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在中國的探險活動:非去敦煌石窟不可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英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記者文思淼撰寫的《李約瑟:揭開中國神秘面紗的人》一書,以西方視角和縱橫開闔的筆觸,以及對李約瑟堅持一生的日記文獻的大量引用和考證,細膩而流暢地還原了科學家李約瑟、外交活動家李約瑟和筆耕不輟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為讀者生動再現了一個具有浪漫情懷、強健體魄和不羈思想的爭議多端的傳奇人物,一個因為中國情人而愛上中國,愛上中國文明的人。

  李約瑟非去敦煌石窟不可

  他進行的第一次探險始於1943年8月,這是一次獲益匪淺的旅行。此次探險是迄今為止最曲折、最困難的一次,後來證明也是最有啟發意義、收穫最豐的一次活動。雖然一路上出現了許多挫折和大大小小的災難,致使行程超出了計劃範圍,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但是,李約瑟到達了中國西北地區最偏遠的地方,遠遠超過萬裡長城的西端,進入了炙熱的茫茫沙漠地帶。

  在這次旅行中,他的目的地是新疆沙漠內的一處特別的地方。那裡有一個不大的巖洞,西方學者將其命名為17號洞窟,是人工開鑿的莫高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位於偏遠的西部沙漠城市敦煌附近,在一片綠洲外圍的峭壁上,呈一線排開。敦煌,是著名的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驛站,那裡的旅館供應用當地驢肉做成的肉排。

  對李約瑟來說,17號巖洞的重要性與他的公務沒有一絲聯繫。這個入口很低、不得不彎腰才能進去的洞窟就是36年前,即1907年發現的巨大而年代久遠的中國圖書館,藏有一卷雕版印刷的書籍,這卷書現在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記載的第一部印本書。這就是著名的《金剛經》,刻印於公元868年。

  這卷書出自中國人之手。這個事實一錘定音地表明在歐洲的古騰堡或卡克斯頓·威廉印刷他們的第一本書前6個世紀中國的工人就已經知道印刷術了。如果在這一切創造過程中有一樣東西可揭穿西方世界的謊言——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則非這卷《金剛經》莫屬。從17號洞窟裡的塵土中抽出來的這卷易損資料,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中國是一個引領人類文明的國家。李約瑟第一次讀到關於《金剛經》的故事時,就感到一種無法抑制的衝動:他一定要從重慶出發到敦煌石窟走一趟,無論有多大困難,都非去不可。

  李約瑟早先就認定,他的探險活動——當然包括這第一次,他從地圖上知道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探險活動,需要經過諸多的艱難險阻——將乘坐一輛簡易、性能可靠並可跋山涉水的車來完成。經過幾天的檢查車胎,他最後挑選了一輛土黃色的2.5噸的雪佛蘭卡車——一輛改造過的帆布頂美國救護車,皇家空軍很不情願地從車庫借出了這部車。然後他僱傭了一個廣東司機鄺威,李約瑟很喜歡他,鄺威還答應兼做機械師。

  根據李約瑟的指示——用英語作出的,由於探險隊成員分別來自倫敦、廣州和馬六甲,講3種不同的語言,於是決定用英文作為交流的通用語——鄺威在卡車的車門和車身兩邊漆上碩大的白色英文字「Sino-British Science Cooperation Office」和中文的「中英科學合作館」。另外,李約瑟還在車頭燈旁安裝了兩個小小的旗孔:一個掛著英國國旗,另一個則掛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雖然他和重慶的中國共產黨關係很好,但是李約瑟認為懸掛有錘子、鐮刀和紅星的旗幟是輕率無禮的表現。作為正式委派到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外交官,這是一次官方性質的冒險活動)。旗幟能夠表明他的身份,可減少敵人或朋友可能存在的任何懷疑。旅途中他們很可能遇到敵人,因為日本散兵或橫空掃射的戰機經常突然出現在最難以預料的地方。李約瑟認為,他們是否表明這個使團純粹的科學研究目的,將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

