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松蹊教授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11月27日,世界知名學術組織——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選舉產生了2018年新一屆會士(AAAS Fellow),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陳松蹊教授成功當選。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位曾獲此殊榮。
-
北大光華陳松蹊教授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
在 「統計學專業分會」(SECTION ON STATISTICS)中,陳松蹊教授是2018年入選的7位會員之一。他將參加2019年2月16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2019年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論壇」,屆時將授予象徵傑出成就的藍金玫瑰獎章及證書。
-
北大陳松蹊教授當選國際數理統計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
日前傳來喜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陳松蹊教授當選國際數理統計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任期為2016-2019年。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IMS的影響力以及穩健成長的趨勢給予了成員一個跨越文化和地域交流研究成果的平臺。陳松蹊教授現任北京大學統計中心聯席主任、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聯合主任,是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入選者。
-
...經濟計量系博士生張澍一關於北京市空氣汙染狀況的論文在《皇家...
日前,光華管理學院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博士生張澍一及其合作者關於北京市區域性空氣汙染狀況的研究論文Cautionarytalesonair-qualityimprovementinBeijing被英國《皇家學會會刊》A系列(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A)接收並於9月20日正式發表。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早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的人就因為覺得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而帶口罩,雖然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城市綠色環保做得很不錯,但是這也逐漸帶動起了人們對空氣汙染物的好奇,這裡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空氣汙染物質pm2.5。
-
由陶澍院士關於國內PM2.5室內外數據調查論文想到的
health impacts in China 的研究論文。PM2.5是什麼,它對人體健康影響程度有多大,是不是大家關注的PM2.5就是人類健康的殺手?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的解釋:細顆粒物(fine particles,PM2.5),懸浮在空氣中,粒徑(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導讀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什麼是PM2.5,PM2.5的標準是什麼?
-
復旦研究顯示:PM10、PM2.5短期暴露可增加居民死亡風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王燁捷)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空氣汙染與健康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通過一項全球範圍的多國、多城市研究合作確證了顆粒物空氣汙染的顯著健康危害。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共同改善
(IEEPA)理事會會長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該研究系統梳理了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歷程,並指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政策已從強調汙染排放控制到重視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下,今後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的共同改善。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過去30年間先後面臨了全球最嚴峻、最複雜和最難解決的酸雨、霧霾等區域大氣複合汙染問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共同改善
近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發表綜述文章。該研究系統梳理了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歷程,並指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政策已從強調汙染排放控制到重視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下,今後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的共同改善。
-
中國PM2.5重汙染天氣發生頻次2013年以來顯著下降
中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最新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74個重點城市共發生599次PM2.5(細顆粒物)小時濃度超過每立方米300微克的情況,與2013年相比下降了94.2%。2020年2月13日,北京市遇重度汙染天氣。
-
最新研究發現,PM2.5與老年痴呆風險增加密切相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說起 PM2.5,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然而,關於 PM2.5 對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病及痴呆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影響此前尚不清楚。近日,為了尋找環境汙染和痴呆等神經系統疾病之間的關係,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對美國 6300 多萬有醫保老人近 17 年的醫療數據和環境數據進行了系統分析。
-
防疫中人類活動和汙染排放強度降低,PM2.5濃度削減
近日,清華大學吳燁、張少君團隊通過交通大數據動態追蹤北京、武漢、成都等重點城市交通排放量變化,揭示中國大城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交通排放與空氣品質變化規律。研究顯示,疫情防控,人類活動和汙染排放強度降低,整體上削減城市PM2.5濃度,同時也證明,機動車汙染控制將是今後中國大城市核心區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的重中之重。
-
關於PM2.5的十個問答
美國環保局在2003年做了一個估算:「如果PM2.5達標,全美國每年可以避免數萬人早死、數萬人上醫院就診、上百萬次的誤工、上百萬兒童得呼吸系統疾病」。相比當前的中國,美國當時的空氣品質已經相當不錯,只有很少的地區存在略微的超標。如果中國的PM2.5能夠達標,社會收益無疑將會是巨大的。上述關於PM2.5死亡風險的數據源自2002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篇論文。
-
警醒:農村燒飯產生大量PM2.5汙染,或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
今年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陶澍教授團隊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雜誌發表論文,主要觀點是中國農村燒飯和取暖產生大量PM2.5汙染,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pm2.5確認為致癌物 pm2.5是什麼意思?
PM2.5確認為致癌物 2014年1月14日,中國氣象局在京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據《公報》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我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降水總體偏多、氣溫偏高,氣象災害種類多,局地災情重。全年霾天創52年來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