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裝在晶片上 矽基電極性能首次達到碳基水平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晶片超級電容器又添新材料

  科技日報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常麗君)多年來,能裝在晶片上的微小超級電容一直廣受科學家追捧,決定電容器性能的關鍵是其電極材料,有潛力的「選手」包括石墨烯、碳化鈦和多孔碳等。據德國《光譜》雜誌網站近日報導,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VTT)研究團隊最近把目光轉向了一種「不可能」的弱電材料——多孔矽,為了把它變成強大的電容器,團隊創新性地在其表面塗了一層幾納米厚的氮化鈦塗層,使其性質得以改變。

  該團隊負責人麥卡·普倫尼拉解釋說,因化學反應導致的不穩定性和高電阻導致的低功率,不帶塗層的多孔矽本是一種極差的電容器電極材料。塗上氮化鈦的能提供化學惰性和高導電性,帶來了高度穩定性和高功率,且多孔矽有很大的表面積矩陣。

  根據荷蘭愛思唯爾出版集團《納米能源》雜誌在線發表的論文,新電極裝置經13000次充放電循環而沒有明顯的電容減弱。普倫尼拉說,報告數據受檢測時間的限制,而並非電極真實性能。他們繼續對其進行充放電循環,至今已達到5萬次,甚至在循環中讓電極乾燥,也沒有出現物理損壞或電學性能衰減問題。「超級電容要求穩定地達到10萬次循環。目前用多孔矽—氮化鈦(Si-TiN)做電極的電容裝置能完全穩定地通過5萬次測試。」

  在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方面,新電極裝置比得上目前最先進的超級電容器。目前由氧化石墨烯/還原氧化石墨烯製造的晶片微電容器功率密度為200瓦/立方釐米,能量密度為2毫瓦時/立方釐米,而新電極裝置功率密度達到214瓦/立方釐米,能量密度為1.3毫瓦時/立方釐米。普倫尼拉說,這些數字標誌著矽基材料首次達到了碳基和石墨烯基電極方案的標準。

  從電子產品的功率穩定器到局部能量採集存儲器,晶片超級電容器有著廣泛的應用。普倫尼拉說,他們在整體設計中還存在一些難題,每單位面積電容仍需提高,要達到技術許可的最高水平,他們還需進一步研究。

  總編輯圈點

  日本廚師發現將牛油果加上芥末竟然有了三文魚的味道。如今,芬蘭科學家也玩起了這樣混搭的「戲法」——他們給多孔矽穿上一層氮化鈦的外衣,儘管這層薄薄的外衣只有幾納米那麼厚,卻足以改變多孔矽電極的性能。這樣的想像力讓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又多了一位優質成員,且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也許遠比一道日本料理大得多!隨著晶片技術的廣泛應用,希望科學家儘快解決多孔矽電極材料在超小型超級電容器上的設計問題,讓這樣巧思的發明早日造福人類。

(責編:馬麗、趙竹青)

推薦閱讀

白春禮:把黨治國理政成功經驗作為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2016年6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京舉行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表彰大會。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出席並發表講話。白春禮要求中科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把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在推進「四個率先」目標的創新實踐中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做出應有貢獻。【詳細】

