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兩手抓」需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

2020-12-05 中國金融新聞網

  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等重要方針。4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要加大復工復產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對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扶持」等重要方針。這為我們下一步統籌「兩手抓」,即一手抓常態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當前,在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的同時,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可以說,在全球其他國家疫情沒有完全控制的情況下,中國始終面臨疫情輸入風險。因此,我們可能將在今後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裡持續加強疫情防控。當前,我國疫情防控的重點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而統籌「兩手抓」的重要方針是「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這是科學有效的策略和方針。

  統籌「兩手抓」,需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自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提出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戰略方針,且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因時因勢進行調整和完善。根據當前形勢和實際,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這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前瞻性。具體內容有,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等。可見,「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框架大致是由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多種政策形成的一套「組合拳」,各有側重,又形成合力。這就給市場各方一個良好的預期,極大地增強了「兩手抓、兩手硬」的信心。

  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需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等政策的不同優勢作用及「組合拳」功效。

  一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應對今年收支平衡壓力,有必要適當提高赤字率。發揮特別國債定向支持作用,適時適度發行特別國債。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在前期已下達一部分今年專項債限額的基礎上,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以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用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和3500億元政策性銀行專項信貸額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抗疫保供、復工復產、脫貧攻堅、外貿行業等的信貸支持。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

  三是稅收政策方面,要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先後出臺實施四批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稅費優惠政策,集中在防控疫情和支持醫療救治工作、減輕企業社保費負擔、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穩外貿穩外資等方面。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減稅降費共計4027億元。其中,2020年新出臺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1589億元。

  四是金融政策方面,要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疏通傳導機制,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帶來較大影響。中小微企業承載了大部分人員就業,因此,穩住了中小微企業,就在很大程度上穩住了經濟和民生基本盤。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需要把施策重點瞄準廣大中小微企業,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的支持措施。為此,金融監管部門落實中央相關部署,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一是將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可以覆蓋全國7%至10%的中小企業,有利於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二是央行4月3日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這將為中小銀行以優惠利率向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創造有利條件,支持其擴大對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產業的信貸投放;三是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全部用於發放小微貸款;四是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低成本融資拓寬渠道;五是鼓勵發展訂單、倉單、應收帳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帳款融資8000億元;六是健全貸款風險分擔機制,鼓勵發展為中小微企業增信的商業保險產品,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減輕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負擔。

