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環境優美的華人為主的國家,英語是官方語言,被迫獨立建國

2021-01-08 孺子牛眼看世界

在我們這個擁有75億人口的星球上,現存有193個國家,而這些國家並不是一開始就出現了。有的國家要經過長期的獨立戰爭才能最終成國。如南美的阿根,他們1810年就開始「五月革命」,1816年宣布獨立,可直到1853年才成立共和國。就算獨立成國了也需要漫長時間,才能使國民過上國泰民安的日子。到現在還有很多國家仍然處於無休止的戰爭狀態。

可就有一個國家,原本是另一個聯邦國家一部分,後來被這個聯邦國家踢出聯邦體,被迫獨立成一個國家。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奇怪的事?

這個國家,就是有獅城之稱的城市國家新加坡。它原來是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小邦,而馬來西亞其他邦都是以馬來人主為。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新加坡就被踢出了馬來西亞聯邦。

新加坡是一個只有700平方公裡的小國,連基本的淡水都沒有,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所以,剛剛被踢出馬來西亞大家庭的新加坡的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新加坡人奮發圖強,再加上良好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很快就發展成一個發達國家。2017年新加坡人均GDP是57714美元,而同期的美國是59496美元,新加坡快趕上美國了。當年將新加坡踢出來的馬來西亞,看到新加坡發展得這麼好,是不是心裡酸酸的?

可是這麼一個70%是華人的國家,官方語言卻是英文,而不是中文。其中原因有三條:一、雖然70%是華人,可還有30%其他族的人,如馬來人、印度人,如果以中文為官方語言,會讓其族的人覺得是二等民族,不利於國家團結;二、新加坡雖然獨立了,但還是被馬來西亞包圍著,還是要用英語和他們交流;三、新加坡為了吸引那些講英語的國家的人來投資,必須要講對方能聽得懂的語言。

現在的新加坡,經濟發達,環境優美,人民生活也非常幸福。每個到過新加坡的人,都會發現,新加坡真的是非常乾淨,比日本還要乾淨,在大街上看不到一點垃圾。人類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到了乾淨的地方,自然會愛乾淨,到了髒的地方,也會跟著不講究衛生了。所以每個到達新加坡的人,都不忍心在大街上扔垃圾,哪怕是一個小碎屑。

但是,如果你在新加坡的街道上亂扔垃圾,新加坡的法律對你可不會客氣,對你會處以嚴歷的處罰。在新加坡,首次亂丟垃圾者,罰款2000新元(約合人民幣9600元);第二次亂丟垃圾罰款4000新元(約合人民幣19200元);第三次或以上罰款1萬新元(約合人民幣48100元)。看到沒有,罰到你肉痛,你還敢不敢亂扔垃圾?

新加坡就是這麼一個「被迫」獨立、以華人為主、卻講著英語的國家。想不想去看看另外一個中國人(說錯了,其實他們已經不是中國人)建立的國家呢?

