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繼續加大不鏽鋼產業政策支持力度

2020-12-08 生意社

生意社07月03日訊

  近年來,我國不鏽鋼產業在貿易問題加劇、原料供應大幅波動、行業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行業運行總體平穩。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不鏽鋼第一大國。2019年,我國不鏽鋼粗鋼產量佔全球的56.3%。

  隨著國際經濟貿易形勢變化更加複雜,國際競爭格局不斷發生新的演變,特別是隨著亞洲貿易一體化、投資一體化進一步深入,以中國為首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呈現群體性崛起,發展中國家不鏽鋼消費能力快速提升。另外,在發達經濟體新技術和「再工業化」拉動作用下,傳統不鏽鋼消費國家不鏽鋼消費量也將保持一定的市場空間。預計到2025年,全球不鏽鋼粗鋼消費量將達到6200萬噸;到2030年,全球不鏽鋼粗鋼消費量將達到6800萬噸。

  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產業政策應繼續加大對不鏽鋼產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大鎳礦資源保障力度,繼續加大中頻爐生產不鏽鋼工藝的淘汰力度,促進不鏽鋼產業生產力布局優化。

  我國不鏽鋼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不鏽鋼產量、消費量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新品種不斷湧現,但仍存在低端產品佔比大、一體化產業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等問題。

  不鏽鋼產量再創新高、消費增長明顯。2019年,我國不鏽鋼粗鋼產量達294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2019年以來,不鏽鋼行業市場需求較好,發展「新基建」、消費升級、促經濟穩增長等措施有力地推動了不鏽鋼消費,2019年全年國內不鏽鋼表觀消費量為240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不鏽鋼產量和消費量保持兩位數增長幅度,也充分展現了不鏽鋼作為重要的功能性和替代性材料的廣闊發展前景。

  不鏽鋼進出口量雙雙下降,國際貿易壁壘常態化。據海關總署數據,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不鏽鋼111.88萬噸,同比減少73.41萬噸、下降40%;出口不鏽鋼367.23萬噸,同比減少32.21萬噸、下降8%。進出口量雙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歐、美等地的貿易壁壘及我國對印尼等國不鏽鋼實施反傾銷。

  不鏽鋼新品種不斷湧現,低端產品仍需控制。雙相不鏽鋼產量不斷增長,超級奧氏體不鏽鋼、鎳基合金產量大幅增長,並替代進口;太鋼寬幅超薄精密不鏽帶鋼(「手撕鋼」)獲冶金科技獎特等獎;高純316H不鏽鋼應用於我國第四代核電機組;超級奧氏體S31254不鏽鋼和超級雙相不鏽鋼2507首次應用於船舶脫硫。但從品種結構來看,400系不鏽鋼、300系不鏽鋼和200系不鏽鋼產量佔比分別為19%、46%和35%,相對低端的200系不鏽鋼佔比過高,影響了不鏽鋼產業轉型升級。

  上下遊產業格局初步建立,一體化產業優勢尚未充分發揮。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以太鋼、酒鋼宏興、青山集團、德龍鎳業為龍頭的不鏽鋼生產格局,上遊主要是以山東鑫海科技為代表的高鎳生鐵企業,下遊主要是位於廣東佛山和陽江、江蘇無錫等地的大量深加工企業,且以產業集群形式存在。

  不過,目前寶鋼德盛、鞍鋼聯眾等大部分不鏽鋼廠仍採用電爐+AOD(氬氧脫碳法)傳統工藝熔化高鎳鐵冶煉,全產業鏈節能減排效果較差,產業競爭力弱,限制了一體化產業優勢的發揮。建議可大力發展RKEF(迴轉窯電爐)鎳鐵水熱送+高效冶煉一體化工藝。該工藝取消了鑄鐵和電爐化鐵工序,可大幅降低能耗50%,大幅減少粉塵排放60%,降低成本至少700元/噸,是目前全球公認的最具競爭力、節能、環保、高效的高端不鏽鋼綠色生產工藝,推動全球不鏽鋼由傳統的獨立單元向一體化、全流程產業集群方向發展。

