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斛鎮一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一手力抓經濟社會發展,全鎮經濟總體呈現「穩步復甦、持續向好」的運行態勢。
都斛鎮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深入一線做好防疫工作。 都斛鎮供圖
11月27-29日,都斛鎮舉辦臺山蠔文化美食節。
今年10月1日,都斛鎮正式啟動「都斛夜色」市集。
黨員義工來到田間地頭助力春耕。
「時值春耕,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志願者,希望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忙。」今年3月,在臺山中國農業公園都斛鎮莘村村,連片水田紅綠相映,一群身穿紅色馬甲的黨員義工,與農民一起在田裡忙碌。今年6月28日,都斛鎮在臺山中國農業公園舉行「豐收節」暨「開鐮儀式」慶祝活動,喜迎早造水稻豐收……這一幕幕場景、一幅幅畫面,是都斛鎮上下齊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縮影。
如今的都斛大地,收割機在豐收的稻田裡往來穿梭,復甦的海鮮市場人聲鼎沸,不遠處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場地熱火朝天……
今年以來,都斛鎮一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一手力抓經濟社會發展,全鎮經濟總體呈現「穩步復甦、持續向好」的運行態勢,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魚米之鄉」重新熱鬧起來。
勤政為民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近年來,都斛鎮全面推進「黨建+」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擔當作為的機制體制,推進政府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都斛鎮著力打造紅色品牌,全面提升大綱村「紅色村」的村容村貌,包括改造林基路紀念公園至林基路故居村道外立面,建設荷塘休閒棧道,利用原大綱村禮堂建造黨員培訓陣地。同時,該鎮突出抓好黨建引領,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創建了莘村村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村,與臺山中國農業公園、林基路紅色教育基地、都斛海鮮街等旅遊景點串聯形成一體化的旅遊線路,以點帶面推動全鎮鄉村振興。
此外,該鎮深化駐點「直聯」工作,主動走訪群眾,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為群眾解決問題;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力精簡文件會議,切實為基層減負;強化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行政審批、工程建設管理、財政資金管理和公共資源交易管理。
眾志成城
構築抗疫銅牆鐵壁
大事難事看擔當,危急時刻顯本色。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都斛鎮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主動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共同築起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都斛鎮委書記張明鋒,鎮委副書記、鎮長雷華勝等深入各村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壓實基層防控責任,加強群防群治,堅決防止疫情擴散。
「我自己行動不便,多虧鎮裡的幹部和志願服務隊把食物、生活用品幫我買回來,非常感謝他們!」都斛鎮東坑村村民陳爺爺是一名獨居老人,今年82歲,他是當地生活物資代購志願服務活動的受益群眾之一。今年2月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都斛鎮各自然村實行封閉管理,出入口設置了人員車輛進出防疫測溫點,從疫情重點區域返回(前來)的人員實施居家隔離,部分特殊群體的生活面臨困難。該鎮迅速成立了一支志願者服務隊,為全鎮18個村(社區)的特殊群體提供生活物資代購志願服務活動,服務對象為各村(社區)的孤寡獨居老人、行動不便村民和居家隔離人員等。
莘村村是都斛鎮最大的行政村,戶籍人口5300多人,鹹圍養殖面積約467公頃(7000多畝),來自浙江等地的外來養殖戶較多且分散,人員流動性大,給當地防疫工作帶來不少困難。「黨員幹部必須挺身而出、迎難而上,阻擊疫情不能等,更不能退!」面對防疫工作的實際困難,莘村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全力奮戰在防疫一線,深入開展防疫宣傳,對當地30多戶鹹圍養殖戶逐戶摸底排查,對返(抵)本村人員實行全面登記,並嚴格落實居家隔離、體溫檢測等措施,確保摸排工作全覆蓋、無遺漏。
如今,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都斛鎮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全面排查14天內有境外旅居史的來臺山返臺山人員、中高風險區域來臺山人員、港澳流動漁民、跨境貨車司機等重點人群,並實施閉環管理;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準確掌握食品來源,並做好經營場所和直接接觸人員的核酸檢測;鎮衛生院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落實24小時值班,提升對發熱患者的核酸檢測能力,發揮醫療機構哨兵作用;結合創衛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做好秋冬疫情防控準備。
攻堅克難
經濟發展取得實效
3月25日凌晨,湖北省除武漢以外的其他各市迎來了「解封」之日。3月28日,臺山市首輛接回湖北籍員工的企業包車抵達都斛鎮,該鎮復工復產工作按下「加速鍵」。「如果沒有包車,我們很難回到臺山工作。」湖北籍返崗員工匡向甫說。
為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都斛鎮精心部署,以「四個主動」精準助力企業做好防疫期間復工復產工作——主動對接,深入實施安商暖企;主動作為,防疫復工同步推進;主動監管,切實消除安全隱患;主動服務,全力提供復產保障。
