.com

譯者:牛樹軍

責編:鍾狼將 陳田


探尋暗物質,揭開銀河系「隱藏」的宇宙


·END·


打造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帳號「 漫步宇宙 」或「 qqtaikong 」獲取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宇宙萬物除了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組成,還有一種最重要的,你知道嗎
    暗物質的發現將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揭開宇宙奧秘的鑰匙就在暗物質中隱藏著。如果把我們生存的世界稍微改變一下,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如果你出生在幾千年前不是現在,你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假如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維度上,歷史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又或者說太陽的體積比現在大了百分之10,那麼太陽系會怎樣演變?
  • 你見過暗物質暈嗎
    他們利用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與組成恆星、行星以及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被稱為暗暈。普通物質的氣體通過冷卻、聚集於暗暈中心,從而形成璀璨的恆星、星系以及整個光明的世界。
  • 帶你看整個宇宙的暗物質
    24%是暗物質,72%暗能量)由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特殊性現階段暫無直接證據證明均為間接方式、普通物質也就如恆星、地球、你、我等組成物質,想想僅4%就組成目前預估的40000億個星系、可見宇宙的總能量是有多麼的巨大?想想就資源真豐富、可惜目前也只能坐吃山空啊!
  • 暗物質是什麼,這種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構建了宇宙的結構嗎?
    大多數天文學家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宇宙中不可見的物質遠遠多於我們所能看到的。科學家認為,包括所有行星、恆星和星系在內的可見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能量的4%左右,未知物質佔宇宙總質量能量的96%。其中,暗物質佔宇宙的23%,73%是一種加速宇宙膨脹的暗能量。宇宙中的暗物質比構成我們普通世界的原子物質多得多。
  • Hey,你見過暗物質暈嗎?
    (喻京川繪製)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它們的物質屬性和組成跟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物質暈(簡稱暗暈)。他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宇宙中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百萬億倍,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了。
  •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地球作為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的這種特性讓我們感到十分恐懼。人類對宇宙的了解階段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已經開始採用各種方式來對宇宙進行探索。地面上有射電望遠鏡,外太空有各種探測器。它們的存在,讓我們對宇宙的了解變得詳細起來。只不過我們的科技水平有限,對宇宙的探測還處於初級階段。
  • 最詳細宇宙3D地圖有助於科學家分析暗能量
    如圖所示,這是科學家最新繪製的宇宙3D地圖,呈現了120多萬個星系,最遠距離達到60億光年。
  •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嗎?
    作為膠水的物質是暗物質,然而它非常神秘:因為它沒有發出光,沒有人能直接看到它。沒人知道它是什麼,儘管有很多荒誕的假設。對於我們的星系(和其他大部分星系)保持穩定來說,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比常規物質要多得多。
  • 暗物質暗能量在宇宙的分布均衡嗎?
    賀俊傑/文物理宇宙學認為,暗能量是一種充溢空間的、增加宇宙膨脹速度的難以察覺的能量形式。暗物質是一種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幹擾,能夠穿越電磁波和引力場的未知物質。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68.3%的暗能量,26.8%暗物質,4.9%的重子物質組成。全世界的專家學者們研究暗能量、暗物質,基本上都建立在宇宙爆炸、宇宙膨脹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上,基本證明了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存在,但仍然沒能找到暗能量和暗物質。
  • 史萊姆黴菌幫助天文學家繪製宇宙暗物質圖
    一個簡單生物的覓食行為正在幫助天文學家追蹤宇宙中廣闊的宇宙網,暗物質及所有事物 。這張詳細的計算機模擬快照(與本研究無關)顯示了宇宙網的複雜結構。暗物質(藍色)的長絲連接著星系和星系團(粉紅色)的結,而氣體(橙色)則遍及整個。通過建模和觀察宇宙網,研究人員正在獲得對早期宇宙的結構和演化的見識。一個無腦的單細胞有機體,擁有尋找食物的訣竅,正在幫助天文學家研究宇宙中最大,最神秘的結構-宇宙網。但是首先,事情可能會變得有些泥濘。
  • 新聞背景:「宇宙幽靈」暗物質快現形了嗎?
