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觀察 周夢穎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扎著馬尾,畫著淡妝,走起路來有些顛簸…...11月20日一早,合江縣人民小學校四年級英語老師杜宣梅來到辦公室,將學生作業批改後,再將頭一晚備課的資料以及課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再次翻看,查找是否有誤。
到了上課時,她會用雙臂夾著筆在書本上畫知識點,翻頁時需要將筆放下,用雙臂翻頁後,再用雙臂配合將筆拿起…...如此反覆,是合江縣人民小學校四年級英語老師杜宣梅的日常動作之一。
杜宣梅還會隨身攜帶一把用透明膠纏起的戒尺,上課時需要用雙臂夾著戒尺,指黑板上的英語單詞教學生們朗讀。這也是杜宣梅上課時,除了書本教材以外必備的物品。這樣的戒尺,杜宣梅已經用壞了2把。
杜宣梅在講臺上上課,操作PPT。周夢穎 攝
目前,杜宣梅在學校負責教四年級5個班的英語課程,每周一到周五,在學校教室和走廊裡,總會看到她蹣跚的身影。
在學生眼裡,她是用雙臂在黑板寫英語單詞的杜老師;在同事眼裡,公開課前她總是提前2-3周做準備,獨自去為大家團購蘋果的杜老師;而在母親眼裡,她卻是不聽勸的女兒,很少按時吃飯,喜歡跟自己較勁。
今年,已是杜宣梅從事教師行業的第12個年頭。
「被剩下」的她
2歲因病失去雙手掌腳掌,卻從小用雙臂練字,好老師讓她決心當「好老師」
每天一早,穿假肢、穿衣、洗漱、化妝等一系列動作,杜宣梅早已輕車熟路,幾乎不需要家人幫忙,唯有一些需要用到手掌的事情,如梳頭髮,則需要媽媽幫忙完成。
記者在杜宣梅的雙臂上,看到一層厚厚的繭,這些繭,都是30多年來,杜宣梅吃飯、幹活、練字、備課等留下來的印記。「每個月都要定期修剪一下手臂上和腿部上的繭,厚繭會影響寫字和走路。」杜宣梅說,即使沒有手掌和腳掌,很多事情也還是可以自己完成,不影響日常生活。
以前,杜宣梅運用雙臂還沒有這麼靈活,處理這些老繭,都是由她的母親劉太芳協助完成。
杜宣梅在上課時會用雙臂拿粉筆寫板書,用雙臂拿戒尺輔助她指知識點讓學生們朗讀。周夢穎 攝
母親劉太芳回憶起杜宣梅2歲患病情景,眼淚水就止不住往外流。「孩子2歲那年生病,導致雙手掌、腳掌潰爛,當時也啥都不懂,沒有去醫院檢查做截肢手術,街坊鄰居都說是怪病纏身,讓把孩子丟棄了。」劉太芳告訴記者,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勸,自己還是狠不下心。自那以後,劉太芳只希望孩子能健康長大,儘管不能工作,家裡也願意一直把她養著。
到了上學年紀,杜宣梅每天看著別人家的小孩活蹦亂跳去上學,心裡屬實羨慕,便從心裡萌發出想要上學的心。「媽,別人都在上學,我也想去上學。」杜宣梅6歲那年,便向母親劉太芳說明想要到學校上課的想法。
「沒手沒腳,字都不會寫怎麼上學?」劉太芳當時這麼回應女兒,她擔心沒有學校肯收女兒,會讓女兒難過,不想讓孩子再受委屈。
為了說服家裡人讓她去上學,杜宣梅每天用隔壁鄰居家哥哥從學校帶回來的粉筆,在自家泥牆上、地上練寫字,有時候衣服和褲子都不知要磨破多少個洞,縫縫補補又一年。