6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詳細】

相關焦點

  • 我國碳基晶片獲最大突破,性能比矽基大幅提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理論計算表明,使用碳納米管制備的電晶體與相同特徵的矽電晶體相比,理論上運行速度可以提高 5至10倍,而功耗可以降低至十分之一,完美滿足超低功耗晶片的需求。那碳基晶片能取代矽基晶片嗎?首先碳基晶片在工藝上可以到達更先進的水平,同時碳基晶片的原材料是石墨烯,我們已具備成熟的工藝,在成本上也將比傳統晶片材料便宜。更重要的是,碳基晶片在性能上將提升1000倍。
  • 我國碳基晶片獲最大突破,性能比矽基大幅提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理論計算表明,使用碳納米管制備的電晶體與相同特徵的矽電晶體相比,理論上運行速度可以提高 5至10倍,而功耗可以降低至十分之一,完美滿足超低功耗晶片的需求。那碳基晶片能取代矽基晶片嗎?目前晶片都採用矽片打造的,必須提供光刻機才能製造出晶片。我國正式因為沒有光刻機才在晶片領域受到美國影響比較大。
  • 晶片超級電容器又添新材料
    晶片超級電容器又添新材料 矽基電極性能首次達到碳基水平 2016-06-14 科技日報 常麗君 塗上氮化鈦的能提供化學惰性和高導電性,帶來了高度穩定性和高功率,且多孔矽有很大的表面積矩陣。  根據荷蘭愛思唯爾出版集團《納米能源》雜誌在線發表的論文,新電極裝置經13000次充放電循環而沒有明顯的電容減弱。普倫尼拉說,報告數據受檢測時間的限制,而並非電極真實性能。他們繼續對其進行充放電循環,至今已達到5萬次,甚至在循環中讓電極乾燥,也沒有出現物理損壞或電學性能衰減問題。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經過理論計算表明,使用碳納米管制備的電晶體比矽電晶體,運行速度提高 5至10倍,而功耗降低至十分之一,完美滿足超低功耗晶片的需求,那碳基晶片能取代矽基晶片嗎?首先碳基晶片在工藝上可以到達更先進的水平,同時碳基晶片的原材料是石墨烯,我們已具備成熟的工藝,在成本上也將比傳統晶片材料便宜。更重要的是,碳基晶片在性能上將提升1000倍。
  • 碳基晶片會超越現有的矽基晶片嗎?
    相關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彭練矛說道團隊的下一個目標,是在2-3年內完成90納米碳基CMOS先導工藝開發,性能上相當於28納米矽基器件。這時候,優良的性價比讓其具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前途一片美好。
  • 北大科研組研製的碳基晶片,是否真能替代矽基晶片?
    碳基晶片能夠替代矽基晶片?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說碳基晶片,北京大學有碳基晶片,中國科學院有石墨烯晶片!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碳基晶片是可以取代矽基晶片的,當然這裡指的是性能!而且碳材料幾乎也是不需要成本,跟矽一樣,可是相關的測試情況不知道怎麼樣?尤其溫度的承受能力!畢竟晶片的適用場景很多,耐不了高溫就沒有用了!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力挺碳基晶片:性能預期將超傳統矽基晶片10倍以上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論壇上發表關於科技發展和科技產業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指出以石墨烯等材料為核心的碳基晶片將是晶片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其性能將是傳統矽基晶片的10倍以上。  白春禮指出,未來科技發展的三個重點方向是:信息科技、生命健康、基礎研究。
  • 碳基晶片新突破,我國8寸石墨烯晶圓有望量產,性能將提升10倍
    不是汽車和飛機,而是晶片;晶片的集成化程度越高,產品的體積就會越小,性能也會越來越強。但是矽基晶片發展到現在,受到矽材料本身的性能限制,2nm或是其開發的極限。目前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材料的電晶體,用來代替矽基成為未來晶片的新材料,而被稱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石墨烯」成為全球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
  • 中國有望晶片技術彎道超車?碳基晶片有望超過矽基晶片?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但是無奈目前的主流晶片生產工序和技術掌握在歐美。難道我們除了盡力&34;之外沒有其他路徑了嗎?其實除了&34;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可以突破技術封鎖,那就是&34;。目前中國在這條賽道上已經是站在了第一梯隊,那就是碳基晶片領域。
  • 碳基晶片正在闊步走來
    作為取代矽基晶片的新一代半導體,碳基晶片正在闊步走來。 早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已經有傳言稱,國內正在研發碳基晶片,並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當時,因為碳基晶片處於萌芽狀態,網上認為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實驗室。沒有想到,傳言屬實,在部分領域已經開始運用8寸石墨烯碳基晶片,製作成熟產品。
  • 石墨烯與矽基晶片有何不同?為何性能差超10倍?聽聽專家怎麼說