  接著,這個團隊開始裝車。首先裝的是他們要派送的物資,然後是他們的必備物品——幾桶燃料(每桶45加侖)、所有能想到的工具和可能需要的零部件、行軍床、普裡默斯爐、長繩以及凡是自尊的英國人到偏遠地方旅行無不隨身攜帶的油布和幾塊錫紙。此外,還有大量的罐頭食品。

  現在唯一需準備的是必要的通行證:必須獲得9個不同機構的授權書——外交部、交通局、邊防總部以及其他中國官僚部門。同時,還有幾十張照片要送到各個警察局和籤證辦公室去鑑定再鑑定,這個過程花了李約瑟好幾天的工夫,使他非常惱火。不過,他們終於在8月第一周最後一天——帶著一大捆蓋有官印、條形章、籤名的保證書、證明書和經由外交渠道獲得的官方文件——整裝待發了。

  都江堰讓李約瑟興奮不已

  由於整個探險過程中敦煌石窟始終佔據著他們的心思,到達石窟就是此行的最終目標,哪怕歷經千辛萬苦也要實現這一目標。不過,沿途也有其他值得一看的中國奇觀。在離開重慶剛好一周後,李約瑟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參觀到第一個奇觀,這一奇觀的誕生離不開中國有史以來一直探究的問題——水。

  水利工程師在中國被授予令人敬畏的權利。如果他們成功,便能贏得各種巨大的榮譽。這樣的代表人物有秦朝的李冰。2300年前,他曾在岷江上修建了巨大的灌溉工程,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個工程今天依然存在。那年8月當李約瑟出發時,他的一部分計劃就是要視察這個工程。正是通過李約瑟的介紹,我們知道古代中國不僅在小物品方面做得非常完美——如李樹嫁接和發明算盤以及指南針等等——而且在大工程方面也同樣成績斐然。

  到達水壩的路程結果變得異常緩慢,令人煩躁不安。離開重慶幾分鐘後,他們就遇到了讓中國司機不安的一幕。一個送葬隊伍直接從埃裡克·泰克曼爵士乘坐的那輛卡車面前經過。原來,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前一個星期去世。當這個小小的護送隊出城後正爬上一座山崗時,他們被迫停了下來,讓身穿白色喪服的哀悼者從他們旁邊走過,前後足足等了一個小時。

  鬱鬱蔥蔥的山脈終於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洶湧的岷江從峽谷奔流而出,李約瑟掌握了最重要的數據——僅400英裡長的岷江從1200英尺高的源頭飛流直下,它以大約每英裡下降30英尺的平均梯度洩下。就河流而言,這是一個特別危險的數據。他還知道公元前250年,名不虛傳的李冰已經馴服和控制了岷江,創造了現在呈現在他面前的宏偉工程。古往今來的遊客無不認為應該將這個工程列入世界奇觀之一。

  這個地方叫都江堰,作為一個灌溉工程,它可能無法與金字塔或泰姬陵相提並論,然而它的確是人類非凡的偉大成就之一。李約瑟喜歡引用也很贊成古羅馬工程師薩萊烏斯·弗朗提努在公元後一世紀寫下的一句名言:「他造的水渠是不可或缺的。在『無價值的金字塔或華而不實的希臘人的工程』消失後很長時間裡,它仍然被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李約瑟喜歡引用這句話,不僅因為弗朗提努對埃及人和希臘人恰如其分的評價,更因為他在羅馬的成就比李冰晚了整整3個世紀。而且,與尼羅河和亞穆納河邊上那些不可一世的紀念碑不同的是,修建都江堰純粹是為了造福百姓,而且至今仍然在發揮效益,經久不衰。許多羅馬人的水渠都已躺在廢墟之中,都江堰仍然在發揮作用,這個事實最讓李約瑟興奮不已。

  李約瑟一直在尋找對其著作有用的各種寶藏

  李約瑟的卡車現在開始緩慢而長時間地駛向黃河寬闊的河谷。黃河之所以是黃色,是因為它衝刷掉兩岸大量的肥沃的土壤(以每年15億噸的速度),並以不可阻擋之勢將泥沙帶入大海。這是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尼羅河的34倍。許多中國人說,泥沙就是中國。黃河長期以來就是有名的「中國的心病」,因為河流將中國的心臟撕了出來,以不可阻擋之勢注入海洋。