杜宣梅堅信,只要學會寫字,媽媽就會讓自己去上學。在隔壁鄰居家哥哥的幫助下,杜宣梅努力用雙臂練習了一年寫字,8歲時,杜宣梅踏入學堂。「8歲那年,鄰居有個阿姨是在村裡學校教書的老師,她主動向媽媽提出說願意收我到學校上學,媽媽也知道我會寫字了,才肯讓我進學校上課。」杜宣梅說,媽媽一直擔心學校不肯收自己,所以一直沒有提上學的事,直到學校老師主動提出,媽媽這才把她送到學校讀書。
讀書後,杜宣梅在小學、初中、高中都遇到很多好老師,有的為自己補課,有的會在課後關心自己。「高一分班時,所有同學都被分配到各個班級,只有我被剩下,沒有老師願意收,最後是我高一時的班主任主動說要我進她的班。」杜宣梅說,這個事情,是高中畢業後班主任才告訴自己,之前一直都未讓她知道這件事。
自那以後,想當一名老師的心願,從此在杜宣梅心中埋下深根。
高考後在填報志願時,杜宣梅所有志願填寫的都是教師專業院校。因為對英語比較感興趣,2005年7月,杜宣梅以479分的成績考取了江西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英語教育專業。
「被質疑」的她
專科畢業後當上老師,學生家長擔心她教不好娃,決心用教學成績證明自己
每提到杜宣梅小時候的遭遇,劉太芳眼眶總泛淚光。劉太芳認為,女兒是個很「拼」的人,什麼事情都想做到最好。「咋個可能面面俱到嘛,總要給自己留點喘氣的時間啊。」劉太芬很無奈。「平時下班回來備課,飯做好了都不肯吃,必須要把課備完才肯吃飯,有時候吃兩個橘子墊肚子,說了很多次,就是不聽。」
對於杜宣梅想當老師的想法,劉太芳也有顧慮。「我害怕沒有學校肯收這樣的殘疾老師,讓她受挫折。」劉太芬說,慶幸的是,靠她自己努力,2008年從江西景德鎮專科畢業回來後就報考了合江縣教師資格考試,並被分配到榕山村小任教。
得知女兒當上老師,劉太芳很是欣喜。在女兒去學校任教頭幾天,就先獨身前往村小看看學校環境、老師學生多不多,沒想到這一看,卻在劉太芳心裡烙下了很深的印記。劉太芳回憶,當時在學校門口,聽到很多家長在議論:「學校請了個殘疾老師,不曉得能不能教好娃娃些?」「殘疾老師怎麼教學生?怕是對娃娃有影響哦。」
杜宣梅每天上課前,會在辦公室將試卷、課本、備課本等準備好,放在袋子中拿到教室去。周夢穎 攝
聽到外人這一番議論,劉太芳心裡很不是滋味,想勸杜宣梅放棄當老師。「當時家人都不希望我當老師,但我就是想當老師,想教書。」杜宣梅說,別人之所以會議論,是因為對自己不了解,只要自己能把事做好,問心無愧就行。
杜宣梅任教到崗的第一天,擔任了學校6年級的數學老師。「當時學生看到我第一眼就問『你是我們的老師嗎?你怎麼沒有手啊?』。」杜宣梅說,當時雖然心裡不是滋味,但還是將自己因為生病導致殘疾的事情告訴了孩子們,並告訴學生們會好好教他們學習。
在榕山村小任教2年時間裡,杜宣梅所在班級每年平均成績整體排名,都在全鎮15個班中數一數二。「開家長會時,學生家長對自己的教學也挺認可的。」杜宣梅說。
從2008年考上老師,杜宣梅始終堅持教師夢。2010年,杜宣梅由於身體情況特殊,向縣上相關部門書寫情況說明,希望可以調到鎮上的學校,了解情況後,縣上出於對特殊群體的照顧,便將她從合江榕山村小調到榕山鎮中心校工作。
「學校當時考慮到身體原因,出於擔心,便直接安排我到圖書管理室工作。」杜宣梅說,在圖書管理室工作了2年,這期間也有向學校遞交申請,希望可以重回課堂,但被駁回。儘管如此,杜宣梅還是願意呆在學校。
「能找到工作自己賺錢就挺不錯了,也能在圖書館也可以藉此提升自己,還可以找機會再向學校申請回課堂教書。」杜宣梅說。