相關焦點

  • 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為何有四種官方語言?
    海峽殖民地自此至1965年獨立建國之前,新加坡先後經歷了英屬殖民地時期(1819-1942年)、短暫的日據時期(1942-1945年)、英國再度殖民時期(1945-1963年)及馬來亞時期(1963-1965年)四個階段。海峽殖民地旗幟獨立建國前的新加坡經濟模式主要以轉口貿易為主。
  • 南美洲最小國家,客家話是官方語言,究竟和中國有什麼淵源
    在南美洲有一個小國家,建國以後,無論是人口還是面積,它都算是名副其實的小國家。它雖然小但是那裡的語言、種族、宗教都十分多元化,而且它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這裡甚至有加勒比海地區唯一的本土中文電視臺。走在街上隨處可見中文廣告牌和橫幅,很大一部分人長著熟悉的華人面孔,說著一口流利的客家話。
  • 盤點全世界那些以漢字漢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其他分布在海外華人社群。不過中國人口眾多,各種方言之間並不能很好互通,不同漢語系的人之間一般人會使用普通話(國語)互通。而中國人只有一種文字,就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漢字。而除了中國以外,全世界還有一些地區也以中國漢語和漢字作為官方語言和文字。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新加坡原來與馬來西亞是一體的,後來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境外力量的施壓,它被迫分離出來自己形成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在現如今的世界上,新加坡早已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其國力遠遠超過了鄰國馬來西亞。
  • 一個華人建立的國家,不講中文卻講英文,最後鬧成了這樣
    一個華人建立的國家,你猜到哪個了嗎?沒錯,他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有75%的人是華人,但目前新加坡人不喜歡講中文,愛上英文,甚至自創「華語」。新加坡2019年公布了一組數據,新加坡華人家庭說中文的比例從50%下降到30%,70%的華人不講中文而講英文。
  • 美利堅合眾國的來歷,一群流氓騙子地頭蛇,英語至今沒成官方語言
    美利堅合眾國的來歷,一群流氓騙子地頭蛇,英語至今沒成官方語言美利堅合眾國的濫觴是英國在北美洲大大小小的殖民地,英國伊莉莎白時期的海上探險活動頻繁,在發現富庶的北美洲後,他們不僅希望掠奪豐富的物質文明,而且想移植和複製英國社會,擴大殖民者的權利和財富。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同樣,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來講也一樣。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1961年5月,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又作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李光耀舉行了全國投票,並獲得了71%的支持率。於是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加入了馬來西亞。
  • 全球海外到底有多少華人?華人最多的十個國家!
    目前,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中,華人所佔比例正在逐年減少。根據馬來西亞最大的獨立智庫「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如果該國目前的外向移民趨勢不變的話,到2030年,馬來西亞華人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將從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美籍華人包括來自於中國及世界各地、後來歸化成為美國公民的華人及他們的後代。
  • 新加坡的反思與抉擇:與母文化割裂,建立新的國家認同與民族歸屬
    新加坡,一個對於中國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它是世界上除中國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華語是官方語言,同時也使用簡體漢字。看起來新加坡無疑就是我們的一個海外親戚。但同時,新加坡的繁華與發達,以及非常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疑惑,這真是一個華人的國家嗎?
  • 被稱為「第二個日本」的國家,日語是官方語言,從未與中國建交
    被稱為「第二個日本」的國家,日語是官方語言,從未與中國建交。它被評為人生必去的50個地方、世界七大海底奇觀之首、世界上清澈度最高的無汙染海、目前最原生態的海島之一等等,從這些就能看出,這個地方是多麼的美,身負如此多的頭銜,而這個地方就是帛琉。
  • 新加坡7成是華人!李光耀:除非打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國語
    華人眾多,一度成為新加坡自治的阻礙之一。"局勢的逼迫,讓新加坡的分離政治自我成立國家變得尤為艱難。李光耀是一個優秀的掌舵者,他在動蕩不安,交雜反覆的國際關係中,找到合適的鏈條,相互搭建,最終華人眾多的馬西亞聯邦將其分離,新加坡也利用好時機正式成為自知自主的新國家。
  • 從亞洲最富到貧窮失敗,這個被華人掌控經濟的國家做錯了什麼?
    > 有一個國家,儘管中國移民的比例只佔到2%,遠低於新加坡的74.1%。雖然這裡的中國移民不多,但賺錢的能力相當厲害,以至於這個國家的富榜豪,都被中國人承包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被華人牢牢掌控。那便是東南亞島國——菲律賓。 2017年福布斯菲律賓排行榜上,十大富豪中,有八位是中國移民,更神奇的是,這八位富豪祖籍全部都是福建泉州。
  • 亞洲第一大島,面積是臺灣島21倍,由華人建國
    明朝鄭和下西洋,有路過這裡的記錄,不過這個島並不在重要航線上,人口密度也不大,相關記載不多。明清之際,東南沿海有不少明軍餘部和不服清朝統治的明朝遺民,造成大量華人下南洋。但是南洋路途遙遠,海盜橫行,背井離鄉的華人組織起各種同鄉會抱團取暖。廣東梅州的羅芳伯在加裡曼丹島西北角坤甸成立蘭芳公司,這是一個軍政商一體的組織,以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
  • 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大學生語言狀況調查
    獨立後的20多年中,多次出臺新的語言政策,逐漸深化哈薩克語的國語地位,均衡哈語與俄語、英語的關係。  2012年12月14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他的「哈薩克斯坦——2050」國情諮文中強調了哈語、俄語、英語三位一體的語言政策,「發展哈語,將之積極應用到各個領域。國家將繼續努力全面鞏固國語的地位,繼續採取綜合措施加大哈語的普及力度。
  • 東帝汶:2002年才獨立的亞洲最年輕國家,他是如何從印尼獨立的?
    亞洲和大洋洲的交界處赫然橫臥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蘭國家-印度尼西亞,在這片信奉安拉的國度身旁,卻存在著一個體量微小的天主教國家,同時也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東帝汶,該國2002年5月20日才獲得獨立國家地位,建國至今也不過才18年的時間。
  • 英語列第二官方語言?臺學者批忘記第一官方語言 本末倒置!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綠委」呼籲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答詢度時表示,會先成立委員會,先做調查跟規劃對此,世新大學教授遊梓翔在臉書表示,吵第二語言,卻忘了第一語言更重要,「你還有第二可以分給英語嗎?」據臺「聯合新聞網」14日報導,遊梓翔表示,臺灣英語程度很糟嗎?最新證據是臺灣的託業成績平均輸給大陸和韓國,但贏過日本與香港,其實差強人意。如果真能把英語學好點,真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他也很贊成。雖說英語不能與競爭力「劃上等號」,但肯定可以「添個加號」。
  • 被逼著獨立的8個國家,7個都非常窮困,只有一個成了發達國家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國家的獨立和建國一般來說都是國內民眾和本民族的熱切期望,也就是說,獨立建國那都是自己非常喜歡的,也必然是自己主動的。所以放眼世界範圍內,絕大部分的國家都是自主獨立建國的,但是這個也有例外,世界上也有被逼無奈建國的國家,這些國家往往發展都不是很好。
  • 語言全球化影響各國文化 英語熱不會西化中國
    按理說,被歐洲殖民者統治和歧視了上百年的非洲人,取得政治獨立以後,應該拋棄殖民語言,採用民族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但是,由於非洲同一個國家內語言和部族種類眾多,採取其中哪一種語言單獨作為官方語言都不免成為種族衝突的導火索,因此,60年代大部分新獨立的非洲國家都把殖民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保留了下來。
  • 南非官方語言——英語和阿菲力康語等11種
    南非的官方語言有11種,它們分別是:英語、阿菲力康語、祖魯語、科薩語、斯佩迪語, 茨瓦納語、索託語、聰加語、斯威士語、文達語和恩德貝勒語。將英語作為母語的人數並不是最多,但是很多人都懂英語。根據人口統計調查,南非的五大語言排名如下:祖魯語(30%)、科薩語(18%)、阿菲力康語(14%)、斯佩迪語(9%)、英語(9%)。英語和阿菲力康語南非英語有其明顯特徵,由於吸收了一些阿菲力康和當地本土語言的的詞彙,南非英語的詞彙量一是非常豐富,二是在發音和用法上都與英國英語以及美國英語都有著不同區別。英語是南非政界、商界和媒體最主要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