  3輛卡車——李約瑟的兩輛加上另外一輛陌生的卡車——被困在泥潭中長達數小時。而李約瑟則耐心地等待車子開出來,怡然自得地拍攝河中獨特的波紋。

  隨著時間的推移,旅行變得越來越困難,卡車幾乎動彈不了。這群人每天都因密封墊報廢、漏油、傳送帶失靈和輪胎沒氣這些問題而耽誤行程。他們對這些機械故障已習以為常,結果一兩個活塞的斷裂似乎只是小菜一碟,李約瑟對待每個小故障都是泰然處之,保持愉快心態。他在日記中常常寫道:「買了汁多味美的梨。」「太陽出來了,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柔軟暖和的毯子。盆栽的鮮花隨處可見。」他發現一個村莊的村民不那麼可愛:「窮兮兮,臭烘烘。」不過,當得知村民的女兒都裹腳時,他感到非常震撼。這個村的婦女仍然用長長的布條將女孩的雙腳裹起來——先將腳趾折斷,在腳掌切一道口子,拔掉她們的腳趾甲,以加速令男人迷戀的「三寸金蓮」的形成過程,李約瑟發現了這個風俗感到異常高興。裹足這個風俗雖然野蠻殘忍,卻還沒有完全被根除。李約瑟雖然反對裹足,但覺得纏足這一習俗還是非常讓人著迷。

  他一直在尋找那些會對其著作有用的各種寶藏。被迫在蘭州停留的這兩周,他埋頭尋找一切書本上記載過的科學和技術。他在流行病防疫站與生物學家們談話,還和一個造風車的人交流看法,此人正努力用一種比應用「探杖」更複雜的技術探查地下水的情況。李約瑟還和土豆病毒專家和馬病專家們以及十分熟悉沙漠裡感染羊群所有病症的獸醫們交流意見。李約瑟參觀了一家機械廠、一個乾電池廠、一家麵粉廠、一個發電站和一家醫院。醫院相當現代化,手術室裡的電燈都配有鏡子以給病人更好的照明。他乘坐一個皮筏穿過黃河。他還很開心地記下,在當地的一家技校,一個從爪哇國來的男人正在教從西藏邊界過來的兩個男孩工程製圖,而一個漢藏混血的姑娘正在算帳。

  在李約瑟的那個時代,蘭州因另一個原因而出名:它是僅有的幾個擁有跨越黃河的橋梁的城市之一。這座大橋也許夠堅固會讓這個車隊安然無恙地通過。如果李約瑟過了黃河,再向左拐,那麼他就踏上了古老的絲綢之路,也就踏上了通往敦煌石窟的道路。