直到2012年,學校有任教老師的名額,得知情況後的杜宣梅再次抓住機會,向學校遞交申請,並稱自己肯定可以勝任。這次,學校終於將杜宣梅從圖書管理室調回到老師的崗位。
這一次崗位調整,杜宣梅的身份轉換到一年級語文老師。此前只教過數學的她,第一次當語文老師,為了能讓自己儘快投入到工作中去,杜宣梅學著在網上找資料,找課件學習、備課,並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我就想通過努力展示給別人看,證明自己可以做到。」杜宣梅說,這次語文老師當了近4年,當時所在班級的平均成績在全鎮也是排名靠前。
如今的她
第一名考入合江縣人民小學校任教,主動開家長會說明情況,同事說她從不抱怨
2018年,為追求更好的職業生涯,杜宣梅選擇參加合江縣城區考調,進入到合江縣人民小學校當老師。「那次考試全縣有20多人參加,我是以第一名成績考進這所學校的。」
杜宣梅回憶,在學校開學第一天,她主動召集家長開家長會,家長看到她,表情都有些詫異。「我在家長會上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了介紹,並將多年從教經驗的成績告知了家長們,他們也都比較理解和支持我。」
每周一到周五,擔任5個班,200多名學生的英語老師的杜宣梅,很享受每天的上課時光。「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進入教室後,杜宣梅總會以一句英語問候班上的學生,同學們聽到杜宣梅的問候也會第一時間回應,這是她們課前的默契。
杜宣梅下課後在學校走廊裡。周夢穎 攝
正式上課前,杜宣梅會先用雙臂將備課袋裡的英語書拿出來,要求學生翻到上課內容的那一面,在同學們翻書本的間隙,她迅速將耳麥帶好,準備開始上課。杜宣梅會先用雙臂拿粉筆在黑板上寫好知識點,為激發學生活躍度,她習慣將全班分為2大隊,上課時回答問題正確、朗讀聲洪亮等表現,即可加分。即便是坐在後面的學生,杜宣梅也會儘量點後排的學生起來回答。
「杜老師每次寫板書很吃力,手臂只能夠著黑板中間那裡,但杜老師寫板書很清楚,平時考試的的錯題都會集中起來講解,還會教大家唱英語課,喜歡這位杜老師。」四年級九班學生任煜霏說。
同事譚露老師眼裡,杜宣梅與其他老師一樣承擔著相同的教學壓力,但從未聽到一句抱怨。「她帶的班級學生成績都不錯,學校上公開課時,她總會提前2-3周開始準備,埋頭幹活,很能吃苦。」譚露說,有一次幾位老師休息時間坐在一起討論,說大家抽個時間一起去市場上團購蘋果,過了幾天,杜老師一個人買了幾十斤蘋果,幫大家團購併分裝好了。
工作結束後,杜宣梅大多時間都花在兩個孩子身上。每天上班前,她都會先把孩子送到學校,再到學校上班。下班後回到家,就關在臥室備課,備完課就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直至深夜。「有時候周末,非要孩子周六晚上就把作業全部完成,不完成不讓睡覺,太固執了。」劉太芳」吐槽「女兒。
在教育學生、陪伴家人之外,杜宣梅也愛美。初見她,梳著利落的馬尾辮,戴著一對耳環,畫著淡妝,眼神堅定有神,說話聲音洪亮,精氣神十足。「夏天很熱的時候,我也想穿裙子短褲,但是想到自己帶著假肢,還是選擇穿長褲,不想別人心疼自己。」說完,杜宣梅靦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