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石化:科研成果轉化創效2億元

2020-11-24 中化新網

3527次閱讀

作者:張一峰 許萍萍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6月24日

收藏

  日前,「遼河稠油優化加工成套技術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技術成果在遼河石化成功應用。據了解,2014~2018年,遼河石化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累計增加經濟效益達2億元以上。

  「遼河稠油優化加工成套技術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充分利用了劣質重油中的優勢組分,開發劣質重油生產特色潤滑油產品的新技術,有效解決了劣質重油輕質化加工難度大、工藝流程長、設備投資大的問題。

  目前,在全球大約10萬億桶剩餘石油資源中,70%以上是重油資源。重油將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接替資源之一,但技術手段是一個主要障礙,尤其是以委內瑞拉超重油為代表的劣質重油加工技術,已成為制約煉油業務發展的瓶頸之一。

  遼河石化是中國石油下遊業務以重油加工為主的特色煉化企業。該公司圍繞特色化、差異化、高端化發展戰略方向,立足公司加工稠油的資源優勢、研發優勢和困擾公司生產及發展的技術瓶頸開展科技攻關,在稠油加工工藝上形成了獨特的工藝技術。

  2011年,遼河石化完成了國內首次委內瑞拉超重油渣油延遲焦化工業試驗,攻克了世界最難加工的劣質重油——委內瑞拉超重油加工這一世界難題,使遼河石化成為全球第九家可焦化加工百分之百委內瑞拉超重油減壓渣油的煉廠。委內瑞拉超重油延遲焦化試驗圓滿成功,填補了國內這一加工領域技術空白。

  截至今年5月,遼河石化共完成國家專利受理79件,授權6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0件,圍繞劣質重油加工及配套技術申請專利47件,圍繞特色瀝青開發技術申請專利17件,圍繞環保橡膠填充油開發技術申請專利15件。

  多年來,遼河石化一直致力於稠油加工基地建設,堅持開展稠油加工技術創新性研究,在稠油加工工藝、設備防腐、環保等方面形成了獨特技術,為中國石油稠油加工技術攻關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劣質重油輕質化關鍵技術研究」中,遼河石化承擔了80%以上的工業化試驗和60%以上的專項研究總工作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重油加工成套技術和工業應用成果,填補了國內委內瑞拉超重油渣油延遲焦化加工的空白,先後獲得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遼河石化依託重點科技項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在重油專項一期、二期項目開展過程中,他們圍繞焦化爐管實際結焦狀況、結焦趨勢與操作周期預測,以及操作情況等方面開發的軟體「焦化爐爐管結焦狀態監測系統」通過了中油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審批,獲得軟體著作權登記號。該軟體產品是實現延遲焦化裝置加熱爐結焦狀態診斷與操作周期預測開發的專業軟體,廣泛應用於延遲焦化裝置加熱爐結焦狀態監測領域。

  遼河石化還在國內首次完成了根據蒸餾塔頂冷凝水pH值在線監測結果進行工藝防腐注劑自動控制的工業試驗,有效控制了蒸餾塔頂低溫部位設備的腐蝕,在保證工藝防腐效果基礎上,節約了工藝防腐成本和設備維護、維修費用。目前,該項技術在遼河石化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已在武漢石化、克拉瑪依石化等煉廠得到推廣應用。


