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逛」進博會「觸電」高科技 罕見病受關注

2020-11-09 中國網

鄉村醫生體驗高科技醫療器械。上海復星基金會供圖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鄉村醫生在排查外來人員、篩查發熱患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們守護著一個個村莊和身邊的村民,成為公共衛生防疫最基層的「抗疫英雄」。

記者9日獲悉,來自雲南、江西、山西的4位鄉村醫生及鄉鎮衛生院院長受邀首次造訪進博會,實地參觀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公共衛生防疫專區等。

剛在昆明結束培訓便直奔進博會的李永生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進博會我一定要來的,它對我來說太重要了。這是一次交流學習的好機會。」在公共防疫專區,被譽為「移動的N95口罩」、曾經支援雷神山和火神山的負壓救護車,助力武漢抗疫一線的Breas博毅雅呼吸機……抗疫「神器」讓這些基層醫務工作者們驚嘆不已。

4位優秀村醫代表頒發了「暖心抗疫鄉村醫生」榮譽證書。上海復星基金會供圖

據了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雲南省德欽縣羊拉鄉衛生院院長李永生曾踏著大雪逐門逐戶的去宣傳抗擊疫情的衛生理念,確保每一戶人家的健康。雲南山區有的地方沒有手機信號,元陽縣攀枝花鄉碧播村衛生室村醫李玉忠入戶追蹤,排除可能的存在的隱患;山西省大寧縣太古鄉太古村衛生室村醫賈新平每天嚴格執行著進出人員測溫、公共區域消毒等防疫措施;面對一些村民對疫情的恐懼心理,在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山下村衛生室當了29年村醫的李彥,在逐一穩定村民情緒的同時,宣傳防控知識。

據了解,上海復星基金會等此次邀請鄉村醫生「逛」進博會,希望藉此向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基層醫護人員致敬,同時使更多人了解、關注農村健康事業。參觀中,四位村醫被便捷的「口袋」版超聲檢查設備深深吸引。手持式超聲成像有較強的續航能力和防跌落性能,非常適合鄉村醫生的日常使用。

現場體驗中,李玉忠興奮地表示:「這個真是太實用了!我們那兒比較偏僻,村民如果要去鄉鎮醫院做B超檢查,來回就有一天時間,很不方便。這個機器只有胡蘿蔔大小,連接手機就能進行監測,以後可以走村入戶直接為村民檢查了!」上海復星基金會方面透露,正在考慮讓這些便攜小巧、科技含量十足的醫療設備與鄉村醫生項目結合,讓前沿科技護佑村民健康。進博會期間,2021年十大暖心鄉村醫生及鄉鎮衛生院院長案例徵集活動啟動。

「罕見病保障創新支付協作機制」將共同破解罕見病支付難題。賽諾菲供圖

進博會上展出的多種抗疫「利器」也吸引了知名專家。據悉,獲得國家三類醫療創新器械證的氫氧氣霧化機在抗擊疫情中投入使用,為逾3000位新冠肺炎患者減輕病狀、縮短了康復時間。潓美醫療總裁林信湧對記者表示,本屆進博會期間,該企業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石化機關服務局達成合作意向。這兩天,不斷有公立、私立醫院和代理商前來洽談合作。在潓美醫療展臺,具有20餘項身體監測功能的可穿戴式手錶引起了中國遺傳學泰鬥、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的興趣。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正在舉行的進博會上,罕見病治療受到醫療界和參展企業的關注。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教授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罕見病管理。罕見病的診治已成為社會脫貧攻堅的問題之一,中國需要建立罕見病醫療保障的多方支付機制。

據悉,目前,中國醫療資源存在地區差異,大量疑難罕見病在基層地區無法被認識,進而得到明確診斷和有效治療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罕見病患者面臨多重困境,患者不得不輾轉多地、多次就醫,給社會和家庭造成經濟負擔。江蘇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張愛華指出,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已成為中國醫學領域積極倡導的重要模式。

全世界已知的罕見病約有7000種,但其中只有約6%的疾病有藥可治。在世界範圍內,罕見病藥物研發是極大的科學挑戰。進博會上,賽諾菲帶來三款在研新藥Venglustat、Fitusiran、BTKi(SAR442168)讓人們看到攻克罕見病的希望。同時,多家企業、平臺攜手共建「罕見病保障創新支付協作機制」。據介紹,這一創新支付協作機制通過公益基金、社會眾籌,商業保險及藥品援助福利等方案的組合,提高罕見病醫療和藥品的可及性,緩解罕見病患者的支付壓力,共同破解罕見病支付難題。