    矽基晶片,也就是我們現在手機上使用的晶片,是當今世界晶片的主流產品,像華為的麒麟9000和蘋果的A14晶片,採用的都是矽基晶片,並且這兩款晶片在矽基晶片領域是工藝最高的兩款,製作難度非常大。不過矽基晶片隨著工藝的提升,很多專家預測該晶片即將迎來它的物理極限,性能上升的空間將會變得非常小,為了未來科技的發展,科研工作者們也要開始尋找新的晶片,其中石墨烯材質被很多國家的科研人員注意到,並且將它視為未來晶片的唯一選擇,那麼石墨烯材質的晶片和矽基晶片有何不同?性能又為何相差10倍呢?聽聽專家怎麼說吧。
  • 我國首次製備出一成果,矽基晶片的末日來了?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首次製備出垂直結構電晶體「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並將其截止頻率由兆赫茲提升至吉赫茲領域。這有什麼意義呢?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工作提升了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性能,未來將有望在太赫茲領域的高速器件中應用,為最終實現超高速電晶體奠定了基礎。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科學》雜誌評價:該成果突破了長期以來阻礙碳納米管電子學發展的瓶頸,首次在實驗上顯示了碳納米管器件和集成電路相對於傳統技術的性能優勢,顯示了碳納米管電子學在其他材料中鮮有的優勢,為推進碳基半導體技術的實用化和規模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 有望成為下代晶片材料,碳基晶片的關鍵在哪?能繞開荷蘭光刻機嗎
    目前製取晶片的材料是矽基,而碳納米管制取的碳基晶片,相比於傳統矽基在成本、性能和功耗上更加具有優勢。而且碳基晶片最突出的一個地方就是,28納米製程的碳基晶片與目前主流7納米矽基晶片的性能相當,所以我們只需用28納米的光刻機,便可以獲得全球最先進EUV光刻機的效果。
  • 能繞過EUV光刻機生產晶片?中國選擇押注碳基晶片,是否選對了呢
    從彭練矛教授的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目前在半導體領域所存在的絕對劣勢,而彭練毛教授會把晶片領域的未來押注在碳基晶片上,也並不是空穴來風,目前他已經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研發出了整套的碳基CMOS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目前已經製備整體性能超越矽基器件10倍的碳管電晶體,已經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為5nm的技術,隨著這項技術的誕生,也加大了碳基晶片存在理論量產的可能性
  • 矽基晶片已發展至工藝極限,碳納米管真能成為新一代晶片材料嗎?
    現在矽基晶片的生產工藝已逼近3納米,根據摩爾定律,將在兩三年之後達到1納米的工藝極限。更小的製程和更小的電晶體,會讓矽基晶片出現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什麼是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根據北大團隊和業界多年的研究,證明用碳納料管用來製造晶片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相對矽基晶片,碳基晶片在性能和功耗上更有優勢,而且碳基晶片有一個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用更大製程工藝生產的晶片能與更小製程的矽基晶片性能相當。據相關測試,用28納米工藝製成的碳基晶片和7納米工藝的矽基晶片完全相當。
  • 8寸碳基晶片發布,華為破解晶片難題,未來可期
    作為取代矽基晶片的新一代半導體,碳基晶片正在闊步走來。 早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已經有傳言稱,國內正在研發碳基晶片,並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當時,因為碳基晶片處於萌芽狀態,網上認為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走出實驗室。沒有想到,傳言屬實,在部分領域已經開始運用8寸石墨烯碳基晶片,製作成熟產品。
  • 5納米光刻機或將拋棄,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10倍
    而在CPU方面,麒麟1000開發代號為「巴爾的摩」,其彌補了上一代麒麟990的巨大遺憾,不僅沒有繼續沿用A76架構,更是直接跳過A77架構,上到ARM最新的A78架構,性能大增近60%,同時功耗卻下降了35%。但也不可否認的是麒麟晶片雖然性能強勁,5G功能表現出色,但麒麟晶片單看實力,並不是不可替代。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首先我們先複習一下摩爾定律,摩爾定律呢簡單來說就是晶片上的電晶體數目每隔十八至二十四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會翻一倍。蘋果最新款macbook搭載的M一晶片上採用了臺積電五納米的製程工藝,集成一百六十億個電晶體,堪稱地表最強晶片。按照摩爾定律,我們的晶片每年都在進步,那如果晶片突破了一納米後會發生什麼?雖然臺積電突破了五納米工藝,但它在兩納米工藝研發中是會遇到瓶頸的。
  • 碳基晶片取代矽,美麗願望背後,不能忽略價格
    大陸企業想要突圍,成為全球最大的矽晶片代工廠,不僅可能會面臨融資難半途而廢的問題,在工藝上也面臨著一些技術難題。 臺灣和韓國的晶片製程工藝,已經將矽基晶片發揮到了極致,特別是臺積電公司已經推進到了5納米試產上,未來臺積電的技術發展,或將打破摩爾定律,在低於1納米的矽晶片上再創歷史,維持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