  此外,由於印尼的主要不鏽鋼項目均為我國企業投資建設,這裡介紹一下印尼不鏽鋼產業現狀。印尼鋼鐵工業整體較為落後,規模較小、裝備陳舊、效率較低,且產業鏈不完整,大多以軋鋼或簡單鋼材冷加工為主,且基本為電爐煉鋼。但印尼擁有豐富的紅土鎳礦資源,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大背景下,其利用「RKEF一體化不鏽鋼工藝」先進技術和中國資本的雙重助推,短短5年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現已躍居世界不鏽鋼生產第二大國。截至2019底,印尼已建成不鏽鋼粗鋼產能300萬噸(青山印尼),在建產能300萬噸(德龍印尼)。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主要的不鏽鋼工業園區——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園區(IMIP)和印尼Konawe工業園區均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園區(IMIP)主要生產企業包括蘇威拉西礦區投資有限公司(SMI)、印尼廣青鎳業有限公司(GCNS)和印尼青山不鏽鋼有限公司(ITSS)。該園區現已形成年產鎳鐵合金180萬噸、鉻鐵合金30萬噸、不鏽鋼鋼坯300萬噸、不鏽鋼熱軋板帶200萬噸、不鏽鋼冷軋板帶70萬噸的生產能力;已形成世界首條集採礦、鎳鉻鐵冶煉、不鏽鋼冶煉、熱軋、退火酸洗、冷軋及深加工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球不鏽鋼產業鏈最長和最完整的一體化不鏽鋼生產基地。印尼Konawe工業園區由中國一重、廈門象嶼和德龍鎳業三方共同投資建設。一期工程是由德龍鎳業與中國一重合資組建的VDNI公司進行建設,項目佔地192公頃,已形成鎳鐵產能90萬噸。二期工程是由德龍鎳業與廈門象嶼股份合資組建的OSS公司進行建設。

  對我國不鏽鋼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經過幾代不鏽鋼人的不懈努力,我國不鏽鋼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這其中,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巨大,特別是將以紅土鎳礦為原料,採用RKEF創新工藝生產NPI(含鎳10%左右的生鐵)作為鼓勵類工藝寫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3年修正)》,大幅降低了不鏽鋼生產成本,快速推動了不鏽鋼的發展。不鏽鋼最新產業政策見「表不鏽鋼冶煉或製品相關的政策梳理」。

  為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引導不鏽鋼產業健康科學發展,結合行業發展規律,現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是相關產業政策應繼續加大對不鏽鋼產業的支持力度。2019年,我國人均不鏽鋼消費量為17千克,遠低於德國、日本、義大利等製造業較發達國家(人均不鏽鋼消費量為25千克~45千克)的消費水平。2019年,我國不鏽鋼產量僅佔我國粗鋼總產量的2.95%,與歐盟的4.27%仍有一定差距。我國不鏽鋼行業不屬於過剩產業,高端不鏽鋼更能為製造業提供不可或缺的材料支撐(高品質、高性能不鏽鋼分別被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和《2019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仍需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種類,滿足社會消費升級需求。

  未來,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鏽鋼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要注意的是,不鏽鋼需求的逐步增加是動態平衡的,高質量發展將推動部分普鋼需求轉變為不鏽鋼需求,特別是當前以5G基站、大數據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等為代表的「新基建」將需要大量高端不鏽鋼。建議在當前產能置換政策中對新建高端不鏽鋼項目區別對待,應細分行業、精準施策、支持和鼓勵鎳鐵企業延伸產業鏈生產高端不鏽鋼,以充分發揮一體化成本質量環保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不鏽鋼產業集群。另外,建議完善產能指標跨省置換政策,破除省際間產能制度障礙,疏通產能跨省轉移通道。為避免不鏽鋼項目低水平重複建設,防止不鏽鋼產能盲目擴張,可同時設定不鏽鋼項目建設合理化規模、產品檔次等最低標準,提高主體裝備準入門檻。

  二是繼續加大鎳礦資源保障力度。缺鎳少鉻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鎳礦、鉻礦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分別是80%和100%。從全球儲量看,鉻資源相對豐富,鎳資源相對匱乏。保證鉻鎳資源特別是鎳資源的長期保有和先進的節鎳節鉻工藝技術、路徑、政策、措施是國家產業安全和不鏽鋼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應從資源角度深度思考不鏽鋼生產工藝。高效利用紅土鎳礦的「RKEF一體化不鏽鋼工藝」先進技術,可大大降低不鏽鋼生產成本,是節能、高效的不鏽鋼生產工藝路徑,應予重點支持。