相關焦點

  • 逛了兩天進博會,我感覺這8種產品可能會改變中國醫療
    11月5日和6日,我在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逛了兩天。  看到好多有意思的產品。要麼是往高精尖發展,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診斷和治療,要麼試圖解決中國醫療當前最大的挑戰之一: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  無論哪一種,都能在某一個層面讓中國的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我感覺,它們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改變中國醫療。
  • 快來看看進博會上那些炫酷的高科技產品
    天山網訊(文/記者 馬蓓 圖/記者 陽光)最小的心臟起搏器、不用扎手的血糖儀、家用私人定製護膚化妝品、會讀心的桌球教練機器人……為期六天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今天閉幕,一起來看看在本屆進博會上亮相的高科技產品吧!
  • 記者手記|突破性新藥、黑科技醫械 :進博會成醫療產品首發秀場
    與2018年一樣,本屆進博會主題同為「新時代,共享未來」,並提出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五方面措施。除了治療腫瘤、溼疹等相對常見的藥物外,在罕見病領域,本次進博會也有企業推陳出新。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發病率極低、患病總人數很少、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在世界範圍內,罕見病藥物研發都是極大的科學挑戰。由於患者人群少、市場需求少、藥物研發周期和成本都較一般藥物高。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的患者,臨床用藥遠遠不能滿足其治療需求,致使許多罕見病患者無藥可醫。
  • 賽諾菲布局中國罕見病 「醫+藥+保」三位一體診療新生態
    央廣網上海11月8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本屆進博會上,賽諾菲帶來了三款罕見病明星產品,攜手領域權威專家、罕見病公益組織、網際網路頭部創新企業共同探討罕見病標準化診療體系建設及創新支付方式,致力改善中國罕見病患者「病無所醫」、「醫無所藥」、「藥無所保」三大困境,以助力罕見病患者實現「病者有其藥」的中國夢。
  • 那些罕見的罕見病
    點擊關注「有料有趣又專業」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識
  • 關注罕見病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協作組的成立旨在提升對溶酶體貯積症這一類罕見病的認識和診斷,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全流程體系,加強臨床和檢驗人才培養,使得患兒能夠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罕見病藥物扎堆亮相進博會:「買不起」的天價藥物背後,我們離社會...
    對罕見病患者來說,無論是診斷還是治療均面臨困境。在世界範圍內,罕見病藥物研發都是極大的科學挑戰。7000種罕見病中,只有約6%的疾病有特效藥,並且藥物普遍昂貴。一個喜人的消息是,在本次進博會期間,賽諾菲、武田製藥、輝瑞、勃林格殷格翰多家海外製藥巨頭均表示了對罕見病業務板塊的重視,攜多款新藥亮相。
  • 商南縣舉行第一屆「最美醫生、最美護士、最美鄉村醫生」表彰大會
    董建莉希望,全縣衛健系統要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觀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勉盡責、紮實工作,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全縣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以先進為榜樣,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竭力塑造新時代人民醫生的良好形象;社會各界要時時關心、關注衛生健康工作,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支持;受表彰的同志要珍惜榮譽,再接再厲
  • 「進博會」要來普陀了 百餘種產品讓你挑花眼
    普通觀眾去不了進博會,進博會延展觀展票又沒預約到,但是你照樣可以逛逛逛!買買買!  參展2019進博會的15個國家的50多個進口品牌共100多種品類的產品來普陀啦!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進博會的精彩並買到心儀的產品!
  • 圖個實力 | 安利,憑什麼3次「進軍」進博會?
    圖個實力 | 安利,憑什麼3次「進軍」進博會?東北網第三屆進博會如約而至,大健康產業再次C位出道。安利,憑什麼在眾多「優秀者」中脫穎而出,連續三次受邀加入進博會「朋友圈」?安利,始終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不斷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成為全球公認的大健康行業領軍者,硬實力呼之欲出。
  • 「抱團取暖」的罕見病患者