相關焦點

  • 印度最古老的佛教石窟,比中國敦煌的莫高窟還古老,唐僧曾經來過
    阿旃陀石窟,英文名為Ajanta Caves,位於印度中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境內,是印度最古老的佛教石窟之一,阿旃陀石窟開鑿於公元前2世紀,一直延續到7世紀中葉。阿旃陀石窟現存30窟,全部開鑿在離地面10米到30米不等的崖面之上,場面非常壯觀。
  • 敦煌星象圖 精確超過想像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的壁畫上,繪有生動的九曜、二十八星宿星官圖   最近,一幅由1300年前中國天文學家繪製的敦煌星象圖在倫敦大英圖書館展出。英國學者研究認為,這幅星圖的繪製時間並非此前西方學界普遍認可的公元940年,而是649年至684年。  其實,早在1983年,我國學者已經得出星圖可能抄繪於公元705年左右的推斷。
  • 龍遊人養不起龍遊石窟
    浙江省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吳志強說,按照《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闢為參觀遊覽場所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各級文保單位和文保點本身,民資是不能進來參與經營等活動的,更不能用來交易。在文保範圍以外做經營性活動是沒問題的,或者在文保範圍內經審批後做一些輔助經營也是可以的。
  • 敦煌石窟壁畫密碼:慈悲獨到的畫筆如何繪出捨身飼虎的故事?
    當年前來禮拜的信眾,入窟後不僅要舉行公眾活動、瞻仰禮拜,還要進行一項特別的修行——禪觀,通過觀看佛陀在生生世世中竭力衛護眾生、幫助眾生度過艱難困頓的故事,在心靈中顯現出莊嚴相好、光芒無限的佛的法身,藉此獲得加持、消減罪業,佛教主題的壁畫由是在彼時成為了敦煌人信仰結構的一部分。開鑿於公元465-500年之間的敦煌254窟,正處在這段動蕩局勢之中。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郝春文:敦煌學是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史跡和敦煌學理論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包含上述研究對象所涉及的歷史、地理、社會、民族、哲學、宗教、考古、語言、文學、音樂、舞蹈、建築、科技等等諸多學科的交叉學科。光明悅讀:您新近出版的《當代中國敦煌學研究》,對我國敦煌學研究百餘年曆程做了怎樣的詳盡梳理?
  • 南枕祁連山,西接塔克拉瑪幹,去甘肅只去一個地方,那一定是敦煌
    大漠駝鈴吟詠的敦煌,薰沐在漢唐雄風中。雖然曾經的輝煌已經不在,但那遍地的文物遺蹟、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使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綠洲越發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就像一塊青翠欲滴的翡翠鑲嵌在金黃色的大漠上,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 20世紀初,列強探險家怎麼能夠用膠布等就能夠削下敦煌壁畫?
    一百多年前,正當西方列強瓜分長江南北的大片領土的時候, 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帝國主義國家也開始了一場掠奪、瓜分中國古物的競爭。 各國列強紛紛派出「探險隊」,在敦煌等中國西部地區進行「考古、探險、測繪」等活動。他們獲取古代文物的手段主要是盜取。
  • 「敦煌女兒」樊錦詩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央視截屏圖  中國甘肅網5月19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雷媛)2020年5月17日晚8時,《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敦煌女兒」樊錦詩再獲殊榮,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舍半生,給茫茫大漠。
  • 敦煌的文化價值與標本意義
    石窟亦是如此,世上不是只有一個莫高窟,還有榆林窟、西千佛洞、馬蹄寺石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克孜爾石窟等。只是由於各種原因,諸多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沒有保留下來,而敦煌由於機緣巧合,為全人類保存下如此精美絕倫的瑰寶,故敦煌無疑是絲綢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但也不是唯一。
  • 龍遊石窟開放6年虧2000萬 遭遇保護難題