  三是繼續加大中頻爐生產不鏽鋼工藝的淘汰力度。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用於熔化廢鋼的工頻和中頻感應爐(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取締「地條鋼」有關要求淘汰)屬於淘汰類裝備。利用中頻爐熔化廢不鏽鋼冶煉200系不鏽鋼屬於應淘汰的落後工藝,當前國家應該繼續加大淘汰力度,徹底淘汰落後產品、裝備、工藝,為400系、300系不鏽鋼產品騰出市場空間,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此外,與「RKEF-AOD」一體化工藝相比,我國利用500立方米以下小高爐冶煉200系不鏽鋼的工藝存在流程長、能耗高、效率低、勞動生產率低、環境汙染大等問題,建議進一步加大轉型升級力度,推動不鏽鋼工藝流程結構優化。

  四是促進不鏽鋼產業生產力布局優化。不鏽鋼產業布局要落實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規劃,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形成東、中、西南地區錯位發展、競爭有序的整體格局,提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的集聚水平。特別是要充分考慮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按照集約化、園區化、綠色化發展路徑,加快推動布局調整。科學做好產業布局,避免重複建設,鼓勵各地依託原料、物流、市場等區域優勢,合理配置產業鏈、創新鏈、資源鏈,推動區域特色鎳鐵及不鏽鋼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形成上下遊產業鏈完善、配套齊全、競爭力強的特色不鏽鋼生態圈。如山東鑫海科技、德龍鎳業等佔據國內鎳鐵產能集中區域,帶動形成千億產業集群,增加上萬個就業崗位,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特別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經濟衝擊較大,鼓勵一體化不鏽鋼產業發展是落實黨中央提出「六穩六保」的具體實踐,應予以優先支持。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報)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加大對農民合作社政策支持力度
    關於加大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補貼力度 一是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央財政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不斷總結經驗,繼續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開展農機深松整地和重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關於加大對農民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把縣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作為支持重點。
  • 統籌「兩手抓」需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
    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等重要方針。4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要加大復工復產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對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扶持」等重要方針。
  • 加大實體經濟股權融資支持力度 險資運用再獲政策鬆綁
    標題:加大實體經濟股權融資支持力度 險資運用再獲政策「鬆綁」   在今年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後,該政策於近日正式
  • 天敵昆蟲生物防治是公益性產業,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
    事實上,這一篇文章最觸動筆者的是專家的一句話:天敵昆蟲生物防治是公益性產業,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拓展閱讀:外來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秋黏蟲)敲警鐘:農業部門應重視生物多樣性和系統生物防治)舉個例子:2019年,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
  • 專家建議: 加大對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的政策扶持
    將秸稈炭化還田來改變土壤碳氮比及理化特性,這是一個新方向,生物炭及其衍生的生物炭基肥料和土壤改良劑是一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炭產業已逐漸成為涉及農業、環境、化工、機械等多個領域的多元化發展產業,亟須從國家層面給予政策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說。
  • 李克強: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
    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 江西出臺政策措施 加大力度治理塑料汙染
    一是禁止、限制目錄中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同時加大禁止「洋垃圾」進口監管和打私力度,確保「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落實到位。二是分領域、分行業推進「禁塑」「限塑」行動,如實施商場、集貿市場等場所禁塑限塑行動,明確具體工作舉措。三是培育企業創建綠色產品供應鏈,優化新業態新模式。四是結合實施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的分類回收,推進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適時組織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治理。
  • 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人民銀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以適度貨幣增長支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鄭月明:加大支持力度 推動生物可降解...
    針對這一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繼在去年提出《關於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議》,今年延續去年建議提出《關於加大支持力度,推動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  鄭月明建議中指出,生物可降解材料可以在特定的工業堆肥環境下,通過微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對生態環境不會形成壓力,是解決「白色汙染」一個很好的途徑。
