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了跌跌撞撞的2016年,物聯網繼續在蹣跚中奮力成長。那麼2017年的物聯網將會呈現何種趨勢,以及我們應如何從中挖掘利益呢?這裡給出一些小小的建議。
1.生態系統開始決定成敗
以前總覺得生態一詞遙遙無期,轉眼就成了決定物聯網從業者生死去留的重要指標。在一些B2B和企業軟體行業,通過構建強大的合作夥伴生態來凸顯產品價值的成功案例已經數不勝數。而物聯網領域,生態的價值將被進一步放大。
例如,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正在主導平臺和測試臺等行業標準,應該在2017年就能展示初步結果。同時,可能會出現一些企業無法融入IIC生態而被迫出局的情況。
如果你想做物聯網平臺或基礎設施,那你必須要著手構建強大、可靠的合作夥伴生態,攜手開發程序及工具,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營銷項目。如果沒有這些準備,那你所謂的「平臺」實為空殼。
如果你是一個設備製造商或應用程式開發人員,那你應該好好選擇一個平臺,,然後在這個平臺上充分利用你的資源。如果你有物聯網相關系統的實施經驗,那麼上述道理你應該非常清楚的。這就是物聯網行業下一輪遊戲規則:選對平臺,就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去選擇及評估呢?我們應理性的從製造商的財務狀況、商業模式、客戶服務等多個層面去綜合評定其潛力,不要只看重逆天的黑科技。單純的黑科技又不能當飯吃,在科技變現的過程中,生態才是價值驅動的重點。
2.供應商要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這是 Gemalto公司在最近的許可牌照會議提到的重大議題,並且也是Aria Systems這樣的解決方案夥伴非常關心的問題。乾巴巴的技術必須加以包裝才能順利變現。
尋找一個創新性的商業模式和定價方式,比如訂閱收費模式、單次付費模式、常續性營收模式、硬體反哺軟體的「硬體免費」模式、客戶數據營收模式、甚至是基於API調用次數的收費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提出的整體市場方案中,要避免犯一個常見的錯誤:部分解決方案的陷阱。這個原理在《物聯網:機遇與挑戰並存》有講過。
3.大數據組成了「人造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