    各級文保單位和文保點本身,民資是不能進來參與經營等活動的,更不能用來交易。在文保範圍以外做經營性活動是沒問題的,或者在文保範圍內經審批後做一些輔助經營也是可以的。政府鼓勵民間以捐助等形式參與保護,這在以前已經有過幾次,像金華有的文保點就是企業家捐助後維修的,而外省有地方已經在搞企業、個人、部門對文保單位、文保點的託管工作,省內還沒有。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著名油畫家常書鴻任所長。莫高窟終於結束了無人管理、任人破壞偷盜的歷史。  初到敦煌時,石窟的慘象令常書鴻倍感辛酸。他義無反顧地幹起了既非藝術又非研究的石窟管理員工作。條件艱苦,同去的一些人先後棄他而去,就連妻子也以去蘭州治病為名出走。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但是,儘管敦煌學已成為顯學,但在藏經洞發現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裡,除了北京大學陳萬裡陪同美國人華爾納到過一次敦煌外,中國幾乎再沒有一個學者親自到敦煌石窟進行過實地考察。1937年,一位叫李丁隴的畫家,專程赴敦煌石窟臨摹壁畫,並將臨摹的畫帶到內地展覽,由此讓敦煌藝術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在李丁隴的幫助下,畫家張大千也抵達敦煌,在敦煌停留達三年之久。
  • 「李約瑟之問」:誕生與命運
    那是一個頓悟時刻,按照為其作傳的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的說法,那個時刻「屬於語言學而非情色範疇」。李約瑟立刻要魯桂珍做他的中文啟蒙老師,決定從零基礎開始學習中國文字,而他當時已是一個知名的生化學家。魯桂珍是這樣評價的:他不是在傳統學院式中文教育的磨鍊下出身的專業漢學家,也不是傳統的歷史學家,更沒有受過正式的科學史訓練;他就像個接受通才教育的劍橋大學生,在專業之外廣泛伸出探索的觸角。
  • 【世界藝術史大會】「華夏遺韻」「千年敦煌」北大賽克勒博物館雙...
    「華夏遺韻」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展覽時間:2016年9月10日-2016年10月18日(9月11日起向公眾開放) 展覽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主辦單位: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          河南博物院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 聚焦敦煌古城文化,愛奇藝上線《登場了!敦煌》,每周三12點更新
    敦煌》在愛奇藝正式上線。「敦煌」不只是一個地名,這次由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開啟屬於她的腳步,更有汪涵帶隊,錢正昊和李浩源等青春藝人,共同探索敦煌歷史痕跡下背後的故事。敦煌不只是西域堅固的堡壘,也不是只有大而盛的絲路明珠。
  • 為何120年之後,還要再去敦煌?
    2020國際航線停飛,中國旅遊業洗牌,身邊的旅行者越來越多地去挖掘之前被掩蓋的、被遺忘的非熱門目的地。位於大漠深處,低調而有文化感的敦煌莫高窟重回視線,5月10日重新開放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因此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也能看到恢弘的中國敦煌展。
  • 【精緻蘭州·翰墨金城】田衛戈:弘揚絲路文化 傳承敦煌藝術
    中國蘭州網4月4日訊 (全媒體記者 宋戈 趙敏 王丹丹 高貴祥)歷經滄桑,幾度盛衰,敦煌走過了近五千年漫長曲折的歷程。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敦煌燦爛的文化。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翰墨金城節目,今天做客節目的嘉賓是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院長、美術學院教授田衛戈。田院長你好,給鏡頭前的網民朋友打個招呼。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敦煌學院的發展現狀?
  • 一個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
    ▲ 斯坦因是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中國政府驅逐的外籍盜墓賊。圖為斯坦因在西域「探險」宿營地留影。沒錯,不僅敦煌學在國外,最好的敦煌文物也在國外。世上最早有紀年的雕版《金剛經》,生於中國,活在英國。
  • 因一個支持中國的舉動30年不得去美國,這位英國生化學家做了啥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和中國或東亞之間並無家庭方面的聯繫,也無傳教活動的聯繫。37歲以前,我對中國一無所知。」1900年12月9日出生在倫敦的李約瑟,父親是醫生,母親是音樂家。8月7日,李約瑟一行乘坐卡車,與英國大使館的一輛前往西北的卡車同時出發。此行除了代表中英科學合作館考察戰時西北的科技現狀,李約瑟還打算為了他的中國科學史研究計劃去一趟敦煌。1907年斯坦因從敦煌莫高窟盜買了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李約瑟認為《金剛經》是中國古代科技的代表,因此對敦煌嚮往已久。
  • 敦煌石窟中各朝代佛像背光圖案密碼
    敦煌北朝佛背光紋樣是一種近似真實的火焰形態,並且有濃厚的圖案意趣。背光上的火焰紋樣可歸納為:單頭火焰紋、三頭火焰紋、多頭火焰紋、單頭套聯火焰紋、三頭套聯火焰、忍冬形火焰紋、齒條形火焰紋、波狀火焰紋。272窟 北涼 西壁龕內 天人千佛火焰紋佛背光257窟 北魏 中心柱東向龕內 天人化身火焰紋佛背光佛背光由多種火焰紋組成,身光中的波狀單線火焰紋環層面較寬,頭光中的波狀四色火焰紋在敦煌石窟中極少見。