    科學家將宇宙比喻成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大餅,構成日、月、星辰、生命以及一切人類所認知的普通物質只佔宇宙的大約5%,宇宙的95%以上是人類還沒弄清楚的暗物質(26.8%)和暗能量(68.3%)。宇宙的絕大部分對人類來說是隱藏和最難了解的。科學家將宇宙比喻成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大餅。 賀萌繪科學家如何發現宇宙中存在暗物質?
  • 暗物質又出「模糊暗物質」新概念!天吶,已經有很多種暗物質了
    暗物質很可能是醞釀宇宙中最早星系的起始成分,在大爆炸後不久,暗物質粒子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引力「暈」,將周圍的氣體拉進它們的核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核心冷卻並凝聚成第一個星系。儘管暗物質被認為是宇宙結構的中堅力量,但科學家對其性質知之甚少,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些粒子一直沒有被探測到。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的確,暗物質的確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即使是相對於奧妙無窮的宇宙而言,暗物質的神秘色彩仍然是眾多宇宙物質的佼佼者。暗物質之所以如此神秘,就在於其看不到,摸不著,從來也沒有被任何方法觀測到。可以說,暗物質的誕生源於假象,而存在也依賴於假象,那麼,這種假象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呢?是的,它真實存在,它也必須存在。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宇宙到底是如何構成的?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千百年的時間。按照目前宇宙物理學的理論,宇宙起源於一場宇宙大爆炸。宇宙的形成是目前人類的終極問題,對於宇宙大爆炸的探索,科學家們是否已經有答案了呢?宇宙是如何膨脹的?宇宙有可能還會再爆炸一次嗎?暗物質又如何被發現?人類是否將會陷入永恆的孤寂?
  • 宇宙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未知的部分統稱暗物質
    儘管我們並不能直接看到暗物質,但它們的確會通過一種方式彰顯自己的存在:它們施加的引力影響會導致光線傳播路徑的彎曲。這就和光線穿過泳池水或是結了霜的浴室玻璃時發生的情況差不多。這種現象被稱作「引力透鏡」,科學家們可以利用這種現象判斷暗物質所在的位置。事實上,利用這項技術,科學家們目前正在積極構建宇宙中暗物質的分布地圖。
  • 宇宙中的「暗物質」是什麼東西?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無法確定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直接觀測到暗物質,僅僅是通過觀測星系的非常規運動得出的結論!但我們無比確信存在著這樣的物質!最早提出暗物質概念的是天文學家卡普坦,早在1922年他就通過觀測星系異常運動認為星系內部存在看不見的物質在作用著,但早期的研究並未引起太多的重視,隨後不斷有天文學家介入研究,但一直未有令人信服的觀測結果!到了1939年,天文學家巴布科克相當深入的研究了M31(仙女星系)之後得出了比較可靠的結論,其外圍的運動速度遠遠要比克卜勒定律計算的結果要大!
  • 一張「嬰兒宇宙」的照片揭示了宇宙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精確數量
    他們在隨後幾年裡對「宇宙微波背景」(CMB)進行了改進,他們繪製的地圖顯示,人們熟悉的行星、氣體和恆星物質只佔宇宙的4.6%,而看不見的暗物質佔24%。剩下的71.4%的必須是暗能量,它被認為注入了空間本身的結構。10年後,WMAP的繼任者普朗克衛星拍攝了一張更清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像。儘管其他關於暗能量和暗物質的證據仍然存在爭議,但它們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的「指紋」毫無疑問。
  • 宇宙中的暗物質可能是由黑洞組成的嗎?
    關於暗物質是什麼有很多爭議,但是一些缺失的物質不能包含在黑洞中嗎?一旦物質進入黑洞,它就不能被看見或測量,所以它是不可解釋的。物質一旦進入黑洞,就變的不可見,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法測量它的影響。黑洞仍因其質量而產生重力影響,就像宇宙中所有其他的大質量物體一樣。由此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並測量黑洞的質量,通過觀察周圍物質對它的影響。例如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有強引力使得離他軌道很近的恆星高速運行。依據這個事實以及描述恆星軌道的等式,我們可以估算出黑洞的質量。我們知道暗物質存在在星系中因為遠離宇宙中心的旋轉曲線是平的。
  •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合構成了宇宙,那暗物質的組成結構是什麼?
    宇宙不只包含我們眼睛看得到的東西,而是比這多得多。事實上,就宇宙的絕大部分而言,人是種怪異的存在,微不足道。構成你以及你所關心的一切事物的普通材料只佔宇宙不到10%的內容;宇宙的其餘部分則是由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構成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宇宙奧秘之一。至於它們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準。
  • 宇宙中的暗物質找不到,科學家又想出了「熱暗物質」模型!
    在上個世紀,研究星系運動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特性的天文學家們認識到,宇宙中大部分物質是不可見的。宇宙中大約84%的物質是「黑暗」物質,既不發光,也不發出任何其他已知的輻射,因此它被稱為暗物質。暗物質的另一個主要特性是,暗物質只通過引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例如,它不攜帶電磁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