相關焦點

  • 遼河石化連續14年實現盈利
    2月13日,記者從遼河石化公司了解到,該公司2017年度超額7.06億元完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達的任務指標。從預計虧損4.8億元到實現利潤2.26億元,遼河石化公司(以下簡稱「遼河石化」)成功破解了市場難題,不但創效能力躍上了新臺階,還連續14年實現盈利。  遼河石化的主要原料是稠油。
  • 遼河石化自主研發劣質重油加工及配套技術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王罡 許萍萍)5月29日記者從遼河石化獲悉,這個公司自主研發的「稠油優化加工成套技術開發與工業應用」項目技術成果在遼河石化公司應用5年。2014—2018年間累計實現新增經濟效益2.098億元。
  • 遼河石化效益測算顯成效
    13286次閱讀 作者:張一峰 許萍萍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01月20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1月16,遼河石化召開價格例會
  • 中國石油稠油加工技術中心 落戶遼河石化
    本報訊 11月26日,記者從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公司獲悉:中國石油稠油加工技術中心(遼河)在遼河石化公司掛牌成立。該中心將以特色技術為支撐,在瀝青特色產品、環保型橡膠油、高檔白油產品開發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開發新產品3至5個。 世界剩餘石油資源的70%都是稠油,我國是世界四大稠油生產國之一。
  • 遼河石化公司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去年為公司多創效近200萬元自2012年8月首次打開蒙古國市場以來,遼河石化公司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向國外市場銷售瀝青的數量從2012年的1039噸猛增到2013年的10400噸,累計為公司多創效
  • 中石油遼河石化瀝青產量穩居國內第一
    截至2014年年底,中石油遼河石化原油加工量達到530.77萬噸,創歷史新高;瀝青產量184.5萬噸,比上年增加6.8萬噸;生產柴油146.2萬噸,比上年增加4.4萬噸;利潤、銷售收入和上繳稅費均實現穩步增長。
  • 遼河石化利用廢舊輪胎生產高品質瀝青
    遼河石化利用廢舊輪胎生產高品質瀝青 2013年03月13日09:22  來源:工人日報 (記者戴明陽  通訊員李明 許萍萍)日前,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檢測中心獲悉,使用遼河石化公司橡膠瀝青鋪設的大慶市南三路,經過五年的使用,沒有出現開裂、擁包等現象,路面平整,使用狀況良好。
  • 黔南州聚焦「五項措施」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黔南州聚焦「五項措施」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發布時間:2021-01-10 18:46:11      來源:黔南州政府辦公室   近年來,黔南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部署要求,聚焦脫貧攻堅
  • 中國石化泉州石油:「走街串巷」變坐商為行商 助力攻堅創效
    中國石化泉州石油晉江永順加油站是一座剛改造完的加油站,地處市區,該站附近有一家大型超市,非油銷售被分流了很大一部分。晉江公司管理部綜合崗王秀蓮,作為該站的掛點黨員聯繫人,與站長一起,尋求拓銷增量的對策。她通過分析商品的類別,當季的需求,交易歷史記錄等各類數據來合理分配商品擺放的位置,通過合理布局有效的將顧客進行導流。
  • 茂名石化:攻堅創效碼頭罐區氮氣用量節約137萬元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今年來,茂名石化港口分部認真落實攻堅創效的管理要求,緊盯效益「流失點、沉睡點和增長點」,建立「每天一優化,每周一督辦,每月一分析」制度,積極推進碼頭罐區氮風使用攻堅創效勞動競賽活動,今年1-12月使用液氮8136噸,比去年節約1528噸,節約費用137萬元。    以「賽」為抓手,強化班組自主管理。
  • 中國石化泉州石油:發展綠色能源助力攻堅創效
    近日,中國石化福建泉州石油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中國石化綠色企業行動計劃》為行動綱領,積極開展2020年綠色企業創建活動,不斷推進轉型提質,強化源頭減排、過程管控、末端治理,持續提升綠色服務體系。
  • 中科院成功向武漢市場轉化10億元生物、環保等科技成果
    新華社武漢7月13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國科學院多個單位的13項生物、環保等科技成果12日成功轉化給武漢科技企業,現場總籤約金額超過10億元。在當天舉行的籤約儀式上,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等11家中科院下屬單位的相關科技成果與武漢神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武科善水生態工程有限公司等13家武漢科技企業籤約轉化。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科技成果越來越值錢了
    2019年,年報編寫組以全國320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18年成果轉化數據為樣本,綜合採用數理統計、專家諮詢、電話訪談及實地調查等方法,綜合分析了填報單位科技成果轉化進展和成效、典型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報告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持續攀升。
  • 遼河水汙染現象嚴重 八城市人大聯手監督治理
    8市人大,形成遼河治汙監督合力    遼河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其流域覆蓋瀋陽、鞍山、撫順等多個城市,生產總值和人口均佔遼寧省60%以上,是遼寧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    幾十年來,一些以冶金、石化、鋼鐵、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的企業,長時間過度開發利用,使遼河背上了沉重的汙染包袱,成為全國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 揚子石化塑料新品專用料比例超六成創效顯著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2020年揚子石化堅持創新驅動,謀劃「基礎+高端」的聚烯烴新產品戰略布局,把打造塑料產品「高端化、差異化、精細化」,作為推動塑料產品高質量發展的主攻點。共生產塑料新產品專用料64.08萬噸,超年度計劃115%,新品專用料在塑料總量中佔比達65.84%,創歷史新高,增效3580萬元。
  • 周傳忠:德國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啟示—新聞—科學網
    )成果轉化情況進行了考察,其產學研合作、科研機構協同、孵化網絡互動、內部管理規範、利益衝突規制等做法富有啟示。中小企業與大企業比,研發支出較少,2008-2012年統計僅約佔德國全部企業研發支出的16.2%。大企業需要產學研合作,中小企業發展更有賴於產學研合作。為此,德國聯邦政府2000年提出「知識造就市場」計劃,幫助中小企業獲得科研成果,調動科研機構實現其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 泉州打好「組合拳」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然而,從技術研發成功的3年以來,該項成果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泉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環境的優化,打破了很多條條框框的束縛,而眾多激勵政策的出臺更是讓科研人員幹勁倍增。」泉州師範學院科研處處長戴聰傑表示,去年學校成立了技術轉移中心,同年就被評為省級技術轉移機構,大家幹勁十足。大膽地打破體制機制的攔路虎,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通道就變得順暢、通達起來。
  • 沈寅初院士:「我只是個科研成果轉化的啟動因子」
    「我只是個科研成果轉化的啟動因子」——訪生物化工專家沈寅初院士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曼姣 童禹婷 「按照我的上課習慣,是要站著講課的。但我年歲大了,如果一會兒站不動坐下來了,請大家原諒……」每年的浙江工業大學新教師培訓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寅初總是溫文爾雅,給新入職的教師上「特殊一課」。
  • 提升成果轉化應用海地所測繪「地質雲」
    2019年上半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調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海地所)完成紅島經濟區等地1:5萬、1:2.5萬補充測繪140平方千米,實施青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科學評價城市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潛力。牽頭申報省級科技平臺,獲批「山東省海洋地質探測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現創新引領和成果轉化應用。初步完成「地質雲」、智能化和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總體框架設計,提升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地調空間資料庫及系統「2019年上半年,海地所持續深化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 遼河生態景觀建設:康平縣建設遼河「三帶」 恢復遼河生態美
    在康平縣境內,遼河河長62.4公裡,河寬70-120米,流域面積為2160.08平方公裡,右岸堤防長度為40.75公裡。作為複合型沙質河流,該河段防洪標準為30年一遇,允許最大洪峰洩量2050秒立米,保護耕地15.9萬畝,人口7.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