    寇德罕見病中心(CORD,原罕見病發展中心)創始人及主任黃如方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最初組建寇德罕見病中心的目的之一也是要讓中國罕見病患者能找到彼此,讓他們抱團取暖、相互激勵,並為患者賦能,讓他們不再孤獨無助。 黃錚匯說,我們不僅要給病友理解和溫暖,還要給他們一個能夠觸達的階段性目標,「有目標有希望才能有堅持的動力。」
  • 罕見病基因檢測,結果解讀更重要
    然而,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僅僅依賴基因檢測等技術手段的進步並不能為罕見病的診治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必須藉助於更多領域、更多學科的配合,特別是臨床遺傳學專業人員對檢測結果的科學解讀,才能真正造福於罕見病患者。
  • 德國兩款罕見病新藥將首次亮相第三屆進博會
    在即將於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來自德國的大型跨國企業勃林格殷格翰將「首秀」兩款罕見病治療新藥該藥也是在勃林格殷格翰「中國關鍵「項目支持下,實現將中國納入全球同步研發的罕見病領域全球同類首個在研治療方案。尼達尼布(維加特)是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治療系統性硬化病(即硬皮病)相關間質性肺疾病(SSc-ILD)的罕見病藥物,這種罕見病會讓人出現「面具臉」,隨著疾病的進展會導致內臟纖維化,肺纖維化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
  • 罕見病就在我們身邊,不要因為名字「罕見」而錯失診斷
    擰成一股繩,我省11家醫院進入首批罕見病診療協作網    發病分散、病種多,罕見病幾乎分布在醫院的各個學科。有專家坦承,不僅大家在生活中難以察覺罕見病,臨床醫生也常因認識不足而出現誤診或漏診。因此,搭建罕見疾病防治平臺和網絡,建設罕見疾病防治中心就顯得尤其重要。
  • 夫妻均攜帶罕見病致病基因,想生二胎卻又擔心!河南這群醫生幫他們...
    帶有罕見病致病基因,且已育有一名患有罕見病女兒的父母,在專家的幫助下,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技術成功阻斷Adams-Oliver症候群(AOS),生下一名健康的試管寶寶。聽到醫生念出這個英文名字,李豔一家人不明所以,直到醫生解釋後,他們才知道這個病的嚴重性。
  • 老藥新用 罕見病用藥的新捷徑
    然而,我們所關注的創新往往是新技術、新科學方法或新藥物。這對於療法的改進和在患者中的應用來說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他們都並不是創新僅有的形式,可能也不是目前資金缺乏的醫療健康系統中最需要的創新形式。由於沒有可行的治療方法,臨床醫生僅僅只能解決這種毀滅性疾病的表觀症狀,患者因此經常因為遭受嚴重的不適和疼痛而無法入睡。以色列醫生 Jacob Sheskin也遇到這種情況,迫於無奈,他給病人開了一種最初被用作鎮靜劑的藥物,這種藥物最初是用來開給那些患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災難性後果的疾病的孕婦的。然後,治療不僅解決了患者的睡眠問題,還對患者的其他症狀產生了快速的作用。
  • 關注亨廷頓舞蹈症
    圍繞著HD,CHDN有醫生團隊、志願者團隊、基礎與臨床科研團隊的參與,這種罕見病的運行管理模式非常系統,曾被國外諸多罕見病研究機構所採納,也適用於對其它類型罕見病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管理。我們一直關注神經系統遺傳病[2],很高興地看到HD的健康管理在Jean-Marc Burgunder教授的指導下,正在形成這樣的模式。
  • 科學網—多位專家呼籲:儘快啟動國家層面的罕見病研究
    近些年隨著社會信息傳遞的便捷化,罕見病逐漸進入普通公眾的視線:頭髮眉毛雪白的「月亮孩子」(白化病)、骨頭稍稍受力就骨折的「瓷娃娃」(成骨不全症)、輕輕一碰就出血的「血友病」等等。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也是一位罕見病患者,他患有肌肉病,俗稱「漸凍人」,但憑藉堅強的意志和歐洲罕見病較健全的救治政策,他用並不健全的身體書寫著精彩的人生。
  • 考研學生校內觸電身亡 觸電急救兩大步驟
    第二天,校方發布通報稱,事故是由地下電線經暴雨浸泡漏電,3名學生在積水處觸電所致。  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但尚未公布調查結果。  考研學生校內觸電亡  8月9日上午,在徐州工程學院城南校區,事故現場仍拉著警戒線。據了解,觸電身亡的兩名學生是吳書睿、陳冠宇,受傷的學生是蔡堅。
  • 移動BSL-P2+實驗室進駐進博會保障
    11月2日,上海市實驗醫學研究院攜手上海樂孜睿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人傑靈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移動式BSL-P2+實驗室正式亮相第三屆進博會。  移動式BSL-P2+實驗室這輛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移動檢測車,可實現快速部署、靈活調動,突破地域限制、縮短檢測時間,提供高效便捷的核酸檢測服務,檢測數據實時傳輸,提高了響應速度和處置能力,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進博會保障提供有力支撐。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如何進一步提升新冠檢測效率與能力?歷時108天研製的這臺移動實驗室具備了新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核酸和抗體檢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