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車輛越來越多的進入普通家庭之中,有一個問題總會出現在新司機腦海裡:車內的按鍵標識怎麼都是英文?這些英文又是什麼意思?
合資車、進口車使用英文無可厚非,為什麼自家產的車也是英文呢?
1、歷史淵源
車內按鍵使用英文,有其自身的歷史原因:
汽車,自國外發展而來。最開始在歐洲大陸流行起來,隨著全球貿易的開展,英文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便自然而然的應用在汽車標識之上。
1886年,卡爾·木茨和戈特裡布·戴姆勒獲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專利權,標誌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也就是奔馳車的始祖。
之後,汽車公司在國外陸續的成立並進行車輛生產,但產量較少,屬於富豪等人物手中之物。
直到1908年,亨利·福特的「T」型車以結構緊湊、設計簡單且牢固、易操作、價格低等特點,受到人們的喜歡。而且,此結構相對之前的汽車來說,比較容易量產。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福特也就成了汽車界的「扛把子」。幾乎每個地方只要有車,就有福特「T」型車的身影。
也就是說,汽車本身自帶的標識,也只能是英文。
2、全球化背景
而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自己的汽車工業。當時我國剛成立不久,工業方面需要加快發展,第一汽車製造廠便是在那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並於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載貨汽車下線,結束了我國不能造車的歷史。
之後,我國的汽車工業一發不可收拾。直到2019年全國新註冊登記機動車3214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達3.48億輛。其中新註冊登記汽車2578萬輛,汽車保有量達2.6億輛。
發展之快,令人嘆為觀止。
而隨著自主品牌的全球化戰略的步伐,吉利收購沃爾沃、長城寶馬合作、以及長城印度建廠、比亞迪豐田合作等一系列行為,為各自品牌走向全球打下基礎。
國外的車企,也在為中國的市場與國內各車企合作。當前的汽車市場已然全球貿易化。
雖然中國漢字使用人數最多,但英語作為眾多國家官方的語言是事實,因為它是國際通用語。
所以,為了讓中國品牌汽車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使用英語是必然的選擇。
3、所謂的「高端」
其實,在國內很多人眼裡,一些看不懂的英文標識,讓人感覺檔次高端。一說起來,就是進口貨、豪華車。
這是一部分人的心理。
而很多車企也在利用這種心理,於是換車標的車企越來越多,用車輛尾部拼音標識或英文標識來吸引人們。
很典型的仿路虎的標識的汽車,當然也有漢字的汽車,比如下圖。
但是,車內的標識依舊英文的居多。
這也是因為,如果車企廠家沒有特殊要求,供應商的模板基本都是一樣的。
從成本利益角度來說,滿足大部分的需求,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當然,一個不認識的字母或英文車標,再加上車內英文的標識,總會讓不熟悉汽車的人有一種高端車的感覺。
綜上,造就了國內大部分車內英文標識按鍵。
【結束語】
雖然眾多原因導致車內按鍵為英文標識,但依舊有部分車企國內車型中使用漢字,方便著一部分人的操作。
能看出哪個車企的車麼?
然而,畢竟車內有的功能使用漢字因字數太多而放棄,所以依舊使用英文。
但對這樣的車企,我們應該給予掌聲。
因為它方便人們操作的同時,也在宣揚著漢字。
可人們對它也是褒貶不一。如果由你來選,國產車內按鍵使用什麼語言呢?
歡迎關注:車界小江湖
文/后街36號(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