  • 全國人大代表黃慶學:建議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高水平大學的支持力度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在接受人民網視頻連線專訪時表示,建議國家要加大對中西高校特別是高水平大學的支持力度。2019年的建議被採納後得到大力推進人民網:您在2019年全國兩會的時候提出,希望加大對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
  • ...宏觀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我們...
    【統計局:不會搞大水漫灌 更多是精準的幫扶】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面對疫情衝擊,面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的形勢,宏觀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我們實施了定向降準,引導市場報價利率下行,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等舉措,核心目的就是要通過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引導市場利率或者說市場報價利率下行,更好地支持企業的發展。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統籌協調分屬不同部門和領域的項目、試點和考核要求,加大項目和資金整合力度,增強市縣政府自主統籌空間,提高項目實施效果和資金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能人大戶的帶動作用,引導貧困群眾自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紮實推進特色產業扶貧提質增效。繼續實施扶貧小額信貸,激發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脫貧乃至致富的動力,鞏固提升貧困村脫貧成效和產業發展成果。同時,應實時調整相關扶貧政策取向,公平惠及非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和集體經濟發展,逐步補齊非貧困村發展的短板。
  • 治理白色汙染 建設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
    大量使用石油基塑膠袋等問題仍然存在,導致汙染企業、落後技術擠佔綠色產業發展空間。三是缺乏行業標準及扶持政策,企業發展難。治理白色汙染和發展生態產業,迫切需要國家層面大力支持。一是儘快制定國家標準。選擇技術條件好、產品質量高的企業作為起草單位,儘快出臺國家標準。二是從國家層面以立法形式推行「禁塑令」,在行業內分步實施。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減免企業稅費。
  • 科技博弈與金融創新|邱牧遠:科技博弈背景下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政策
    誰能在產業科技創新發展上佔領制高點,誰就能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優勢位置。在此背景下,金融業要直面產業創新的新形勢和挑戰,繼續在投融資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本文對金融支持高科技產業科技創新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文/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分析師邱牧遠當前,我國正在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的新格局。
  • 首都體院教授周登嵩:希望加大公益金支持力度
    作為首都體育學院一名長期關注和研究全民健身的教授,周登嵩對近年來全民健身蓬勃開展深有體會「體育彩票支持全民健身的貢獻有目共睹,但要繼續堅持正確的方向,加強政策性引導和完善結構性投入。」   據他多年實地調研的經驗,全民健身主要是三個環節--場地、活動與組織,「活動與組織相對而言花費較少,但健身場地建設投入巨大,是硬性的。」
  • 大氣汙染防治方向不變力度不減
    近些年,我國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呈現出穩中向好趨勢,環境汙染狀況日益好轉,藍天白雲越來越多,人民群眾有了明顯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過,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我國經濟正常運行,很多行業受到了不同程度衝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有人提出為進一步應對疫情衝擊,可否優先發展經濟,暫時降低對環保的要求?
  • 雙循環新格局下金融支持湖南產業升級的思考
    既要加大金融精準扶貧力度,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又要支持農村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效益,助推鄉村振興;既要積極培育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經濟新動能,也要積極支持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步伐,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既要著力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發展能力,又要更多投向生活性服務業短板領域,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 王雲龍:加大煤炭由一次能源轉化為二次能源力度
    同時建議在「十三五」計劃中,從國家安全的高度,認識煤炭在我國能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清潔煤的高效利用,把煤電超低排放的改造、煤制油、煤制氣等,加大安排的力度。王雲龍建議在草案第30條「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後面,加上「加大煤炭轉化的力度,特別是加大煤炭由一次能源轉化為二次能源的力度。」理由如下:草案要求減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必須要有替代能源,否則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越南加大力度吸引外資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告訴《中國貿易報》記者,憑藉與諸多國家籤訂的自貿協定、充足的勞動力、各項對外資友好的優惠政策,越南吸引了國際企業前往該國投資設廠。在李向陽看來,越南經濟快速發展也是地區國際產業分工和分布演化邏輯造成的。
  • 膜產業之分離膜行業發展趨勢與政策支持
    膜產業之分離膜行業發展趨勢與政策支持(附報告目錄) 1、分離膜行業介紹 所謂超濾膜,是固體多孔分離膜的一種, 分離膜是具有選擇性分離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選擇性分離實現料液的不同組分的分離、純化、濃縮的過程稱作膜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