  綜上所述,國家出臺的宏觀政策措施針對性強,形成了一套貫通宏觀與微觀、兼顧各方的政策「組合拳」,很好地體現了「加大宏觀政策對衝力度」的政策導向,必將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渡過難關、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運行等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2021,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 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要統籌好幾個關係
    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準確把握當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從政策調節時效、政策協調配合、政策靶向聚焦、政策落地實效等方面統籌好幾個關係,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  統籌好「立足當前」與「跨周期調節」的關係。宏觀政策落地見效首先要「立足當前」,解決階段性問題。
  • 宏觀積極政策需要加強統籌協調並各有側重
    2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從投資政策來看,2019年將加大基建補短板領域投資力度,並要求加大金融支持,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和重點投資項目資金需求。   各項政策逐漸趨於積極,將持續釋放效力   從執行層面來看,年初以來各項積極政策組合正在並將持續釋放效力。
  • ...宏觀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我們...
    【統計局:不會搞大水漫灌 更多是精準的幫扶】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面對疫情衝擊,面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的形勢,宏觀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我們實施了定向降準,引導市場報價利率下行,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等舉措,核心目的就是要通過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引導市場利率或者說市場報價利率下行,更好地支持企業的發展。
  • 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聚焦「六穩」、「六保」,強化宏觀政策統籌協調,有序推進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有效實施一攬子助企紓困政策,及時採取減稅降費、延期還本付息、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等政策舉措,2020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元、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
  • 發改委黨組: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推進「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聚焦「六穩」、「六保」,強化宏觀政策統籌協調,有序推進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有效實施一攬子助企紓困政策,及時採取減稅降費、延期還本付息、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等政策舉措,2020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元、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
  • 農業農村部:加大對農民合作社政策支持力度
    關於加大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補貼力度 一是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央財政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加大支持力度。根據《全國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實施規劃(2016—2020年)》,支持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作業面積1.5億畝以上,作業深度一般達到或超過25釐米,打破犁底層。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先作業後補助的方式實施,充分發揮農機類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 三是支持重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 應對新挑戰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搞好宏觀調控工作尤為重要。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挑戰,我們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經濟向好態勢明顯。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在此之外,為促進加大對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需要關注的是,無論降準是「全面」還是「定向」,都不是「大水漫灌」,且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當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然保持合理充裕,而且降準都是分步驟實施的,有利於穩妥有序釋放資金,體現了科學穩健把握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  即便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於寬鬆、「零利率」難以退出,但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不改「穩健」二字。
  • 中央部署意味深長,四大關鍵詞看懂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
    「逆周期調節」在對衝周期性因素的衝擊、平抑各種短期經濟波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則是順應經濟形勢的變化,進一步豐富並深化宏觀調控的內涵,意味著我國宏觀調控的理念更加成熟,手段和工具也更加豐富。
  • 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把脈:首提「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本次會議強調,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們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 【前沿新論】對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思考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是黨中央基於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促進經濟長期穩健發展所做的戰略選擇,其從經濟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角度提出宏觀調控的新思路,是一種重要創新,標誌著我國宏觀調控的思路從過去注重熨平經濟波動轉向提高經濟增長的穩健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 突出宏觀統籌 構建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四是服務業企業是否壯大,即看企業能否基於提供質量更優、標準更高的服務來獲得利潤增長、拓展發展空間和優化全球布局。  未來要提高服務供需對接能力  中國經濟時報:總體來看,《意見》有哪些亮點?提出的十項重點任務有哪些難點,應該如何應對?  劉濤:通篇來看,《意見》中不乏一些亮點。  第一,突出了宏觀統籌。
  • 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關鍵詞
    與此同時,市場化債轉股落地率,也就是籤約之後實施到位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落地金額已超過6000億元,2018年落地率超過了30%。他表示,2019年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將繼續加大力度。一是要提高籤約的到位率。二是突出重點方向。加大優質企業債轉股力度,加大對臨時遇到困難的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的力度,還要加大民營企業參與市場化債轉股的力度。
  • 應繼續加大不鏽鋼產業政策支持力度
    另外,在發達經濟體新技術和「再工業化」拉動作用下,傳統不鏽鋼消費國家不鏽鋼消費量也將保持一定的市場空間。預計到2025年,全球不鏽鋼粗鋼消費量將達到6200萬噸;到2030年,全球不鏽鋼粗鋼消費量將達到6800萬噸。  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產業政策應繼續加大對不鏽鋼產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大鎳礦資源保障力度,繼續加大中頻爐生產不鏽鋼工藝的淘汰力度,促進不鏽鋼產業生產力布局優化。
  • 江西出臺政策措施 加大力度治理塑料汙染
    今年6月,江西省印發實施了《江西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為了促《實施方案》落到實處,江西省政府新聞辦和江西省發改委於8月28日專門就「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召開新聞發布會。
  • 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更趨健全_深度報導_中國金融新聞網
    我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正進一步健全。近日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指出,2020年,我國持續構建要素完備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制。分步實施宏觀審慎壓力測試,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取得重大進展。
  •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其中,「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特別值得關注,這是基於完善宏觀調控層面首次提出的,其戰略定位和運作機理超越了以應對經濟短周期波動為主的傳統逆周期調控政策框架。第一,宏觀調控跨周期是相對於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而言的,但不是對逆周期調節的否定或取代,而是對其的完善和升級。
  • 陳道富: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
    我國宏觀調控實踐從一開始就已具備跨周期特徵,但經常分散於不同領域,由不同部門以不同邏輯實施。當前明確提出「跨周期」宏觀調控,意味著需要納入統一的宏觀調控框架,統籌協調,讓偏短期的需求「逆周期」管理有了長期視角,有了「錨」來判定「超常規」和「謹慎」的合理性;也讓改革和結構性政策有了節奏和相互配合,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改革和政策共振,給宏觀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
  • 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
    總之,我國宏觀調控實踐從一開始就已具備跨周期特徵,但經常分散於不同領域,由不同部門以不同邏輯實施。當前明確提出「跨周期」宏觀調控,意味著需要納入統一的宏觀調控框架,統籌協調,讓偏短期的需求「逆周期」管理有了長期視角,有了「錨」來判定「超常規」和「謹慎」的合理性;也讓改革和結構性政策有了節奏和相互配合,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改革和政策共振,給宏觀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