「想不到,這裡這麼熱鬧了!」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一名前來都斛鎮遊玩的外地遊客如此感慨。今年10月1日,該鎮正式啟動「都斛夜色」市集,這裡集合了燈光觀賞區、商品區、美食區、兒童遊樂區等功能板塊,是一個包含「吃、遊、購、娛、體、展、演」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要求,都斛鎮把發展夜間經濟作為繁榮壯大鄉鎮經濟的重要舉措,突出本地特色、強化城鎮管理,合力為夜間經濟繁榮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與此同時,都斛鎮加快特色產業體系構建,深度挖掘利用當地資源稟賦,以特色項目提升發展軟實力。該鎮引進臺山蠔文化美食城項目落戶,推動臺山蠔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方向發展,為遊客提供更多元素的飲食體驗,促進消費擴容提質。11月27-29日,都斛鎮舉辦的臺山蠔文化美食節吸引了眾多食客到來。此外,臺山中國農業公園「禾海稻浪」農漁文旅體融合試驗項目正式落戶都斛鎮,加快推進農旅、文旅融合;該鎮積極打造「都斛農訊」微信公眾號,為「都斛大米」「都斛青蟹」等特色優質農產品搭建銷售平臺。
重大交通項目的建設,勢必帶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今年6月,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開工,建成後,將構築起港澳地區連通珠海、直達江門、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的主要東西向高速通道。屆時,都斛鎮作為黃茅海跨海通道途經的區域,區位優勢、空間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投資開發熱土。
都斛鎮緊密結合農業鎮定位和臺山陸上東大門優勢,主動對接上級規劃,積極謀劃黃茅海跨海通道赤溪西出口北側「第三崗」地塊工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和建設用地指標申請工作,著力打造承接大廣海灣建設產業轉移的立足點,吸引項目落地,帶動產業經濟發展,助力臺山東南部戰略灣區中心構建。目前,黃茅海跨海通道赤溪西出口至都斛鎮公路改建工程已納入江門市2021年重點建設預備項目庫,「第三崗」地塊的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和建設用地指標申請工作穩步推進。
完善配套
「美」成為最直觀感受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活變得更好,都斛老百姓感受真切。
隨著「三清三拆三整治」和「七強八改九提升」的深入實施,都斛鎮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村民越來越文明,形成了文明公約與村規民約相融合的鄉風民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文娛設施完善,得到海內外鄉親的點讚。
都斛鎮以三大整治完善鎮村硬配套,全面開展圩鎮環境整治,大力開展廊道整治和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實現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目標,該鎮堅持生態優先理念,積極推動垃圾中轉站建設和垃圾分類工作,推動農村生活垃圾綜合治理,開展河長制「五清」專項行動以及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建設。
今年,都斛鎮還完成總投資近3300萬元的2018、2019年度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啟動全域旅遊救助責任保險服務,為鎮內遊客提供安全保障;購買「蜂巢大數據」服務,對全域旅遊進行大數據分析;紮實推進廣東省數字鄉村發展試點建設,著力推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向農村基層縱深發展;開展除四害消殺行動和安裝圩鎮下水道口四防裝置,改善圩鎮衛生面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都斛鎮對脫貧收入不穩定、邊緣易致貧的8戶共24人實行掛牌督戰,落實一戶一策、精準幫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和「八有」成果,實現穩定長效脫貧目標。同時,該鎮以投資分紅形式增加貧困戶資產性收益,預計為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逾2000元年平均收入;組織參加「粵菜師傅」工程培訓30人、電商技能培訓20多人;通過駐村第一書記為農產品代言和「網際網路+合作社+貧困戶」合作扶持模式,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銷售扶貧項目,助力「三農」發展和脫貧攻堅。
主動作為
落筆「十四五」新答卷
面對疫情及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帶來的嚴峻考驗,都斛鎮提出,接下來,要主動作為,優化發展環境;深挖潛力,推動產業升級;拓寬思路,促進經濟發展。
在優化發展環境上,都斛鎮推進圩鎮舊區改造工程,用三年時間加快補齊城鎮建設短板,不斷改善圩鎮居住生活條件,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開展都斛海鮮街、農貿市場新一輪環境整治,利用周邊4公頃(60畝)地塊擴大海鮮街、農貿市場經營範圍,優化提升都斛特色餐飲行業發展環境。
在推動產業升級上,都斛鎮立足萬畝優質水稻高產示範片、鹹圍資源優勢,著力打造都斛特色主題民宿,並依託臺山中國農業公園建設中小學生研學營地,為全域旅遊發展注入新活力;挖掘金星村蓮花坑旅遊資源潛力,發展溯溪遊、自駕遊,進一步豐富本鎮旅遊要素;建設生態農莊,推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相互促進、聯動發展。
在促進經濟發展上,都斛鎮積極推進黃茅海跨海通道赤溪西出口北側「第三崗」地塊建設為工業園區,將其打造為廣海灣工業園的發展方向區,發展薄弱工業領域;加快推進黃茅海跨海通道赤溪西出口至都斛鎮路網規劃建設,提升道路運輸承載能力,助推區域協調發展。
文/圖 陳方歡 林育輝(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