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5日電(記者高瓔瓔)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中蘊內蒙古馬產業園
「中蘊實業集團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對國際馬產業發展和中國馬產業現狀進行考察、研究、推演、論證,廣泛徵求了國際、國內專家學者以及草原牧民的意見,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理論體系,確立了中蘊馬產業、馬文化、馬科學發展方向,並推動世界第一家馬產業、馬文化、馬科學產學研全產業鏈成功落地。」中蘊集團董事長王文興在接受新華網「十九大精神進企業」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中國馬都」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按照國際標準化工業旅遊景觀布局設計的中蘊內蒙古產業園,實現了工業機器人在十萬級淨化車間裡對各類馬產品的無菌化操作,「兩化」(自動化、信息化)融合數位化工廠也將投入運行。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布局了馬科學、馬產品、馬文化及馬旅遊、馬繁育、馬改良等馬產業的細分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團也成為我國第一家馬產業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
王文興表示,全產業鏈形成產能後,可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潤7.5億元,實現稅收1.8億元。中蘊馬產業集團將開發面向全球市場的產業化酸馬奶、馬奶乳酸菌飲料、馬奶粉、馬奶酒等食品飲品,孕馬血清、結合雌激素等生物製品,馬油、馬奶等日化製品,馬臀皮等生活用品,馬骨膠片等醫療影像用品,馬尾鬃毛等文化用品以及民族工藝品,全產品系由89種產品組成,形成完整的馬產業鏈,帶動傳統馬業向現代馬業轉型,提高內蒙古自治區和全國馬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
萬馬奔騰圖(王文興攝 黃新題字)
在王文興看來,馬產業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讓一匹馬的價值最大化,保護草原生態、惠及廣大牧民,引領草原牧民致富。養馬牧民王樹清對記者說,以自己養的近100匹馬一天擠奶量,一天純收入可達到4000多元,他表示希望加入中蘊馬產業合作社,進一步加大馬匹飼養規模。
產業發展是根,文化建設是魂。中蘊馬產業集團在布局馬產業的同時,大力推進馬文化的建立和傳播,王文興介紹,集團以「中蘊杯」馬文化攝影藝術家神駿大獎為載體,同步實施品牌戰略,以中國馬都錫林郭勒 2017首屆「中蘊杯」馬文化攝影大賽為開端,持續舉辦有益於馬文化和民族文化傳播的專業賽事,助力民族地區文化和旅遊事業的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科技支撐,中蘊馬產業集團在加大馬產業產品研發的同時,同步建立完善了馬科學體系。 中蘊集團於2016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設立馬產品研發中心和運營主體,與萊頓大學合作,研發馬產業換代產品;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日本慶應大學等多所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深化馬匹基因研究。並與法國、日本、韓國知名化妝品研發機構合作,開發面向全球的更高端馬油系列日化產品;應用荷蘭先進食品生產技術,開發生產嬰幼兒馬奶粉;與德國科研機構合作,聯合開發馬生物製品;與義大利知名企業聯合開發馬皮系列生活用品;在蒙古國建立奶源和馬油基地,為中蘊馬產業提供戰略馬資源保證。
王文興表示,在政府支持下,中蘊正在努力建立創新馬產品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依靠科技創新驅動民族特色產業產品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